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40》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1640- 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市长郭立此时也不敢答应,能不能救人不是他能决定的,得看海军部门,那不是他能调动的了。

王将军,现在远东渔业的五名工人生死未卜,您给个说法吧,是救还是不救。郭立一脸焦急的问着王铁锤。

王铁锤等一干海军领导似乎有所顾虑都没有开口,毕竟现在不同于后世的海上救援,可以依靠无线电或者卫星定位知道需要被救援的人在哪个范围。

现在不是救援不救援的问题,而是海军如果出动了军舰出海,搜索的范围也很大,根据目前国家气象局的的预测海面风力达到八级,这么大的风必须出动海蓝号才行,就那些改造的西洋船出海的危险系数也不必那几条小渔船低多少。

“郭市长,现在的问题不是救援问题,而是茫茫大海咱们要往哪个方向去,据你所知,他们的亲人也不知道他们具体在哪片海域,咱们这样出去的危险系数同样的是很大的。”

王铁锤解释道,并不是不去救援,现在是要研究出他们有可能在哪片水域,这样救援成功的可能性才会大。

“可是,王将军,你们这样研究到底要什么时候,可能等你们研究出来人已经不在了。”郭立有心急,毕竟人命关天的大事。

“我通知人出海,边在船上研究,”也许是这句话触动了王铁锤,立马收起了海图,朝着会议室外走去。

当他走出会议室进入到院子时,老李等人的家属也许是在旁人的指点下,立马跑了过来像王铁锤等海军将领跪下,请求救救他们的家人。

“各位大嫂大妈,你们放心,我们一定会尽力而为的,我们这就是要出海救援,你们就在家等候我们的消息吧。”王铁锤上前扶起一众人说道。

来到港口,看着王铁锤等人登上海蓝号,在汽笛响后,缓缓的驶出了港口,这时候岸边的人才慢慢的平静下来。

“船长,我们像哪开始搜寻,根据远东渔业的人介绍,他们平时都在曼城东面海域作业,是不是首先去那里进行搜寻。一名海蓝号的老船员亲切的询问王铁锤的意见。”王铁锤看着摊在桌子上海图点点头,表示肯定。

十几分钟后,海蓝号驶入曼城东面海域,在远光探照灯来回360度的搜寻下并没有发现附近海面有任何的船舶和落水人员,此时海上的风力已经接近六级,根据王铁锤的判断,风力级数还在加大如果没有及时找到五人,他们的生存希望将会非常渺茫。

在曼城海域东面五十海里的范围内搜寻了近一个多小时候,并没有任何收获,这时候王铁锤也从海图上似乎看出了什么眯着眼盯着背面的海域。

“朝北面搜寻看看,这附近的渔业资源非常丰富,说不定能够有意外搜获。”

海蓝号朝着北方缓缓驶去,船头的远光灯不停的来回旋转搜索,突然前方五百米左右的海面上出现了一些异常的情况,看样子是有东西漂浮在海面上,随着距离越来越近,能够清楚的看到那是五艘连在一起的小木船。

负责指挥救援的海军人员,放下一艘冲锋舟,随后朝着那五艘船开去。

十几分钟后吗,当老李等人有惊无险的被救上海蓝号的时候,已经感动的热泪盈眶,这时才真正感觉到了入籍时宣读的那句誓言,不管你身处何处,澳洲都将是你坚强的后盾。

第226章为人民服务

第二天一大早八点半,曼城广播电台和曼城日报都对昨天晚上的搜救行动进行了重点报道和大肆宣传。

为此曼城日报的记者还特别采访了老李等五名被救的渔民。

“老李,你好,我是曼城日报的记者小游,能谈谈昨天被救的感想吗?”

“恩,”老李一阵热泪盈眶,哽咽的有些说不出话,在平静了几分钟后才开口说道:“我当时和同时们的想法是这次绝对是要死了,这么大风浪肯定是要葬身鱼腹,可就在我们绝望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远方闪烁着一盏一暗一亮的灯光,等到灯光离我们越来越近时候我们才发现那是海军巨舰。”

“当时的心情很激动,真的很激动,看到了军舰我们就知道这次得救了,原本我们以为军舰只是入过这片水域,才知道他们是专门出来搜救我们的,那一刻我的心里才真正感觉到政府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无论在哪都是。”

老李的心里话被报纸放在了头版头条,这可是澳洲有史以来第一次政府出动军舰对人民的救援,如此重要的一幕重点报道都对不起穿越者的身份。

而且这也是一件可以使得澳洲百姓更有凝聚力,更为自豪的事情。

报纸和广播的报道,让澳洲所有的城镇都知道了这次救援行动,不过老李等人私自出海差点遇难也是得到了严重的警告,为此远东公司对五人进行了罚款,考虑到他们生活困难,罚款的额金额分批次进行缴纳。

对于这一点,五个人基本没有意义,这次也的确是因为他们有错在先,也不能怪公司领导苛刻。

不过通过这次事件,估计他们再也不敢违规操作了,同时远东公司的管理也进行了改革,船舶到了晚上,都将会上锁交由专门的保管员管理。

这次救援行动让人最大的热议就是,政府出动了军舰,这是所有移民们没想到的,不管是欧洲还是大明,在他们以前的国家绝对不会发生这种事。

一项在民众心理没什么影响力的海军这次也算露脸了一次,不同于陆军和警备队的士兵,因为驻防的问题经常会在休息的时候主动去帮助当地百姓进行修桥补路的做好事,被人赞赏。

而海军主要的职责就是负责国内的巡防和商船的保护工作,与老百姓接触的机会并不多,通过这次的救援,呀让大家知道海军其实也一样亲民。

在以往的招募新兵时,大家一般都会选择高大上的陆军,或者次一点的就警备队,因为两支部队在民众的心里地位一直很大,这是从最初的护卫队传下来的军民鱼水情军民鱼水情传下的亲民政策。

这项政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的确是做的比较好也非常得到老百姓们首肯的,在这里士兵和百姓真正做到了就像一家人,没有惧怕没有恶意。

新世界的新生活,所有的一切都让移民们感觉到了不同,为了彻底的让人民认识到海军的作用,周日,海军曼城军港和海军学院联合主办了一场游园活动。

这场主题为走进海军的游园活动,主要给民众介绍目前澳洲所服役的军舰类型和大体型号,以及搭载的武器系统等,当然一些涉及军事保密的自然不会说。

游园行动的为期两天,海军部门为了这次的活动还准备了一些军舰的模型送给来参观的孩子。

在一陈放海军现役所有军舰模型的展台前,一名身高在一米八左右的英俊小伙手里拿着一根教鞭,指着其中的海蓝号模型介绍道:“现在我为大家介绍的这款模型是就是现役澳洲最大军舰海蓝号,它的全体结构完全由钢铁打造,这是结合了澳洲工匠几百年的心血和摸索所建造出的世界唯一一艘钢铁战舰。”

“因为澳洲先祖生活的宋岛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导致整个岛屿沉入海中,所以整个建造的资料基本全部沉入了海中,所以目前澳洲还不能从新建造这种全钢铁打造的战舰。”

解说员认真解说起那些经过穿越众编好的理由向百姓们诉说,一边介绍战舰的上各类武器的杀伤力。

一些孩子看着战舰模型都被它的外表所吸引住了,其中就包括老李的大儿子李仁军,十二岁的小孩,来到澳洲也不过才一年多,对于这里的所有新鲜事务都充满了好奇。

尤其是对那种能够不用划桨就能前行的大船,也许是身体里流畅着渔民的血液,天生就对舰船有着特别亲切感。

看着海蓝号的模型越来越喜欢,突然他伸出手摸着海蓝号的舰身对着身后的老李说道:“爹,将来我要当海军,考海军学院,这舰船太帅了。”

半大的孩子,捏着小拳头嗤嗤的笑着说道,老李却只是随之一笑并没有当回事。完全把儿子的话当成是对海蓝号模型的喜爱才会这么说,不过几年后,他才知道儿子是真的励志成为一名海军,而且在日后还成为了海军历史上最杰出的一位将领。

老李与儿子在游园活动上的小插曲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因为在同一天有很多孩子都拉着自己的父母的手说,要成为一名海军,没有谁会相信一个孩子是不是为了玩具才这么说的。

陈列馆的参观结束便是海军士兵的表演环节,这些大兵们几乎发挥了自己所有的表演天赋,在舞台上卖命的表演着自己的编排的节目,以此希望获得台下哪位美眉的青睐,从此结束五姑娘的生活。

表演到最后,所有站成一排,向着台下的观众们敬礼表示表演完毕,最后在一名连战的带领下,所有人喊出了一句非常狗血口号,这句口号喊得山崩地裂,大有要把观众们给镇住的趋势。当然这也是海军方面的特意安排,要不然以纪律为严谨的部队,喊出这么狗血的口号不被处罚就谢天谢地了。

“我们是人民的队伍,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为人民服务,我不后悔,我是海军战士我骄傲,我为自己代言。”

第227章育儿津贴

澳洲地广人稀,无论是放在现代还是未来基本都可以用这词概括吗,即使到了21世纪人口大爆炸的增涨时代,澳洲的总人口也不过两千三百万人口。

面对一个国土面积超过七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家来说,用地广人稀这个词一点也不为过,进入到1642年,经过澳洲民政局的统计全国总人口数包括服役期的土著在内,只有不到区区不到四万二千人。

其中首都曼城的总人口数为全国最大,超过了近两万人,其次是圣诞岛直辖市的人口超过了三千人,为全国第二大人口城市,接下来的攀枝花和唐城市人口都不超过一千。

这样一个人口极度匮乏,国土面积又如此巨大的国家,要想发展出整套的产业体系,除了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外,还需要同等的人口,澳洲的廉价土著人口到是有几十万,但要想把这些人培养成产业工人基本上不可能,除了个别聪明的例外,其他的只适合去做苦力。

所以今年的全年发展规划之一,除了各项产业的升级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重点就是实现本土新生人口的增加,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要培养出更多的医学方面人才之外,还需要对现有的国民进行鼓励生育。

育儿津贴的这项政策是早就已经实施了一年的的政策,在这项政策的实施下,很多从大明来的移民和欧洲移民,发挥出了他们造人的优势,不过在这种鼓励政策出台下,新出生的婴儿数量在民政局来看,还是少的可怜。

按照民政局给出的数据,澳洲本土新生婴儿的数量在1644年底最少每年要超过一万人,才能满足未来的澳洲的产业大发展和转型,培养出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澳洲人。

一群完全继承能传扬穿越众的文化与精神的接班人,这对于澳洲至关重要,甚至关乎到澳洲的现有国策能不能长久持存下去,无论是从大明还欧洲的移民他们或多或少都带有母国遗传下来的各种文化。

虽然这种文化有的好,有的坏,但如果一旦那种不好的文化越传越广吗,直到吞噬穿越众们的传扬的文化时,那么澳洲就真正的危险了,说到底,自打陈胜吴广开起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太多的人每逢乱世就必怀有这种冒险的想法。

其实当初穿越众之所以走共和制,民选制度,就是考虑到了未来几百年后,到了那时候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或者自己的坟墓被人挖出来鞭尸,被称为吸血鬼。

虽然现在某些人的做法也已经像吸血鬼,但随着法律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将会出台越来越严格的管理制度,至少不会让民众没有活路。

这也是为什么在澳洲能出现国有制和私有制两大政体联合执政的原因,两种制度不能说单独的哪个好,但至少都是各有各的好处,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真正起到相互制约。

国有制度的好处在于,国家处于危机边缘的时候,政府能够以国有大企业为龙头带动整体周边产业的度过难关,而私企则可以完全发挥它的资本效应作用。

从长远的打算来看,这些息息相关的政策其实都离不开接班人,如果未来没有一代好的接班人成功的接过穿越众手中的接力棒,出现任何一个大的偏差都会一项重大的变故。

所以澳洲本土人才的培养其实要比新移民中的那些成年人培养更为重要,用后世的话来说,孩子就是未来祖国的花朵,未来祖国的接班人,没有教育好这一代,将会使得澳洲彻底失去领先世界的地位。

从后世众多的例子都能看出,几乎每个国家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基本上非常重视,后世的美国实行的精英教育,也就是用少部分的天才带领大部分的平民,对拥有专业兴趣的孩子进行分类重点培养。

这种教育不能说失败也不能说成功,在这种教育体系下培养的出的孩子,基本上朝着两个方向走,一个是朝着越来越好,一个则是越来越差,两种极端培养出来的人才就造成了美国的社会人才培养成为了两个梯队。

但这种教育在中国是不存在,因为中国实行的基础教育是一样的,所有人从小学到高中所学的知识基本上一样,只有到了大学你才能学习自己想学的专业。

不管是教育的好坏,现在最大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本土出生的婴儿率必须增加,民政局给出的报告详细的说明了理由,如果未来不能有一定比例的本土接班人,那么澳洲很有可能被外来移民文化给吞噬。

要是真的出现这种现象那绝对会让穿越众们吐血,甚至从坟墓里爬出来,不过按照文化的发,澳洲的文化很大程度是会受到来自各地的移民所影响的,这种影响可以有,但绝对不能太大。

孩子的问题已经成为了澳洲政府最大的问题之一,不久前刚刚解决的基层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留不住人才的问题,现在却是要解决孩子增加的问题。

有时候身为议员的穿越众们甚至都会感慨自己怎么看都像一个奶妈,怎么管吃管喝还要管娶媳妇,连未来几百年后规划也要去想,这种大事当年可是想都不敢想,现在却是真实的自己等人在做。

为了更大程度上的鼓励澳洲本土婴儿的出生率,民政局在次将育儿津贴给提高了一个档次,每户每人,多生一个婴儿,将获得国家每月十元的津贴,津贴补到孩子十六岁为止。

相比于以前的每月补贴五元,这可是增加一倍,别看只有小小的五元,这五元可是够孩子吃上大半个月的了,而且在孩子还是婴幼儿时期,民政局是提供免费的牛奶供应的。

所以多生孩子基本上对于老百姓来说没有什么损失,甚至还能拿到各种补贴,当然也有觉得好儿不在多,生了一个就不决定在生的移民,这种移民到是让穿越众大跌眼镜。

但随着育儿津贴修改版出台,可以预见未来一年内,挣个澳洲所有的城镇,到了晚上都会听到吱呀吱呀响声。

第228章人才计划

21世界什么最值钱,当然是人才最值钱,不管任何领域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向来都是重金聘请或者高级的待遇。

这种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如果放在17世纪就要相对弱的多,无论是创造了蒸汽时代到来的英国,还是日后制造出世界第一辆汽车的德国,这些日后在科技方面完全领先于中国的欧洲国家,此时完全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欧洲三十年战争按照历史的轨迹还有六年结束,但随着澳洲人的武器出口,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先进与欧洲各国的武器流入了进去,这其中包括荷兰人有意而为,也包括澳洲老的头头走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