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研日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大考研日记-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北大考研日记》
作者:佚名


第1节:拨开迷雾决定考研
拨开迷雾决定考研1月18日
心绪阴晴不定。
在是否考研之间徘徊不定已经很久了,没有人为你做这个决定,只有你自己才是你的救世主。
在我所经历的求学生涯中,我是如此平凡。因此,我对自己考研能否成功没有任何把握。小学和中学,我和许多孩子一样普普通通,并无多少传奇的故事可讲。从河北一个叫做定兴的小城走出来的时候,已经是1997年。这一年,我高考成绩并不理想。在面临读河北的普通高校和读北大专科的抉择中,我选择了后者………北大对于每个学生来讲都是一种神圣的向往。但当时我并未意识到专科性质所可能带来的尴尬。电子与计算机应用是我的专业,大学第一年我在好奇与懵懂中度过。在各种需要本科生资格才能进入或参与的场所或事件中,我被不断的略带蔑视的盘问催生出强烈的自卑,走在北大边缘的忧伤很深刻。于是,我开始沉默,在沉默中用文字表达自己。我开始写作、发表各种文章并接触媒体。我在经历了大学生活最初的虚度、狂欢和沉默不言后,陷入到随毕业一同而来的一种对未来无可名状的迷惘之中。
考研要准备的第一件事就是选择专业的问题,关于我考研北大中文系的动机,很多人常常问起。“动机”一词虽然令人感觉目的不纯,而事实上我的考研决定也的确是多方原因合力的结果。首先是我对中文以及北大的钟爱,这是最根本的一个前提,也是我考研成功最基本的精神支柱;其次,专科学历在人生境遇的尴尬和工作机会的微弱竞争力,使我必须用学历来证明自己,否则我将可能永远走不出这段不自信的阴影,尽管这种心理落差常常是自己造成的;最后,在邂逅爱情之后的许多日子里,作为一种责任我必须打造支撑幸福家庭生活的平台,考研是一个很好的奋斗起点。在这些“冠冕堂皇”的考研动机之外,在我的潜意识中或许还存在一种面对社会激烈竞争的逃避感,我仍然不想脱离象牙塔的庇护和宁静。
而我考研所面临的问题也很多,比如日益老去的年龄、考研失败的可能、专科考研的种种限制、并非中文科班出身等等。虽然已有考研意向,但考还是不考,一直困扰着我。但当我写下这篇日记的时候,这种模糊的意向已经膨胀为付诸行动的雄心壮志。
我,终于决定考研了。
恋上北大中文系1月20日
寻呼机的震动将我从午睡的梦中唤醒,有朋友询问我是否已经决定所要报考的院校和专业。我似乎并没有认真分析过这个问题,就像我在1997年怀着对明天一无所知的懵懂来到北京一样。
我为什么会决定考北大和中文专业?的确,我并没有给自己列出更多的、能够说服自己如此抉择的理由来,一切都好像水到渠成般顺其自然。而事实上,从1997年来到这座在我的梦中出现了无数次的园子,从此便义无反顾地爱上了她。我不知道自己是被她百年积淀的厚重所吸引,还是因为那美丽的未名湖和博雅塔,北大是让人一见钟情的。
我也曾想过是否报考其他院校或其他专业,比如北师大,比如国际关系专业。这些庞杂的念头几乎是一闪而过地被我忽略过去:在北大我所认识的老师和朋友,让我有一种随时可以得到援助的亲近感,而在潜意识中我也希望自己在北大读专科的背景对于考研是有帮助的,更为重要的是早已熟悉了这里一草一木的我是如此不忍离开。在北大的朋友跟我说,北大是公平的,她不会因为你的报考身份而对你另眼相看,这更加坚定了我报考北大的决心。
在报考专业的问题上,我也几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文系的现当代文学专业。从小学到中学,老师经常在作文课上朗读我的作文,是我最为自豪的事情。作文比赛、书法比赛的获奖,随笔文章的发表,让我在文字中感受到无比的快乐和自信。于是,我选择了这个与汉字最为亲近的中文。考研是功利的,更是需要兴趣的。如果所要报考的专业自己并不喜欢,不仅未来的日子要在煎熬中度过,学习效果也是不可能好的。现当代专业是最贴近现实的专业,我喜欢近距离地观察时代万象而不愿意进入久远岁月的故纸堆中探询历史的究竟。
考研的日子,也一定是一段和文字亲密接触的、快乐的日子……
上路:未知的旅程开始了1月28日
2000年的春天,图书馆门前的桃树们争先恐后地绽放着粉红的青春,丰满的花骨朵在春风中有喷薄欲放的动感。带女友骑车经过这里,我们总会不约而同地高歌郑钧的“我要怒放、怒放、怒放……”………那个时候,行将结束大学生活的我,尚不知道自己的理想在哪里,应当如何“怒放”。一切没有方向,一如既往地懵懂和快乐,偶尔在情感的波澜中有小小忧伤。
小时候,总会有这样的作文题目:“你的理想是什么”………“科学家”、“工程师”、“一名光荣的解放军”等等名词脱口而出,几乎成为生于70年代的“标准答案”。重复数遍之后,这些缥缈理想给我带来了自信和憧憬。关于明天,关于未来,我满怀希望……
小学、中学、大学,我长大成人。
年轮的增长以岁月的流逝为代价,青春的徘徊因理想的缺席而茫然。发现了曾经理想的不切实际,我无法找到新的方向而迷失自己……
2000年7月,结束大学生活的我陷入了迷茫和恐慌之中。我让自己在各种零散的工作中忙碌起来,试图来掩饰自己对于未来的不确定。自欺欺人的逃避终究无法拒绝明天的逼近,我必须为自己选择一个未来。在经历了半年的退缩和抗争之后,我选择了考研。更确切地说,如果不是女友的支持和鼓励,我不曾想到我也会走上考研这条路。
同时,专科毕业的尴尬和求职路上的艰辛,也让我不得不选择一个新的起点。当明天不仅仅属于一个人的时候,我必须肩负起一种叫做责任的东西。
2000年11月27日,我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扉页上写下这样的文字:这是一条鲜花伴随荆棘的单行线,未知的旅程开始了……
其实,等待我的明天是什么样子,我并不十分清楚。但是,既然选择了前方就尽管风雨兼程………上路!
千头万绪话考研1月29日
2001年1月29日从千头万绪中理出考研的主线。
目标和战场虽然已经确定,但我却忽然不知该从何做起,如入无物之阵般无处施力。千头万绪,我对于未来考研生活的设想凌乱而没有章法,如何安排复习、课本如何选择、历年试题如何寻找等等,一片混沌。
向过来人取经或许是理清思路的最好的方式,正好朋友的女友在中文系读研究生,可以咨询一下。她先根据北大中文系所使用的教材列了一个书目,然后大致描述了考研复习中所应注意的问题,比如中文系老师看重基本功是否扎实,英语、政治公共课的重要性等。她还介绍了中文系老师的学术研究兴趣所在以及各专业的情况,可谓受益匪浅。

第2节:总体计划
按照书目,在北大教材科、国林风书店、风入松书店、三角地书店之间奔波,最终买齐了备考必读的教材。通过在网上搜索,又找到了不少各高校中文系考研试题。对于并非中文科班出身的我,通过试题难易程度的认识也好对自己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评估。
目标确定之后,便有了无比的轻松感。我像新生入学一样兴奋地重新添置了书包、笔记本、草稿纸和笔,它们将每天陪伴我度过整个考研历程吧?基础准备已完毕,箭在弦上。考研于我更像是一种荣耀,我将自己要考研的信息传达给我所认识的每个人………仿佛自己明天就将成为北大的研究生。这种错觉让我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勇气,尽管未来的一切都是未可知的……
凡事预则立:制订学习计划1月30日
终于下定了考研决心,为了确保这个现阶段“最高纲领”的实施,我为自己制订了一个学习计划。太了解自己的懒惰,计划的强制性可以促使我不至于因虚度光阴而后悔。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时光流逝而悔恨,而是由于没有毅力克制自己而感到懊恼,这种对自己失望的情绪甚至会损耗人的自信,这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
北大中文系(也包括北大其他院系)考研有个特点,就是特别注重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考察,而不像有些院校会去考一些生僻的知识点。我所接触的中文系老师说,即使知道了考试题目,也不一定能够考好。比如会考一些“请评价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从曹禺的《雷雨》和《日出》中任选一个人物形象加以分析”,这类题目考生肯定不会是没有见过的知识点,甚至有些题目是已经考过很多年的了,但就是在这种看似简单的问题中才最见一个人的学术功力。鉴于这个特点,作为跨专业考研的我决定以课本知识的掌握为基准,将基础打牢固。同时,整个考研进程划分为四个阶段,专业课是贯穿始终的,必须精读四遍以上。公共课万万不可掉以轻心,我所知道的许多朋友就是因为公共课不及格而名落孙山的。
总体计划:
1。考试日期:2002年1月初(距今11个月时间)。
有效复习时间预计为8个月=240天(考虑到周末和节假日休息时间,以及为冲刺阶段预留时间。同时也让自己在偶尔耽搁时间之后,不至于因为计划的执行受挫而过度内疚。)
2。第一阶段:2月+3月+4月。看完所有专业课参考书目。掌握各专业导师情况,了解与考试有关事宜,有可能的话请老师指导复习进程,或者听北大中文系本科生的相关课程。
3。第二阶段:5月+6月+7月+8月。第二轮复习,加入政治学习。
阅读与报考专业有关之文献,深入了解专业知识,并强化记忆中文必备知识,即汇总综合考试内容。政治复习以阅读课本为主,同时做一些仿真习题。暑假期间,参加政治、英语暑期辅导班,做到胸有成竹。
4。第三阶段:9月+10月。强化记忆所有与考试有关的内容,有重点地记忆。专业课和公共课的知识点都需要背诵,将知识点记在小卡片上随时翻阅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5。第四阶段:11月+12月。查漏补缺,将专业课试题按照正常考试时间完成并打分,从而确定考场时间的分配。在公共课方面,参考历年真题,大量练习。
除了四大复习阶段之外,复习目标要细化到天,每天完成几篇英语阅读理解、单词背多少、中文课本读几页、几天写一篇随笔评论,这些都要量化并认真执行。
经朋友推荐,已购如下书籍:
《古代文学批评史》(北大版,张少康);
《中国文学史》(四卷,游国恩版);
《现代文学三十年》(北大版,钱理群等);
《当代文学史》(北大版,洪子诚);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朱维之版);
《文学原理》(北大版,董学文);
《现代汉语》(北大版);
《语言学纲要》(北大版,叶蜚声);
《古代汉语》(商务版);
《古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语文出版社);
《比较文学》(北大版)。
在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为什么当初的计划考研时间会距离我实际考研的2003年1月有一年的时差:专科毕业考研按照规定需要有两年的工作时间,也就是说因为我2001年毕业,最早也只能参加2003级研究生的考试。但我实在无法忍受一年光阴的流逝,我梦想会有破例的情况出现,提前一年参加考研。然而现实终究无法因为你的焦虑而改变,一年后我仍然没有资格参加2002年的考研,在后面的文字中会有涉及当时的情况。我无法也不想去评判自己当时的想法和做法,那个考研中的我和现在的我形同陌路,对于前者我只有理解和同情,偶然和必然都是命运……
………作者补记于2004年11月18日
跨专业备考策略与胜王败寇2月1日
当朋友知道我要考研读中文的时候,第一反应一定是惊讶的。虽然我发表了不少文字,可是我几乎很少让人知道………那些关于商业的功利文章,那些被编辑指派的命题作文并不是我所愿意拿出来炫耀的。而那些融入了真情实感的、代表我的个人风格的文章却很少被编辑看中。因此,我的能够见诸报端的文字常常是“谋稻粮”之作。朋友所了解的我,是曾经学计算机的我,是不时奔走于朋友的宿舍之间处理电脑问题的我。他们不知道考研中文系其实从很久以前就已经是注定了的,如今只是老朋友重逢而已。
就考研专业课的复习而言,我为自己的整个跨专业考研历程规划了四个阶段。首先,北大中文系本科生的全部教材都已经在我的书架落脚,读完它们也就完成了专业课复习的第一阶段。这些系统性较强的教材应当会让我对整个中文专业有一个概括的认识。其次,我在周末书市上买了许多随笔评论类的学者著述,吸收他人的思想是快速具备专业思考方式的捷径。这是第二阶段,以“二手学术”的获取为主。第三阶段是读文学原著,一来对照课本的讲述加深理解,二来也可以在阅读中得出独立思考的属于自己的结论。然而,中文典籍作品浩如烟海,而时间有限,在阅读文本的选择上一定要是文学史中提到的经典作品,在篇幅上则以中短篇作品为主,长篇作品则尽量只看情节梗概即可。这是一种节约时间、有效读书的备考策略。第四阶段就是撰写独立评论的时期了,原著读了,别人的思考也了解了,这个时候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和评论的能力,亲自操刀上阵练练笔则非常必要。这个阶段的内容其实是贯穿整个考研过程之中的,随时都要写下自己的思考,写作不是一项能够临时抱佛脚的技能。我希望自己能够每天记下或长或短的对文学、对生活的思考,文科考研所需要的或许也是这样一种时刻在思考的状态吧。

第3节:行走在夜色边缘
跨专业考研所可能遇到的困难,跨学历考研所可能遭遇的冷遇,我都已经设想过。前者是自己可以克服的,后者则看作是人生的历练吧。当你失败的时候,这些困难会被看作是不可逾越的,有人会说“看吧,这就是明知不可而为之”;当你成功的时候,评价便是“苦难是最好的大学”。这是一个看重结果的年代,过程如何并没有人去关心。不管你在昨晚是撕心裂肺地呼号,还是花天酒地地沉迷,胜者仍然是王,败者依旧为寇!
考研者………行走在夜色边缘2月6日
从图书馆中走出来的时候,夜色正浓,微凉。路上行人不多,偶有走过的多是成双成对的情侣,相互依偎而行。当孤单成为我的生活常态的时候,我在看到别人亲昵的场景时竟会有些嫉妒起来,感情生活的不完整是否也是考研所必须付出的一种代价?
走在燕园夜色的边缘,寻找空闲可用的电话。从图书馆到三角地,从三角地到47楼,我是在夜色中寻找路和家的人……
在与女友通话之前总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漂泊感,让我觉得如同在夜色的海洋中游荡,没有脚踏实地的根基存在。路边窃窃私语的情侣们在上演着各种各样的爱恨,无论故事多么简单,总还是校园情怀的纯真,游戏爱情者当不在此列,虽然很多最初的热切后来证明只是为了排解当时的寂寞……
一轮轮的疲惫和漂泊的无根感朝我涌来,使我无法承受这种重压,我对女友说:等我考试结束,我会什么都不做,我要好好睡几天觉,然后木然地呆几天,什么都不想……
女友早我两年毕业,已是半国企体制下的一员,而我则蜷缩于校园迟迟不肯出来。很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