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各种聚会啊啊啊,抽空写了一章,大家元旦快乐!!!)(未完待续。)
第五百六十一章 来摘果子的
大青衣在戏曲里面,叫正旦,俗称女主。
扮相端庄、温淑,多是贤妻良母,或是贞节烈女,年龄在青年→中年的这个阶段。表演以唱为主,动作幅度较小,念白是念韵白。
不过延伸到影视演员这块,就发生了一些变化。
青衣就是女角儿,通常盘正条顺的女演员都能这么叫,比如王丽昆、李晓冉、郝耒等等。但是,若在前面添个大字,那就没几个能担得起的。
她一定不是符合大众趣味的美人儿,那样太市井,荡然无趣,所以高媛媛不行,刘亦非不行。
她也不是恣意洒脱或浅笑低眉的女子,那样简单了些,轻了大青衣的底色,所以范小爷不行,徐婧蕾不行。
她无需漂亮,但必须特别,必须有光、有戏、有味道,只要往哪儿一戳,全场不看别人就看她。
按这个标准,国内尚无典型,稍稍接近的便是陈述、汤维和元泉。小初在《孔雀》里也有几分意思,可后来科技树越点越偏,跑离了路线。
而在今天,2月27号的下午,褚青竟然发现了一个好苗子:长手长脚,躯干瘦弱,有种独特的凛冽和不安份。
遗憾的是,这份欣赏的情绪还未收敛,双方就忽然陷入了某种尴尬与惊奇。齐曦是因为他的肥肉,他是因为那声称呼。
“你说什么?”那货还以为听错了。
妹子眨了眨眼,又清清楚楚的来了一声:“老大!”
“呃,你网名叫什么?”他秒懂。
“我网名是赤水丹霞,真名叫齐曦,不经常上线。”
“赤水丹霞?哦哦,有点印象!”
丫纯属装犊子,影迷俱乐部那么多人,有个毛线的印象!
话说《天下无贼》破亿的时候。公司就建立了一个粉丝俱乐部,那些喜欢褚青的散户们,也算有了官方聚点。
人数不少,并且包含了大量的艺校生和底层演员,当然多半潜水,活跃的就那么几十个:像“爱吃屎的胖超”,“得不到胖超而因爱生恨的搁浅”,“家里有山有地的大娟儿”,“总是吃吃吃的胖冬”等等。
而粉丝对他的统一称呼,就是这两个字:老大。
褚青空闲的时候也会上去瞧瞧。从没吱过声,忽听妹子这么一叫,哎哟,感觉倍儿亲近。他看对方年龄不大,便问道:“你工作了么?”
“我是中戏的学生,04级。”齐曦简直毕恭毕敬。
“哦,你老师是谁?”
“我们班主任是郝容老师。”
“哈!”
那货一乐,却没多聊,转头提醒道:“哎。你们可以放了!”
“啊,对不起!”
展台的小姑娘打了半天酱油,终于重新入镜,开始放映短片。约莫二十多分钟。主要讲江南小镇的一个老篾匠,又从自身生活引申到采竹、制竹的传统工艺。
没有椅子,俩人就戳在哪儿看,待短片结束。褚青拍了拍巴掌,问道:“到里面去了么?”
“没有,我们没多大信心。”
“嗯。缺点是不少。比如篾匠和传统文化抓住一个就好,因为片长不够;还有无谓的空镜头过多,或许你们觉得有美感,但纪录片最排斥的就是刻意……”
他见姑娘的脑袋越垂越低,便止住话头,笑道:“去里面试试吧,作为实验作品还是不错的。”
“谢谢!”对方连忙鞠躬。
褚青摆摆手,又跟齐曦道:“我还有事,你留个电话吧。”
“哦,好的!”
她受宠若惊的交换了号码,直到人家离开,才恍恍惚惚的笑了笑。
…………
公司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内有很多类似的扶持项目,启动时呼声震天,结果全特么扑街。
原因很简单,无非资金、资源、政绩。
首先,钱从哪里来,要么靠政府拨款,要么靠企业赞助。政府有钱么?绝对有!
自1996年起,每部片子都要扣掉5%的票房,贡献给所谓的电影专向发展基金,贡献好多年了,连个屁都没看着。
而企业赞助要的是广告效应,可除了首届活动,之后基本没有关注。人家也不是冤大头,自然不肯再掏腰包。
其次,公司想赚钱,导演想赚钱,演员想赚钱,院线更想赚钱,这是真理循环,打不破。资源就这么多,36条院线满满的,你《三峡好人》多放一场,我《黄金甲》就少放一场,所以大片一部一部的往上堆,谁管你什么金狮奖,反正没人看。
再有,市场繁荣了,票房增高了,部门才能捞到政绩。当然他们不能显得太庸俗,通常双管齐下,一边支持大制作霸占市场,一边搞些见光死的扶持活动,以显示百花齐放的决心。
毕竟票房年年有,拿奖得靠蒙,前者见效快。
诸如此类,人尽皆知。但褚青不同,他真的在做事,而且做了三年。从第一年的无人问津,到第二年的略有起色,再到今年的广泛重视,谁好谁坏,大家心中有数。
到了28号,登记注册的导演,编剧,艺校生和业余爱好者突破了一千人,并且有别于去年,艺术和商业剧本各占一半。
青洪德博,东春文化,力尊添诚,浅蓝深蓝,吉安永佳,以及华宜的代表皆有收获。华宜眼光相对高些,初步通过了《双食记》的甄选。另外五家却受《疯狂的石头》的刺激,一个劲儿往低成本喜剧片上牟。
一部烂到不能再烂的《十全九美》,居然惹得三家争抢。
比较意外的是,香港也有新导演来寻求投资,以便升级成合拍片扩大票房市场。褚青对香港电影人没啥大偏见,既然来了就欢迎呗。
转眼已是最后一天,媒体报道不说,连官方也忍不住派人私访。程颖就不止一次提到过,那个探头探脑想钻进黄金屋的哥们,特像电影局的某个家伙。
这便罢了,最愁的是直接找上门,比如褚青跟前这位猥琐的秃顶眼镜男。
“敝姓赵,单字一个君,这是我的名片。”
对方刚开口,他就酸得牙疼,接过一瞧,嗬:粤省电影公司总经理。
这单位的性质怎么说呢,如果中影是龙头老大,那各省电影公司就是下线机构,貌似牛*逼,啥实权也没有。
“我年长几岁,就叫你一声小褚。”
赵君晃晃脑袋,就差拿把鹅毛扇了,笑道:“你们办的这个活动真是业内周知,刚才我去转了转,果然名不虚传。”
您能说人话么?
褚青暗自吐槽,面上笑道:“您过奖,都是瞎胡闹的。”
“哎,胡不胡闹都看在眼里,谁也否认不了。”对方又在拽。
他懒得绕圈子,便问:“赵哥,您今天来是……”
“哦,不瞒你说,我有件事想请你帮忙。”
赵君拉开皮包,摸出份文件道:“这有一份草案,麻烦你先看看。”
“呃,好。”
他只得接过来,见上面写着:
“《组建国产电影专映厅联盟的提案》
目前,每年有过百部国产影片面世,其中不乏风格创新,观赏性强的佳作,但因为各种原因,这些影片大部分都面临发行上的困难。而同时,全国36条院线数千家影院全部被商业大片占据,放映市场严重同质化……”
褚青觉着很蛋疼,直接跳到干货部分:
“因此我提议,组建国产电影专映厅联盟(CFU),专门放映国产影片,不放进口片,且以联合形象出现,有共同章程,遵守共同约定。具体方案如下:
1,选取10条院线中票房最好的50家影院,进行率先尝试。
2,每家影院将设置一个影厅,仅放映国产小成本作品,供片机构为CFU。
3,按照设想,这50个影厅将分布在全国各大城市,基本格局为三点一线:京城,魔都,粤省以及长江流域一线市场的王牌影城。
4,联盟将要求每个加盟厅共同进退,每天排足场次,确保影片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5,如果以50个影厅的能量,成为给观众提供艺术类、探索类、先锋类作品的窗口,树立品牌效应。联盟将迅速扩大战果,把更多院线拉入战团,让数量变为100个、200个。”
“……”
他看完,一时不知说什么。
赵君却道:“如果联盟成立,一部电影就算全覆盖,也只有50个拷贝的投入量,跟那些大片肯定比不了,但我们看看以前,国产电影只能带着五六个拷贝到处跑,所以这是前进了一大步。而且它不是一个松散组织,它是肩负着使命感的。你们现在是最大的艺术片生产公司,如果我们联合……”
“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假如可以,褚青真想甩丫一巴掌,这种人就是典型的溜缝儿。他缓了缓情绪,道:“赵哥,我有几个地方不太明白。”
“哦,你说。”
“第一,你怎么保证有那么多院线加盟?第二,你怎么保证他们都遵守约定。第三,如果他们不遵守约定,比如擅自撤片,那有没有处罚措施?第四,这个联盟的决策层是什么形式,有没有政府参与?第五,如果我们加入,那公司和导演还剩多少话语权,分红比例是否不变?”
(今年已经三十岁了,谁能想到在十四年前,我还仅仅是个十六岁的孩子……)(未完待续。)
第五百六十二章 分手
赵君画了一张大饼,若是好饼也就算了,还特么是烂饼。
那份草案貌似合理,其实有很多漏洞,最核心的决策层部分、规章制度部分和利润分配部分,根本就一语带过。
简单讲,一部新片上映,你规定影院要排满十五天,每天至少五场。但人家排了七天,认为不赚钱就给撤了,你拿什么依据去处罚?人家吊不吊你?
没有一个强力的机构推行,光靠行业自觉性来约束、发展,那简直玩闹。何况褚青不觉得国内有这份群众基础,以至成立专门的艺术影厅。
去年还有更不靠谱的,老贾拿下金狮奖之后,就有傻*逼提议让他俩牵头,建立一条艺术院线。老贾还真找他商量了,说在大兴买块地,先盖个影院试试。
可拉J*B倒吧!不出一年就得赔死!
你在京城、魔都这级别的城市办个艺术电影展,放十几部片子,票价低廉,那肯定有人捧场。如果你搞院线,长年累月那么放映,呵呵,得多想不开才能办这种牛*逼事。
或许赵君的出发点是好意,但操作性太渣,褚青完全不想掺和。
所以他咔咔连提五问,对方好半天没缓过劲儿,勉强笑道:“看来小褚对我们这个联盟没什么信心啊?”
“哎,您别这么说,您有大追求,我不行。我格局忒小,就想把电影力量这点事儿做好,真没那么多精力。”他也不客气了。
赵君面色难看,鼻尖都冒了油星子,又努力道:“小褚,你要想好了,此事若成可是国产电影之大幸,说功在千秋也不为过。”
“赵哥,我这人挺有自知之明的。您就别劝了,谢谢您抬举。”
褚青懒得废话,直接道:“我那边走不开,就先过去了,您再坐会儿。”
“哦,我正好也有事。”
那货还要点脸面,连忙起身道:“以后有缘再聚!”
“嗯嗯,有缘再聚,我给您开门。”
……
3月2号,第三期电影力量结束。
因为有明确的审核期限。所以又过了十日,在植树节当天上午,七家公司齐齐公布了拍摄计划。
青洪德博和东春文化共同担任了王晓帅新片《左右》的投资方,力尊添诚相中了《极限救援》,浅蓝深蓝则是《过界》,吉安永佳把《十全九美》抢到了手,另外还有《我的最爱》。
《我的最爱》编剧兼导演叫叶念琛,香港人,被吉安这个土豪忽悠的晕头转向。作品也成功升级为合拍片。
华宜一向比较谨慎,只挑中了《双食记》,创作者叫赵天宇,北电出身。这是他的处*女作。
我们俩公司就没怎么主动,但自身口碑爆棚,最后也选了两部:《牛郎织女》和《李米的遭遇》。
《牛郎织女》的创作者很神,是位叫尹立川的女诗人。诗人这东西太高冷了。幸好故事写的很接地气。
至于《李米的遭遇》,却是曹宝平的作品。这剧本早就有了,人见人夸。可就是没胆量投资。直到《光荣的愤怒》打出名号,他才争取到了一些机会。
说来也怪,北电文学系这一脉跟褚青的关系都非常好,什么老贾啊,张先民啊,章明啊,庄余新啊,如今又多了个曹宝平。
褚青特喜欢这本子,可惜女角为主,男的全是配角。呐呐,他才不承认自己的第一反应,就是找某个平胸的公鸭嗓来演。
而除了这些热闹一时的小制作,各大山头也纷纷行动。
橙田最得瑟,抽冷子就来了把大的,跟中影共同投资了吴导的《赤壁》,声势之猛,无人可挡。
还有周星星的《长江七号》,从去年就开始鼓捣,现在才做后期。顾常卫的第二部长片《立春》也即将开拍,特意请小初过去客串。
华宜另有一部重磅戏,程龙和李连结首次合作的《功夫之王》。卡司简直丧心病狂,摄影鲍德熹,动作指导袁八爷,再加上刘亦非和李兵兵两个当红花旦,尚未开拍已经赚足噱头。
…………
3月中,启星学校的第二批招生工作结束。
报名的比去年翻了两倍,差点过千,最终录取了一百零八人,仍然分作六班。两口子没去现场,据说没什么好生源,最靠谱的就是黄宣了。
目前公司有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关于《天之痕》的角色选取。明白人心里都有数,刘师师和赵丽影肯定有戏,可男主角又犯了难。
以两位老板捧旗下艺人的力度,必然先内部消化,黄勃和汪宝强画风不符,那就剩下黄宣了。
于是大家都在猜测,这个年轻人要么出局,要么是男一号,相差忒大。
晨,卧室。
范小爷正在给褚青早安咬,许是老公月底就要去比利时拍戏的缘故,她难得慈悲了一回。褚青当然很感动,呃,如果媳妇儿没有边咬边吐槽的话:
“变小啦!”
“哪有?”
“肯定变小啦,我以前能吃到这儿,现在都吃到这儿了!”
“姿势不对,你这样就显得小。”
他拨拉开媳妇儿的大白腿,死不承认。
“切!”
范小爷翻了个白眼,可怜他那点男人的自尊心,继续埋头吃吃吃。
约莫十分钟后,她刷牙漱口,回屋见老公还在床上停尸,不由喊道:“快起来做饭,越来越懒了你!”
“不爱做,咱俩出去吃吧?”那货哼唧一声。
“嘿!”
她瞪大眼睛,吼道:“我告诉你啊,你拍完戏赶紧给我减肥,太不像话了!”话落,看他还没动,又继续吼:“起来啊!你不出去吃么?”
“嗯嗯!”
他这才爬起身,软趴趴道:“把裤子递我。”
“你穿哪个啊?”
“那个牛仔裤。”
范小爷翻出一条深色的修身直筒裤,随手扔了过去,自己又跑到衣帽间打扮。
褚青抖开裤子,俩腿往里一伸……咦?为毛这么窄?
他费劲的套上脚,两边往中间一扣,一扣,一扣……卧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