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了路,误打误撞地先到了毓秀宫。”
周后颔首:“臣妾正与魏昭仪在宫里说话,听说皇上病发,立刻赶来,到了此间不见太后鸾驾,方知太后那边无人通传,这才派了腿快的侍卫前往报信。太后若怪,就怪臣妾无能,有失从容。”
慎太后眯眸:“皇后,你这般为贤妃说话,是因为她救了你的女儿么?”
周后面色肃然:“臣妾的确感念贤妃救助柔儿之恩,但个人恩德比及圣上龙体,何足挂齿?臣妾在晓得皇上发病之际,便将宗正寺卿传至偏殿待命,但江院使及一干御医俱诊断皇上为旧疾复发,与贤妃妹妹毫无干系,臣妾又如何冤枉无辜?如今皇上病倒龙榻,正是亟需良医之际,臣妾恳请太后允准贤妃妹妹助江院使一臂之力,早日救得龙体康愈。”
这代表着,这位皇后堂皇站在了薄光那方,公然与自己对立了么?慎太后压住心头怒火,道:“江院使,把太医院的御医全给哀家传至西便殿,哀家要问个水落石出。”
“微臣遵命……恕微臣斗胆说一句,太医们可否轮流接受盘问?龙体要紧,皇上榻前不可无人。”
“准。”慎太后抖袖起身,“贤妃,你给哀家到偏殿自省,没有哀家的旨意,不得离开偏殿一步。伍福全,传命卫免亲自率人看管。”
“臣妾谨遵懿旨。”薄光叩首。
慎太后再观望了皇帝一眼,端起一身威严,举步移驾西便殿。
殿内归座,宝怜斟来一盅安神宁心的甘草茶,忧心道:“太后现在便开始询问太医么?天色这么晚了……”
“和皇帝龙体比起来,哀家的身子有什么打紧?”慎太后心烦意乱,抬手把茶推开,“你且说说,你觉得皇帝的病与薄光有无关联?”
宝怜迟疑道:“奴才认为如今皇后执意维护,魏昭仪也站在那边,这两位单是一个或不足以与太后抗衡,但若两家合并一处,稍有不慎保不齐引来一场宫变。欲治薄光罪过,惟有找准其确凿罪证,使前朝后宫心服口服。”
“哀家不正在寻找铁证?”
“奴婢是觉得薄光的医术既然得自茯苓山庄,若想识破她耍了什么伎俩,也惟有茯苓山庄的人做得到,太后不如宣白庄主兄妹进宫为皇上诊治。”
慎太后皱眉:“近来茯苓山庄那边也不太平,白英把几个叔辈驱逐出庄,连下落也无从打听。哀家对白英知之甚少,难说堪不堪用。”
“白英图得是庄主之位,太后只须动个手指便可如其所愿,他又如何不为太后所用?况且,不是还有明王府的白孺人么?”
慎太后饱经深思,点头:“明儿将这兄妹两人传进宫来,哀家要他们当着皇后、薄光及太医院一众太医的面为皇上诊视。”
“奴婢去安排。”宝怜撤身向外。
“回来。哀家差点忘了,速去德亲王府报信,请他明日一早进宫。”
“是。”
“还有……”慎太后眸光一闪,“明日命卫免率人守在外面,一旦有所发现,立即将薄光收监,若有反抗……”
“奴婢明白。”
太后心绪稍定,意兴阑珊地挥手:“告诉外面那些太医,不必来见哀家了,他们还是多想想如何医治圣上龙体罢。”
~
翌日,白家兄妹与德亲王前后来至明元殿。
胥怀恭进得殿后,两目直视薄光,容颜冷峭如霜。
薄光淡然相觑,意味莫名。
“如何?你可得出什么结论没有?”
白英进寝殿诊视过后,即至西便殿内面见诸位贵人,慎太后诘问结果。
“草民认为皇上晕厥也不全是旧疾复发之故。”白英道。
慎太后目芒陡利。
胥怀恭眉峰疾扬:“快说,还有什么病因导致圣躬违和?”
白英沉吟道:“大急大躁,引得逆气上升;大喜大悦,令得气息疾走。情绪极致的起伏激荡,致使经脉紊乱,逢上旧疾重袭,从而病情剧于前度。”
慎太后掀眉:“这便是你的诊断结果?”
白英称是。
慎太后冷冷道:“哀家说过,你无须忌讳太医院的脸面,也不必畏惧病者是皇帝,抑或其他因由,只须畅所欲言。你的结论,这当真是你诊断出来的么?”
白英面色平常,道:“草民或许学艺不精,却不敢欺瞒太后,以草民的本事,也只能诊断得出这个结果。”
“白果。”慎太后眸线投向另人,“方才王顺将皇上发病前的膳饮交你甄验,可做完了么?”
后者福礼回道:“太后,臣妾不仅看了皇上病前的膳饮,还向王公公讨了皇上病后的尿液……”
“如何?”
“俱无异样。”
“俱无异样?”慎太后倏然立起,“你再说一遍。”
“禀太后,俱无异样。”进宫前,兄长一再叮嘱,薄天前几日突将父亲请去做客,至今下落不明,进宫后不可胡言乱语。虽然那个老头没有给过自己多少疼爱,但好歹也是这世上最近的亲人,万不能由自己葬送了他的性命。遑论那些物什内确实不见毒素迹象,实言实说,心安理得。
“你们这两个人……”慎太后目色咄咄,“哀家早该想到,你们是贤妃的亲戚,不足为信!”
周后眉尖微颦:“太后此话,臣妾甚是不解,但不知什么样的结果方合太后心意?”
慎太后面色一沉:“皇后这是在对哀家说话么?”
“恕臣妾不孝。”周后惶怖跪倒,容颜悲戚,“太后身为人母,自是担忧皇上。臣妾身为人妻,何尝不担心自己的丈夫?可是,江院使诊定在前,白庄主判断在后,铁证如山,皆不能使太后打消疑虑,臣妾身为后宫之主,惟有为贤妃妹妹疾声一呼,望太后勿让悲伤扰了清明,错判无辜。”
此时此刻,慎太后无法不对这个曾经认定懦弱无用的妇人刮目相看,淡淡道:“皇后的口齿前所未有的伶俐,胆色更教人耳目一新,竟是在判断哀家的对错呢。”
“臣妾不敢。”
“母后。”胥怀恭发声,目色直厉,“儿臣有几句话想问贤妃娘娘。”
慎太后面现欣然:“准。”
薄光欠首:“王爷请讲。”
“皇兄的病,是否因你而起?”
她摇头:“皇上的病,从来不是因为薄光而起。”
“你既然是医国圣手,长伴皇兄身边,为何从未发现龙体有恙?”
“前段时日各项国事交杂,皇上日理万机,恨不能将一时当成一日,连江院使每日的平安脉也给断却,何况本宫?本宫纵然有心看顾龙体,也须皇上给予本宫这个机会。”
“皇兄晕倒前,难道不见任何症状?你没有半点发觉?”
“皇上其时精神焕发,王公公可为力证。我虽然是医者,但面对自己敬爱的男子时,也只是一个普通女子,喜羞交加,岂敢直视龙颜?时下惟记得皇上在晕倒前,兴致盎然地说起派德亲王前往江南惩治讯灾腐败事宜,期待德亲王肃清吏治,建功立业。”
慎太后哑然失笑:“你为了脱罪,居然敢凭空杜撰圣言?皇帝与哀家商议如何唤德亲王回京时,只说到想命怀恭为西北战事集结军资以解当前之急,何时说过派他到江南行事?”
这是当然。薄光腹语如是。
因为那时,她曾建言天子——
“皇上,惩治贪官不比发放赈灾粮款,后者纵使辛劳,却无性命之忧。微臣听闻江南大吏为不失去那块丰硕之地,早已是穷凶极恶,若是太后晓得您调德亲王归朝是为了做那等险事,只怕心生忧忡。”
……
“臣妾不知道皇上对太后说过什么,但是,皇上御笔亲书那道派遣明亲王往江南之行的圣旨时,臣妾亲眼所见。王公公,请将皇上圣旨请出,给太后、皇后过目,也不妨趁机宣给德亲王听听。”她恭声道。
六九章 '本章字数:3121 时间:2013…12…05 00:01:24。0'
太后将白家兄妹严加叮嘱过后,责其出宫待命。
诸人移身明元殿正殿,王顺宣读皇上旨意后,交予太后、皇后一一鉴别。天子御书、玺印加封,处处经得起推敲琢磨,无伪无欺。
“德亲王爷,皇上近来最为两件事烦扰,一是西北战局,二是江南讯灾,如今西北有明亲王掌控,情势暂缓。江南赈灾虽由司相督办,但后续事宜,最适合的人选当是阁下无疑。为解圣忧,请王爷速作准备,择日动身罢。”薄光道。
慎太后眉目内峥嵘立现:“贤妃好大胆,后宫不得干政,此乃祖宗律法,前朝之事几时轮得你来说话?”
薄光依然恭敬有加:“太后忘了臣妾是皇上钦封的三品御诏么?确保皇上的圣旨得以履行,亦是御诏职责之一。”
“我朝御诏实属闲职,皇帝封你为御诏,不过是为了赏你三品的俸禄,你不知感恩,还妄图以它指使堂堂亲王,真是笑话!”
“我朝御诏闲职之说,后宫法典上从无明文界定,无非因为之前内宫女官少有位至三品者,此职空闲多年,久而久之,约定俗成罢了。臣妾上任之后,多次遵从圣意履行御诏之职,早在尚宁行宫时便记录皇上与各位封疆大吏的会晤纪要,回京后更是数度御前拟诏,整理旧年存档。臣妾为报答皇上知遇之恩,从不敢玩忽职守,空食国俸,尤其在皇上病重之际,更须殚精竭虑,确保圣意得行。”
她话声不疾不徐,眉目明澈清定,说得周后连连点头,援声道:“姑且不提御诏之职是实是虚,皇上的圣旨决计不容置疑。德亲王,你当从速动身,希望在皇上醒来时,可见你圆满返程。”
德亲王盯着那道圣旨多时,确信字字出自皇兄御笔,纵算对薄光疑思难消,当下却寻不出一点破绽,遂颔首:“微臣领旨。”
“不可。”慎太后断然否之,“皇上病重,德亲王正该守护圣驾,如何远行?”
薄光淡然回道:“德亲王才干不俗,但论及治国安邦的才能,如何及得上纵观全局多年的司相?尤其皇上病重期内,更需要司相这般忠正贤臣主持朝政。而论及核检财簿、讯问贪吏,德亲王爷则略胜一筹。逢此多事之秋,自是人尽其能、各司其职,最可贴合圣意。”
周后颇为为然:“如今皇上病重得消息尚未对外公布,甚至为此还将诸太医留在偏殿。但纸包不住火,此事迟早须公之于众,在朝野尽知前,必须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出面主持大局,论才能,论资历,论德行,皆非司相莫属。还是说,太后更中意魏相监国?”
这个淑妃啊,了不得呢。若其仍在妃位,自是无足轻重,但既为皇后,言语的分量迥然不同。慎太后虽对自己的识人不清不无懊悔,更知当下还须平心静气,从容计议。
“皇后所言不无道理。怀恭,你即将远行,随母后到康宁殿来罢,母后与你话别。”
“儿臣遵命。”
慎太后、德亲王起驾。
周后放松了紧绷多时的胸臆,长松口气落下座来,抚胸道:“本宫真是吓死了,方才几乎就撑不住了呢。”
薄光淡哂:“皇后娘娘魄力非凡,若没有娘娘的鼎力维护,臣妾此刻必定身陷宗正寺大牢之中。”
周后柳眉舒展,笑道:“本宫过去对太后唯唯诺诺,不敢有一个‘不‘字,这两日几乎将进宫以来忍埋在心底的话一气倒出,虽害怕,却也畅快。不过,本宫对太后算有几分了解,她很难轻易罢休的罢?本宫不明白,她为何非向贤妃妹妹身上栽个罪名不可?”
她无奈摇首:“太后不喜欢有人违逆其意。臣妾入宫,太后本就诸多厌恶,为此甚至不惜逼死臣妾家中的老管事以示警告,幸得皇上不离不弃,臣妾终可陪伴圣架。但太后毕竟是太后,臣妾的苦日子只怕还在后头。”
。周后叹息:“贤妃妹妹明明对太后有救命之恩,比起太后的脸面,竟没有半点分量。”
她自嘲一笑:“臣妾为了皇上的龙体,势必竭力自保,届时免不得会令皇后娘娘左右为难,还请见谅。”
“你这是哪里话?”淑妃好大不喜,“本宫和贤妃妹妹乃根枝同脉,有本宫在,绝不让你孤军奋战。”
“可这趟浑水若趟起来,谁也不知结果如何,皇后娘娘的今日得来不易,不能……”
周后摇头,探臂握住她一只素手,道:“本宫只知道,你是这后宫内除本宫外惟一一个想浏儿好的人。想咱们后宫的女人,若无子嗣,惟有指望皇上。你全力救治皇上,本宫全力保住浏儿,将来无论经历怎样的风大浪急,我们一起承担。”
她定了须臾,目内湿意涌动,低语道:“那么薄光发誓,豁出平生之力,必助娘娘问鼎太后大位。”
~
康宁殿里,母子也有另番考量。
“江南的吏治打先帝在时便是心头之患,那些人为了保住自己处心积虑得来的财富地位,指不定施出什么险恶手段对你,你切记事事小心,不可太露锋芒,还须多带几个精明强干的人随行,保护你的周全。”慎太后殷殷叮咛。
“儿臣晓得。儿臣这些年游迹江湖,对江南官场的水深水浅多少也有所有了解,定然不负皇兄所托。”
慎太后轻微点头:“你心中有数便好,唉……”
胥怀恭一怔,道:“母后还是在担心皇兄的龙体么?”
慎太后连声吁叹:“倘若你皇兄当真是旧疾复发,哀家反而不会这么担心。”
“您仍然怀疑皇兄的病另有隐情?”
“哀家昨儿想了一夜,实在想不透天下怎有这般凑巧的事,皇帝偏赶在薄光侍寝的时候发病发?”
胥怀恭边忖边道:“儿臣初闻时也有怀疑。但天下谁都知道薄光精通医术,就算她有异心,也不该选在自己侍寝时候下手,薄家的女儿不至于笨到那般地步。”
慎太后不以为然:“就因为所有人皆作此想,谁知她不会兵行险招?”
“皇兄前度病发时,她们姐妹受尽挫磨初回天都,她曾以御医身份当值榻前,若想加害皇兄,那时更为顺理成章。”德亲王就事论事。
“那当下,她纵然有不臣之心,也须顾忌着她的姐妹不是?”慎太后就事论实。
“皇兄病发,王顺等一干宫人俱在现场。他是皇兄多年的心腹,皇兄对其信任甚至超过儿臣与三哥。是皇兄给他今日内侍省第一人地位,他有何理由为薄光说话?”
“就是因为有王顺作证,哀家方无从落手。”慎太后捏着泛痛的额角,“哀家已命宝怜和伍福全去清查当夜值夜的其他宫人,看有无破绽。”
胥怀恭不无忧思:“母后如此焦虑,不如儿臣推迟江南之行?”
“有皇帝圣旨在,你若推迟不去,岂不让外人说你趁皇兄病重公然违旨?你只管去罢。”慎太后目露深芒,“薄光若敢谋害皇帝,哀家定教她后悔终生。”
愿意放德亲王远行,太后娘娘还有另个目的——
这个儿子不同皇上,不同明亲王,过于正直,过于敦厚,为人母者的那点琐碎伎俩,还是莫曝露在这个儿子面前为妙。
“儿臣此行除了带着王府卫兵,还打算去向南府卫队借人,将两队善于两近身保护的禁卫队借走。如此一来,南府卫队与北衙禁军的轮值暂止,宫中守卫交由卫免全责。真若有事,母后使唤起来也顺手些。”
慎太后颔首:“哀家虽不认为那个司晗为了那点所谓的兄妹之情胆敢偏颇薄光,但与他相比,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