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区域,在南方广东是一个各派势力角斗的场所。
在东部北部的平原地带与西部南部高原之间是一个广大的缓冲地带,包括陕南、四川、鄂西、湖南、赣南、闽西北。这一个大地区位于秦岭以南与武夷山以北,属于长江的中上游。这个区域里有几条大江可以上溯或下驶。汉水可以上达沔县,长江可以上行到重庆,嘉陵江可以上溯到陕南,湘江可以直通湘西南,赣江可以上驶到赣南,闽江及其支流可以通到闽西北。这一个区域中的山形成山麓地带,高度在五百到两千米左右,使它的地形不同于平原和高原。因为河流可以上下行,这一个区域对南对北都有极重要的战略价值。在只有水路和小道而没有公路铁路的情况下,水道能上下行驶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和经济因素。
于是,这个区域是统一中国必争之地。
南北问题是在1913年内战中提出来的。那次内战的结果是江西、安徽、湖南、广东、四川、陕西都由袁世凯的人控制,北方于是严重地威胁到南方势力的安全。1916年反袁之战,削弱了北方在四川、广东、湖南的势力,同时中国有了两个对立的政府——北京政府和肇庆军政府(以后是广州的护法政府),而且南方的势力伸向山麓地带。
南北问题的解决方法有两个——主战与主和。
主战,以武力统一中国的人有两个基本的假定:第一,中国非统一不能富强,富强就是有道,反对统一反对富强也就是无道;第二,中国非用武力不能统一,于是为了统一和富强可以不管法律。以武力统一中国的战略有两个共同之点:因为南方强大的军事势力一个在云南,另一个在两广,所以一定要占四川以图云贵,占湖南以图两广。采用这样的战略就把陕南—川北、鄂西—川东、湘江中上游、赣南、闽西的战略价值提高了。这些地区都是攻守的要地。北方,因为军力强大要进攻这些地区;南方,因为军力弱小,只好防守这些地区。在攻守之中,除了派军队,也要联络当地的军事政治势力。
让我们看看在这个区域中,外来的势力与当地的势力因为南北双方的政策和压力而引起的变化。
陕南:在关中平原以南。关中平原一直为北方势力所控制,而陕南有川军(刘存厚的军队)、鄂军、民军。1918—1919年南北和谈时期与段祺瑞武力统一政策时期,也正是陕南民军势力极盛时期。民军是受南方gmd影响的军队,他们的战略目标是与川、鄂、滇、黔的“靖国军”合作,先占陕西,然后顺汉水而下,与孙中山的北伐军会师武汉。在陕西的川军是从四川赶出去的,希望借北方的援助打回四川。1920—1922年吴佩孚的势力渐渐增强的时候,陕南的民军受到很大的压力终于败亡。以后陕南一直由北方的军队和川军分治。
鄂西: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在荆州襄阳地区遭到反对,石星川和黎天才所率领的两旅宣布自主。自主运动不久就失败了,但是鄂西的驻军增加。为了避免这些驻军的冲突以及着眼于他们的军饷,于是划了六个防区。到1921年湖北军队因为军饷不足而发动了一系列的哗变,造成湖北省内局面的混乱。川军和湘军借此机会援助湖北的自治运动,那就是帮助黎天才、蓝天蔚的援鄂之战。同时,吴佩孚不满于湖北督军王占元在1920年前后向奉系和西南讨好的作风,也大举入鄂,企图摧毁湖北和邻近省份的自治运动。战争的结果是王占元下台,吴佩孚的部下萧耀南继任湖北督军,增强了吴佩孚在湖北的势力,控制了武汉的经济资源。这次战争的另一个结果是吴佩孚改变了1917年以来的和平统一政策,认为中国非用武力不能达到统一。
江西:段祺瑞发动1917—1918年的南北战争时,曾经作过江西都督的李烈钧率领云南和广东军队攻赣南。他失败之后留下的一些滇军和杂牌队伍驻扎赣南,而且都投于北军的势力之下。此后,江西北军的力量不断增强,直到1924年直系败于奉系之后情况才改变。那时南方也才又企图进攻江西。谭延辏У南婢陕车悠搅斓迹峋芍炫嗟铝斓迹ジ幽希敲挥薪峁=髦栽1927年以前没有受到来自南方的严重威胁,是因为云南的唐继尧和两广的主要兵力对比较遥远的江西没有太大的兴趣,而有意于江西的孙中山和李烈钧又缺乏攻城略地的能力。
福建:这一省的重要地区也一直为北军占据,其南北之争也起于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陈炯明率领的粤军援闽,引起福建境内民军蜂起。到1919年,南军在延平—邵武,北军在泉州—厦门,形成对峙分治的局面。段祺瑞虽然在1920年失败下台,他的亲信、福建督军李厚基还撑持了两年,用的是四面联络、保守中立的政策。但他终于在1922年被倾向南方的三个将领——王永泉、臧致平、许崇智——所击败,同时皖系领袖徐树铮在福建的活动也不利于李厚基。李的失败,引起孙传芳、周荫人的北军入闽,击败了王永泉和民军,在1925年安定闽局,恢复了北方的统治。周荫人主持闽政到蒋X介X石北伐时期。
在南北之间,形势最复杂、战略价值最高的还是四川与湖南。
四川:四川的内政受外界的干涉开始于1912年滇军入川平定纪律松弛的保路同志军。1915年袁世凯任陈宦为四川将军,象征着北方势力的伸入。紧接着就爆发了反袁之战,南北双方都以四川为主要的战场,川局于是起了巨大的变化。川军想驱除在川的滇黔军,川军领袖刘存厚的政策是借北方的势力攻滇军,又把四川卷入南北的斗争。1917—1918年四川的战争也就是段祺瑞武力统一政策的缩影。在1919—1920年之间,接近北方的刘存厚为了对抗四川的自治(autonomy)运动而向北京建议在四川设九个镇守使,镇守使的区域也就是防区;同时与南方政学系有关系的川军领袖熊克武也用防区制来号召川军攻滇黔军。在此时正式形成的防区制一面是川军本身人数扩大的结果,这个结果南北双方都不得不承认;另一方面,四川防区制也是南北战争所促成的。1919年正式成立的四川防区制,一直到徐X向前的共X军入川,蒋X介X石的势力也入川,到1935年才有结束的样子。
在四川发展成熟的防区制,有一个政务处处理民政,但它的最高长官是那一个防区的最高军事领袖。其余的行政人员都由军人委派。区内的各县也有政务处和县议会。防区和防区内县的组织是军人领导绅士的地方政府的典型组织。人员的任命以同宗、同乡、同学、亲戚、旧部下为标准,许多县长也是军人。这样一来从上到下,各级政府都变成了军人领导的军―绅政权。
防区行政机构的主要目的在收捐税以养兵。用刘湘的二十一军的防区为例。六十到七十县的防区,主要的收入是田赋和其他税收,以及这些税收的附加税、禁烟税(也就是鸦片烟税)、盐税;百分之七十的支出是军费。在四川主要的防区有二十一军的、刘文辉之二十四军的、田颂尧之二十九军的和邓锡侯之二十八军的。
既然介于南北之间,四川的军阀免不了受南北军事政治势力的影响。我们以北方支持的杨森与南方支持的熊克武为例子。
杨森原来拥护南方的省自治运动。自治失败之后,他投靠反对自治的吴佩孚和萧耀南。在吴佩孚放弃了和平统一改用武力统一政策的时候,也正是长芦盐和淮盐在鄂西跟川盐竞争的时候。川盐如果失去了“楚岸”(鄂西的市场),某些四川军人的收入和四川的政局安定就会受到影响;长芦盐来自直隶,淮盐来自江苏,如果不能恢复它在太平天国以前的“楚岸”,直系军队尤其是在江苏面对上海、浙江皖系军队的直系军队也会受影响。吴佩孚在1922年左右的战略是先解决四川问题,然后处理江浙问题。他利用的解决四川问题的三个工具是杨森、刘存厚和驻川黔军领袖袁祖铭。吴佩孚在中原的势力增加,杨森在四川的势力也增加。到1924年,他竟想统一全川。吴佩孚在1925年的失败,也就是杨森在刘湘、袁祖铭攻击之下失败的序幕。
熊克武的势力在1920年攻打滇黔军的战役中扩大了,他又在1921年攻击亲近北方的刘存厚战役中成为四川最强大的军人。接着滇军顾品珍回到云南挑动了反对唐继尧的战争,广东陈炯明发动了反对孙中山的战争,南方的势力衰颓,不能兼顾四川,于是熊克武的势力也衰退,终究在川军和袁祖铭的黔军压迫之下而在1924年离开了四川,变成了一支无家可归的“客军”。
这以后不久南北军队卷入北伐战争,这样四川才摆脱了外界的干涉,自己能解决自己的问题。结果是川军的四个将领——刘湘、刘文辉、田颂尧、邓锡侯——分割了四川,直到共X军和中央军入川的时候。
湖南:湖南卷入南北之争是1913年“第二次革命”以后的事。谭延辏屏ν顺觯揽屏蜕烊牒稀T诜丛绞保鹁饺偻⒌木拥胶习镏暇宄狈骄樱庋吞舳硕戊魅鹪1917—1920年之间以武力征服湖南的政策。1918年北军在直隶的曹锟和山东的张怀芝率领下,派了张敬尧的第七师和吴佩孚的第三师以及其他的北军入湘。同时,桂军也入湘支持赵恒惕的湖南军队。南北双方的问题都很复杂,南北两支军队之中有许多裂痕。那些变化多端的局面,留待下一章分析。但1920年吴佩孚回军北上,北军在湖南的势力就急剧地减退。在南方势力统治下的湖南分作十二个防区,情形颇似四川。受桂军和粤军支持的南方在湘势力分为赵恒惕、陈嘉佑、程潜、谭延辏Ш驮谙嫖鞯募父雠上担舜酥湔也怀鲆桓龅鹘夂献鞯墓健K侵涞拿芨馀彐诘谋狈绞屏σ桓鲈偕烊牒系幕帷U院闾栉擞Ω镀渌上档木樱私栌米蚝钡奈馀彐诘谋狈骄S谑钦院闾柙诤系氖⑺ィ从匙盼馀彐谠谥性氖⑺ズ蚲md在南方的盛衰。这样的局面继续到1926年吴佩孚势力的最后消灭与蒋X介X石北伐战役在湖南成功的时候。
袁世凯、段祺瑞、吴佩孚之后,接着主张武力统一的是奉系的张作霖和gmd的孙中山与蒋X介X石。北伐在表面上是武力统一政策的一个成就,但北伐之后,中国仍然为各派系的军力所分割。
主和,以和平的方式统一中国,这是1916年7月14日肇庆军务院取消后中国的一线和平希望。段祺瑞推行武力统一政策的同时,冯国璋总统力主和平解决南北问题。他在1917—1918年,愿意将川事交川滇黔,借以分化南方三省的团结,中立唐继尧。他也主张湘人治湘、粤人治粤,这样来孤立广西的陆荣廷。冯国璋的战略跟段祺瑞不让桂军驻湘粤、滇黔军驻四川的战略很不相同。段祺瑞要求的是北方军队占川、湘,进图云、桂。冯国璋的和平工作,因为段祺瑞侵入川湘和南方势力在陕西、福建的反攻而流产。
欧战结束之后,新总统徐世昌又努力找出一个和平解决南北问题的方案。但症结的问题在:(一)段祺瑞借参加欧战的名义而训练的参战军是否能解散或改编?(二)在广州集合重开的旧国会和在北京选举召开的新国会是否都取消,另组其他的会议来讨论和决定一个和平方案?在上海举行的南北代表团的和平谈判席上,这两个问题绝无调和的可能。甚至在和谈期间,陕西、福建前线上连停战也不可能。
1920年皖系战败,南北再努力于和平。1922年黎元洪总统的努力,在规模上远不如1918—1919年的上海和谈。在黎元洪以前吴佩孚的“国是会议”不过是泡沫似的幻影。
从1916年到1928年,除了很短的时期之外,南北双方都有一种中央政府的组织。两个政府都以国会、立宪、护宪等近代的政治制度来证明他们的合法性。从绅士们的立场看来,南北之争是拥护保卫宪法之争;从军事领袖的立场来看,那是北方想用武力统一、南方想用武力保护既得利益之争。争夺的对象是土地,用土地来养武装的人民。于是南北之争,跟中国其他的内战一样,是军人、团练、土匪的地盘之争。
因为讨论南北之争,我们也许可以提出一个附带的问题:为什么在陕南、四川、鄂西、湘西南、赣南、闽西北,没有产生一个大军阀,可以统一这些区域,来对付双方的势力和压力?
在这些区域之中,我们前面说过,都存在着防区。防区是南北之争在这些区域中的产物。一经划定了防区,很难把防区统一起来。小的防区不可能产生大的军阀,因为它没有产生大军阀的人力物力资源。这些区域内的防区不能统一,正如分裂了的中国不能统一一样。分裂了的中国不能提供产生大军事独裁者的人力物力资源。甚至得日本大量援助的段祺瑞也缺乏统一中国的力量。
从这一个观点看来,用武力统一中国必须要同时进行社会经济的革命。只有那样才能培养一支统一中国的新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也才能把统一中国的工作放在一个新的社会经济的基础上。那样去分析,未免离开我们的题目太远了一些。
正文 第10章,小年宴会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3…3…12 8:23:35 本章字数:2086
一月十八日是中国传统的小年,这一天袁世凯在怀仁堂宴会厅设下了家宴宴席。
不过对于袁世凯来说,家宴宴席往往都不是纯粹的家人聚餐,无论是以往几年的小年、除夕等节日,又或者是其他什么时候的传统佳节,他都会邀请一些并非是袁家的客人赴宴。这几乎已经成了袁家家宴的一项传统,而这个传统据说在泹上村那会儿就已经出现了。
小年的家宴是在晚上,从这天早上开始,总统府的侍从和仆人们就在宴会厅张罗布置。从后院到厨房,再从厨房到宴会厅,处处都能看到忙碌的身影来来往往,处处也都能看到热闹和喜庆的气氛。
到了下午时,袁克定派了他的一个侍从来到北海招待所,通知袁肃四点钟的时候就过到怀仁堂来,还专门吩咐了一辆马车在招待所门口随时侯用。
袁肃来到北京前前后后已经有七天时间,该办的正经事基本上已经办了,从袁克定那里获得的五十万投资,昨天下午刚刚送来一张交通银行的本票。推动中国工业化的政策,在前天下午那会儿开了一次会议,他本人也到场参加,虽然熙熙攘攘一下午没讨论出什么结果,甚至都不知道这些部员们在讨论什么,但他相信开年之后多少会有一些政策派出来。
哪怕这些政策真正是没有什么意义,可最起码能够起到一定的“煽风点火”作用,如此一来多少还是能带动国内工业的发展。
至于新式步枪的制式化应用方面,除了上次袁肃出席了陆军部会议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下文。袁世凯没有再来找他谈过这件事,蔡锷、蒋百里二人也都不知道踪影。在这件事上,他多少还是有几分担心,制式步枪是一笔大买卖,其中有不少利益可图,另外制式步枪也的的确确能提高北洋军的战斗力。
除此之外,尽管新式步枪只是属于此次军事改革的一个插曲,但是他还是很担心因为上次陆军部会议的不愉快,而引起蔡锷对北洋政府的彻底失望。可是即便担心,按照历史上的情况来说,十之八九也当真会是如此。
所以在这两天的时间里,袁肃最主要的心理活动就是思索着如何拉拢蔡锷。
哪怕蔡锷不能在北洋政府得到好的发展空间,也要尽可能将其拉拢到个人麾下。
可是以蔡锷这样的高级将领、地区领袖,怎么可能屈居在他这小庙宇之下?
下午四点钟还不到,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