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当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夫当国- 第2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今近卫军这边最大的困境就是这些伤员、阵亡的善后工作,正因为如此,原本计划在八月初就向汉口发起的总攻,只怕是要延后了。而且要延后到什么时候,都还是一个未知数。”袁肃叹息的说道。
“这……北京方面会如何考虑?”张镇芳有几分担心,他自然是希望汉口的事情能尽快结束。一方面是替袁世凯分忧,另外一方面也是希望袁肃能尽快肃清反动势力,然后进行全新的北洋权力分割。到时候这个女婿肯定会独占鳌头,到时候自己也能占得几分便宜。
“北京不管怎么考虑,也要以实际情况来做权衡,不是吗?如今汉口那边虽然同样受创极重,但近卫军这边各项填补和安顿若是不能做到位,到时候强攻汉口,反而还会没有把握。相信这种事即便是我叔父也是不愿意看到的。”袁肃郑重其事的说道。
“说来……也是这个道理。那你是如何打算的呢?”张镇芳缓缓点头应道。
“也没其他办法,只能尽快做好战后善后的工作。现在最大的难题还是医疗设施不足够,军医也太少。本以为我们中央军已经有足够完善的军医后勤系统,却没想到在这个时候仍然难堪重任。”袁肃有几分无奈的说道。
“之前你从信阳那边来过许多电文,希望开封这边调拨相关的支援。如今能做的,我这边业已尽了全力。你只管说吧,这会儿还需要一些什么,无论是资金还是人力,能调的我一定全部都调过去。”张镇芳十分大度的说道。他虽然为人贪婪,但贪婪自然是针对外人,像袁肃这样的自家人,能帮当然还是要竭尽全力的帮。
“诚实的说,眼下还真是需要岳父能再出手相助一把。毕竟伤亡的情况已经成了事实,并且能够抽调的人力物力现在也都抽调过去的。我想我们现在更应该着手对今后这方面的情况做出更多的预防,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有了这次经验,我们就应该好好从中领悟。毕竟身为军人就应该做好打大仗的准备,我相信今后一定会有比此次孝感作战更大规模、更严重伤亡的战争。到时候我们所面对的善后压力会更严峻。”袁肃高瞻远虑的说道。
听到袁肃说出这番话,张镇芳一下子感到疑惑起来,也不知道袁肃到底是什么意思,或者到底想要一些什么样的帮助。
“呃……是这个道理,那克礼你的想法究竟是什么呢?”张镇芳问道。
“我计划在郑州开办一所专门的军医学院,专门培养军医人才。到时候还希望岳父您能鼎力支持,不光是政策上,也希望在资金上能够有所帮助。”袁肃直截了当的说道,反正都是一家人,而且办学校这点钱对张镇芳来说根本是九牛一毛,没必要遮遮掩掩。
“哦,原来是这件事。呵呵,克礼你还真是有想法,办学校是好事,这个我自然不会推辞。”张镇芳稍微松了一口气,笑呵呵的说道。他最害怕袁肃开口向自己要钱,而且以现在近卫军伤亡人员的安抚进度,只怕必然不是一个小数字。办学校就容易多了,校舍完全可以征用,甚至还能下令当地政府来出资。
更重要的是,若是单纯的捐钱给袁肃去进行善后,到时候反而一点名声都赚不回来。办学校哪怕没什么收入,好歹还能赚一些名声,总不算是空手而归。
“如此那就再好不过了。这段时刻我已经吩咐司令部那边拟定军医学院的方案,尽快会拿给岳父过目,到时候就烦劳岳父为此事张罗了。”袁肃笑着说道。他早先就把这一切预料在其中。他也会尽快落实此事,哪怕学院是设置在郑州,只要张镇芳仍然坐镇河南督军,一切都还能在自己掌握之中。
“什么方案的,都无妨了,这些文书上的东西你我都懂,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到时候你安排好了,只需要跟我来说一声,你说要怎么办,我就怎么安排下去。”张镇芳爽快的说道,他确实不喜欢看那些文书。
…………………………………
【天气越来越热,写的越来越迷糊。对不起各位大大了,如今本书已经彻底板上钉钉,回天无力了。只能把剩下的精力放在新书了。新书已经废了三个开头,倒不是编辑说不好,是我自己决定一定要写的更好。不能再草率了。新书一定会好好的准备。希望各位读者大大能继续支持。】





    正文 第117章,西南预示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3…7…25 1:40:36 本章字数:4184


四川的局势从表面上来看,似乎已经完全渡过了“紧张时期”。
一开始陈宦还能鸣鸣自得,他虽然没能按照中央的指标快速镇压护国军,并且顺带完成成都的攻占,但是好歹他坐镇重庆,牢牢的守住了这个关口,没有让护国军从四川这边直扑到湖北去。从大局观上来说,他觉得自己就算没有功劳,也不算有太大的过错。
如今四川只剩下川军部分的护国军还在,但是这些小股势力显然也不敢轻举妄动。
只是随着曹锟在汉口闹出什么北洋军事改革委员会之后,陈宦在重庆始终有一些坐不住了。他之前虽然跟曹锟有所来往,商议如何敷衍中央政府的命令来从中获取更大的利益。但是他却从没有想过,也完全没有预料到曹锟居然会另起炉灶。
不得不说曹锟实在做的太绝了,一下子就把他拉进到北洋军事改革委员会这边,哪怕自己从始至终没有站出来证实这件事,但单凭对护国军前期的不积极作战,以及一直以来不顾中央政府指令这些情况,足以在袁世凯和北洋政府其他高层心中有所划分。
陈宦其实打心底里只是在投机罢了,并且在主观上仍然认为自己属于北洋阵营。按照他原先的计划,只要能在整个护国军战争中捞足了利益,最终必然还是会维持北洋政府的名份,然后掉过头来彻底击败护国军。
经过曹锟在汉口这一折腾,再加上袁世凯从始至终都没打算妥协,中央近卫军虎视眈眈的一路南下,首当其冲的就是拿汉口开刀。对于陈宦来说辛辛苦苦熬了七、八个月的时间,到现在一天甜头还没有捞到手,并且还被稀里糊涂的拖下水,当真是吃力不讨好。
自从湖北战事拉开帷幕之后,陈宦一直感到很忧郁,整日茶饭不思。一边想着是不是应该表示一下态度,派一些兵力或者调动一些物资去湖北参加一下这场作战。只是到底该表达什么样的态度,应该支援哪一方,实在是拿捏不准。本意上他是想支持中央近卫军,表达一下自己从始至终是站在中央政府的立场上,可事情到走到这一步了,中央政府已经有了一个不好的印象,再者既然一开始决定从中牟利,这会儿什么都还没弄到手,实在有些不甘。
北洋政府做为法统政府的地位不容置疑,不管是帝制还是共和,陈宦都无所谓。甚至不管是曹锟还是袁世凯当权,也都无所谓。关键是他期待着北洋能迎来一场大洗牌,并且自己能够从这次大洗牌中得来更多的利益。
这就是他唯一的立场和原则!
原本以为这个标准可以让他很容易的做出决定,只要围绕这个标准来进行即可。可偏偏湖北一战打得实在让人云里雾里看不出所以然。并不是对这场战争看不清楚,恰恰是因为这场战争已经显出了近卫军的优势,这才让他感到很是为难。
他对北洋军事改革委员会的想法是既反对其打出的名义,又希望借助曹锟的叫板来促成北洋大洗牌;他对近卫军的态度差不多也是如此,一方面是担心近卫军把事情闹得一发不可收拾,另外一方面也必须表明自己对北洋旗帜的遵循。
这双重矛盾是一种折磨,让他根本拿不出任何的主意。
尤其是在昨天,从信阳居然来了一位袁肃的特使突然造访,这更加让他感到愈发迫近的抉择。今天是袁肃派来的人,明天也有可能是曹锟派来的人,弄不好后天还会有护国军派来的人。之所以会如此,那就是对于这些人来说,自己是一个立场不清晰的人。没有一个完全清晰的立场,要么陷入众矢之的,要么就要承受三方的压力。
对于袁肃派来的这位特使,陈宦并没有立刻接见,而是让自己的手下陪同其在重庆游山玩水了一天。他必须给自己多找一些时间,来考虑到底该如何应对这件事。
在书房里沉思了大半天的时间,甚至连午饭都没有心思去吃。
快到两点钟时,侍从长李先芳敲响了书房的房门,打开门缝先打了一声招呼。
陈宦没经过任何思考的便应了一声,知道李先芳走进来后他才又觉得有些麻烦,自己原本是不想见任何人的,在这个时候只有自己能做出决定,其他人的意见完全是影响。
“有什么事?”陈宦没好气的问道。
“大人,李大人刚才又来了电话,询问什么时候能与大人您一晤。”李先芳有几分尴尬,说话时的态度显得小心翼翼,他自然知道在这个时候不应该打扰陈宦,只是信阳来的人一直再催,若是再不做点事情,只怕也不好向对方交代。
“难道昨天我没有告诉你吗?我想见的时候自然会去见他。”陈宦脸色一下子拉了下来,若李先芳是为了其他事,自己尚且能够消消气。可偏偏对方还是为了这件事,自己最恼火最纠缠不清的这件事。
“可是……怎么说呢……李大人在电话里说,如果这段时间大人您真的忙得无暇分身,他明日一早就启程返回,等过一段时间再来拜会大人您。他说的很客气,而且也似乎真是如此。昨天一整天他都没有任何表露,好像根本不是为了什么重要的事情才来重庆的。”李先芳硬着头皮解释道。
“什么?他要走?”陈宦微微有几分动容。他自然不会害怕袁肃会在这个时候威胁自己,反倒如果袁肃真的威胁自己,自己倒是更能明确一些立场的抉择。但李先芳明明强调这个特使很有礼貌的告辞,似乎是另有涵义。
“是的,他说只要陈大人给一句话,真的太忙的话,那就改日再来拜访。”李先芳又再次复述了一下刚才的话。
“他这是什么意思?不耐烦了吗?”陈宦冷冷的问道。他当然不觉得这是不耐烦,以袁肃目前在湖北作战的进程,哪怕是占足了优势也不至于趾高气扬。要知道汉口的北洋军事改革委员会只是第一个出头鸟罢了,近卫军接下来要对付的还有很对隐患。更何况以近卫军目前的消耗,指不准谁能真正笑到最后。
“大人,应该不是不耐烦,不管是昨日还是刚才的电话,这位李大人表现的都很大方体面,似乎是真真切切为大人您着想,生怕来的不是时候打搅了大人您一样。至于这其中到底是什么意思,还真有点看不出所以然来。”李先芳煞有其事的说道。
陈宦没有再说话了,一时间陷入了一种踌躇的沉默之中。
他原本就为这件事感到很彷徨难定,却没想到在这个时候还有更多匪夷所思的地方。自己当然不会天真的认为袁肃是在给自己面子,按照四川和湖北目前的局势,袁肃分明是占了大头。自从重庆这边镇压护国军不利开始,中央政府早已经断了重庆这边的物资粮饷,好在重庆是水陆交通的要道,这七八个月的时间里,勉强能够维持着手下这些人马。
但论实力,比起一边名正言顺一边又享受着国库全面支持的中央近卫军来说,陈宦手下的这支中央军俨然变成了乌合之众一般。
袁肃打下汉口只不过时间上的问题,孝感一战哪怕打得两败俱伤,但真正丢掉主力部队的是曹锟,中央近卫军虽然同样受伤严重,可好歹是胜利者的姿态,而且又借机收编了曹锟的俘虏。哪怕战斗力打了折扣可依然还是有战斗力。
陈宦不禁猜想,等到袁肃结束了湖北战争之后,对方下一步是怎么做?
很显然中央近卫军绝不会是单单肩负着靖难的职责,在镇压了汉口叛军之后,接着开刀的那就是其他所有不服从的势力。或许首当其冲的是护国军,但早晚还会轮到他们这些当初表现不好,并且在整个作战过程中依然观望者的隐患。
所以说,袁肃理应不可能会对他这么客气,但为什么派来的这个特使为这么客气?
“不,他并不是不耐烦,只是表现的不耐烦罢了。”一番思索之后,陈宦缓缓开口说道。
“大人,这……这是什么意思?袁总司令到底再打着什么算盘?”李先芳很不解的问道。
“看来,袁肃似乎并不是想要拉拢我,而仅仅是在试探我。如果我表现的不配合,那他接下来心里就有数了。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这袁肃,看上去是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但做起事情来却是咄咄逼人。非要在这个时候把我往绝路上逼。”陈宦咬牙切齿的说道。
他倒不是真的动怒,同时也很清楚摆在自己面前的不是绝路这么悲观。只不过他为“立场”的问题纠结了大半年之久,如果真能这么快的做出决定,也不至于拖延到今时今日。他所怨恨的无非就是袁肃不给自己足够时间,但回想起来该表态的终归还是要表态。
“如果是试探的话,这会儿李大人要走,显然是已经有了结果。而且似乎还不是什么好的结果。这下该如何是好?”李先芳叹了一口气,忧心忡忡的说道。
“真是一个够恼人的事情。”陈宦十分懊恼的说道。
“如今局势虽然不容易有所决断,但是毕竟陛下对咱们有恩,从始至终也没有亏待过咱们。事情闹到今时今日,是时候有一个收场了。”李先芳劝慰的说道。他本身没什么个人想法,只是不希望置入太危险的境地。在他看来,自从来到重庆之后,远远没有当初在北京时那么轻松,而且压在身上的都是一些莫名其妙的压力。
“你胡说什么?什么叫有恩,什么叫没曾亏待过?哼,袁世凯对咱们好,只不过就是在盘算着养一条看门狗罢了。很多东西他不给,我们不能要。我就是看不惯这一点,既然他不给,那我们就要自己动手去抢。”陈宦很生气的说道。不得不说,李先芳的话踩中了雷池。他确实受过袁世凯的恩惠,至于对袁世凯的揣测也只是个人的臆断。但正是因为这是臆断,他不能让外人认为自己是忘恩负义,所以才要强硬的去摸黑袁世凯。
李先芳叹了一口气,他深知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哪怕这些话不算是污蔑,但这会儿也应该赶紧闭嘴了才是。
又过了一会儿之后,陈宦终于开口说道:“这样,就说我实在没空。不过也不能让李大人白来一趟重庆,他明日启程的时候,我会亲自前往码头相送。”
李先芳微微怔了怔,本打算开口询问为什么要这么安排,但是很快又领悟了陈宦的用意。
显然陈宦现在拿捏不准到底该作何表示,但既然袁肃派来的人如此含蓄的态度,那他索性也依葫芦画瓢,同样表现出一副表面上折衷,实际上还是模棱两可的态度。只是他猜不透陈宦到底是为了拖延时间,还是已经有了一些想法、
“那,卑职先去通知安排下去?”
“去吧。尽量安排的周到一些,体面,明白吗?一定要体面!给足这位李大人面子。”陈宦用很是强调的语气说道。
“给足面子?那,要不要给李大人准备一些回程的礼物什么的?”李先芳请示道。
“自然是要的,能多贵重就多贵重,反正把这件事直接做到位。不管回去之后袁肃能不能猜透我的意思,最起码这会儿不会让他以为我是他的敌人。”陈宦郑重其事的说道。
“原来如此,那卑职清楚该怎么办了。”李先芳点了点头。
从书房里退出来之后,李先芳马上吩咐手下去从库房里找来一份贵重的礼物。考虑到这是要给人送行,自然不能太大。如果是订做的话又怕时间不足够。好在之前库房收录了一件足赤金和华南璞玉混成的五寸观音像。虽然只有五寸,但金玉混工看重的是这个工艺,多少算得上是一个稀罕的玩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