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走,过年了,都难得聚在一起,今天咱们好好喝两杯。”
“三哥的酒,那可都是好酒,”梁庆龙笑了笑,又提醒了一句:“三哥,我就担心,对方不会这么轻易放手。”
“怎么,你怕了?阿龙你胆子不是这么小吧?”梁庆志拉了梁庆龙到餐桌旁坐下,吩咐保姆弄几个菜:“你说的我都知道,那小子是有点邪门,不过,半年时间,我就不信他还成神了,想当年,咱哥俩一起出来打天下,什么阵仗没有经历过?”
梁庆龙闻言,也笑了笑:“三哥说得是,咱们喝酒。”
梁庆龙知道,他现在说的,梁庆志都未必在意。说起来,两个人当年一起出道,相互扶持,走到今天,在道上混的梁庆龙,心思越来越细腻、谨慎,反倒是身在官场的梁庆志,还是像从前一样,异常彪悍、勇猛。
有时候,梁庆龙也在心里暗骂,现在这些官员,一个个比流氓还流氓,他们这些真流氓,反而要相形见绌了。
梁庆龙心里,并没有梁庆志那么乐观,他总觉得李天纵的来头不小,而这件事发生以后,梁宝华还能够出来,李天纵都没有什么反应,实在有些不太正常。
如果李天纵有一些举动的话,他还会觉得正常,可以有针对性地做出应变,不管是对抗,还是妥协,那都好办。
现在却看不出李天纵有任何举动,他就觉得没那么简单,反而心中忐忑。
看到梁庆志志得意满的样子,梁庆龙也只能暗暗叹息:三哥在官场的时间久了,可能目空一切惯了,危机就在眼前,竟然还没能够看到。
梁庆龙暗自做出决定,这段时间,一定要低调、收敛,尽量跟这对父子划清界限。
大年初三,李天纵和陆乘风开车前往沿河镇。
沿河镇位于滨海县域南部,沿着黄海市一大最主要的河流苇河蜿蜒向东,与东边的临海镇相接。
再往南,就是黄海市另外一个县的乡镇。
沿河镇的面积不大,在滨海以药材种植为特色产业,镇上的“百草园”、“菊花园”都是县里、市里主推的特色产业旅游项目。
据说,在沿河镇,有上万亩药田、菊花园,独特的风景,并不比一些名闻遐迩的旅游景区逊色,不过黄海的地理位置偏东,交通条件并不是很便捷,旅游景点虽有一点特色,但是宣传不够、规模不够,虽然某些景点确实不错,但是缺乏精品旅游线路,导致旅游市场的开发远远不够。
这也与滨海、黄海当地的经济条件一般有关,全国性的旅游市场,暂时开发不够,又缺乏本地游客的支持,自然也就难以打开局面。
李天纵和陆乘风这次来,目的就是考察沿河镇药材种植的情况。
“天纵啊,你这次来,选的可不是什么好时候,天寒地冻的,田里要不空着,要不盖着,你是什么也看不到,要是秋天,几千亩的菊园一片金黄,那才叫漂亮,比什么《满城尽带黄金甲》里面的好看多了,”陆乘风早学过车,但一直没车开,这回坐在李天纵车的驾驶座上,怎么都不肯下来,他一边开车,一边兴高采烈地给李天纵介绍沿途的风物。
其实,也就是农村常见的农田罢了。
滨海这边,农业主要还是以粮食、棉花种植为主,其中粮食又是大头,特色农业,也就是沿河镇的药材种植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看看就成,要是真的成了,这美景,以后看的日子很长,”对于这片土地,李天纵说不上熟悉,过去这些年,他也很少出来游玩。
当然,这种农田景象,倒也没有少见,也不会很新奇。
“沿河镇的药材种植,以前在滨海还算不错,本来县里在前两年还有计划全面推广的,不过受到市场影响,这两年产品销售情况并不是很好,加上国家对粮食种植面积的控制,这个计划后来被市里否决了,”陆乘风对滨海招商情况和经济发展计划十分清楚,因为李天纵的缘故,又特地研究过滨海县、沿河镇的药材种植情况,所以说起方方面面的情况,都很周全。
“主要是县里的药材种植,还是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要模式,形不成规模,销售方面也缺少大的客户,对种植药材的农户引导不够,如果真的有大笔投资进来,不管是做药材的深加工,还是收购药材销售,都会有利可图,而且也能促进当地药材种植的发展,”陆乘风说道,他并不知道李天纵手上拥有一亿的资金可以投入,还以为李天纵是想要帮他招商。
李天纵也已经针对滨海县的相关产业做了一些功课,闻言轻轻点头:“不错,农户分散种植虽然要比规模化的药园子在经济性上差一点,但却可以精耕细作,提高药材的品质,但是要想种出最好的药材,科学引导肯定必不可少。”
两个人都对沿河镇的大体情况有所了解,到了镇里以后,也没去镇上,直接下到村里,随便找了个地方,将车停在路边一间小卖部外面。
滨海的经济虽然比不上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但因为是平原,条件都还不错,早已实现村村通工程,村里的水泥路虽然不宽,还算平整,也很方便。
陆乘风连实习带工作,在政府工作一年,已经非常干练,他掏钱买了包烟,两瓶饮料,趁机就跟店主,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扯上了。
“大姐,你这店开在路口,生意很不错吧?过年都不休息啊!”
那妇女看到陆乘风出手大方,对他也比较客气:“生意马马虎虎,这路上经过的人也不多,大多还是熟人熟客,赚点小钱零花,可比不上你们有固定收入。”
“吆,大姐你知道我们是干什么?”陆乘风笑着问道。
老板娘呵呵笑道:“怎么看不出来,就你们那辆车,能换十个我这样的小店都不止,看你们又很年轻,还有点学生模样,不应该是老板,更不可能是当官的,那就只能是工作好的白领职员了。”
李天纵与陆乘风相互看了看对方,别看这老板娘说得简单,倒是分析得头头是道,李天纵和陆乘风的身上,确实还有不少学生才有的青涩味道。
李天纵本来就还是个学生,而陆乘风也才刚刚毕业半年。
“大姐,你倒是说说看,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是当官的呢?”陆乘风笑着问道。
老板娘笑着点了点他们:“当官的可没你们这么好说话,说吧,你们是哪个公司的,是不是想要到我们这投资办厂?我们这里别的没有,就是人多地多药材多,你们是搞药材生意的吧?”
老板娘显然已经将陆乘风和李天纵看成是药材厂商前来考察的职员,拼命为沿河镇的药材种植说好话。
她的话,虽然帮助李天纵和陆乘风增加了很多有关沿河镇药材种植方面的了解,但是太多的好话,显然也不尽客观。
李天纵他们在和老板娘聊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将车停在那里,徒步走进村子,打算深入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沿河镇这个叫陈灶的村子周围有很多药田,很多人家都种植药材,这从他们门口屋檐下吊着的药干上就可以看出。
眼前这家人的门口,就吊着一长串的干参,听陆乘风说是党参,不算什么珍贵的东西,沿河镇种植的人很多,但是也卖不出好价钱。
“大叔,你家门口这挂的是什么参啊?”这次是李天纵出面,向门口晒太阳的老大爷问道。
李天纵这回说的是普通话,两个人看起来就像是趁着年假,下乡玩的小青年。
“党参,吃了补脾益肺,是个好东西,”老人站了起来,从墙上拎下来一小捆,拿给李天纵他们看。
看得出来,老头很想将这些党参推销给他们,不过他推销的手法,实在太简单了一点,就连党参有什么效用,也说得极其简练。
同样是补脾益肺,如果换一个人,可能会说得天花乱坠,这老头显然并不知道要如何推销,平常很少做这样的事。
老头是个老实人,这样的谈话对象,无疑正是李天纵他们想要找的。
“大叔,我看你这个党参确实不错,你种得多吗?”李天纵看了看那一捆党参,作为沿河镇药材种植的主要品种之一,他在来之前搜集了一些资料,对比之下,感觉这一捆党参的品质确实不错。
老头狐疑地看了他们一眼,不过还是异常直率地回答:“多,每年都种,卖不出去,都放在家里自己吃。”
李天纵心里有些好笑,这老头也真是的,明明想要将药材推销出去,却还当着客人的面,说这药材卖不出去,照他这种卖法,好东西也卖不掉!
第三百五十八章 投资计划
老人家的脾气并不好,可能也是因为药材卖不出去,而感到烦躁,在李天纵他们出资,将门口那几捆党参,还有老头家里的菊花、首乌等药材都买上一份,并且流露出前来考察建厂,以后要大量收购他们的药材之后,老头对他们的态度,也变得非常热切。
哪怕老头并不擅长推销,也知道一个药厂对于他们这些药农来说,都意味着什么。
不过,老头在最初一阵激动过后,却又狐疑地看了看他们两个人:“你们建厂是做什么的,不会做两年就倒闭吧?”
李天纵和陆乘风差点昏倒,居然还有这么说话的!
“大叔,我们要来,就是大笔的投资,就算要倒闭,也要坚持个十年八年的,”李天纵愈发觉得这个老头可爱。
“哎,但愿吧!”老头微微叹息一声,看上去还是不太确信,倒不是他有什么不好的想法,而是沿河镇前后也办了不少药厂,但都坚持不了多久。
老头并不知道,其实那些药厂,都不是真正做药的,而是搞的药材经销,这样做可以免掉一部分税收,药材销路不好,自然做不下去,很快就关门大吉。
回去的路上,李天纵和陆乘风心里也沉甸甸的,所谓谷贱伤农,这些药农,在地方产业政策的规划下,将自家的田地都改种药材,粮食、棉花,到什么时候都不会愁卖,倒是药材,虽然单价比较高,却很容易造成积压。
种地的成本不低,收入有限,这些东西压在手上,就少了活动的钱,村民的日子很不好过。
看到这种情况,李天纵已经在心里做出决定,回去就想办法过来办厂,一方面可以帮助当地的药农找到销路,另外他也要积累制药生产和研发方面的经验和技术。
他现在已经有一些思路,不管是党参,还是何首乌、菊花等其它药材,市场上都不缺少这样的产品,销量也还不错。
这些中草药,既是药,也是养身保健品,只要包装一下,就有市场。
当然,李天纵想要做的,绝不仅仅是这种简单的东西,他还希望对这些药材进行深加工,做成口服液或者成药,那是更为长远的计划。
就目前来说,他对这方面的技术、生产,还没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想要办这样的厂,并不容易,涉及到制药、人的生命健康,政府在有关方面的规范非常之多,要求非常严格,没有足够的经验资质和检验,是不可能办起来的。
最为便捷的方式,还是借鸡生蛋,也就是收购一家这方面的公司,就可以获得对方已经获得的资质,不用从头开头。
因为从头开始的话,要拿到这些,势必需要大量时间。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背靠大树好乘凉,也就是找一家这方面的公司合作,通过审核也会比较容易了,但除非是直接开分公司,否则这种办法,也需要一些时间,不如借鸡生蛋方便。
“天纵,你真的有把握拉来投资吗?你要是能拉来投资,我就跟陶书记说,一定提供最好的政策配套,陶书记也一直为滨海的药材种植业犯愁,哪怕是一家药材经销商,只要够规模,也可以,”陆乘风年后就要正式进县委办公室,担任陶毅的秘书,已经开始了解陶毅的施政想法和思路。
陆乘风刚刚毕业,这时候正想着要大干一场,干劲十足。
李天纵微微一笑,他也乐得送这一场政绩给表哥:“放心吧,我联系过了,投资肯定有,具体项目还没确定,你找机会跟陶书记说说,就说是你拉来的投资,投资额嘛……五千万往上吧……当然,投资不会一步到位,但是首期起码一千万,最终能有多少,就看滨海这边的条件和以后经营的情况了。”
“哈哈,那我可就不客气了!”陆乘风听到李天纵给出的数字,不由非常兴奋,虽然说华夏这两年朝野间都发出不少声音,要改变以往那种唯经济论的发展观,但是实际上,华夏官员的政绩主要还是看当地的经济指标,特别是像滨海这种经济不算很发达的地方,依然非常看重招商引资的作用。
陆乘风在招商局工作半年,总共也不过拉到几百万的投资,五千万对他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政绩。
特别是他现在,再也不用担心被人抢去成绩。
回去以后,李天纵就给王曦怡打了个电话,春节时跟王曦怡通话,知道她已经回到燕京过年,作为申王传媒目前的首席执行官,王曦怡在王家的第三代当中,本来已经光彩夺目的她,更显得鹤立鸡群,成为今年聚会的焦点。
相应的,王曦怡在整个王家的地位,也变得不同寻常,已经拥有一定的发言权。
“曦怡,有件事,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李天纵将计划在滨海投资建一个制药厂的想法,简单告诉了王曦怡,之前他们已经谈过投资制药产业的打算,所以王曦怡很快就弄明白了他的意思。
“天纵,燕王集团在制药产业,拥有很强的实力,我可以给你争取一些授权,另外,我也搜集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你看什么时候方便,我就传给你,”王曦怡想了想说道,本质上,她和李天纵都是喜欢自由、独立的个性,其实想要进入制药产业,直接找燕王集团合作,是最简单的方法。
但是他们也都知道,如果李天纵办的只是一般的公司,那也就算了,如果做得特别好,那么燕王集团肯定是要从中分一杯羹的。
当然,分享利益还没有什么,怕就怕像天人互动一样,燕京王家会不满足于仅仅分享一点经济收益,还想获得公司的控制权。
这几乎是可以完全肯定的事情。
所以,李天纵和王曦怡早就已经达成共识,办公司,可以通过王家的关系,获得一些技术,但是绝不让王家插手企业的股权、管理权。
李天纵需要公司的绝对控制权。
第三百五十九章 穷追不舍
刚刚和王曦怡通过电话,就接到武伟豪,也就是马成武那边借来的几个人中的领队带来的最新消息。
连续紧盯梁庆志等人的一举一动,李天纵已经搜集到大量关于这些人的资料,他对梁庆志这个人的了解,也逐渐变得立体起来。
梁庆志今年四十六岁,在滨海经营多年,称得上滨海一霸,这人做事的风格也确实非常霸道、嚣张,在滨海县城,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的。
据说,上一任滨海县的警察局长、政法委书记,就是被他排挤走的。
根据武伟豪的推断,此人与当地的灰色势力,定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也并不令人感到意外,甚至可以说是正常。在华夏这样的国度,任何存在若是得不到政府的允可,都不可能存在。
虽然政府在明面上都不可能允许灰色地带的存在,但政府做事也依靠人,所以也就有了灵活变通,有了包庇纵容,甚至相互勾结。
就像马成武的乐天会能够存在,也缘于他在政界的强大背景与后台,而梁庆志,就是滨海灰色势力的保护伞。
梁庆志虽然嚣张,但是嚣张并不能定他的罪,表面嚣张之下,梁庆志将这层关系,埋得比较深,至少没有留下明显的证据。
通过马成武走市里的关系,查过梁庆志及其家人在银行里的存款,能够查到的国内这一块,都没有巨额存款,甚至相当清贫,与梁庆志等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