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水东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丰水东注-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恒即位后不久,长沙国又接着上了一道内容大致无二的奏章。

  现略述这篇奏章的内容如下:“南越国赵佗背弃大汉,自立朝廷,出入用皇帝仪仗,自称南越武帝。且屡屡侵犯骚扰长沙国边境,再次恳请朝廷发兵征讨。”

  刘恒看了奏章后立即召来周勃、陈平等人会商此事。

  “皇上,老臣以为对付这些南方蛮夷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兵征讨。”周勃首先开口说道。

  “南越国地处偏远,征讨并非易事。昔日高帝未尝不曾考虑过征讨之事,但最终还是派了陆贾前去,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了此事。皇上,当年的使者陆贾现仍健在,此人可以说是个南越通,有关南越国的事皇上尽可问他。”陈平说道。

  陆贾即刻被召进了宫,通过陆贾,刘恒对南越国以及赵佗本人有了一个非常详细的了解,陆贾还告诉刘恒,“赵佗数月前曾给征南大将军隆虑侯周灶写过一封书信,周灶说,赵佗对他祖坟及家人所受到的遭遇是极为愤慨的。”

  “祖坟和家人何罪之有?掘祖坟、杀家人这种行为是一个文明之国、仁义之君所不齿的。”刘恒深深的叹气道。

  “皇上圣明。”陆贾由衷的说道。

  “陆老爱卿,你可知修缮一个被毁坏的祖坟需花费多少?”刘恒问道。

  “一千斤黄金足矣。”陆贾回答。

  刘恒略微的考虑了一下后微笑着对陆贾说道,“陆老爱卿,朕现在请你带上一千二百斤黄金去恒山郡真定,你可愿去?”

  “老臣愿去。只是不知皇上为何多给了二百斤?”陆贾问。

  “这多出的是给你用于寻访赵佗的其他未遇害的家人,如果寻访到了,就请陆老爱卿妥善安置。”刘恒说道。

  “遵旨。”陆贾朗声说道。

  公元前一百七十八年秋,刘恒即位后的第二年,即文帝二年,赵佗的先人墓被修葺一新,其规模也似比先前更加地壮观了。与此同时,赵佗的几个侥幸活着的亲属家人也被心细的陆贾寻访到了。

  当陆贾前来复命时,刘恒挽着他的手说道,“老爱卿辛苦了,朕现在还有一件大事要交付老爱卿去办,只是连日辛苦不知老爱卿的身体可否吃得消?”

  “皇上可是让老臣再去一趟南越?”陆贾微笑着问道。

  “老爱卿果然聪明无比啊,老爱卿能去否?”刘恒问道。

  “能,此行对老臣来说已是轻车熟路了。”陆贾愉快地回答道。

  刘恒继续说道:“老爱卿能去那是再好不过了,你和赵佗是熟人,你说话他容易听得进去,见了他以后不仅要好言劝慰,而且也要申明利害、晓以大义,提醒他务必要以天下万千生灵为重,务必要以天下百姓的福祉为重。你告诉他,朕说的天下既包括我们中原也包括他们岭南。”

  “老臣一定会把皇上的圣意传达给赵佗的。”陆贾说。

  “朕已给南越王赵佗写就了一封书信,请老爱卿当面呈送给他,朕方才给老爱卿说的话信中已有详尽的表述,若还有什么遗漏的话,到时候就请老爱卿尽可能的补充吧。”刘恒微笑道。

  于是,时隔十八年之后陆贾又第二次来到了南越。

  赵佗听说老朋友来了,亲自跑到王宫大门口迎接陆贾。二人见面自然少不了一番寒暄,之后,陆贾便递上了刘恒的书信。

  赵佗立刻展开书信认真地读了起来,陆贾在一旁仔细地观看着赵佗读信时的面部表情,只见赵佗的脸一会儿白,一会儿红,看来信的内容对他的触动是很大的。看着看着赵佗竟然念出了声“……老子曰,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赵佗看完了信以后,沉默了良久,然后仰天长叹道:“大汉有了如此圣明有德之天子,我南越势不能敌也。也罢,归附一位如此圣明有德之天子,老夫怎能不心悦诚服?陆先生,你什么也不用说了,老夫这就去掉帝号,继续臣事大汉,且从今往后,再也不称帝了。”

  自此以后,南越与大汉和好如初。赵佗也把他的主要精力用在了发展南越国的国计民生上,他利用双边自由通商的机会,大力的引进并推广中原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使南越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他在尊重越人的基本习俗的同时也积极地提倡用先进的文化改造一些过于落后的风俗,因此,当地百越诸族便逐渐地改变了互相攻杀的陋习。为了使汉越两族和睦相处,他坚持汉人与越人杂处的政策,并鼓励汉越通婚。

  可以说,是赵佗促进了岭南的社会进步,是赵佗奠定了岭南的文明。

  赵佗当年在龙川掘的井现仍保护完好,虽然已经两千多年了,但井中依然有水,当地的人们把该井叫“赵佗井”。

  赵佗生于公元前二百三十七年,于公元前二百零四年三十三岁时称王,公元前一百三十七年(汉武帝建元四年)赵佗无疾而终,葬于南海番禺。赵佗在位六十七年,享年一百零一岁。

  南越国自赵佗称王始,经九十三年,历世五王。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一百一十一年)南越国发生内乱,刘彻趁机派兵收复南越。很快,内乱被平,南越国的国号也被除去,南越地区自此又正式并入了大汉的版图。

  赵佗对岭南的经济、文化以及社会进步所做的伟大贡献历史已有定论。然而,秦始皇的高屋建瓴、深谋远虑针对于岭南的过去和现在来说,其伟大的历史意义也是不能被忽略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七回  周勃替陈平  吴公荐贾谊
陆贾出使南越刚刚归来,老丞相陈平就病到了,刘恒急调宫中最好的御医前去诊治,但终于无力回天,陈平与当年(文帝二年)十月间谢世。

  陈平喜爱读书,信奉黄老。他从青年时代投身社会开始,涉足官场数十年,常常处在凶险的政治旋涡中而安然无恙,这与他博学多才、聪明过人有关,更与他清净恬淡、为人低调有关。

  陈平少时寄居在兄长家,兄长虽是一介农夫,但却颇有见识,他积极地鼓励支持陈平读书交游,宁肯自己只身在田间辛苦劳作,也不愿让他年轻的兄弟插手农活。兄嫂自然没有兄长这般大度,她时常在人前背后数落小叔子好吃懒做,不通人情,对此陈平也不以为然,读书交游依旧。若干年以后,陈平与刘邦闲聊时说起此事,刘邦哈哈大笑道,“朕和你一样,也有这么一位尖酸刻薄的兄嫂,记得当年朕年轻的时侯有一次去兄长家正赶上他家吃饭,当时朕的肚子确实也饿了,便高高兴兴地坐在了他家的饭桌前,谁知朕的这位兄嫂居然在他们自己还没有吃完的情况下转眼间就把饭桌上的饭菜都收拾走了……”说到此处刘邦脸上的笑容没有了。这么多年过去了,陈平吃惊地发现刘邦对此事还是这样的耿耿于怀,以至于后来刘邦做了皇帝给他们老刘家的人一个个的都封了王时,始终不肯给这位兄长的家人以任何的加封。最后还是在他父亲刘老太公的极力劝说下,刘邦才勉强地给这位兄长的一个儿子刘信封了个侯爵,爵位是封了,可爵位的名称让人听起来却是十分的别扭,这个侯叫“羹颉侯”。

  话说陈平在兄长的照料下渐渐地长成了一个英俊的小伙子,也到了该娶妻的年龄了,但因为家中太穷,人品学识俱佳的陈平仍然还是孑然一身,方圆几十里的人家谁也不肯把闺女嫁给他。

  本县有个富户叫张负,老张负有个貌美如花的孙女,只可惜这位女子的命运多舛,三年间先后五次嫁人,那五位丈夫没有一个能享得了她的艳福,均不幸得病身亡。

  有一次陈平为一个朋友家置办丧事,恰巧张负也去那家吊唁。相貌堂堂、办事干练但衣着寒酸的陈平引起了张负的注意,老汉一直在暗中观察着陈平,及至丧事办完后陈平回家时,老汉也悄悄地跟踪到了陈家。

  张负的眼前出现了一处低矮破旧的房屋,房屋的门口上挂了张草席子,显然这家人穷得连个门扇都装不起。张负随眼往四处一看,猛然看到了他家门前的许许多多的车辙印,能乘坐这种车的决非寻常人等,张负感慨道,“此生决非能被贫穷所长久羁绊。”

  张负回家后便同儿子张仲商量道,“我欲把孙女嫁给阳阿村的陈平,不知你意下如何?”

  “父亲,听说此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且家中太贫,恐怕您孙女嫁过去后受不了那个罪啊。”张仲忧愁道。

  “我敢断言,陈平决非久贫之人。”张负自信道。

  老张负能看出贫寒的陈平不是一个久居人下之人已经很了不起了,至于后来陈平官居丞相并且他孙女贵为丞相夫人这肯定早已超过了他的预料。

  “父亲何以这样自信?”张仲不解地问道。

  “从他结交的那些人中为父就能看出端倪。”张负说。

  “可是,小女命运乖舛,还不知人家陈平能否同意这门亲事呢?”张仲苦笑道。

  张负却微笑着说道,“找个媒人说说看,或许能行。”

  事情果然不出张负所料,媒人去了陈平家,兄长尚在犹豫,陈平自己竟然一口应允了。

  媒人走了以后,兄长问陈平,“听说此女的命很硬,没人敢娶她,兄弟为何如此爽快地就同意了呢?”

  陈平笑答道,“此女文静贤淑,才貌出众,说实话,弟对她可是心仪仰慕已久了,今媒人前来,岂非天公做和?”

  张负闻听陈平同意了婚事,自然异常高兴,考虑到陈平家里的现状,老汉暗中拿出许多钱财交给了陈平让他置办婚事。

  孙女临出嫁前夕,老张负又再一次地向她嘱咐道,“千万莫要嫌弃夫家贫穷,说话处事一定要小心谨慎,对待兄长要和对待父亲一样,对待兄嫂要和对待母亲一样,切记啊。”

  张家女儿嫁到陈家后,小夫妻俩郎才女貌,相敬如宾,自然是格外地恩爱了。陈平也由于有了贤妻的资助,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读书更加地用功,交游也更加地广泛了。

  陈胜、吴广起事后,天下大乱,年少志高的陈平在家里坐不住了,他拜别了兄嫂、告别了娇妻,毅然投身到了陈胜属下魏咎的军中,只是魏咎的度量过于狭小,陈平的才能无法得以施展,他便改投到了项羽的帐下。谁知大名鼎鼎的项羽也是一位度量狭小之人,他又果断地弃项羽而去,投奔了刘邦。

  当时项羽在山东一带,刘邦在河南,中间隔条黄河,陈平匆匆搭了条准备渡河西去的船,船开动以后,陈平发现船上的几个艄公都在不怀好意地盯着他看,陈平明白了,这些人一定以为他是个有钱人,可能在打他的主意,因为他此时身上穿的已不象在家乡早年时那样的寒酸了,为了表明自己身上除了这身好衣服以外并没有什么钱财,陈平索性脱掉了上衣,光着膀子帮着船老大划起了船。梢公们一看陈平如此,也就打消了谋财害命的念头。

  在好友魏无知的推荐下,刘邦召见了他,一席长谈以后,善于识人的刘邦看出了他的才能,陈平被委以军中都尉兼掌护军,并随驾参乘。自此以后,陈平就成了刘邦身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谋士。他平时很少说话,但每每在关键的时刻却总能为刘邦谋划出一些奇异的计策,他的那些计策也总是能帮助刘邦由被动变为主动,后来人们把他的那些关键计策总结为“六出奇计”。

  在这些计策中,最有价值的莫过于使项羽和他的智囊也是他唯一的谋士范增之间相互失去信任的那个离间计,可以说是这个计策加速了项羽集团的失败步伐。

  公元前二百零四年年初,项羽和刘邦的楚汉战争基本上到了相持阶段,双方一时谁也战胜不了谁。有一次,项羽派了个使者到刘邦的军营中下战书。在战争中下战书这本是兵家的一件极平常的事,陈平却抓住了这次机会。

  使者交付了战书后,刘邦命人安排其用饭。使者被人领进了一处雅致的馆舍,他进门还没坐定,就听到大门口熙熙攘攘地进来了不少人。使者警惕地从门缝往外看了一眼,原来是一群伙夫模样的人提着鸡鸭鱼肉朝隔壁的伙房走去。他们莫非是招待我的?使者心中暗喜,因为打仗的缘故,他已经很久没有象模象样地吃肉喝酒了,没想到这趟不怎么样的差使倒有可能让他开上一次荤,他突然觉得自己是个非常有口福的人。正在这时,门开了,陈平笑眯眯地走了进来,“请问贵使,亚父近来身体可好?”(范增在项羽军中被大家尊称为亚父)

  使者随口答道,“尚好。”

  “亚父可有书信或口信捎来?”陈平小声问道。

  “我乃楚王所派,非亚父所派,焉有亚父之书信口信?”使者不解地说道。

  “原来是……,我还以为……”陈平故做慌乱状,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陈平走了以后,使者还在纳闷,只听到一群人咋咋呼呼地往大门外走去,使者一看还是那帮伙夫模样的人,他们手里仍旧提着原来的那些鸡鸭鱼肉,而且他们说的话使者也听的清清楚楚,“既然不是亚父所派,咱们凭什么好酒好菜的伺候他呀?……”

  眼看到嘴的美味佳肴转眼成了泡影,使者空欢喜了一场,心里非常的不舒服。

  过了一会儿,有人给使者送来了几碟小菜,一碗米饭,外带一壶酒。使者确实也饿了,人家刚把饭菜摆上了桌,他就赶紧凑到了桌前。突然,他觉得有点不对劲,一股隐隐约约的酸臭味飘到了他的鼻子里,难道这些饭菜都是腐烂变质的?他逐个闻了闻,果不其然,不仅饭菜,连酒也是酸的。

  这位使者似乎平生还未曾受过如此大的侮辱,只是身处人家的军中,他也不敢公然的闹将起来,只好忍着一肚子的怒气佛袖而去。

  挟着怒气,忍着饥饿的使者回到军营后立即溜进了项羽的大帐,当看到大帐之中就项羽一人时他便不失时机地上前禀报道,“回大王,小人在刘邦军中发现了亚父有通敌的重要证据。”

  “什么?你说什么?”项羽吃惊地大声问道。

  使者就把他今天遇到的情况添油加醋地给项羽描述了一番。联想到近日在军中听到的一些关于范增的风言风语,项羽对这位跟随自己多年的老谋士也不得不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其实这些风言风语也是陈平派去的奸细所为,陈平叫他们在项羽的军中广为散布,范赠的功劳最大,得到的赏赐却是最少等等。)

  怀疑归怀疑,怀疑并不等于证据,况且他昔日的功劳确实也非同一般,因而项羽网开了一面,并没有就此下令除掉他。可项羽也不再信任他了,但凡一些比较重要的军事会议都把他挡在了外面。

  吃了几次闭门羹以后,范增也来了气,“竖子不可与谋,我何必自取其辱呢?”他给项羽留了封请求告老还乡的信,草草收拾了一下行装,只身驾着一辆破马车踏上了漫漫的回乡之路,不幸病死在途中。

  范增是当世少有的谋略家,他的能力决不在张良、陈平之下,心胸狭窄的项羽抛弃范增无异于自断一臂,那么等待他的也就只有那个乌江自刎了。

  陈平的这条离间计本身并不神奇,但是却产生了非常神奇的效果。他主要是利用项羽多疑好猜的心理设计了这条计策,贪吃贪喝的使者如此合作,这只能说是他陈平的运气。看来贪吃贪喝的人还是少用为佳,因为这种人总是误事。

  陈平去世后,刘恒赐谥其为献侯,长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