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统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统天下- 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同势力之间时常因为草源、人口和马匹之争而爆发战争。即使某一时期大草原上能够出现某一个雄才大略的可汗,那也只能保证草原上几十年的相对的和平,一旦这位雄才大略的可汗死后,那么大草原必将因为种种原因而又陷入纷争。
  自从蒙元政权彻底的被推翻之后,大草原便有不可避免的又一次陷入了战乱之中。以前因为上面还有一个草原共主压着,所以下面的那些各个部落处理部落之间的矛盾的时候还会克制一点尽量少动刀枪。明朝把蒙元朝廷赶到了大草原深处,但是蒙元朝廷却又在瓦剌手中彻底的覆灭,自此之后压在草原各个部落头顶上的利剑便消失了。各个部落解放了,自由了,可以为所欲为了。这也算是太过自由的一个害处吧……
  自此大草原上瓦剌、鞑靼两个最大大部落,其他的小部落,瓦剌和鞑靼内部的小部落便纷争不断。
  也先把瓦剌带到了顶峰,但是他对权势的渴望也一手把瓦剌重新的推向了深渊。也先渴望汗位,于是他就把瓦剌的大汗脱脱不花杀了自立为天胜可汗。也先不知道的事他给他的手下们起了一个不好的榜样。当那天看到也先坐上象征着大汗荣耀的宝座的时候,他的那些手下们才发现原来这个宝座离我也是那么的近,我也是可以坐上去的。于是野心便在这些人的心中不断的滋生。直到有一天有人终于被野心所控制果断的向也先举起了屠刀。自此强大的瓦剌便陷入了争端权势的内乱。瓦剌不可避免的衰弱了。
  也先死后,一直被瓦剌人压制的鞑靼人忽然发现原来瓦剌已经不想以前那么强大了。以前那个一直欺负我们的瓦剌已经衰老了。于是鞑靼人开始学着当年瓦剌人对付他们的方式对付瓦剌人。
  瓦剌不断的衰弱,鞑靼却不断的崛起。终于到有一天,鞑靼换了一个可汗。满都鲁汗死了,新的大汗是巴图蒙克。
  巴图蒙克雄才大略,在他的统治下朝气蓬勃的鞑靼终于彻底的打败了瓦剌,把瓦剌人赶到了西北草原之上。整个大草原上草料最鲜美的地方全都落入到了鞑靼人的统治之下。
  但是巴图猛地的野心绝对不止于此,他是成吉思汗的直系世孙,从小听着伟大先祖成吉思汗的故事。深受成吉思汗影响的他决心要恢复黄金家族对大草原的绝对统治。
  但是在草原上转了一圈之后巴图蒙克发现自己要想恢复黄金家族的荣誉还要做的很多。虽然他统治了整个漠南大草原,但是整个漠南大草原却不是只有他这一个部落。鞑靼部落是一个极大的部落,但是这一部落却不是一个完整统一的部落。它是由数量极多的各个中小部落组成的。每一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地盘,都已自己的利益。巴图蒙克发现虽然他可以统治整个漠南草原,但那是靠着他在草原上的极高的个人威望,但是如果有一天他死了,那么那些那些部落是不是还会向服从我一样服从我的后代呢?
  他没有信心,因为他发现那些部落都是割据一方的诸侯,就好像李氏唐朝的那些节度使一样,他们完全控制住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虽然他们还是听命于李氏皇朝,但是如果李氏朝廷侵犯了他们的利益的话,那么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向他们名义上的主子举起屠刀。巴图蒙克发现他的黄金家族很危险,因为他发现自己的家族就是李氏皇朝,自己治下的那些部落首领就是那些节度使。他不知道那些部落会不会有一天对自己的家族举起屠刀,但是他不敢冒险。
  于是为了黄金家族,为了他的后代,他要对其他的部落动手了。他要让自己的后代直接统治那些部落。
  然后他又在草原上巡视了转了一圈,他发现能够对他的家族产生威胁的也就是以亦思马因、火筛、亦卜剌等为首的割据势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谋划之后,巴图蒙克开始有意识地在对外作战中消耗这些割据势力的实力。最初他获得了成功,那些割据的部落的势力的确在战争中削弱了,但是时间长了之后,那些人也发现了巴图蒙克的意图,开始防范起巴图蒙克来了。作战的时候经常出工不出力,同时由于巴图蒙克势大,那些割据的部落开始私底下有意识的联合了起来。最后双方僵持了下来。
  但是世事无常,那些割据势力靠着联合勉强可以和巴图蒙克抗衡一下,双方虽然没有在明面上撕破脸皮,但是私底下也是小动作不断的。不过随着火筛几年前在大同的大败,双方的均衡正式被打破。
  火筛是鞑靼郭勒津旗旗主,火筛作战英勇,计谋出众,郭勒津部落在火筛的带领下一跃成为鞑靼内部实力较强的部落之一。同时郭勒津部落也是鞑靼内部割据一方的最大的几个部落之一。
  鞑靼内部的割据势力主要以亦思马因、火筛、亦卜剌等为首的部落势力,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和他们联合的小部落。火筛的郭勒津部落作为割据势力里面最大的三家之一,他的势力直接影响了整个割据势力联盟的实力。火筛在几年前的南侵大同的一战之中损失两万多骑兵,整个郭勒津部落部落也就是十几万人,骑兵也只有五万人左右,火筛大同一战使得郭勒津部落的实力迅速被消弱。
  虽然火筛回去之后对巴图蒙克更加的小心谨慎了,但奈何实力不济,面对巴图蒙克的强势火筛只能不断的妥协。在这几年之中郭勒津部落的势力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被巴图蒙克极大的削弱了。而整个郭勒津部落部落里更是已经有很多的人暗中投靠了巴图蒙克。
  火筛自己没有子嗣,这对郭勒津部落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几个的灾难。就好像中原王朝的皇帝如果没有子嗣一般都会引起国内巨大的动乱一样,火筛没有儿子,也同样造成了整个郭勒津部落内部权力的斗争更加的激烈。
  自古以来皇帝娶很多妃子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私欲,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延续后代,他们必须为自己的国家生一个或几个可以继承皇位的儿子。因为就一个儿子实在是不保险。如果皇帝只娶一个妃子,万一这个妃子不会生孩子,或者一直没有生一个儿子,那到时候皇位传给谁?皇帝谁不想当,要是老皇帝有儿子,大家可能也就忍着自己的私欲让老皇帝的儿子继承皇位了,但是如果没有,那谁不想试一试自己有没有可能成为皇帝。到时候国家还不得乱套了……
  火筛从自己兄弟那里过继过来一个孩子当做自己的义子,火筛是想让他这个义子将来继承他的首领的位置,但是此举本来就招致了很多人的反对。火筛如果有儿子,那么让他的儿子即位那大家也没什么说的,但是现在他没有儿子,那不就是说大家都有机会吗。凭什么让一个义子继承部落首领的位置。于是那些自认有能力的权臣们不服了。
  同时火筛有很多兄弟,他的那些兄弟也有很多儿子,这些人哪一个不想接火筛的班啊,平什么让莫日根继承部落首领的位置。如果莫日根能力出众,大家可能也就碍于火筛的权势接受现实了,但是偏偏莫日根除了有一身蛮力之外一无是处。所以问题就多了起来……
  只不过由于火筛还活着,所以这些对他不满的人也大都不敢直接表现出来。但是意外往往无处不在……
  

书已肥,请宰杀。
更新时间2012…5…23 22:00:19  字数:36

 那些等着本书养肥再杀的人,现在书已经肥了,可以宰杀一次了吧,赶快行动吧。

第九十二章 死神的眼睛(上)
更新时间2012…5…24 19:21:15  字数:2336

 意外就是火筛在大同的大败。有一句话叫做一胜一负,兵家常势也。火筛在战场上纵横几十年,大小战事经历了无数,岂能没有打过败仗。吃败仗很正常,但是一次损失两万多人的打败仗火筛还是从来没有过的。
  在以前火筛在郭勒津部落的人眼里就像长生天一样伟大,就像长生天一样可以赐予他们美好的生活,但是大同的失败使得整个郭勒津部落几乎家家带孝。巨大的悲痛之中人们才恍悟原来火筛也不是万能的啊,他也是凡人啊。
  从神坛上摔了下来,火筛在部落里的个人威望遭到了极大的打击。威望是一种很玄乎的东西,它看不见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它的产生可能是产生于由于个人的地位、个人的资历、个人的举止、个人的身份和个人的以往所做之事在别人眼中留下的印象等。个人威望很重要,比如宋江一个外来人在梁山水泊如何能够成为老大,靠的就是他的威望,大家都服他,所以这个老大只能让他来当,要是其他人肯定有很多人不服。
  火筛走下了神坛,那些有别样心思的人开始不是那么的畏惧他了,虽然不敢明着和火筛对着干,但是暗地里又有谁知道呢。本来这些人就对火筛不满再加上巴图蒙克也暗地里拉拢这些人,久而久之有一些人便投靠了巴图蒙克了。巴图蒙克是整个鞑靼的大可汗,投靠他自然比跟着火筛要好了。
  火筛也不是不知道自己手下有人暗地里背叛自己,但是就是知道了又能怎么样,难道能直接杀了那些人吗,这样的话也就等于直接和巴图蒙克撕破脸皮了,以现在郭勒津部落的实力,就算是联合其他两个对巴图蒙克不满的部落恐怕获胜的希望也是渺茫。
  朱厚照在整个大明的北方防线上和巴图蒙克僵持了一个多月也不是什么是都没有做。朱厚照知道以巴图孟克为代表的鞑靼黄金家族直系部落和其他的鞑靼部落内部矛盾颇深,他怎么会不好好的利用一下这一点呢。
  朱厚照的设想就是联合鞑靼内部对巴图蒙克不满的以亦思马因、火筛、亦卜剌等为首的割据势力在背后和两侧对巴图蒙克形成夹击之势,到时候巴图蒙克必败,不但大明可以从中得到较长一段时间的和平,就是郭勒津部落等部落也可以转危为安。朱厚照相信亦思马因、火筛、亦卜剌一定会答应和自己联合的,因为他们已经没有退路了。
  亦思马因和巴图蒙克绝对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以两人为首的部落的矛盾可是由来已久了,原因自然是由于双方争夺地盘了,大草原就那么大,但是蒙古人却不少,所以在草原上为了争夺草原的战争时常发生。特别是现在的亦思马因时期,双方更是打得不亦乐乎。本来双方都是为了自己部落的生存,没有对与错之分,只不过有时候手段却有光明不光明之说。
  亦思马因是永谢布部落的领主,只不过亦思马因的人品实在是有点不敢恭维,专横狡诈,血腥残忍,并且他曾经挑起满都鲁汗与达延汗父亲博勒呼济农的不和,又抢走了达延汗的生母。在1483年的时候,亦思马因侵掠兀良哈三卫,巴图蒙克夫妇趁机联合三卫将亦思马因打得大败而逃。1486年时,巴图蒙克派郭尔罗斯部的脱火赤少师等追杀亦思马因,并夺回了生母。
  不过亦思马因个人运气极好,在巴图蒙克的大军围剿之下竟然逃了出去。不过获得新生的亦思马因变得更加的狡猾了,他知道自己的部落现在不是巴图蒙克的对手了,所以就假装臣服了巴图蒙克,平时打仗时亦思马因也比较听从巴图蒙克的调令。但是这不代表着双方真的和好了,只不过是双方把直接的军事斗争变成了政治斗争而已,在心里双方还是恨不得喝对方血吃对方肉的。毕竟害死自己父亲又掳走母亲的仇恨巴图蒙克是不会忘记的,同样的差点死在巴图蒙克刀下的亦思马因也是不会忘了对对方的仇恨的。
  除了亦思马因之外,火筛和亦卜剌两人和巴图蒙克的关系也都是已经到了可以直接兵戎相近的地步了。
  朱厚照记得在历史上亦思马因、火筛和亦卜剌三人便是在这一年和巴图蒙克爆发了鞑靼内部的大规模的内战,同时三人也是在这一年被巴图蒙克彻底的剿灭的。只不过这一世由于朱厚照的原因,把巴图蒙克的目光吸引到了大明来,使得巴图蒙克暂时没有力量对付亦思马因、火筛和亦卜三人,使得三人侥幸逃过一劫。但是三人却绝不会因此有丝毫的放松,他们知道等巴图蒙克和大明交战大胜而归之时就是对他们动手的日子,所以三人在私底下也是一直准备着应战的。
  但是现在朱厚照派过去的使者却给了他们更好的选择。
  郭勒津部落旗主大帐里,火筛不可置信的看着下面的几人。这几个人便是朱厚照派来的使者。
  朱厚照一共派出了三批使者,分别前往郭勒津部落、永谢布部落和以亦卜剌为首的鞑靼北部部落,每一批使者都由三名文臣、四名名锦衣卫和一名鞑靼人组成。锦衣卫作为明朝最大的情报机构虽然一直以来被人抱怨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但这不代表他们在大明朝外面没有一点的势力,鞑靼和瓦剌作为大明朝近一两百年来最大的敌人,锦衣卫自然而然的在大草原上安插了很多探子,同时也收买了很多的蒙古贵族。
  火筛看着下面的几个使者,脑子里无数思路转过。
  奉命来火筛这里和火筛结盟的几个人都是朱厚照身边的近臣,其中三个文臣还是进士出身,那大道理自是一通接着一通的往外说。在几人的嘴里,火筛变成了大明的永远友好的朋友,而巴图蒙克则变成了十恶不赦的恶魔,所以为了天下苍生着想,火筛应该与大明结盟共同对付十恶不赦的巴图蒙克。
  连火筛这种已经五十岁脸皮厚的都已经测不出来的人听得都脸红了,而几个使者却仍然说的滔滔不绝。火筛不得不感慨汉人就是比咱蒙古人厉害啊,就连我着侵略大明次数仅次于巴图蒙克的人都能被你们说成大明的永远的朋友,你们还说的脸不红心不跳的。最后实在听不下去了,火筛连忙打断了几人的话,说道:“几位使者远道而来一定已经人困马乏了,可先去休息一番,明日再商量着结盟之事。”
  这几个人还真的累了,听了火筛的话也不矫情,都跟着去休息去了。反正结盟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谈妥的,毕竟火筛还要先征求一下属下的意见的。
  而远在大草原边缘的巴图蒙克正在愤怒的在大帐里乱吼,却不知他已经被死神盯上了。
  

第九十三章 死神的眼睛(下)
更新时间2012…5…25 10:47:02  字数:2220

 “大人,你说火筛会答应吗?”供几个使者休息大帐内,其中一个使者朝最中间的史良左问道。
  史良左是弘治十二年的登科进士,科考之后被授行人,之后擢为监察御史。史良左以一口能说会道的巧嘴名闻于京城,朱厚照监国之后提拔为詹事府少詹事。朱厚照亲征榆林,史良左也跟随朱厚照来到了榆林。朱厚照派出去的三批使者里出使火筛的使者便以他为首。
  史良左仍然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放心吧,他会答应的。除非他自己想死。”
  “哦,为何?”有人问道。
  “巴图蒙克雄心大志犹如汉之孝武皇帝,他是不会容忍自己治下有自己掌控不了的势力存在的。火筛要么彻底投降巴图蒙克,从此他的蒙郭勒部被吞并,要么就是起兵和巴图蒙克决一死战。但是就凭他火筛再加上亦思马因和亦卜剌三人的力量就想打败巴图蒙克简直是痴心妄想。巴图蒙克重整蒙古大旗,在各个蒙古部落里声望正隆,只要他一声令下便可集结不下三十万骑兵,他们拿什么和巴图蒙克较量。”
  看了看外面,史良左继续说道:“但是如果他们能和咱们大明结盟就另当别论了。巴图蒙克虽然强大,但是和咱们大明相比还是相差甚远。要不是咱们大明无法集中全力对付巴图蒙克,那里还轮的到他在草原上称雄了。只要火筛他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