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我的时间!走开吧!”
然而有一天,安塞尔先生试试另一种方式,而这个方式,就建立起了生意上的关系,交上了一个朋友,并得到可观的订单。事情是这样的:
安塞尔的公司正在商谈,准备在长岛皇后新社区买一家公司。那位铅管商对那个地方很熟悉,并且做了很多生意,因此那一次,当安塞尔去拜访他时,就说:“先生,我今天不是来推销什么东西的。我是来请你帮忙的。不晓得你能不能挤出一点时间和我谈一谈?”
“我们的公司想在皇后新社区开一家公司,”安塞尔先生说,“你对那个地方了解的程度和住在那里的人一样,因此我来请教你对这点的看法。”
这位铅管商立刻对他客气起来:“请坐请坐”,他拉了一把椅子。接着谈就是一个多小时,他详细地解说了皇后新社区的特性和优点。他不但同意那个分公司的地点,而且,还告诉安塞尔一个批发铅管公司应如何去展开业务,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另外,他还把家务的困难和夫妇不和情形也向安塞尔先生诉苦一番。
“那天晚上当我离开的时候,”安塞尔先生说,“我不但口袋里装了一大笔的订单,而且也建立了坚固业务友谊的基础。这位过去常常吼骂我的家伙,现在常和我一块儿打高尔夫球。这个改变,都是因为我请他帮个小忙,而使他觉得有一种我是‘重要人物’的感觉。”
我们来看一封肯·戴克的信,并对他如何技巧地运用“请帮个小忙”的心理方法,来加以研究。
几年以前,戴克对于去函给商人、包商、建筑师,请他们提供资料却总是不能得到他们的回信而深感苦恼。
在那个时候,他写给建筑师和工程师的信,得到回复的很少能够达到1%。如果能够达到2%,就算很好了,如果达到3%,那就是很了不起了。10%?那就要高兴地大叫是奇迹了。
但下面的这封信,却得到了几乎是50%的回信。。比奇迹还要好5 倍。
而回来的信,有的竟长达两三页。信里都充满了善意的建议和合作的态度。
下面就是这封信,请你看看所应用的心理方式——有些时候,甚至在遣词用字方面也要注意到对方的心理。
当你阅读这封信的时候,请特别注意字里行间的意思,试着分析一下,得到这封信的那个人的心理反应会怎样。找出它为什么会制造出比奇迹还要好5 倍的成绩。
先生大鉴:
弟目前面临一项困难,不知能否敬请惠予协助?
一年以前,弟一再建议本公司说,建筑师最需要的东西之一是一本目录,如此才能使建筑师知道本公司所有整建房屋的建筑材料,以及其零件的情形。
谨随函附上印成的目录——为此类的第一本。
但是目前我们现有的材料,已经减少。当弟向本公司总经理报告这种情况时,他说不反对再印一版目录,但必须弟先行提出满意的资料,证明印成的目录,确实发挥了功用才行。
因此,弟势必要麻烦先生,不揣冒昧,敬请先生及全国各地的另49 位建筑师,担任这件事情的裁判。
为了易于提出资料,弟特在本函背后列出几点问题。如先生能惠予赐答,以及如能再另行提出宝贵意见,再将此信投入附上已经贴好邮票的信封里,弟将不胜感激,视为对弟个人的一项恩助。
当然,这不需先生负担任何责任,而目录之停印,或根据先生宝贵经验和意见而加以修改再版,端视先生之裁定。
不论如何,弟当感谢先生的合作。
敬讼大安展业部经理肯·戴克敬上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根据以往的经验,有些人在看完这封信以后,就一成不变地运用了这种心理的方式,但他们过分注重大捧别人,而不是出自真心诚意,因而沦于阿谀之词或违心之论。那样,就不能收效了。
记住,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鉴识和看重,都愿意尽一切的努力去得到。
但没有人会喜欢违心之论,和阿谀奉承之词。
这里有必要再重复一次的是:运用本书所说的原则,如要奏效的话;必须出自真心。这里并不是要教各位一套阴谋诡计,而只是谈些新的生活方式。
轻松愉快的对话也需要交谈时的融恰。
我们日常与人谈话的目的,不外有基于意志的、基于感情的、基于求知的。用浅显一点讲法,就是:基于意志的,你心里想些什么就要用谈话宣泄出来,有心事埋在心中而不能说出来,确实是一种很大的痛苦。所以有许多人宁愿花很多代价去保持三两知已朋友,以便有事时向他们倾诉。另一种“基于意志”的情形是:你企图用说话去左右别人的意志,比如你请求别人办一件事,别人答应了你,这是你已左右了别人的意志。
基于感情的,是我们平素所谓联络感情,其目的是由于彼此的谈话,使双方感情有所增进。
基于求知的,是你想认识某一种事物,或为了某一事物而请教别人,这都属于求知类。
以上的分类,虽然出于谈话艺术家之口,但我们在日常应酬中,也不妨记住,你对每一个人应酬的目的属于那一类。意志的?感情的?还是求知的?
在确定了以后,就可以进行。要谨记,你是要成功,而不是要失败,朝着目标前进,不要节外生枝,做一些和目标背道而驰的事情。
有许多人应酬之所以失败,乃因为他“明知故犯”。比方说,你明知有求于人必须出于礼貌,但你对着你的朋友怒目横眉。
的确有许多人是这样的。但这是要不得的。
同是一句话,措词略有不同,效果相差太远。例如,说“邮筒在哪里?”
和“在哪里有邮筒”,有不同的答案。因为你讲的不一样,听来便有差异,这一点在应酬时应该特别留心。
以讲究衣着出名的美国电影明星辛西娅·吉布,某次出席一个聚会,穿的是一件红色的大衣。第二天,许多亲友和记者来问及那件红大衣的事,问法有如下的不同:
“吉布小姐,明天你穿什么颜色的大衣呀?”(自由式)
“吉布女士,你昨天穿了件大衣,是红色,还是什么颜色?(半自由式)
“是红的么?”(肯定式)
“不是红的吧?”(否定式)
“是红的,还是白的?”(选择式)
“是深红还是淡红的?”(强迫式)
吉布事后对人说,她最不开心是听到“否定式”的发问,对于强迫式也不感到愉快。她笑道:“他们何不问我那大衣是浅绿还是深绿?那样,我会爽快地答他‘是红的’。”
否定的方式常会使话的意义模糊不清,比方:
“你昨晚喝醉了酒所以没有回家么?”有一天我在公共汽车上听见一个女学生问她的同学:“你觉得这个假期的电影不算没有好看的吧?”
我听不见对方的答话,因为我一时也想不出如何答她,答“有”呢?还是“不算没有?”实在是因为她的问题令人难解。
聪明人都喜欢用间接法来应酬,但是大都加以滥用,所以有时弄巧成拙。一般来说,凡是可能直接使对方难过,或有所损害的,都以用间接法为宜。
要知道别人的年龄,直接询问也常会得不到好结果,尤其是问女性今年多少岁,简直会被对方认为是一种侮辱。被选为日本第一号保险推销员的原一平其人,却常用以下的方法问别人的年纪。他先问对方:“你看我今年有几岁呀?”对方说:“34 或35 岁吧?”原一平就答:“你猜中了,我今年34,你呢,我看是42 或43 吧?”(故意把对方估计年轻一些)
“哪里,我今年48 岁了。”
先用一种方法向对方示以敬意,就是间接法的精髓。比方说,你看见一个妇人大腹便便,你与其问她:“你有孕么?”就不如说:“恭喜你!”
俗语说:“朋友有厚薄。”不少是由朋友的介绍而认识的朋友,这种朋友谈不上“老友”,只能说是“新交”。对朋友的应酬,如果你和对方认识,是由于另外一位朋友介绍的,如果遇到这种情形,又要和他办事,应该先把这事通知那位朋友。假如你和对方直接交往,由来已久,那又例外,不然的说,通知那位朋友是绝对有必要的。
拿破仑·希尔有一位朋友,他有一种很不好的习惯,你今天介绍他认识一个朋友,第二天,他就直接找那朋友,而且不再找机会让三个在一起碰头,这个人,朋友们给他一个外号,叫做“直线电话”。凡是受过一次教训的,以后再也不敢介绍朋友给他认识,因为他这种“直线”做法。万一对方把事情告诉那朋友,那位朋友就会极不开心。
所以,记着,假如你打算去拜访某甲,托他办一件事,而某甲是某乙刚在不久以前介绍你认识的,你应该把事情告诉某乙,这样是有利无害的,说不定某乙还会倾力相助。
同时,要先了解对方的个性,对方是熟朋友,这事固然不在话下,如果不十分相熟的,更应设法研究一下。
没有经过准备的应酬,成功率往往很低,并且往后会遭遇到很多障碍。
在经过几十年的争斗后,美国最大的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和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组织了一个联合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州“通用”的雷蒙德工厂合作生产汽车。两个竞争角逐的“冤家对头”握手言欢。
联合建厂的建议是“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劳格·史密斯提出来的。因为他看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汽车市场上,日本汽车正以其成本低、价格廉而后来居上,“蚕食”着一直在汽车市场上占统治地位的、美国的地盘。
尽管“通用”想尽了改进汽车制做的办法,仍难以在这场竞争中致胜。史密斯从长远着眼,提出了同日本厂商的联合建议,而“丰田”也欣然响应。因为这两家世界第一、三位的汽车厂家都有各自的明确意图,对于丰田,可以避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障碍,获取更大的利润。对于通用,则可以深入了解丰田生产管理的第一手资料,借鉴丰田的经验。
拿破仑·希尔认为,如果不能打败他们,就和他们结合。这是许多成功人士的竞争策略。
四 化冲突为合作
团结能和平共存,分裂则会水火不容。
强调差异就会发生冲突,降低差异可以将冲突转化成合作其实你和大部分人的沟通应该都很顺利,只不过和少数的人沟通有困难。下面我们要唤醒大家对一些沟通技巧的注意。其实这些技巧你早已开始使用了,只是不自觉而已。希望这些技巧能让你和你所关心的人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一旦你了解这些技巧之后,便可以把和头痛人物的关系由冲突转向合作。
(一)两种基本技巧:同化和转向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有些人容易相处,有些人却难应付?为什么你和甲相处甚欢,和乙相处时起冲突?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团结则和平共存,分裂则水火不容。冲突的产生是因为太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结果两者之间距离愈远,于是就愈快落入冲突的深渊了。
如果把焦点放在别人和自己的共同点上,则与人相处就要容易些。我们和朋友或是难缠人物都可能起冲突,其中的差别在于和朋友的冲突会因彼此共同的立场观点而缓和。成功的沟通靠的就是在把互动转向新结果之前,先找出共同的立场观点,很显然,减少差异是成功应付难缠人物的不二法门。
要减少差异就必须把同化和转向带过来。所谓的同化是以行为来减少人我之间的差异,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以达成共同的观点,同化所产生的结果是彼此的关系愈加融洽;转向是利用融洽的关系来改变互动的轨道。
同化是一项基本的沟通技巧,当人们拥有共同眼光、彼此关心,或是想加深关系时,很自然地就会用上这项技巧,也许你会很讶异,其实同化是时常出现在你的生活中的。
举例来说,你是不是曾经在和别人谈话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你们俩个是在同一个地方长大的?有了这样的发现,差异就减少了,彼此也就感到更加亲近,这就是同化的经验。
你是不是曾经有过和朋友一起去餐厅,看着菜单,问道:“想吃什么?”[小说网//。。]
其实你并不是真的想知道对方的口味,而是发了友谊的讯号,如果对方在饭前点了杯饮料,你也跟着点,那也是相同化的例子。
要是你看到自己的孩子从游乐场回来,膝盖受了伤,眼中含着泪光,你会怎么做?如果对孩子的爱很强烈,你不是把孩子抱起来和他眼光相对,就是弯下身来让孩子看到你关怀的眼神。你甚至可能把手放在膝盖上,皱着眉头,以担心的声音说:“痛不痛?”这也是一种同化,证明你关心孩子。
你有没有发现在和乡音重的人谈话时,你自己说话腔调也有点像他们?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是你想象和喜欢的人打成一片自然表现。
如果你曾经打扮得很正式地到某个地方去,结果却发现其他人都穿短裤、T 恤,就能体会什么是格格不入的感觉了!
同化的方法有很多种。你可从脸部的表情,反应的多寡,和身体的动作来和别人同化;也可以在语言上以音量和速度和别人同化;甚至利用言辞来传达共同的观念。和自己喜欢的人,或是目标相同的人同化是再自然也不过的事情;和你认为难缠的人格格不入也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过不能同化的结果却是相当严重的,因为如果不消除彼此的歧异,那么歧异便会成为日后冲突的导火线。
没有人会跟和自己作对的人合作。在人际关系中没有中间地带,每一个人都在有意无意间想知道:“你是不是和我站在同一边?”人我之间的关系不是熟悉就是冷漠,不是立场相同,就是南辕北辙。信不信由你,在这一点上,你和你眼中的头痛人物倒是一致的。
重点:不管是倾听以了解他人,或是要人了解自己说的话,同化总是发生在转向之前。唯有先利用同化,和你的头痛人物建立一些关系之后,你才能改变互动的轨道方向,获致人生价值的结果。
在下面的策略中,你可以学到和难缠人物连成有效沟通的同化和转向技巧。请你一边阅读一边想想,是不是曾经成功地运用过这些策略。而且也可以想像下次再用这些策略会是什么情况。
(二)以身体语言和脸部表情来同化
有些人可以用手说话,有些人则只会用嘴巴说话;有人几乎对所有人都礼貌地微笑,有的人则对每个人都皱眉头,还有的人高深莫测;有些人站着说话,有些人则喜欢坐着说话;有些人弯腰驼背,有的人则抬头挺胸,还有的人则喜欢靠着家具。这些不同的风格都可能成为被人误解、产生幻觉和误会的原因。用手势说话的男人常认为只用嘴巴说话的女人墨守成规;而只用嘴巴说话的女人,则认为人说话时手舞足蹈根本是失去控制;喜欢微笑的人,认为老是皱眉头的人令人讨厌;而喜欢皱眉头的人,则认为喜欢微笑的人不是“笑面虎”就是“傻大个儿”。
如果人们相处甚欢,很自然地彼此的动作、表情和神韵都会很相似。如果你和一个翘着二郎腿的朋友相谈甚欢,过了一阵子你也会同样地翘起腿来。要是这个朋友放下腿来,身体往前倾,过不几分钟,你也会做同样的动作;如果人们对你笑,你也会报以微笑;他们告诉你烦心的事,你也会表示关心;如果他们用手势来表达,你也会做同样的回应。甚至,如果对方抓抓头,你可能也觉得头上同一个地方很痒。其实,如果你能把自己和沟通良好的人交谈情形录下来,再把带子快转,你就会发现这种交谈有多象“老师说”
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