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女性典范:精彩杨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职业女性典范:精彩杨澜-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时候爸爸就会笑着问:“澜澜想什么呢?”
  杨澜说:“什么也没有想!”爸爸就会用一种看穿了杨澜心思的眼光看着杨澜,轻轻的说:“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空想,要做就要做好!”
  杨澜一听,高兴了,就把自己的目标,自己的长远规划,宏伟蓝图都详细地告诉了爸爸。爸爸听完后,笑了,说:“应该肯定你这个想法,确实很好。一个人重要的不只是自食其力,更重要的是要有想法,有计划。”
  杨澜得意了,说:“我是有计划啊,我的计划就是要在咱们家后面的花园里开始,把蓖麻种出来,发展成一个蓖麻种植园。以后可以有这么大一片。”杨澜一边说一边把手臂张开,成一个半圆来形容自己的庄园面积。
  爸爸没有笑,也没有说不好,只是轻轻地问:“澜澜,你觉得花园好看吗?”杨澜说:“当然好看了!”
  “为什么好看呢?”爸爸看着杨澜继续着这个话题。
  杨澜兴奋地说:“因为有绿色的树,还有各种颜色的花。”
  爸爸继续问:“你觉得蓖麻好看吗?”
   txt小说上传分享

小时候的梦想(2)
杨澜说:“蓖麻怎么会好看呢?当然不好看了。爸爸,你不是说了,好看的东西不一定有用处,有用处的东西不一定好看啊。”说着说着杨澜好像有点明白了,就说:“蓖麻虽然不好看,但蓖麻用途很广泛啊。”
  爸爸这次笑了,说:“哦,你还知道蓖麻的用途?说说看,都有什么用途,你是怎么知道呢?。”
  杨澜得意地说:“我从书上查到的。蓖麻籽可以炼油,蓖麻的皮可以做麻绳,蓖麻的杆可以做装饰,或者是房子上的顶棚等等。”杨澜想把话题引到其他的地方。
  爸爸没有跟着女儿的圈子走,而是继续说下去:“澜澜,花园是大家的花园,花园里的花花草草各有各的用处,不但美化环境,还与周围的景物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如果你全种了蓖麻,你想晚上大家散步的时候,还能看到美丽的花园吗?”
  杨澜不出声了。杨澜知道,在任何事情上,都应该想到公众的利益,这是做人的根本,爸爸虽然没有这样说,但意义已经很明白了。杨澜点点头说:“爸爸,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你放心吧!”
  虽然杨澜不再幻想蓖麻种植园了,但杨澜对这几棵蓖麻照顾的却更加周到了。秋天的时候,杨澜把收获的蓖麻籽用铁丝一颗一颗的穿起来,穿成长长的一串儿,然后插在一个坐基上。用一根火柴把蓖麻籽点着了,火焰很亮,很大,杨澜看着开心极了。
  这就是杨澜听说过的可以点灯照明的土制蜡烛,而且光线还很强。杨澜兴奋地拿着自己的作品,很得意的让妈妈看,妈妈见了就说:“澜澜,咱们不是说好的,不玩儿火吗?”
  杨澜吐吐舌头说:“我这不在母亲大人的监护之下玩的火吗?”
  妈妈笑着说了一声:“调皮。”
  杨澜的蓖麻种植告一段落,但杨澜的心里却悄悄的留下了一颗种子。那就是,做什么事情只要努力了总会有收获的,这也是杨澜走进电视以后屡次被证明的一种人生真理。
  据科学研究证明。人生的12岁,是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女孩子的性格一般偏向于外向,男孩子偏向于内向。过了12岁,女孩子的羞涩会逐渐的成为主导性格,而男孩子则侧重于发展阳刚的外向。
  杨澜长大了。虽然12岁还是一个孩子,但对于女孩子来说,在这个年龄段却是一个重要的时期。杨澜好像是突然之间丢失了顽皮,羞涩在一夜之间让杨澜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妈妈看到杨澜的变化笑说着:“我们的澜澜长大了。”
  羞涩是女孩子的天性,当羞涩回归杨澜以后,杨澜的外表是文静了,但内心的个性、独立依然在野性的田野里狂奔。杨澜的名字注定是一个不甘寂寞的名字,杨澜也注定是一个不能不有所追求的女孩子。这点好像与杨澜爸爸妈妈最初的想法有了一点偏差。
  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发卡带来的人生启迪(1)

  杨澜在北京的父母身边生活是幸福的。
  回到北京之后,杨澜就开始融进这个和睦温馨的家庭里,每天晚上爸爸都会给杨澜讲故事,然后告诉杨澜故事的道理。从“狼来了”的故事里,杨澜知道了诚实的重要,从“东郭先生”里,杨澜知道了愚昧的危害,从“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里,杨澜知道了坚韧的道理。
  杨澜的爸爸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外出,每次回来都会给杨澜带一些小玩意,从那个时代所有孩子都玩过的“万花筒”到小女孩喜欢带的发卡,有时候是一条漂亮的连衣裙,有时候也是一件稀罕的学习用具,这一切都给了杨澜快乐的记忆。那时候因为小,杨澜并不知道这就是幸福的一种表现方式。
  因为离家的时间比较多,所以一家人都特别珍惜在一起团聚的机会。家人团聚的时光,都是在笑声与惬意中度过的。杨澜的爸爸妈妈永远都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与杨澜进行交流。爸爸虽然严厉,但绝对不会用呵斥的态度或者是强硬的语气来跟杨澜对话,妈妈虽然和蔼可亲,对杨澜呵护有加,但也绝对不会纵容杨澜的娇气。这样的幸福家庭里没有争执、没有吵闹、没有呵斥,也没有霸权,民主在这个家庭里最早的体现出了人性的魅力。这种民主让杨澜养成了一种遇到任何事情,自己都可以做主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杨澜走出学校大门走进社会以后成功的有力保证。
  杨澜为自己拥有这样温馨的家而感到幸福,也为自己有这样的爸爸妈妈而骄傲。这样的家庭让杨澜从小就一直保持着阳光的笑容,也许就是这幸福的阳光笑容,让杨澜走过了人生与事业上的一个又一个巅峰。
  有一次,杨澜的爸爸出差回来,给杨澜带回来一个发卡,那是一个与当时经常见到的塑料发卡不一样的发卡,材质是有机玻璃的。红色的发卡弯曲成一件完美的半圆弧线,在阳光下面散发着一种充满诱惑的红色荧光,杨澜高兴地跳了起来,带上发卡就去找同学玩了。
  在那个红色经典的时代刚刚过去的岁月里,相对来说,物质生活远远不能与今天相比。这样一件非塑料发卡可以相比的高级玩意,很让杨澜心里得意,更重要的一点是,杨澜感觉到了自己兴奋的表情,在爸爸眼里折射出来的幸福光亮。小女孩的心理让杨澜有一种炫耀的梦幻感觉,在同学中间,本来就很漂亮的杨澜更是因为这漂亮少见的装饰发卡而与众不同。终于,有同学提出来,“让我们戴一下可以吗?就戴一小会儿。”杨澜答应了。
  杨澜没有办法不答应。自己心爱的东西,与好朋友分享本来就是一个可以满足小孩子成就感的行为,更何况,杨澜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与大家同乐,为大家着想。于是,发卡就从杨澜的头上摘下来,传递到了一个小孩子的手上。当第一个孩子带着发卡露出开心的笑容时,杨澜的笑容也更加的阳光灿烂起来。
  孩子们太多了,每个戴上的人都不舍得取下来,后面没有戴过的孩子心里就开始着急,这样一来,孩子的天性占了上风,在下一个该谁带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于是,在这样的挣来挣去里,发卡牺牲了,红色的发卡在众多的小手里变成了两个。
  小朋友一见发卡断了,马上就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于是一哄而散,只留下了委屈的杨澜。
  杨澜哭了,杨澜蹲下去,一手拿起一半的发卡,好像发卡的毁坏是因为自己的?##旁斐傻模睦镉兄帜诰巍8匾氖牵约焊漳玫降男陌铮姑挥泄惶炀驼庋倩盗恕?/p》杨澜哭着回到家,跟爸爸讲事情的经过。爸爸听了以后笑了笑,对杨澜说:“没有关系。我知道你是想让你的朋友来分享你的快乐,但人太多,于是就发生了点意外。没有关系,我会帮你把发卡修理好的。”
  “真的?”杨澜睁大了眼睛,不相信爸爸能做到。
  “当然是真的了。”杨澜爸爸很肯定的回答着。
  “不能骗人,爸爸说过骗人不是好孩子。”杨澜还是怀疑着爸爸的能力,继续说:“拉钩?”爸爸说:“好,拉钩就拉钩!”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大人与孩子的童声二重唱就这样在黄昏的房间里打开了快乐的帷幕,剩下来的就是杨澜在一种怀疑里看着爸爸。
  杨澜看到爸爸把发卡的两边放在一起,拿出一小瓶胶水,小心的涂抹在发卡的两个断面上,然后用嘴轻轻地吹着,很快,两面的胶水就干了。杨澜爸爸把两个断面小心的放在一起,用两只手用力的挤压着两边。哈哈,终于发卡黏合在了一起,又能用了。
  但杨澜只高兴了一小会儿就又不高兴了。原来,胶水虽然“愈合”了发卡的身体,但中间还是留下了难看的疤痕。那是胶水在黏接时的痕迹。杨澜不明白为什么一件好好的东西,一旦坏了,再黏合起来就跟原来不一样了呢?
  爸爸看着杨澜一脸的疑问,就说:“你是不是想知道,为什么发卡再也不能复原了是吗?”杨澜点点头,不说话,又快流泪的样子。爸爸说:“坏了以后,我们只能修理,既然坏了,当然就会有裂痕,裂痕是永远无法修复的,所以你要记住,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努力地去做到最好,因为做错了以后,我们虽然有机会去改正,但已经不能跟以前一样了,知道吗?”杨澜很懂事地点点头,但还是沉浸在一种心酸里。
  

发卡带来的人生启迪(2)
杨澜看着这难看的发卡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妈妈说:“让我们来给这发卡打扮一下吧。”杨澜看着妈妈拿出剪刀,在一条丝绸废料上这样修剪一下,那样再修剪一下,又用线把几片丝绸缝合在一起,再用手修整了几下。“啊!”杨澜睁大了自己的眼睛,杨澜不敢相信,妈妈竟然给自己做了一朵漂亮的大绢花,还把这朵花固定在了发卡上,遮住了发卡上的裂纹。杨澜一见高兴极了,她没有想到,这时候的发卡可比刚买回来的时候漂亮多了。
  杨澜开心地搂着妈妈的脖子,用劲地亲着妈妈的脸,一连声地说:“谢谢妈妈,谢谢妈妈。”
  妈妈说:“有时候坏事可以变成好事,有时候好事能变成坏事,关键看你怎么去做。你看,发卡坏了,但现在又好了,更漂亮了。”
  在杨澜点头表示明白的时候,爸爸接着说:“遇到事情我们不能哭,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自己动脑子,动手,解决了问题,才能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

第四节 丑小鸭长成白天鹅
虽然杨澜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里,但杨澜的内心并不轻松。从上学开始,杨澜的爸爸妈妈就没有过多地过问过杨澜的课业情况,但是杨澜有一种不服输的毅力。这种毅力和坚韧让杨澜在以后的电视生涯里收获颇丰,但也让杨澜心里留下了一些小小的遗憾。
  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鲜明个性的诞生

  人在一生的经历中总会留下或多或少的遗憾。有些是因为不知道珍惜,错过了才发现自己的不该,有些是因为疏忽了亲情的呵护,走过了才发现,那时候的亲情已经不可能再用现在的亲情来替代,还有些只是因为随意的惯性释然,才使自己在多年以后的某个时间的独处里突然的出现,让你感到一种无法触及的揪心与不安。
  就像生命里开过的那些花儿一样,当你身在花中的时候,永远都不会去留意花儿为你开出的娇艳,也无心去深嗅花儿为你酝酿的芬芳。当你有一天突然发现那些生命中绽放的花儿对你是多么重要的时候,已经事过境迁了,你已经永远地轮回在一个再也找不回来最初的那缕清香的空间里了。遗憾永远都只能成为遗憾。
  对于杨澜,爸爸妈妈并没有过多的给予期望。有人说,不成功的父母希望孩子能成功,因为孩子身上有父母的梦想,孩子是父母圆梦的最后希望。反过来成功的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自己一样辛苦,更多的是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在一个相对和谐、没有压力、没有负担的生活环境里,幸福地度过平稳的一生。杨澜的父母就是这样。
  所以,杨澜从小过的是一种轻松惬意的生活。没有学习的压力,没有生活的压力,也没有父母望子成龙的逼迫利诱。
  1983年至1986年,杨澜在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上学。中学时代的心理特征是一种渴望飞翔、渴望独立、渴望摆脱父母约束,自己去争取自由自在的时期,杨澜也一样。
  那时候,杨澜已经开始在同学中有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是因为杨澜人长得漂亮,是当时的校花,也不仅仅是因为杨澜成绩优秀,一直让同学羡慕,更主要的是因为杨澜的“韧性”。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性”让杨澜在同学中出了名。
  只要是杨澜认准的事情,没有人可以改变她。
  韧性与独立是对一件事情的两种反应。独立的人一定有韧性的根基,韧性的人一定有独立性格的前提。独立与韧性相辅相成而又各不相同,这种韧性在青春期的杨澜身上成为一种思想情感上的叛逆。
  可能是杨澜的爸爸妈妈最初对杨澜的教育过于宽容了?还是杨澜的爸爸妈妈觉得在一定的社会常识与生活经验的前提下,可以让孩子去接受锻炼?反正在日常的生活习惯里,杨澜的独立性格有了一个宽阔的发展空间,这种空间为杨澜的以后打下了基础,也让杨澜从小就养成了聆听别人的意见,但最后一定要自己拿主意的性格。
  
  

为妈妈擀面条

  中学时期,杨澜的妈妈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家务都不能做,这样家务就落在了杨澜的身上。好像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杨澜感觉到自己长大成人了。虽然家务只是简单的买菜、做饭、洗衣服这些原来就学过的事情,但现在跟原来毕竟不一样了。
  原来都是帮妈妈做一点,偶尔的才会连续做家务,现在不同了。现在爸爸妈妈开始把杨澜当作大人一样看待了。如果说原来杨澜的爸爸妈妈是在心理上像对待朋友一样的来把杨澜当作大人的话,现在却是在实际生活里让杨澜开始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了。
  扫地、洗床单、买菜、做饭,甚至是换煤气这样的体力活,都成了杨澜开始需要操持的一部分。这样过早的家务劳动,培养了杨澜的独立个性,这个外向与内向合二为一的中学生,开始在父母的呵护下撑开了属于自己的天空。
  有一天,杨澜的妈妈突然说,想吃点手擀面,虽然杨澜的爸爸妈妈都是南方人,但在北京生活了这么久,面食也逐渐成为了家里的主食。
  对于南方家庭里长大的杨澜来说,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因为杨澜知道,以前妈妈做的时候,是先和面,然后再用擀面杖来擀面,把面擀好以后,仔细地折叠在一起,再用刀切出面条来。这些杨澜都看过,真要做起来,还是闹了笑话。
  那天下午一进家,就问:“妈,你想吃什么,我来给你做。”妈妈说:“我想吃点手擀面,可是你不会做啊。”
  杨澜说:“不会做怕什么呢,我还不会学吗?”
  妈妈笑着说:“哪里能一学就会啊。”
  杨澜说,“还不是和面,擀面,切条,下锅。看也看会了。”说着杨澜就开始把面舀到面盆里,用水和起来。
  和面是个巧劲,水要一点一点地加,杨澜不知道,放一点进去,觉得不够,再放一点进去,还是觉得面干。杨澜不知道,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