《快乐末班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快乐末班车- 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啊,还有啊。对了,还有五柳鱼!这个是我当初不知道看哪本书里介绍的,跟东坡肉放在一起。”熊伟回过神来。

    “话说呀,说苏东坡被贬期间,生活很贫困。插一句,这家伙似乎总被贬呢?有时间回去看看历史,看他被贬了多少次多少年。好,言归正传,那啥,对了,苏东坡被贬,生活很贫困,就他跟他夫人两个可能外带一两个老仆,就这么搭了个草棚子住在河边上。这时候呢,他的朋友忽然来了。”熊伟摆出一副说书的架势。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乐乎乐乎。所以苏东坡很高兴,两个人坐一起唠嗑唠到中午,一瞅点,坏了,该吃饭了!可问题是苏东坡木有银子啊!说到这里,我再插一句,话说他那个不知名的朋友也是,正赶着饭口来又不提点东西,难道你不知道老苏人家正缺银子吗?这都什么朋友啊。好吧好吧,别瞪我,我说正题。话说老苏这时候也憋屈,你说我堂堂一介大官,如今落赔了,竟然连银子都木有,请人在家搓一顿都成问题!”

    说到这里,熊伟顿了一下,再道:“实际上我觉得苏东坡也有责任,你又能写又能做诗做词的,随便给人写俩扇面不就有钱了吗?你看人家唐伯虎,空着手四处跑,没吃的了就画个小画,追第九个老婆,过的多滋润?什么?你问我这是不是历史?我怎么知道?我是看三笑看的。好吧,继续正题,反正为了迎合剧情发展,之前还左一个东坡肉右一个东坡肘子的苏东坡老先生为难了,没东西可做,没吃的好招待啊,咋办呢?”

    “哎!就在这时,他的家人正好钓了条大鱼回来,别怀疑,就这么巧,反正在苏东坡正别扭的时候,那的家人钓了条鱼回来。至于鱼的种类,抱歉,我不知道,那故事里没写。然后就简单了,苏东坡老人家又亲自下厨煎炒烹炸一通,一条色香味俱佳的鱼上桌了。不好意思,我还是忍不住要插一句,话说子曰:君子远庖厨啊。看来苏东坡不是君子了,他太爱下厨房了,又做鱼又做肉的,难怪总被贬……”熊伟槽吐的似乎比正文还多,好在他还能保持故事的基本流畅。

    “这时候鱼上了桌,那个空着只手,俩肩膀就抗着张嘴的朋友伸出筷子尝了尝,说:不错!这鱼真好吃!我今天来对了,省我一顿饭钱!当然,后半句是我加的,反正他那朋友很满意,苏东坡很高兴。”熊伟说到这里,忽然问道:“故事就此完结了吗?”也不等大家回答,自己就接着说道:“显然不可能。”

    话刚说完,熊伟就迎上了表姐意味不明的目光,整个人一哆嗦,赶紧回归正题:“饭吃完了,临末了,苏东坡的那个朋友又出妖蛾子了,反正都已经吃饱了,嘴终于闲下来了,那家伙就生事了。他就说老苏啊,你这鱼的味道确实不错,不过这鱼他也有个名目不是?众所周知,一道好菜必须有个叫的出去的名目,名字衬着菜,这才完美。于是吃饱了闲着没事的那个苏东坡的朋友就要老苏给这条已经变身成为鱼刺的可怜的不知名的鱼起名字。苏东坡一想,起就起呗,反正也是磨时间,就当锻炼脑力了,于是苏东坡就开始思考,开始回忆,心想自己自己做完个鱼时,刚端上来,鱼背上正好有五颜六色的丝,那就叫五柳鱼吧!于是五柳鱼诞生了。”熊伟终于把这一大段话说完,赶紧喘了口气,不过看着大家入神的样子,熊伟还是很高兴的,这说明什么?说明有听众有市场啊,听的人越多,说明自己讲的越精彩,这是对自己艺术的肯定!

    “听你这么一说,好象真的挺好吃的,就不知道具体怎么做。”张帅咂了咂嘴巴,新鲜的食物啊,那可不是罐头能比的。

    “这就是五柳鱼的由来?你当时看的书里这么写的?”黄颖奇(提供下载…87book)怪的抬起头来。

    “意思差不多,不过没有我说的这么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熊伟很谦虚。

    “那你硬盘上的资料上怎么写的是杜甫?”黄颖自动无视熊伟的自夸,直奔主题。

    “杜甫?”熊伟一愣,顺着表姐的食指看向屏幕。

    “五柳鱼是四川名菜,唐宋以来早已脍炙人口。说起“五柳鱼”来,它还和我国古代诗人杜甫有一段关系呢!

    唐代杜甫,在年近五十的时候,遇上“安史之乱”,整个唐朝从这儿走了下坡路。唐明皇逃往四川,杨玉环在马嵬坡吊死。杜甫为了躲避这场战乱,也漂泊到西南方去。

    他到了成都,在成都古郊找了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叫浣花溪畔,亲手建了—座草堂,住了下来。并在这里写过不少诗。草堂茅屋有时还叫大风吹破。他这时生活十分清苦,由自己的遭遇和贫困处境,还时常想到天下的穷人寒士,寄予不少同情。他每日用素菜草果度日,当地都叫他“菜肚老人”。

    相传,有一天他邀几个朋友在草堂上吟诗作赋,吟得高兴,不觉到了中午。他发起愁来,眼看要吃晌饭了,可是一无所有,拿什么款待这些客人呢!他正在着急,忽然见家人从浣花溪里钓上一条鱼来,喜出望外。心想,就请大家品尝这条鱼吧!

    他走到灶前,亲手烹制起鱼来。朋友们见他去做鱼,个个都惊奇起来,有的带着怀疑的眼光说:“老杜,这可是新鲜事,你会作诗,还会烹鱼?”

    杜甫笑笑说:“等着吧,我今天就要给你们烹烹看看。”他开膛把鱼洗好以后,加上佐料就放锅里蒸上。蒸熟以后,又把当地的甜面酱炒熟,加入四州泡菜里的辣椒、葱、姜和汤汁,和好淀扮,作成汁,趁热浇在鱼身上,再撤上香菜就做成了。

    大伙欢坐一堂,见杜甫把鱼端了上来,伸筷一尝,果然好吃。

    众朋友边说边吃,一会工夫,一条鱼吃得精光,可是这鱼还没有名字呢!于是大家就为这鱼想起名字来。有的说:“这鱼就叫浣溪鱼吧!”有的说:“叫老杜鱼才合适。”最后杜甫说:“陶渊明先生是我们敬佩的先贤,而这鱼背覆有五颜六色的丝,很象柳叶,就叫‘五柳鱼’吧!”说罢,大家十分赞成,觉得这个名字很有意思。五柳鱼就这样叫起来了,并成为一道四川名菜,一直流传了一千多年。”

    读完这一段,熊伟泪流满面!不是因为这段故事正好和自己刚才说的差不多但主角却不是一个人,而是在感叹,自己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凑字数了,而且还是在表姐的主动邀请之下。

    “算了,不和他计较。”黄颖决定继续无视,只是对这个故事的版本好奇。

    “反正都是传说,那玩意做不得准。”熊伟嘴角抽了抽,伸手朝下随便翻了翻,然后惊奇了:“你看!有苏东坡版本吧?”

    果然,关于五柳鱼的百科,在杜甫版的下边还有一段苏东坡版。

    “‘五柳鱼’是浙江杭州西湖的一道名菜,其味道鲜美,喷香诱人,深为人们所喜食。人们在享用时,又常把“五柳鱼”叫做“东坡鱼”,这是为什么呢?

    苏东坡是我国宋朝的一位美食家。相传,有一次,他让厨师做道鱼肴开开鲜。厨师送来后,只见热腾腾、香喷喷,鱼身上刀痕如柳。东坡食欲大开,正欲举筷子品尝忽见窗外闪过一人影,原来是好友佛印和尚来了。东坡心想:“好个赶饭的和尚,我偏不让你吃,看怎么办?”于是顺手将这盘鱼搁到书架上去了。

    佛印和尚其实早已看见,心想:“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来。”东坡笑嘻嘻地招呼佛印坐下,问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见教?”佛印答道:“小弟今日特来请教一个字?”“何字?”“姓苏的‘苏’怎么写?”苏东坡知道佛印学问好,这里面一定有名堂,便装着认真地回答:“‘苏’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边左是‘鱼’,右是‘禾’字。”佛印又问:“草头下面左边是‘禾’右边是‘鱼’呢?”“那还念‘苏’啊。”“那么鱼搁在草头上边呢?”苏东坡急忙说:“那可不行。”佛印哈哈大笑说:“那就把鱼拿下来吧。”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佛印说来说去还要吃他的那盘五柳鱼。

    后来有一次,佛印听说苏东坡要来,就照样蒸了一盘五柳鱼,心想上次你开我玩笑,今日我也难难你。于是就顺手将鱼放在旁的馨里。

    不料苏东坡早已看见,只是装着不知道。说道:“有件事请教:我想写副对联,谁知写好了上联,下联一时想不出好句子。”佛印问:“不知上联是什么?”苏东坡回答说:“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不知道苏东坡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几乎不加思索地说:“下联乃‘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听完,佯装惊叹道:“高才,高才!”原一你专罄(庆)里有鱼(余)呀!快拿出来一同分享吧。佛印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上了苏东坡的“当”。但他还想“戏弄”一下苏东坡一看,一条清蒸的西湖鲜鱼,身上划了5刀。便笑咪咪地说:“五柳鱼呗。”佛印笑笑回答说:“这条‘五柳鱼’算给你‘钓’到了,不如叫‘东坡鱼’算了。”

    从此以后,人们把“五柳鱼”又叫“东坡鱼”,而且这道西湖名菜名气也越来越大,一直流传到今天。”

    “怎么又是一直流传到今天……”熊伟看着这个完全不同于自己记忆的苏东坡版五柳鱼,而且这个更直接,直接就又叫“东坡鱼”了。

    “你看,别论故事内容和我说的一不一样,最少五柳鱼和苏东坡有关系吧?最少也是有可能有关系吧。”熊伟抓住重点。

    “不过话说回来,鱼的做法也应该看看,以后咱们想吃新鲜肉类的话,基本上就靠河里的鱼了,毕竟陆地生物能吃的下去的基本上都被感染了。”熊伟想了想,说道:“当然,前提是水里没有病毒或者病毒数量在安全的范围之内。”

    熊伟表现的十分冷静,正在认真总结关于一家人未来的饮食问题,不过张帅知道,这家伙不过是为了遮掩其又一次疯狂凑字数的无耻行为罢了。

    “说起来,还有一个吃食跟苏东坡有关,只不过这个是纯天然的,不是他发明的新做法。”熊伟说着,从小婷婷手里拿出最后一罐罐头。

    “荔枝。”熊伟指着罐头上的两个最大的字,念给自己的小外甥女听。

    看了看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自己手里的罐头上,熊伟一乐:“转移注意力成功!”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熊伟直接就把原诗背了出来,依照他那令人发指的记忆力来看,这简直就是奇迹。

    “《惠州一绝》,苏轼的诗,咱们小时候上学都学过的。”熊伟表示自己学以致用,那么多年的学绝对不是白上的,最少自己可以把当年学习来的知识熟练的运用在扯淡之中。

    而且运用的出神入化。

    “其实当初我读这首诗的时候就曾经思考过,这首诗一共就四七二十八个字,但当时年幼的我就读出两个问题。”熊伟比了比手指:“第一,就是这首诗明面里的问题,三百颗荔枝啊,那得多少斤?还不得把人吃死?当然,我知道这是艺术上的夸张又或者为了合辙压韵,不过明显听起来不怎么舒服,让我有腹涨的感觉。”

    “至于第二点,就是这首诗里的怨气。”熊伟接着又念了一遍《惠州一绝》,然后说道:“当时学课文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首诗的背景是东坡被贬到了岭南,话说请允许我吐一句槽,这家伙真的是有问题啊,竟然又是被贬,而且还是在神州大地四处开花式的被贬,也亏了他生在宋朝,要是换个朝代,换成汉朝唐朝,还不得去哈萨克斯坦或者西伯利亚转转?弄不好又能发明几到西域风味的好菜,比如苏式罗宋汤?苏东坡烤肉?好吧,吐槽完毕,咱们接着说,你看老苏这诗,那意思就说荔枝是好东西不?就是杨玉环想吃都吃不到真正新鲜的,都要加急快马!可老子我一天他额娘的狂吃三百颗!吃几十斤!酷吧?羡慕吧?嫉妒了吧?谁叫你们把我贬到岭南来的?老子正好享福!吃一颗丢一颗,丢一颗再吃一颗!气死杨玉环!”熊伟不知道模仿谁的语气在那疯狂叫嚣。

    “你确实跟苏东坡有仇,这是网断了,要不我一定上网查查,看苏东坡有没有得姓熊的历史人物。”看着熊伟,黄颖不由得感叹道。

    “还有,杨玉环是唐朝人,理论上讲,苏东坡气不死杨玉环,因为她早死了好多年了。”张帅从旁补充。

    “……”

    “……”

    “……”

    一阵沉默,熊伟忽然把小婷婷从腿上放了下来:“好了,生字已经讲解完了,咱们该干正事了,咱们停在收费站前太久了。”

    “很可疑,真的很可疑,这家伙一定有问题,一定跟苏东坡有问题!”张帅看着举止奇(提供下载…87book)怪的熊伟,小声跟老婆大人说道。

    “得了,你也注意点,别被他传染了。”黄颖不由得白了有些兴奋的张帅一眼,难道男人都是这个样子的么?也就在这时,黄颖的目光扫过了车厢一角,安静的,存在感薄弱到了极点的熊树林映在黄颖的眼里。

    “呃,最少姑父不一样。”

    ======================================================

    PS:更新出来了!脚脚先睡觉,晚上和凌晨继续!

    PS2:脚脚想修改作品简介了,比如:“这是一个强迫症患者的充满思维发散与扯淡的末世大冒险。”捏哈哈哈哈哈……

第10集【在路上】 224再讲个故事吧

    2010年11月16日,星期日,小雨。

    14:05

    听熊伟扯淡外加吃午饭之后,车队顺利通过收费站。

    不过天似乎更黑了。

    “真别扭,雨不大,天倒挺黑。”熊伟看着窗外,皱了皱眉头,这样的天气他要是搁以前他喜(87book…提供下载)欢,但现在嘛,就有点讨厌了。熊伟是真不想再朝前走了,虽然有不知道什么时候降临到头上的核蛋的威胁,T市这样的大城市离的越远越好,但不代表在这么糟糕的天气下还要坚持行车。

    危险驾驶什么的最讨厌了。

    明明才下午两点就跟晚上六七点似的,两边路灯也没电,路滑地湿的,要是真出个车祸什么的,自己一家子岂不就连锅端了?要知道后面满满一车的油!

    “毕竟核蛋还只是猜测,而且就算真的发射了,我们现在的距离也算大体上安全。”熊伟给自己找着停下来的理由。

    “对了,咱们现在的确切位置还是没有找到吗?”熊伟有点不甘心的拿起对讲机。

    “不清楚,反正就在T市和CZ市之间吧,没办法,车上没有GPS,而且也不知道现在GPS究竟还能不能稳定运行。”黄颖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了回来。

    黄颖正开着喷射者号,郝大庆在一边压车,为的是让黄颖更快的熟悉重型车辆的操纵,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恢复,黄颖的心情也终于平复下来,不再非要抱着自己闺女,小婷婷被放回了616上休息。管理者号则由郝雅驾驶,刘建声在一旁搭档,刘丽和张帅暂时跟在熊伟身边。

    这时回答熊伟的正是黄颖--在征求了郝大庆的意见之后。虽然郝大庆开了那么多年的车,可他一直在市里送水,对于外面的道路也不熟悉。

    “准确的说,GPS其实车里有,只不过没有配套的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