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孩刘亦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哈佛女孩刘亦婷-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随着人流进了动物园坐上了汽车。妈妈说:“我明白了,这是关人不关动物的野生动物园。”经妈妈一提醒,我马上联想到了驰名中外的肯尼亚野生动物园。没想到我国也有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的野生动物园,我一下来了兴趣。
汽车开动了,只见美丽的孔雀拖着华丽的长尾巴在草地上悠闲地散步,野驴在山坡上尽情狂奔,火烈鸟独腿站着休息、这时突然下起雨来,雨点打在水面上,击起一圈圈涟漪,高贵的白天鹅在水面上游来游去,不由让人联想起骆宾王“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诗句。看着看着,我不由想起了成都动物园里动物们那呆板无光的眼神。我虽然看不见这里动物的眼睛,但我可以想到它们的眼神是明亮生动的。
很快地,我们进入了猛兽区。只见狮子披着金色的“铠甲”,迈着庄严的步伐在路边散步,威严极了。车开进了虎山。忽然,一只拦路虎向我们的车门猛扑过来,车内一片惊慌。不多时,那虎便退到路边,虎视眈眈地看着我们离开。
出了猛兽区,妈妈不禁赞叹道:“深圳人真是,不搞则已,一搞就搞一流的,真是观念新,脑子活。”
来到步行区,雨一下大了很多,因为没带雨具,我们无法步行参观,我只好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野生动物园。
去“小梅沙”踏浪
初三那天,陈叔叔和李叔叔开车带我们去“小梅沙”看海。虽然还是节日期间,可是路上已有不少建筑队开始挖山了。这些人真有些像古代挖山的“愚公”。不过这些现代“愚公”的工具不再是锄头、箩筐。。。。而是挖土机。他们继承了“愚公”的精神,一下又一下从山上挖下土,送到各个建筑工地,建成高楼大厦。
瞧,这座山已被挖去了一半了!
又走了一段路,眼前出现一大片工地。陈叔叔说:“这里是盐田港的建筑工地,不久后,这里将成为我国最大的港口。”只见桔红的吊车,草绿的打桩机,橙黄的压路机正发出阵阵轰鸣,工人叔叔们为建设祖国辛勤地劳动着。
来到“小梅沙”,只觉得凉风习习。我使劲吸一口气,好像能闻到大海那微微带点儿咸腥,而又清凉的味道。走到海边,只见风神往那一望无边的,平滑的,透明的,蓝色的海面上轻轻吹了口气,吹起了千万个小波浪,使水雾笼罩下的海面更加朦胧,神秘。涨潮了,波浪合拍地拍打着沙滩,冲刷着岸边的礁石。“深圳人真会享受!”我不禁赞叹!
“走,踏浪去。”陈叔叔拍拍我说。
我脱了鞋,光着脚跑到海水极浅的地方。时而用沙把脚埋在地下,时而在水里跑来跑去,时而跟海浪赛跑。陈叔叔则光着脚在水里给我照相。一个大浪打来,打湿了我的裙边,也打湿了陈叔叔的裤脚、可是谁也不恼,反而哈哈大笑。
和我们同去的阿姨在沙滩上跑来跑去,留下一串串脚印,被海水一冲消失后又踩一串。我正看得发愣,陈叔叔说:“到了夏天,这里旅游的人可多了,这旁边的渡假村也住满了人,深圳人的口号是:‘认认真真工作,痛痛快快玩儿’。”
我想:正是因为他们认认真真工作,所以才能开开心心、痛痛快快玩耍吧!
还有什么教材比中国人民生龙活虎的建设和创造更能激发孩子的爱国热情呢?正是这种集中、深入而细致的观察活动,便抽象的祖国在婷儿心中越来越具体,婷儿对祖国的爱也越来越真切。
开学之后,李老师把婷儿的这组日记一篇不落地念给全班的同学听。李老师在日记本上的批语是:“我大饱眼福,你不虚此行。”
不当“吸臭剂”,要做“采蜜蜂”
从南国之行开始,我发现婷儿有一个明显变化。她不再像以往那样老是不停地和我说这谈那,她变得更爱自己专心地看,独自默默地想。即使被我批评,她也懒得像过去一样和我争辩,情愿自己走开。如果她认为不辩不行,肯定会和我爆发激烈的争论。初二的时候,婷儿进入了逆反心理的高峰期,有一段时间,她甚至提出:谁规定了孩子必须听家长的话?逼得我不得不和她一起重新学习《中学生守则》。
婷儿自己也知道,“现在的中学生们往往有种‘逆反’——老师、家长、社会对事物的看法、准则,在中学生这里多受到蔑视、嘲讽和排挤。原因也简单:上中学了,人长大,觉得该有点独立性,却又不知该怎么表现,就用这种蔑视公认准则的方法表现自己的‘个性’、‘主见’。。。。无疑是一种幼稚的表现罢了。”话虽如此,但自然规律的力量似乎更强大。婷儿常常心里觉得父母说得对,但嘴上却非要和我们犟,而且始终不肯把她的日记带回来给我看(其实老师每周要批阅)——我们很难了解她的真实想法。婷儿的表现清楚地说明,再也不能用耳提面命的办法教育她了。
关于逆反期的家庭教育,将由婷儿的爸爸在下一章详细介绍。我们总的思路是双管齐下:一方面父母主动调整教育方式,让我们的好思想好办法能被婷儿顺利接受,另一方面鼓励婷儿独立思考,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去辨别善、恶、美、丑。我们坚信,小学以前打下的思想基础不会说垮就垮,强烈的上进心会驱使她去追随严格的老师。至于同学之间的互相影响,我们总是提醒婷儿:不要当“吸臭剂”,要做“采蜜蜂”。
几年之后,我们才看到了婷儿初中的日记。这些日记说明,我们的做法是有效的。婷儿在自己的探索和思考之中,总是得出我们所希望的结论。有了这个过程,那些正确的思想观念,就不再是父母和老师的要求,而是变成了婷儿自己的经验。限于篇幅,仅举出初二时所写的有代表性的几则(题目是我加的):
勇气与虚荣心
勇气,词典上说是敢做敢为毫无畏惧的气魄。在人们的观念中,勇气是在危急关头表现出的超人的胆量。
其实,勇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比如今天小班会的时候做练习,要求最先做出来的人站起来。结果许多同学做完了也没人敢站起来,原因就是对自己的答案缺乏自信。
我也是那些做完了题而没有勇气站起来的人之一。我做完之后想:站不站起来呢?要是答案错了,那多丢人哪!还是别站了。后来别人站了起来,我的答案也是正确的。
现在想起来,当时的我是懦弱的,害怕自己的错误,害怕错了之后丢了面子,虚荣心最后战胜了勇气。
我感到羞愧,因为我今天扮演了一个胆小鬼的角色。明天,我要拿出我的勇气。
卖力与偷懒
以前不知从什么书上看来一句俏皮话:“扫地,一件脑力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既要在老师面前挥汗如雨,又要想办法不倒垃圾。”这似乎确是实际情况。大扫除时,同学大都很卖力,可是各小组做清洁时,情况可就不同了。我们小组做清洁时,就老有人找借口偷懒。
我想,这是同学们没有真正认识劳动的重要性——不仅是为集体服务,也是对自己的锻炼,对劳动习惯的培养。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仅仅依靠惩罚来迫使同学们做清洁的话,那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
口才与纪律
今天的小班会,我组织大家开设了一个“糊涂法庭”,分别由同学们担任辩方律师、控方律师、被告、原告及陪审团。我希望通过这个游戏锻炼一下同学的口才。同学们倒是欢迎,但台下一片混乱,根本无法正常进行,维持纪律便花去了大半时间。
由此,我认识到纪律是相当重要的,它如同一个安全阀,保证着工作学习的正常进行。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孤立看待的纪律问题却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同样,看来最平凡、最一般的人或许正是最不平凡的。
偶然与必然
考试漏掉该做的题,这种事儿我已不是第一回了。但总认为是自己当时不小心,只要下次小心就可避免。其实这“当时”二字便是大错所在、把错误发生看成一种偶然,殊不知这是一种必然发生的“偶然”。
不光漏题,我有许多错误也是不该犯的,而往往把这些又归咎于“偶然”。。。。考场上再紧张,也没谁“短路”忘记名字叫什么了。可见还是不够熟练,而并非“偶然”之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保证台上那一分钟的完美表演,花上十年的苦功,这一分钟不就避免了许多“偶然”吗?。。。。我们学习也要有这个“十年功”,考试便不怕那许多偶然了。
。。。。消灭偶然要在平时下功夫。
金钱与友情
上个星期天是我小学好朋友的生日。我由于时间来不及没去给她“祝生”,只打了个电话。她告诉我,她这次收的礼物从十几元到300多元不等,多数价值几十元。我听了不禁想:为庆祝她一个人的生日,就花家长几十块钱去买礼物,未免太奢侈,太可悲了。某些人从为送贵重礼物可以表示友情,而我坚决反对这种用钱堆出来的友情。我认为友情是建立在理解、信任上的,绝不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所以,希望同学们抵制这种“金钱友清’。友情是用行动表示的,绝不是钞票。
游泳与学习
明天,我们年级组织去游泳。我原以为同学们会踊跃得不得了,结果报名的人还不及半数。这可见我们班的人对体育活动的热衷程度。
许多同学说,这样的大好时光,去游泳岂不是浪费了?我不同意这种观点、运动有益身体健康,健康的身体能给我们高效的学习。这才是正确的方式,而不是那种一味钻书本的疲劳战术。
标点与人生
今天,我看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心理学家巴尔肯举办了一次“青年宴会”,他要求到会的人各写一篇自传。一位满脸沮丧的青年人交给他一份只有三个标点的自传:“——!。”青年人解释说:“一阵横冲直撞(破折号),落个伤心自叹(感叹号),到头来只有完蛋(句号)。”巴尔肯立即加上了三个标点:“、。。。。。。?”巴尔肯热情地鼓励这位自暴自弃的青年道:“青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小站(顿号),道路漫长,前途远大(省略号),岂不闻‘浪子回头金不换’(问号)?”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大大小小的挫折,有的人便自暴自弃了,而能像巴尔肯这样能预见到未来光明的人却不多。我们要想成功,这份乐观是必不可少的。
男生与女生
初三已经是近在咫尺了,很多人都说女生容易在初三做“自由落体’,我认为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男生的潜能发挥出来后,不知会出多少匹“黑马”。但我也认为这不是一定的。因为有那么多成功女性做范例,又有那些“女状元”做榜样,怎能不让人信心倍增?我可不愿意用人们那种“女生无后劲”的观念来束缚自己,自己先承认失败。我要尽我全力去拼搏,我不知后果是否令人满意,但我很有信心,因为我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也希望广大女同胞们都放手一搏,免得找后悔药吃。
报应与好运
今天我收到一封特别的信。署名是“老佛爷”。信里说我要抄2O份在96小时内寄出,便会有好事,否则就有报应,而且赫然列举事例若干。
这样的信我早有耳闻,当时也曾自信地想:我要收到这类信,一定当废纸,用来打草稿。但如今真地收到了这种信,才知其厉害。我本不愿对这种“老佛爷”言听计从,但对那句“9天内会有报应”又放心不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也是人们对此类事件的多数想法,我是否也应该防一下万一呢。。。。想来想去,竟决定写那20封信了。
“等一等,这不是向封建迷信屈服了吗,不是成为它的又一个奴仆了吗?”我心中的一个声音说。我一下恍然大悟,是呀,这种信不就是利用人们对灾祸的恐惧和侥幸心理吗?这大约也就是封建迷信能长期生存的原因吧!
最后,我把那封信扔了。因为我不会把希望寄托在这些上面。什么好运、福气都来自于自身的努力。

第七章 出演《苍天在上》,参与社会实践
(妈妈刘卫华自述)
如果问我们有没有“扼杀”过婷儿的正当兴趣,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一直在防止婷儿爱上表演艺术。我们认为,这一行的成功立依赖他人,大依赖偶然性了。我们不愿意看到婷儿像无数条件很好的演员一样,最终落得个在演艺圈“打艺术杂”的下场。
但是我们非常重视属于婷儿的每一个机会,包括来自演艺圈的机会。只要能让婷儿扩大视野、增长才干,我们都尽可能地让婷儿去参与,去实践。我们相信,越是见多识广,婷儿的经验就越多,抵抗各种诱惑的能力就越强,也就更有把握不做有损自己长远利益的错事。所以,当我们接到邀请婷儿拍电视剧的电话时,并没有简单地加以拒绝。
巧结戏缘
说起婷儿被选中出演电视连续剧《苍天在上》市长女儿的事,还真用得上一个“巧”字。《苍》剧到成都之前,四川电视艺术中心的陈主任在市外办举行的圣诞晚会上,碰到了刘亦婷和外语学校的一位美国教师。大家谈得高兴,便用“宝丽莱”相机照了一张相。陈主任很喜欢这张照片,天天把它带在身上。
早春二月,正是成都梅香未散、海棠又红的时节,中央电视台的制片人、一级导演周寰率领《苍》剧的主创人员,从天寒地冻、草水枯瑟的北京来到成都。北方人最怕的是“成都的冬天屋里屋外一样冷”,为此,精明能干的制片主任老郭打前站的时候就看中了一环路外的成都电子科大宾馆,这里的标准间和普通间都有暖气,于是,成电宾馆的5楼和6楼被剧组包租了3个多月,成了《苍天在上》在成都拍戏时的大本营。
陈主任参加《苍》剧协拍工作后,周导对他说:“剧组需要在成都物色市长黄江北的女儿小冰,你看周围的熟人家里有没有年龄合适的女孩?”陈主任立刻想到了聪慧大方的刘亦婷。他掏出圣诞合影递给周导说:“你看这个女孩怎么样?”周导接过照片一看,马上说:“好!这个小女孩形象很合适。”陈主任告诉周导:“刘亦婷5岁时在四川电视台的儿童电视剧《跑跑的天地》当过群众演员,6岁的时候在四川省人艺电视剧部拍的电视剧《桃花曲》中,演过小主角婷婷,只不过刘亦婷的年龄比剧中要求的小了两岁,不知道有没有妨碍?”周导说:“没关系,你尽快带她来见我。”
按不接招
陈主任马上打电话和我们联系。刚开始,我还以为是那些乌七八糟的草台班子想找痴迷拍戏的女孩子,便一日回绝了。因为我们一直不想让婷儿涉足演艺圈,更不想在屏幕上扮演受欺凌、受侮辱的角色,哪怕是一号女主角也不行。陈主任急忙解释道,周寰可是中央电视台的名导演,他拍的电视剧《宋代皇帝》不久前才得了全国一等奖,他想让婷儿演的市长女儿小冰,绝对是正面形象。。。。
原来是这样!我有点动心?,但仍没有答应他,我提出,看了剧本再决定。
我和婷儿的爸爸花了一个通宵,一口气读完了《苍天在上》的19集分镜头剧本。我们被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深深打动。该剧成功地描绘了复杂的当代生活,用极大的勇气正视我们的社会,对腐败现象做了深刻的揭示,触及了广大民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我们认为这是一部难得的好剧本,具有政治上的警世意义,婷儿如能参加《苍》剧的拍摄,不仅可以实实在在地为改革开放做贡献,还可以从中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一爸爸一贯认为:课堂教学在人的知识结构中最多只占到三成,社会是更重要的大课堂。我们初步决定,如果拍戏耽误的时间不超过一个月,而且试镜头也没问题,就让婷儿去演“小冰”。
初见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