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女性典范:精彩杨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职业女性典范:精彩杨澜-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个在自己事业上成功的女人很容易被人联想到“女强人”的称呼,杨澜早已经到了可以用“女强人”来定性的高度了,为什么没有出现呢?可能就是跟杨澜对家庭和事业的摆放位置有关系吧。
  因为杨澜觉得事业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他人的评价,这里的成败更多的是别人的判断和舆论,虽然自己也有付出,但毕竟是工作上的关系,而感情上的得失却完全是自己真实的感受;那是别人无法判断的,是亲情与亲情的呵护,谁也无法替代;谁也掠夺不去。
  女人永远都有一种柔性的魅力,在内心深处渴望着张扬。杨澜作为女人一样无法逃开柔情的束缚。但杨澜身上天生还有一种豪放的叛逆精神,所以,杨澜天生就是一个充满了梦想的人,有梦想就要去努力实现。
  杨澜虽然很看重家庭的和睦与温馨,但却绝对不会喜欢“杨柳岸晓风残月”式的婉约和伤感,因为杨澜心中有梦。杨澜更渴望那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里“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的大气与豪情。有时候,杨澜在家里待得太久之后就会渴望着拥有一种冒险,这也是杨澜灵魂深处渴望挣脱一切羁绊的愿望。其实,杨澜就是在这样的矛盾里挣扎着、寻求着,才在电视观众面前塑造了自己的不同形象。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给我一个家,我会给你整个世界(2)
杨澜虽然是这样一个充满着感性与理智的成功女人,但作为女人就不能没有一个依靠,吴征从一开始就以一个低调的状态介入杨澜的生活。
  比如,这位国际金融和国际传播的双料博士;应该是阳光文化的一系列并购案的设计师和实施者。就像一个高明的厨师一样,吴征在制作出了这个经典绝伦的“艺术蛋糕”之后,就隐身幕后,分“蛋糕”的则是吴征心爱的女人——杨澜。
  一个女人之所以成为一个好女人,不是她有多大的成就,也不是她有多大的能力,而是这个女人对男人的用心,是这个女人让男人体会到一种幸福的柔情。
  同样,一个男人之所以成为一个好的男人,不是他有多大的力气,也不是他有多大的块头,而是这个男人对女人的呵护,是这个男人让女人体会到一种关心。
  当杨澜在吴征打造的阳光文化航母上乘风破浪的时候,当杨澜的名字出现在福布斯的内地富豪榜上的时候,吴征一定在偷偷地微笑,那笑声里应该有一种成就感在幸福中慢慢地弥漫开来,将杨澜呵护起来。
  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饭桌上的甜蜜爱情

  一个男人不管有多大的名气,如果娶了一个名人做老婆,那一定会承受着莫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在中国这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度里。对于跟杨澜的婚姻,吴征说:“我只看到幸福。”
  吴征认为婚姻的完美与否;不是给大家做秀的,婚姻表面展示出的和谐不代表内心真正的幸福。婚姻基本层面虽然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但内在的感受才是支撑家庭的重要基础,所以吴征根本不关心什么名气谁大谁小。
  作为男人,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男人,吴征曾经用一句话来说明自己对家庭的看重。“如果没有共同的事业;我们的婚姻也会相当完美”。
  在吴征眼里;杨澜是个好妻子。遇到杨澜是一种运气,因为这样好的女人是打着灯笼都难找到的。杨澜在家的时候,总是要给吴征做一些好吃的,但杨澜并不是一个厨师,所以杨澜有的菜做得很好;但有些菜就很难用好字来评价。每次遇到不合口的时候,吴征总是先把菜吃到嘴里,吧嗒吧嗒几下,再点点头,最后很“深沉”地说一句:“嗯,不错,爱比菜重要。”然后咧嘴一笑。
  虽然吴征这样说着,但每次都会抢着把这不太可口的菜吃完。杨澜就笑着开玩笑说:“你看你,不好吃就少吃点吧,还怕谁跟你抢似的。没有关系,我能经受住打击。”吴征一听就哈哈一乐,然后说:“不是怕打击你啊,是这样的‘苦难’我一个胃受罪就得了,又何必让你吃两遍苦,受两遍罪呢?我是心疼你啊。”每次杨澜在吴征这样的话语里都会感动。能这样想到对方的男人,才是值得爱的男人。
  爱一个人不是要给她世间稀罕的物件,爱一个人也不是要满足她的所有需求,爱一个人其实就是在这细小的情节里,流露着一种很质朴的关心,以自己的感觉来呵护对方的感觉,哪怕是很小的一个动作,很短的一句话,都会让爱情发出迷人的色彩,同样也会让你爱的女人更深地去爱你。
  于是杨澜开始霸占了厨房。反正失败的“作品”有吴征来对付,杨澜还怕什么呢?失败得越多,杨澜越能感到吴征的呵护。
  两个人在性格上和谐,在事业和工作上也是互相帮助。后来两个人开创阳光文化以后,好像就有了分工上的默契。
  杨澜说:“我们俩的文化理念很相似;有共性;又各有所长;所以就能够相互合作;共同创造一份事业。”
  
   。。

“长跑”不利于爱情的成长

  杨澜是个做任何事情都绝对不会拖泥带水的人。在纽约的街道与图书馆的较量里我们很难说最后是谁赢得了爱情这场战争。但我们会看到,1995年,杨澜和吴征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幸福开始在这两个制造奇迹的男人和女人心里繁衍。
  很多人在采访杨澜的时候都会问杨澜,对于婚姻和事情,你觉得哪个更重要。好像婚姻与事业在名人身上就成了一件“忠孝不能两全”的事情。对此杨澜很无奈,当然几乎所有遇到这个问题的人都会说,“当然是婚姻重要了。”杨澜也做了上面的回答。
  从1995年杨澜和吴征结婚到现在,他们已经幸福的走过了11个年头。杨澜内心是一个渴望有稳定家庭生活的人,吴征多年的海外漂泊也让吴征有种寻求归宿的感觉。杨澜的渴望稳定是因为小时候的那种家庭的温馨和亲情给杨澜留下了太多的美丽。吴征对家的渴望不但有和杨澜一样的自身家庭的影响,更有多年孤独的寻找里,在海外的流浪让吴征有种渴望安静与稳定的梦想。
  所以,当吴征与杨澜认识没有多久就向杨澜求婚的时候,杨澜几乎是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吴征的求婚。杨澜说:“我相信,任何事情,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一定不是你的,所以,我相信顺其自然。其实,我和吴征从心里渴望着一种安逸,我们都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家庭,我们可以在这个幸福的屋檐下生活,养我们的孩子,过我们的日子。”
  杨澜天生就是一个很相信家庭生活的女人,小时候的家庭教育环境和亲情使杨澜在长大后的岁月里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对于家庭的渴望与定位。杨澜不是那种对家庭生活抱有怀疑态度的人,特别是杨澜每次提到父母,都会不自觉地把爸爸妈妈的那种感情流露出来,特别是在疼爱杨澜身上的表现,叙述的充满着一种家庭的温暖。
  结婚以后,吴征看到了真实的杨澜,一个优秀的好妻子、好女人、好母亲。吴征说:“杨澜是个好妻子,有的菜做得很好吃,当然有的菜杨澜也不是很拿手。”所以,每次在家里的时候,杨澜都会忙前忙后地给吴征做好吃的。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缘分历来是对婚姻最好的诠释。吴征和杨澜这样两个好像根本没有一点联系的两个人竟然成了夫妻,还是一对很幸福的夫妻,他们有什么秘密吗?或者是他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掌握了婚姻幸福的窍门?
  首先是在性情上,两人的脾气基本属于很和谐的两个人,如果一个人脾气大的时候,遇到不顺利的时候,另一个总是很耐心,彼此的关注对方使两个人在为对方着想的时候,更多地体味到了幸福的含义。吴征说:“杨澜是我的妻子,更是我的朋友。我们俩都庆幸在茫茫的人海中,能够遇上这么一个知己。”
  结婚以后,两个人在事业上也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局面,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里发展着自己又帮扶着对方,是一种家庭里不分你我,社会上彼此分工合作。吴征说:“我以资本操作和管理为主,杨澜则是创意更多一点。”
  吴征一直觉得能娶到杨澜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因为杨澜和吴征对于电视文化有相同的认识,两个人的文化理念也很相似,可以说在有了共性的大前提下,吴征和杨澜又各有所长,这样的一个家庭,这样的婚姻,这样的珠联璧合,让杨澜和吴征在相互合作,共同创造一个家庭的幸福上,事半功倍。吴征说,“这是一种幸运。”
  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吴征承担着相当大的压力。因为吴征的发展主要在海外,如果不是因为跟杨澜结婚,可以说在国内知道吴征的不会很多,可能除了朋友和商业合作伙伴以外,不会有太多的人知道吴征这个名字。而中国人的观念里,只有妻以夫贵的说法,现在好像吴征要靠杨澜才能出名,所以,从一开始,吴征就在这个婚姻里承担着更多的压力。
  关于这点,吴征很大度地一笑,说了一句话:“谁让我是男人呢?”男人在吴征的理解里,不只是一种责任,还有一种承担和付出。
  杨澜说:“其实每个人都有弱点,我们结婚的时候,很多人都开吴征的玩笑,说吴征是夫以妻贵,让吴征感到很郁闷。其实在海外的华人圈里,吴征早就是一个名气颇响的年轻华人实业家。不过,吴征很大度,很快吴征就习惯了这种说法,有时候还开点玩笑,说杨澜名气再大也是吴征的太太。”
  

第四节 甜蜜的事业
婚姻与事业是一个人的两个侧面,婚姻是一种人生的过程,在某一个时期来临以后会伴随你的终生,而事业也是一种人生的过程,在某一个年龄段进入生命以后也会伴随你的一生。只是婚姻与事业显然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因为婚姻是一生的幸福,是一生的追求,是一生的渴望与梦想实现的基础。但事业却不同于婚姻,因为事业是个人能力的一种表现,是不稳定的,你可以随意地去选择,这个做不成可以做那个,甚至可以在一个做得很好的时候去尝试另外一种工作。杨澜在拥有了爱情的甜蜜之后,开始了事业之旅的前期“演习”。这就是《杨澜视线》。
  
   。。

《杨澜视线》看美国

  近年来,在演艺界有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影视界是演而优则导,音乐界是写而优则唱。杨澜在这个圈子里当然也不例外。需要说明的是,杨澜在1994年选择留学美国,决定做一个以编导为中心的电视人的时候,国内还没有形成上面所说的文化现象。
  杨澜再一次用时间为自己证明,在艺术的潮流里,杨澜永远都快人一步。
  《杨澜视线》虽然是杨澜在纽约学校里的作品,但已经证实了杨澜在电视制作手法上的老到与纯熟,也给观众展示出了杨澜从一个单一的电视主持人成功的转型为复合型传媒人才。这是一个质的变化。
  当时,杨澜的视野随着纽约的学习开阔了许多,在电视文化探讨上,杨澜更愿意向纵深处挖掘,再加上杨澜接触到了许多成功的传媒人和先进的传媒理念,让杨澜感觉到只要我能想到的,我都可以做到最好。
  于是,杨澜利用业余时间与上海东方电视台联合制作了《杨澜视线》。
  《杨澜视线》由东方电视台的节目部主任滕俊杰先生担任导演,杨澜担任撰稿及主持,利用杨澜当时还在美国留学的便利条件,用介绍和评论的手法,再现近年来美国艺坛、影坛的动态,进而把节目内容扩展到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是一个关于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专题节目。这是杨澜第一次用独立的眼光来看美国。在《杨澜视线》的第一阶段,杨澜把节目的内容,定位在百老汇歌舞剧及近期的美国电影,并购买了有关影片片断的版权。
  因为杨澜还在上学,所以制作节目的是时间就是课余时间,也就是因为时间的问题,所以节目的时间定为每集20分钟。
  因为时间短,但内容含量使杨澜想做到最大,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艺术创作上经常会遇到的矛盾,那就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再现尽可能多的视觉内容。为此,杨澜把计划做的细致到不能在细致的程度, 从拍摄的人员、费用、时间来计算,这样才能保证高效率,在后期的制作上,杨澜更是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精选镜头,来突出节奏。杨澜说:“制作一档20分钟的节目,比一档半个小时乃至1个小时的节目更累人。”
  可以想象一下,20分钟的节目就想一个小篮子一样,你可劲儿装又能装多少东西呢?要是一个大卡车的话,不是更轻松吗?
  在40集的《杨澜视线》中,杨澜以独到的视觉、新颖的手法、全新的理念揭开了美国的各个层面。该片在中国大陆开始发行以后,迅速覆盖了国内52个省市电视台。杨澜说:“现在看来,《杨澜视线》的制作确实带着一种粗糙,与今天的节目确实不能相比。”但我们应该看到,杨澜在《杨澜视线》里的改变,那是一种从娱乐节目主持人向复合型传媒人才过渡的一种证明。
  而在《杨澜视线》里,杨澜造就了很多第一。比如,杨澜是第一个进入美国凤凰屋戒毒所深入采访的内地记者,杨澜是第一个亲身采访资深外交家、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博士的内地记者,等等。
  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次做制片人(1)

  人生总会有很多第一次,杨澜在电视行业里第一次做制片人的时候,就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
  那一次是在纽约拍摄制作《杨澜视线》。杨澜第一次全面负责选题、撰稿、采景、联络采访对象、交通乃至工作用餐等细节的安排。而纽约市各景点都有严格的拍摄限制,比如林肯中心、世界贸易广场等“名胜”都要求摄制组提前一两个星期提出书面申请,这就要求制片人事先要有周密的计划。但百密也有一疏,在拍摄百老汇上演时间最长的歌舞剧“猫”时,杨澜就遇上了麻烦。
  当时,杨澜与费翔需要在“猫”剧的巨型广告前拍一段串联词,最佳的角度是在对街的一幢大办公楼前。时值隆冬,又逢大风降温,人站在室外,5分钟后脸就冻僵了。说来也怪了,越是这种时候,越无法一气呵成。不是摄像机出毛病,就是吃“螺蛳”(指说错台词)。好不容易快完成了,突然楼里窜出一个警卫,挡在摄像机前,声称这是私人用地,没有主人准许,不可以进行拍摄。如果是即时申请,已不可能了,于是摄制组不得不移到楼侧的一个街口上。那里的取景还可以,但却是个大风口,冷风迎面刮来,让人眼睛都睁不开。杨澜一边诅咒着多事儿的纽约,一边还要“热情洋溢”地与镜头交谈,滋味实在够受的。而且脸和嘴部的肌肉都被冻得不听使唤,有一些词儿的音已很难咬准。万不得已,只有躲进附近的商店暖和一下,然后冲出来再录,可是这时候,摄像师的手指又冻僵了。
  吃些皮肉之苦还是小事。干电视这一行的人就是要吃苦,谁叫你喜欢呢?好在整个拍摄计划得以准时完成,所以,杨澜心中还是颇有成就感的,这毕竟是杨澜第一次做制片人啊。
  在美国,杨澜知道了,编辑机房跟资金是有关系的,所以不能跟以前在国内一样随意使用了,纽约的普通编辑机房每小时开价200美元,按时收费那可是一点儿也不含糊的。要做到最好,就要精打细算。
  杨澜在美国编辑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