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帝国书生意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帝国书生意气-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匡胤说做皇帝好心烦的,整天提心吊胆。
  石守信等人说做皇帝多好啊,你有什么好烦的。
  赵匡胤说,就烦别人也想做皇帝。
  石守信等人一听话里有话,吓得连忙叩头说,你当皇帝是上天的旨意,谁还敢有这样的心思?
  赵匡胤说,我知道你们没有这样的心思,可你们的部下就说不准了,要是他们为了自己的富贵,也拿个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想不做也难了;我看你们领兵打仗为什么呀,不就是想升官发财过好日子吗,我看你们不要在禁军里干了,到地方上去做大官,为子孙多买些田地,造些宅府,那日子过得多舒服;这样的话,我们君臣之间也不用相互猜忌了,你好我好大家好,也不枉我们兄弟一场,你们说呢。
  石守信等人一听,都说皇帝为我们想得真周到。第二天这些人就递交了辞职报告,要到地方上享受生活去了。这就是“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历史学家一般是不相信这种拿军政大事当儿戏的故事的。不过这则故事生动地反映了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的基本手段:用经济赎买,而不是以政治*或暴力相夺。宋代武将大多贪图富贵,或者与这种政策有很大关系。
  与此同时,赵匡胤还将军权一分为三。赵匡胤沿用了五代时期掌管军政的枢密院,却改用文人担任枢密院长官。这就意味着禁军只负责平时的军队训练,调兵作战要由文人掌管的枢密院安排。同时,每当出兵打仗,由皇帝临时决定领兵统帅。三方面相互制约,禁军就不可能脱离皇帝的控制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9.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1)
赵匡胤刚夺取政权时,汉族政权中南方的南唐、吴越、泉漳、荆南和湖南表示臣附,未表臣附而独自称帝的有后蜀、南汉和北方的北汉。在这些政权中,北汉地域狭小而军队强悍;南唐与后蜀国力较强,而且一东一西与宋朝直接接境;荆南与湖南两个小政权夹在南唐与后蜀之间;吴越相当顺从,泉漳与南汉均在最南方。此外,宋朝周围还有北方的辽,西北的党项李氏、回鹘,以及西南的大理等少数民族政权。
  宋朝所谓的统一事业,并不是要将以上的所有政权一一踏平,而是指消灭各汉族割据政权,并夺回石敬塘割给辽朝的幽云十六州。
  宋朝的君臣大多认为,辽朝的契丹军队非常强悍,难以对付,如果先攻北方的北汉政权,则将导致宋与辽的直接对峙,宋朝北方边境将受到严重威胁,极不利于宋朝对南方作战。同时考虑到南方税源丰厚,先将南方划入版图,更容易积累财富,作为对北方作战的物质基础。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赵匡胤决定首先统一南方的各个政权。
  建隆三年(962)九月,割据湖南的武平节度使周行逢死,其子周保权继位。衡州刺史张文表起兵袭占潭州(今湖南长沙),企图取而代之,称霸湖南地区。周保权一面派军队抵抗,一面派人向宋求援。乾德元年(963)正月,赵匡胤命慕容延钊为都部署,李处耘为都监,借道荆南,*张文表。
  二月初九,宋军到荆门(今属湖北),这时周保权已经平定张文表之乱,宋军仍要借道荆南。荆南节度使高继冲派叔父高保寅到宋营探听情况。当夜,慕容延钊宴请高保寅,同时派数千骑兵偷袭荆州,高继冲惊慌迎战,宋军迅速攻占荆州。初十,高继冲投降,荆南灭,宋得3州17县。
  吞并荆南后,宋军日夜兼程向湖南进发,遭到湖南张文富部抗拒。慕容延钊水陆并进,攻取岳州(今湖南岳阳)、澧州(今湖南澧县),张文富退守朗州(今湖南常德)。李处耘放归部分俘虏传播宋军吃人之事,朗州军民非常恐惧,奔窜山谷。于是慕容延钊遂率军入朗州城,擒杀张文富,俘虏周保权。湖南灭,宋得14州1监66县。
  平定荆南和湖南后,后蜀、南唐和南汉处于宋朝可直接打击的范围之内。
  乾德二年(964)十月,后蜀国主孟昶派赵彦韬携蜡书出使北汉,企图与北汉联合攻宋,不料赵彦韬将蜡书献给宋朝。十一月,宋朝以此为借口,派六万大军进攻后蜀。宋军由王全斌率主力由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北)南下,攻打四川北边的门户剑门(今四川剑阁北);由刘光义率偏师从归州沿长江西上,直入四川东边的大门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东)。后蜀则派王昭远和赵崇韬统军北上抗击王全斌。
  结果刘光义军连败后蜀水军,攻占夔州,后蜀东部门户首先丢失。次年(965)正月,王全斌军从两面夹击剑门,后蜀军队一触即溃,赵崇韬被俘。之后宋军攻占剑州(今剑阁),活捉蜀军统帅王昭远。后蜀太子孟元喆昏庸无能,率军进至绵州(今绵阳)时还在与姬妾伶人嬉戏,听说剑州失守,不战自溃,逃回成都。
  孟昶见大势已去,派使臣奉表投降。正月初九,宋军于魏城(今绵阳东北)受降,后蜀亡,宋得45州198县。*蜀后,王全斌部在蜀中野蛮掠夺,激起后蜀降兵叛乱,蜀中百姓纷纷响应。宋朝增派军队入川*,方得平息。

9.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2)
消灭后蜀后,赵匡胤曾经攻打过北汉。开宝元年(968)七月,北汉帝刘钧死,北汉内乱。赵匡胤认为有机可乘,于八月派李继勋、党进等进攻北汉。北汉派刘继业(即杨业)抵抗,同时向辽朝求援。十一月,辽军救援北汉,宋军无功而返。次年正月,赵匡胤亲征北汉,直抵太原城下。四五月,宋军分别于阳曲(今属山西)北和嘉山(今河北定县西)击败辽朝援军。北汉坚守太原城,宋军围攻数月而不得。这时雨季开始,宋军疫病流行,同时辽军又将来援,宋军只得撤兵。
  宋灭后蜀后,曾通过南唐劝说南汉国主刘臣附,遭到刘拒绝。开宝三年(970)九月,宋朝派潘美、尹珂率湖南地方军队*南汉。宋军自郴州(今湖南郴县)南下,连克贺州、昭州、桂州、连州。十二月,宋军进至韶州(今韶关),南汉十万大军以象阵为前锋,抗击宋军。宋军以强弩射象,大象中箭奔回,冲散南汉军,宋军遂攻占韶州。次年正月,宋军再克英州(今英德)、雄州(今河北雄县容城),长驱南下,进逼广州城。穷途末路的刘用竹木筑成防栅,宋军用火攻,南汉军队狼狈逃窜。开宝四年(971)二月初五,刘被迫投降,南汉亡,宋得60州214县。
  宋灭南汉,南唐十分害怕,国主李煜(就是那位著名的词人)加倍进贡宋朝,企图保留割据政权。南唐落第士人樊若水在采石矶附近以钓鱼为名,用丝绳测量长江宽度,并向宋朝建议以船建浮桥,渡过长江消灭南唐,他的建议被赵匡胤采纳。开宝七年(974)九月,宋朝遣使召见李煜,李煜称病不赴,赵匡胤以此为借口,准备平定南唐。
  当时李煜派徐铉出使开封,对赵匡胤说,南唐对宋朝从来都十分恭顺,没有任何过失,宋朝攻打南唐真是没有道理可言。赵匡胤说,南唐的确没有什么罪过,但是“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十月,赵匡胤以曹彬、潘美为帅,自江陵顺流而下进攻南唐,连克池州(今安徽贵池)、铜陵、芜湖、当涂、采石(今皆属安徽)。十一月,宋军以船建成浮桥,渡过长江,击败南唐水陆两军。
  开宝八年(975)初,宋军进攻金陵(今江苏南京),吴越国主钱俶助攻南唐,降常州(今属江苏)、润州(今江苏镇江)。南唐杀死了试图降宋的金陵守将皇甫继勋,派镇守湖口(今属江西)的朱令赟统兵十余万东下金陵抗击宋军,结果进至皖口(今安徽安庆西),被宋兵击败。十一月,宋军攻占金陵,李煜投降,南唐亡,宋得19州3军108县。
  到赵匡胤去世时,南方除了吴越和泉漳两个割据政权,其他已经基本归入大宋版图。在各个割据政权中,吴越对宋朝是最为顺从的,不但向宋称臣,还为宋朝助攻南唐。南唐灭亡次年,钱俶到开封朝见赵匡胤,赵匡胤对他十分礼遇,并信守诺言,放他回国。
  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钱俶于太平兴国三年(978)三月再次入朝。这时割据泉漳的平海军节度使陈洪进入朝进贡也在开封,已经住了几个月,赵光义就是不放他回去。陈洪进知道赵光义的领土要求,便献出泉漳2州14县,泉漳归入宋朝版图。钱俶见陈洪进献出国土,上表请求罢去吴越国王、天下兵马大元帅等官衔,要求回吴越,遭到赵光义拒绝。无奈,钱俶只得于五月初一向宋朝献上吴越的13州1军86县。
  。 最好的txt下载网

10.皇帝的睡眠问题
在各种史书中,对宋太祖赵匡胤的评价多是“聪明豁达”、“神武英断”、“宽仁多恕”、“孝心友爱”,等等。还有些记载称赵匡胤头脑清晰,英明果断,画像中的赵匡胤则是身材魁梧,面相宽厚,黑里透红,一副慈祥的样子。
  其实赵匡胤的一生由三个不同的形象组成,一是少年时代的游侠,二是跟随郭威后成为一名成功的职业军官,最后才是陈桥兵变后的皇帝。不过即使当了皇帝,赵匡胤仍保持着早年嗜酒的习性。
  赵匡胤十分好酒,曾亲口说过:“朕每因宴会,乘欢至醉,经宿未尝不自悔也。”赵匡胤一生最为关键的时刻,都离不开酒的陪伴。陈桥兵变时,将士们鼓动喧哗,弟弟赵匡义和谋士赵普暗中谋划,赵匡胤自己则喝个大醉,呼呼大睡,貌似并未参与兵变的阴谋。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也是在酒宴上进行,留下了“杯酒释兵权”的典故。
  有学者分析,赵匡胤给人大腹便便、性格豪放的印象,其实是人们根据他嗜酒的特点想象出来的,事实上赵匡胤是一个心事重重的人物,生性怯懦多疑,甚至被认为有点神经质。关于这一点的重要证据是,赵匡胤在当了皇帝之后,睡眠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他对周围的一切都不大相信,整日提心吊胆,睡不好觉。比如“杯酒释兵权”时,赵匡胤就说“吾终夕未尝敢安枕而卧”,而在访问赵普时,也说到了睡眠的问题。
  赵匡胤在当了皇帝之后,仍然喜欢微服私访,经常悄悄走到开封街头,察访民事。侍从向他劝谏,指出身为皇帝轻率外出是十分危险的。他从容地说:“帝王之兴,自有天命,周世宗见诸将方面大耳者皆杀之,我终日侍侧,不能害也。”显得十分豪爽。不过也有学者认为赵匡胤的这种习惯是一种有失身份的和愚蠢的行为,同时也说明他对自己的处境十分不安,民间的情况如果不是亲眼目睹就放心不下。
  赵匡胤最爱私下拜访的是谋士赵普的家,而且经常搞突然袭击,以至于赵普退朝后在家里都不敢脱下朝服。一天晚上,天降大雪,赵普想这样的天气,皇上应该不会来了。正当赵普准备休息时,突然听到一阵敲门声和叫喊声,出门一看,正是太祖立在雪地里。
  赵普慌忙迎拜,请太祖进屋,在房间里铺上厚厚的地毯,烧炭煮肉,招待太祖。赵普的妻子也出来为太祖把盏斟酒,太祖亲切地称她为“嫂子”。酒过数巡,赵普才慢慢地装出很随便的样子问,夜深天冷,陛下怎么还出来。太祖回答说:“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赵普才知道如何统一全国的问题已经再次折磨得太祖无法入睡。
  不过,赵匡胤的最后一觉一定睡得很香。据说去世那天晚上,赵匡胤与皇弟匡义对饮,喝成烂醉之后,在鼾声如雷中突发脑溢血而亡。不过当时就有人猜测,其实是皇弟赵匡义在酒中下毒,才导致了赵匡胤的突然去世。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赵普的秘密
赵普的一生,是在阴谋中度过的。因此他对保守秘密有着绝对的自信。
  某天,他掌握了一个天大的秘密。然而这个秘密实在太荒谬,荒谬到当你说出来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会相信。因此只有永远地埋藏这个秘密,这个刚刚建立的王朝才会稍显得正大光明。
  同时赵普相信,这个秘密将成为他一生最大的政治资本,让他享尽荣华富贵。哪怕自己骄纵不法、为所欲为,皇帝也将永远地宠信他、爱护他、尊重他。
  然而赵普错了,大错特错。
  那是赵普一手策划并指挥了陈桥兵变、帮助宋太祖赵匡胤夺取政权的第二年(961),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忽然病重,临终之际,将太祖和赵普召到病榻前。
  赵普感到非常奇怪,杜太后最后想见到的应该是她的儿子赵匡胤、赵光义(赵匡胤当上皇帝后,赵匡义就把名字改成光义,当皇帝后又改成炅)和赵廷美。赵普虽然与太祖家关系极为密切,临终受命尚属正常,但令人吃惊的是,当太祖与赵普在杜太后病榻前接受遗命时,杜太后最宠爱的儿子赵光义始终没有出现。
  这种不正常的现象令赵普非常不安,赵普凭直觉认为,皇弟赵光义刚刚离开不久,之前他们进行了长篇谈话。
  这时杜太后忽然问太祖:“你知道你之所以能坐天下的原因吗?”
  此言一出,赵普立即回想到陈桥兵变后,杜太后的第一反应是“我儿素有大志,今日果然如此”,可见杜太后是推动太祖发动政变的因素之一,这是一位对权力很有兴趣的老太太。
  太祖这时悲泣着不知应该如何作答。杜太后却坚持要让太祖回答,太祖不得不敷衍道:“我之所以能得天下,都是靠祖上和太后的积德。”
  面对长子的马虎眼,杜太后淡淡一笑,严肃地说道:“恐怕不是吧。只不过是因为周世宗让他年幼的孩子当了皇帝,完全不能控制局面,才让你有了机会。如果周朝有个年长的君主,天下岂是你想夺就能夺的。你和光义都是我所生,等你百岁之后,应该传位于你的弟弟。天下如此之大,立一位成年的君主才是国家社稷之福啊。”
  对于一个在阴谋中成长起来的谋士而言,掌握信息和意料事情的动向,是把握局面至关重要的因素。当太祖叩头连称“谨遵教诲”的时候,赵普迅速地梳理了一下头绪,意识到事情正如他所担心和意料的,因此局面尚不至于失控,或者说把握事态主动权的机会还很大。
  杜太后忽然扭头对赵普说:“赵书记把我的话记下,不得有误。”
  赵普乖顺地取出纸笔,写下“建隆二年六月甲午,上受太后遗命:兄终弟及,社稷之福”一行字,并在最后署下“臣普记”。
  赵普随太祖一起退出了杜太后寝宫。他笑嘻嘻地对太祖说:“这个不妨由陛下自己保管?”
  太祖笑着收下了,亲自将其放入一个精细的金匣子,用蜡涂封,在封蜡上按上太祖的私密印玺,然后吩咐宦官藏于后宫。
  

2.危险的遗命(1)
回到自己的府第,赵普一直在回想和分析赵光义这个人。赵光义和他的皇帝哥哥相差12岁,和赵普则相差17岁。
  956年,赵普任滁州军事判官时初次会见太祖,并因为悉心照顾太祖生病的父亲赵弘殷,而与太祖一家结下深厚的私谊,赵弘殷对赵普“待以宗分”,也就是将赵普当成自己家里人一样看待。不久赵弘殷病逝,赵普则成为太祖的谋主,从而认识了太祖的全家。当时赵匡义年仅18岁,另一个弟弟赵光美(后改名为赵廷美)才10岁,而太祖的长子德昭6岁,在赵普眼里,他们都还是小孩子。太祖的母亲杜氏对赵普很亲热,称呼其为“赵书记”,至死不变。
  不过赵普很快就观察到,虽说老大赵匡胤是全家的顶梁柱,杜氏非常依赖这个大儿子,但在感情上杜氏并不喜欢大儿子。就像赵弘殷一样,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