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康王赵构知道宗泽有气,当时出兵勤王入京时拖了大军的后腿;但今非昔比,心急如焚的赵构还是纾尊降贵,派人去把宗泽请到济州来。
宗泽的到来,让康王赵构长舒了一口气。
这个倔老头还是开口了,劝赵构登基,而且还出了个主意,建议赵构把帝都设立在应天府,因为这里是宋太祖赵匡胤早年封王之地。
《宋史。高宗本纪》中记载:会宗泽来言,南京乃艺祖兴王之地,取四方中,漕运尤易。遂决意趋应天。
有了宗泽的话,赵构终于放下心来,赶赴南京应天府称帝。
这一年是公元一一二七年,也是靖康二年,赵构即位,改年号为“建炎”。
赵构如愿以偿,终于等上了帝位,但是金兵撤退回国之后,再三盘算,方才知道自己完全打错了算盘。
也就是说,金兵把徽宗钦宗二帝掳掠到金国去,反而吃了个大亏。
完颜兀术兄弟几人带着长长的车队,厚重的物资,浩浩荡荡,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终于回到了金国的首都…黄龙府。
不得不说,完颜兀术这次的出兵,在军事上绝对是大获全胜。
不但掳掠回来大批的金银财宝绫罗绸缎汴梁城皇宫里的各种珍奇玩意等等,还有数以千计的年轻女子。
这些年轻女子非但娇媚艳丽,美貌动人;最能吸引金人注意的是,她们的身份极为高贵,或是皇妃或是公主又或是高官大臣们的妻妾等等,身份最为低等的,也是宫女歌姬诸如此类。
可能是金人的数量实在太少了,又或是这些年轻女俘虏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金国的官员将领各个部落的首领们分配完了,竟然还能剩下不少的数量,要拿去卖给黄龙府的普通民众。
《呻吟语》引《燕人麈》之语:一位铁匠,“以八金买倡妇,实为亲王女孙相国侄妇进士夫人”
当然,还有两件战利品,更能引起金国民众的自豪;这两件战利品就是宋朝的一老一少两位皇帝…徽宗和钦宗陛下。
太厉害太爽了,居然把宋人的皇帝给押送回来。
金国举国欢庆,整个国家都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当完颜兀术几兄弟洋洋自得,在龙庭上大肆吹嘘之际,金主完颜吴乞买冷冷地说道:“你们把宋人的皇帝给押回国,宋地无主,以后谁来给我们缴纳岁币?”
这番说话,如同一盆冷水,登时把在场的金国官员们给浇醒了。
有宋朝在,宋朝还会每年依时缴纳岁币;宋朝不在了,这些岁币找谁要去?
“我们在汴梁城还留下一个大楚,大楚会取代宋朝来给我们缴纳岁币。”完颜粘罕满脸通红,兀自解释着。
“还嘴硬,”吴乞买鄙夷地看了完颜粘罕一眼,说道:“你马上派人去汴梁城,假如能从汴梁城中收取到一两银子,这次的战利品,你们兄弟几人分双份;假如收不上来,你们兄弟几人的战利品全部上交国库,一文不留。”
ps:谢谢三牛aa大大大大大大靓女007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祝各位书友复活节愉快,今晚陈豆去古兜温泉度假,松松筋骨。

第二百一十九章:新皇三把火

既然是金主吴乞买发话下来,完颜兀术也不得不从;等为数八人的金国使团重新回到汴梁城之际,已经是两个月以后的事情。
在这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里,宋朝翻天覆地,形势大为不同。
最大的事情当然是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并制定出了一系列开明的政策,企图重新把宋朝的人心给聚拢了起来。
政策一大赦天下:
在中国的历史上,新皇帝登基上位通常都会大赦天下,以示恩德。但这种大赦是有前提的,有某些罪是坚决不能赦免的,比如常说的“十恶不赦”。
高宗赵构这次的大赦与以往的大赦不同,他加了点私货。
《宋史。高宗本纪》中记载:大赦,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
也就是说,这次的大赦非常彻底,无论是什么罪名,一概被抹杀;很明显,高宗皇帝是希望把自己当成一个开国皇帝,彻底与父兄切割。
政策二罢天下神霄宫:
天下神霄宫的全称是天下神霄玉清万寿宫,是北宋末期道教神霄派的十方丛林和小庙,宋人亦分称为“神霄上院”和“神霄下院”。它是历史上规模宏大威仪庄严的道宫之一。
神霄派的创立乃是根据一本叫《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的道经。
据《道藏》正一部《高上神霄宗师受经式》载:“宋政和壬辰(一一一二年)之後,东华帝君始将神霄琼宝秘藏《灵宝眞经》(卽《度人经》)六十卷传世,合原一卷为六十一卷。”
其实。这本所谓的《灵宝道经》。是温州道士林灵素模仿佛道两家的经典。自行杜撰出来的一本书,却偏偏被徽宗皇帝所推崇。
徽宗皇帝自称“教主道君皇帝”,这里面的教主就是神霄道教的教主。
因为宋徽宗的缘故,神霄道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跃而成为宋朝境内最庞大,最富庶,也最有权势的一个教派。
政和七年二月,徽宗天子令将天下天宁万寿观改建为神霄宫,小州军监无道观者以佛寺代替,不隶州的县新置。
宣和元年正月,徽宗再次下令:“又以寺为宫,院为观已而非县皆改一僧寺为神霄下院,最最日张,至宣和末方已”。
据统计,徽宗朝有州监府三百五十一个,军五十八个。仅此,当时全国的神霄宫下院至少有四百座。每座神霄宫,“初通拨赐产千亩,已而(道士们)豪夺无涯”。西京(洛阳)以崇宁院为宫,据其产一万二千亩,名曰改建,实为新修。
以上,便是神霄宫兴起的经过,同样也是徽宗天子毁佛的经过;这当然引起了天下的读书人以及清官名流的极力反对,而蔡京等人也是凭着坚定地支持神霄道教而得到徽宗天子的信任。
如今高宗皇帝一上任就站在了父亲的对立面。一来可以讨好天下的读书人和佛教庞大的信徒群体,更重要的是。神霄宫里积赚了多年的钱粮,正好拿来作为新一届政府的各种庞大的开支。
政策三住散青苗钱:
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简单来说,就是在农作物青黄未接的时候,官府发放给农民的一种农业贷款;这种贷款分为春贷和秋贷两种。
《宋史王安石传》中记载:青苗法者,以常平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
《宋史食货志四》:“今放青苗钱,凡春贷十千,半年之内便令纳利二千,秋再放十千,至岁终又令纳利二千。”
从立法的本意看,青苗法是一项非常好的,能确实帮助到农户耕种生产的一项惠民政策;可惜的是,在实际的执行中,这项政策发生了严重的偏差。
首先按照王安石的规定,借贷是自愿的,但实际上,地方官员采取强制性的借贷,尽可能的多收利息。
正如司马光所指出的:“今之散青苗者,无可民之贫富,愿与不愿,强抑与之,税收其什四之总。”(司马公文集。卷四十四)
其次在俵散和收纳青苗钱时,执行的官吏从中作弊,勒索贫下农户。
中书舍人吕陶在给宋仁宗的奏折中说道:“散敛之际,除头子钱,减克升合,量收出剩,以陈粟腐麦代见钱支俵;仓官受入,又增斗面,百端侵扰,难以悉数”(净德集卷三:奏乞权罢俵散青苗一年以宽民力状)
等等
青苗钱的叫停,在当时兵荒马乱的时候,绝对是一项重大的惠民政策,政策四放开言路,广纳群臣的意见,不以言入罪。
《高宗。本纪》中记载道:中外臣庶许言民间疾苦,虽诋讦亦不加罪。命官犯罪,更不取特旨裁断。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是中国的一句古话。按照法家的解释,这句话的正确解释应该是“大夫不因懂得刑法而加重罪责,庶人不因不懂得礼制而减轻罪责。”
但后来儒家把这句话解释为“不应该对大夫用刑”。根据《礼记。曲礼》记载:“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
应该说,宋朝是把“刑不上大夫”的这种传统执行得比较彻底的朝代。纵看整个宋朝,并没有那个大夫被杀;但是到了徽宗的时代,这种传统被极大地动摇了,徽宗纵容太师蔡京竖立“元佑党人碑”,不但把元佑党徒发配外地,还明令其后人不得当官,等等。
高宗的这条政策,既是笼络人心,同样也是对徽宗政策的一种矫正。
政策五惩罚奸臣
《高宗。本纪》中记载道:蔡京童贯朱勔李彦孟昌龄梁师成谭稹及其子孙,更不收叙。
这条政策相对容易理解。
徽宗初期,大宋朝还向自己的臣民们宣传盛世所在,但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突然从所谓的盛世被异族所攻陷,高宗不好归罪于自己的父兄,就只能把沦陷的罪名按在那些民间所公认的“奸臣”的头上,让他们去当替罪羊。
政策六推举人才
《高宗。本纪》中记载道:内外大臣,限十日各举布衣有材略者一人。余如故事。
等等
相对于碌碌无为错漏百出的钦宗赵桓,高宗赵构要强上许多;甫一登位,就马上制定出一系列的政策。
客观地评价,高宗皇帝的这些政策非常的有针对性,既有对徽宗皇帝的诸多“失策”的拨乱反正,也有对广大普通百姓的体恤,还有对读书人元佑党徒和清流们的极力讨好,等等。
可以说,高宗皇帝登基开始所烧的这“三把火”,面面俱到,用心良苦。
然而,出乎高宗皇帝的意料,除了“罢天下神霄宫”的这个政策很快就见到成效之外,其余的政策,居然执行不下去。
简单说来,高宗皇帝刚刚登位,就遇到一个极大的麻烦:指挥不灵!
ps:谢谢zhuxyhh01大大,靓女007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可能是年纪大了,突然觉得浸温泉也是个体力活,有些乏力。

第二百二十章猛人

大大出乎高宗皇帝的意料之外,非但自己制定的政策法令执行不下去,而且除了小部分的文官外,南京应天府聚集的大部分人,上至官员,下至普通兵卒,都不听他的调令。
简单说来,没有人听赵构这个年轻皇帝的话,都不拿他当回事。
比如,掉发军粮的时候,各部士卒相互争殴,纠缠不清;即便是在皇宫的大门口掉发军粮,也得由尚书户部的主要官员亲自到场,否则就弹压不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
宋朝的李心传在他所写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二年三月》中做出解释:“今人主威柄,移于帅臣之顽扈。朝廷号令,夺于监司之狂率。”
然而,为什么堂堂一个新登基的年轻有为的皇帝,他的权柄会被帅臣和监司们所褫夺,李心传没有做进一步的解释。
很显然,赵构遭遇到了组织结构上的麻烦,党主席非但指挥不了枪,甚至连党内的建设也是一团糟;名义上已经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实际上赵构还没有把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搭建起来。
究其原因,赵构之所以能登基,那只是因为阴差阳错,使得他成为唯一一个没有被俘虏的赵氏皇族中人;而正好大家都需要一个皇帝,所以也就别无选择地认可了他。
但是,这种认可并不意味着对赵构的认可,说白了,也就是实在没有其他的办法。只好这么凑合着。
也就是说。高宗赵构只是一个拿来凑合着用的皇帝。
当然。在刚过去不久的靖康之变中,老赵家确实是被金人给欺负得太惨了,让人目不忍睹,这也大大地降低了民众对于赵家皇权的认可。
对于弱者,四周的围观者通常不是上去扶一把,而是上去踩多一脚。这其实也是属于人性的一种,对于这种现象,台湾人有一句非常贴切的谚语来形容………“西瓜靠大边”
作为南宋皇朝的创始人和奠基人。高宗皇帝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自己的命运真的和大哥赵桓有很大的不同。
赵桓确实没有什么本领,漫无目的,胡乱指挥;但是赵桓确实能指挥得动群臣,连宰相都换了好几茬,依然得到百官的认同。
相对之下,赵构自己制定出来的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反应者寥寥无几,执行者更是难以找到。
高宗赵构虽然心里气愤,但并没有在朝堂说出来。只是把不满吞下肚子里去,自己另谋对策。
虽然年纪轻轻。高宗皇帝的智慧和耐性一直都被历史学家所忽视。
赵构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尽快找来一个猛人,替自己竖立威信。
这个猛人就是前朝的宰相………李纲。
虽然高宗皇帝对李纲非常的不待见,但是除此之外,别无他选。
李纲果然够狠,才刚刚上任,便狠招辣招迭出,朝廷上的风纪和官员的面貌,很快就焕然一新。
《宋史。高宗本纪》记载道:六月己未朔,李纲入见,上十议,曰国是巡幸赦令僭逆伪命战守本政责成修德。
这十策的篇幅虽然冗长,但内容总结起来也就三句话。
第一句话:惩治降金的官员,杀张邦昌。
第二句话:整顿纪纲,中央集权。
第三句话:准备战斗,消灭金国,报仇雪恨。
这些做法,与高宗皇帝刚颁发不久的政策有着明显的不同。高宗皇帝的本意是宽以待人,不计较前朝的种种失误,只要你们能真心支持我就万事大吉。
但李纲的这十策,摆明了要对前朝的主和派秋后算账,一副要逼迫那些主和派们去给徽宗和钦宗陪葬的战斗格。
高宗皇帝看着李纲的奏本,心里愈发的烦闷;然而,高宗的眼光最后落在了李纲十策中的第八条:“八曰议本政。谓政出多门,纪纲紊乱,宜一归之于中书,则朝廷尊。”(《宋史。李纲传》卷三百五十八)
良久,高宗凌厉的眼光逐渐变得柔和起来,长长叹了一口气,把奏本让太监拿回给李纲,说道:“朕准奏,卿家酌情办理就是了。”
李纲果然是雷厉风行,凭着高宗皇帝的口谕,很快就开展了各项工作,如同犁庭扫穴一般,席卷了整个新皇朝。
《宋史。高宗本纪》中有如下记载:
行动一以前殿前副都指挥使王宗濋引卫兵遁逃,致都城失守,责官邵州安置。
行动二徽猷阁直学士徐秉哲假资政殿学士,为大金通问使,秉哲辞。
行动三御史中丞颜岐罢。徐秉哲责官梅州安置。
行动四诏河北京陕淮湖江浙州军县镇募人修筑城壁行动五张邦昌坐僭逆,责降昭化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
行动六颜博文王绍以下论罪有差。
行动七洪刍罢左谏议大夫,下台狱。
行动八诏陕西河北京东西路募兵合十万人,更番入卫行在。命京东西路造战车。丁亥,以张所为河北西路招抚使。括买官民马,劝出财助国。
等等
一时之间,朝野震动,皇室的权威得到大大的提升。
不得不说,下狠手出辣招,的确有助于快速地竖立权威。
当然,李纲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老搭档,因此也下了一个对后世影响颇深的命令,把老帅宗泽从青州调任道东京汴梁城去,帮高宗皇帝的新皇朝把守大门。
行动九乙酉,以宗泽为东京留守,杜充为北京留守,罢监司州郡职田。
把宗泽从青州这个小地方调到东京汴梁城去,这个做法,明显与高宗皇帝的意愿所违背。
虽然宗泽在最后关头还是支持高宗登位,但是赵构很清楚,在宗泽的眼里,自己依旧是钦宗皇帝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只要一有条件,宗泽这个倔强的老头就会上书,催促自己出兵攻打金国,救回两个皇帝。
所以,高宗才把宗泽远远调派到青州去,眼不见为净,免得心烦。
无论如何,老帅宗泽又重新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回到了抗金的最前线。
ps:谢谢zhuxyhh01大大书剑…笑大大靓女007大大大大浈旖沢大大大寒尖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今晚被侯星宇大大提醒,才在潜力论坛上看到通报,说本书或a签约,高兴极了。
趁此机会多谢几位网友:一直在默默支持,提醒陈豆的zhuxyhh01大大;一直在不断鼓励和帮助陈豆的陈豆粉粉团们;一直在并肩作战的三牛aa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