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水东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丰水东注-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平去世后,刘恒赐谥其为献侯,长子陈贾承袭曲逆侯。

  紧接着,刘恒召回了周勃,周勃又被重新任命为丞相。

  周勃经过了上一次的免相事件后,一直闭门谢客,深居简出。当闻听刘恒又任命他为丞相时,周勃感动的老泪纵横,前段时间对刘恒的种种猜测也顿时烟消云散了,原来刘恒并没有嫌弃他年老啊。接过相印以后,周勃对工作再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了,再也不敢以粉碎吕氏祸乱的最大功臣自居了。

  长安自从定为汉都后,经过二十余载的建设和发展已渐渐地繁荣了起来,人口越来越多,日常生活物资比如柴米油盐等的消耗自然也越来越大,特别是那一大群朝廷的达官显贵们都居住在京城,更使得日常生活物资的供给日趋紧张,虽然这其中那些有爵位的列侯们的生活物资一般是由自己的属国供给的,但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所以他们大多时候更愿意就地采购,随购随用。

  问题反映上来了,必须要尽快解决才是,刘恒召集周勃等人商议了起来。有人提议应多从外地征集物资以保证京城的供应。也有人提议应缩减京城人口的数量以减轻周边地区的负担。

  刘恒很快就肯定了缩减人口数量的这个提议。

  第二天,刘恒在临朝时对百官们说道,“朕听说古时候的诸侯们建国千余岁而国家稳定不乱,那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各守其地,百姓可以就近交纳赋税,民不劳苦,上下欢欣。现今,你们这些列侯们大多都全家居住在长安,你们可知吏卒供给费用之苦?况你们远离自己的属民,也不便随时随地的训导教化他们。基于此,各位列侯除在朝为吏的以外,其余人等请尽快回到自己的藩国去吧,在朝为吏的自己虽不用回国但也要谴太子回去。”

  这些列侯们家眷仆役一大堆,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刘恒的这道诏令一下,有些便举家迁回了本国,京城内生活物资供不应求的紧张状况顿时有了一些好转。

  国有明君天下自然就多出贤臣,河南郡(今河南省中东部)太守吴公就是一位口碑极佳的高级地方官员,据说吴公乃前秦丞相李斯的学生。河南郡在他的治理下人心安定,社会和谐,刑事案件的发生率是全天下最低的一个地区。

  刘恒闻听了吴公的贤名后把他调到京城擢升其为廷尉。吴公上任后又向刘恒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名叫贾谊。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洛阳人,西汉初期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少年才俊的贾谊年仅十八岁的时候就以诗文闻名于洛阳,吴公发现了贾谊的才能后甚爱之,招致门下亲自着力于对其的培养。

  当吴公把贾谊推荐给刘恒时,贾谊才年仅二十二岁。

  吴公在刘恒面前极言贾谊年少才美,刘恒将信将疑,吴公便把贾谊最近刚完成的大作《过秦论》呈了上来。

  刘恒微微一笑,“朕一定好好拜读,这个年轻人果如爱卿所言,朕定然会重用他的。”

  用过晚饭后,刘恒在宣德殿展开了贾谊的这篇文章。

  “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刘恒边看边点头,“小小的年纪就能有这么好的文笔,难得,难得,开篇就很有气势啊。”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举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仰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以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唉。”刘恒已看入了迷,不知不觉地叹气道:“这么多的旷世人才,这么多的兵马,还是不能成事,真是不可思议啊。”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驽,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文章看到这里,刘恒掩卷长思了起来。

  他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当年那个叱咤风云的秦始皇振长策御宇内,剑锋指处,秦军所向披靡,真所谓气吞万里,席卷天下。继而,周天子诸侯不复存在,百越胡人不敢正视,那是何等的威风啊。

  这位秦始皇把他列祖列宗的辉煌功业推进到了一个顶峰,一个极致啊。

  刘恒想起了老子的那几句名言,“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不知他秦始皇是否知道老子的这几句话啊?若是知道,那么他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刘恒展开书卷,又继续读了起来。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

  看到这里,刘恒轻轻地笑了,“这个贾谊啊,为了他的立论,把人家陈涉说成是一个才能不及普通人的人,哈哈,这也未必吧?当然,陈涉没有什么雄才大略这倒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戌之众,非亢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文章看完了,刘恒深深地陷入了文章的内容之中。

  一个区区秦国,合六国之力都奈何不了它。一个平民老百姓陈涉振臂一呼,天下响应,这个秦国却即刻土崩瓦解。

  真正是“攻守之势异也”啊,异在何处呢?异在了刑法太重,赋税太高,鄙视文化,失掉民心,这是强大的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而胡亥、赵高、陈涉等人所起的作用只不过就是推进了其灭亡的速度。

  过了一会儿,刘恒才回过神来,他这才想起了这篇文章的主人。

  吴公果然有眼力,这个贾谊确实是位极有才气的年轻人。这般小小的年纪对如此重大的历史问题能有这么深刻的见解,实属了得。经过好好的培养锻炼,假以时日,他定能成为朝廷的一个栋梁之才。

  “好,明日就召见他,当面试试他的才学。”刘恒自言自语道。

第八回  贾谊劝说勤农  刘恒尝试耕种
第二天午后,贾谊被北宫伯子领进了宣德殿。

  贾谊对这次的召见早已有了心理准备,所以他进入宣德殿后并没有显示出一丝一毫的慌张,“小民贾谊拜见皇上。”

  “快快请起。”刘恒微笑着站起来说道。

  “谢皇上。”贾谊朗声说道。

  刘恒转身对北宫伯子说道,“快给贾先生看坐。”

  北宫伯子把贾谊请到了刘恒对面的条几旁,贾谊等到刘恒坐下以后,才在条几后的莞蒲之席上坐了下来。

  北宫伯子习惯性地退到了大殿的门外。

  刘恒微笑着注视着对面的这个年轻人,衣着虽简朴但清洁,皮肤白净,眉清目秀,尤其是他那落落大方的举止深得刘恒的好感,一见到权贵就胆小畏缩的人刘恒是极不喜欢的。

  “你的大作《过秦论》朕已经拜读过了,写得很好啊。”等贾谊坐稳以后刘恒首先开口说道。

  “其实小民的见识肤浅的很。皇上圣明,又极富治国经验,若能指点一二,小民不胜荣幸。”贾谊诚恳地说道。

  “贾先生不必过谦,朕听说你对诸子百家都很有研究,如此年轻,就有这么广博的学识,实属难得啊。”刘恒笑眯眯地说道。

  “皇上过奖,对诸子百家的学说小民只是略窥门径而已,‘很有研究’那是万万不敢当的。”刘恒如此夸奖他,贾谊有些不好意思了起来。

  对贾谊的这几句对答刘恒非常满意,年纪轻轻的学有所成已实属不易,更难能可贵的是还相当的谦虚,刘恒微笑着点了点头。

  接下来刘恒便想实际地考察一下他的学问,“贾先生,数日前从京城中徒迁出了一批列侯及其家眷,这件事你或许已经听说过,不知你对此事如何看呢?”

  贾谊从容答道:“回皇上,这件事小民不仅听说了,而且他们搬家的场面小民凑巧还从一旁见过呢。小民以为这事做的很对,列侯就国,这是一条固本强末的正道,从中也体现出了皇上节民爱民的仁慈之心,此乃一件伟大之举。”

  “京城中的物资供应一度曾非常的困难,你说的这个伟大之举其实是谈不上的,形势所迫,不得已才想出来的这个办法啊。”刘恒认真地说道。

  “老聃说过:‘图难于其事,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他还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皇上自继位以来废连坐,免进贡,赈贫穷,养孤老,而今又谴列侯就国。这一系列的政策就是一个大治的开始,小民以为在不久的将来,类似于物资供应困难这样的问题将不会再出现了。”贾谊微笑道。

  听到贾谊流利的对答,刘恒已不再怀疑他的学识了,继而语气一转,改用请教的口吻说道:“天下大治这乃是朕的理想,贾先生认为接下来朕还需要做那些方面的工作呢?”

  “勤农。”贾谊毫不犹豫地说道。

  刘恒脱口问道:“勤农?”

  “是的,勤农。”

  “勤农,勤农……”刘恒若有所思地小声重复着这两个字。

  “皇上,小民乃年轻无知之辈,本不该奢谈国是,可小民禀性大胆耿直,若言出不当,万望皇上见谅。”贾谊说道。

  刘恒见贾谊有所顾虑,便笑眯眯地鼓励道:“贾先生,朕与你君臣二人虽是初次相见,但是却十分的投机。此时此刻,你尽可畅所欲言,即便说错了,朕也不会怪你的。你现在就给朕详细地讲讲你的这个‘勤农’吧。”

  “秦末的长期战争,造成了劳动力的严重不足,因而耕地荒废,谷物奇缺,这种状况现在虽已有所好转,但小民以为并未根本解决。皇上刚才说道:‘天下大治是皇上的理想’,那小民现在就给皇上进上一言,‘若要大治,民须先足。若要民足,惟有勤农。’管仲说得好,‘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廉耻。’故民足则可治,民不足而可治者,从古至今,闻所未闻。”贾谊一口气说到这里才停了下来。

  “说得好!是啊,惟有民足国家方可谈治啊。”刘恒以十分赞许的口吻说道。

  “古人说过,‘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产出的物资如果小于消耗掉的物资,这种入不敷出的日子是非常危险的,或许应该把它叫做坐吃山空吧。过日子的道理一家如此,一国也是如此啊。”贾谊认真地说道。

  刘恒不断地点着头。

  “汉立至今已近三十年了,可是公私之积又有多少呢?岁一不登,民有饥色,遇上一个小小的灾年,老百姓就如此的狼狈。倘若遇上了大灾年,那不就出现卖儿卖女或是易子而食的现象了?”说到这里,贾谊意识到也许说得有些言重了,便停住不说了。

  “继续说。”刘恒微笑道。

  “世上的饥年是常见的,即便是古之圣人禹、汤也无法避免这些灾难,不是有禹七年水,汤五年旱的说法吗?若不幸我朝也遇上了这样的特大饥年,国家一时能拿出那么多的赈灾粮食吗?或是边境突然告急,数十万上百万的军队等着吃饭,国库里的粮食又能够供他们吃多少天?这两种情况虽然都是很可怕的,但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情况就是饥年与战争同时出现。那时天下必然会大乱,心怀异志之人必然会乘机举事,国运亦必将危矣。”

  刘恒一直是在静静地听着。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非常可怕的后果,朝廷和民间都必须要有足够多的物资储备。等到国家储粮多了,财富足了,就什么都不怕了。不怕灾年,不怕战争。社会富足,边境稳定。那时侯天下就很容易治理了,太平盛世也就指日可见了。这就是积贮的好处,甚至可以这样比喻,积贮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简直就和生命一样的重要。”

  不知什么时候刘恒已坐到了贾谊的那张条几的旁边。

  贾谊不慌不忙地继续说道:“积贮来自收获,收获来自耕种。一般人认为耕种无非就是靠人力和地力,其实不然,还有一项比这两件更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皇上的恩惠。如果皇上能够给那些种地的农民更多一些的好处,小民敢肯定,一定就会有相当多的无业游民争先恐后地跑向农田。到那时侯,不仅荒废的农田会被重新的耕种起来,甚至是一些从来就没有开垦过的荒芜之地都会有人去开垦的。种地的人多了,粮麻也就多了,畜积自然也就多了。这就是小民请皇上‘勤农’的建议,不知讲的对不对?仅供皇上参考。”

  等贾谊说完,刘恒立即说道:“贾先生的一番言论,使朕感受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读书人的良知。你的这个建议很对,而且朕认为这不是一个一般的建议,这简直可以说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治国良策啊。”

  “皇上过奖了,小民实是不敢当。”贾谊轻轻说道。

  刘恒略微地考虑了一会儿,然后便果断地说道:“高帝建朝以后,废除了前秦十税一的田租税率,改为十五税一。而今朕再把它改为三十税一,贾先生以为如何?”

  “小民以为完全可以。皇上的这道诏令一下,老百姓种粮的积极性就会空前的高涨,粮食的总产量就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