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缘际会-走进EMBA》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因缘际会-走进EMBA-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学员的辩论,马浩这样评价:“这些中国企业管理阶层的新星,他们对管理问题思考的深度和广度都值得称道;对国外的有关理论和实践前沿也颇为关注和熟悉。他们在增进自我独立思考的同时,学会了、也更多地对不同意见和视角理解、欣赏和宽容。作为有一定经验的管理者,通过案例讨论、小组练习、教授演讲,他们不再过分固执,为书生气所累。从不同的视角审视同一个问题,使学员们增进对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和丰富性的把握;同时也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体味不同理论视角的魅力与功用。小组成员间的讨论与合作无疑增进了大家的友谊和团队意识。”   txt小说上传分享

金钱买不到的财富(1)
采访过程中,企业做得越大、职位越高的学员,越有一份心照不宣的“寂寞”。绝非他们没有朋友,绝非他们平日是孤独的人,而是因为他们的位置。要做出非常规的决策,要发现常人看不到的路,要不被浮躁吞没,要在虚伪中沉淀真知,有时寂寞真是享受,有时孤独是种奢侈,有时高处不胜寒更是种超然忘我的无奈。所以他们才把同学之间的情意看得如此之重,这是金钱买不到的财富。  北京方正数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力仲讲到学习期间企业家素质的变化和提升时,拿选班委和班委做事情来说,两届班委,第一届强调权威方式的管理,第二届强调服务意识。对他们不同的理念和方法,始终都有认同和反对的。中国文化往往习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随着同学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感染,大家变得越来越包容。以前组织一项班级活动非常难,都是各个企业的头,谁都想发表意见,现在呢?大家换了一种心态,对所有要进行的活动,首先认定必须去做,而不是纠缠于对与错的讨论。然后认定,做了总比不做好。一百多位同学,都来自各个企业的高级管理阶层,连达到10%的认同都几乎不可能,所以他们逐渐认识到彼此间的理解、包容变得越来越重要,毕竟,人品和个性都是可以修正的。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两年的周末变成最紧张的学习时刻,现在毕业了,突然周末空闲下来,大家反而不习惯了。王戈说:“第二个学年一开始,参加班级活动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开始变得更珍惜、更积极。”长期在外企工作的王戈,已经很习惯西方人之间彼此保持距离的方式,如果有邻居拍一下她的肩问:“你家有没有一棵葱借我?”她会觉得好笑。但是,上了BiMBA后,几次同学到了晚上10点半打来电话,理直气壮地命令:“快来,我们都在咖啡厅等你。”同学之间有种看不见的纽带,在以往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现在王戈也会毫不犹豫地即刻答应下来,马上离开家门奔赴大家聚会的地点。云南来的范勇刚说:“大家越在一起,越难分离,上学都成了瘾!为何这么珍惜?因为许多场景那么令人难忘,下次还想再造出同样的场景,几乎不可能了。惟一的方式就是备加珍惜。”蓦然回首,两年犹如弹指一挥间,一百多位各个行业的老总,从陌生走到一起,从不服气到认同、到反观自我、到真心欣赏对方、到最后大家每周都要找个借口大会小会一聚,不聚集调侃一次就好像生活中缺了什么似的。他们就好像被老天安排的婚姻,开始觉得委屈,甚至无论如何要在你争我抢中占上风,当彼此相持不下时,开始妥协、让步,换来海阔天空,心情开始坦然,更开始包容,然后又发现情感的依托是彼此的共同需要。直到快毕业,班级文化才建立起来,“健康、欣赏、分享”,这俨然就是一条白头偕老的婚姻路上彼此应遵守的准则。  在02级学习期间最后一次集体聚会上,年轻的吕朝开口了:“10年前我北大毕业,18位同学迫不及待地各奔前程。其中有人出国了,有人去外地发展,有人也许……6年间,我只见过6位同学,今年我们有一位同学因白血病去世了!当初谁能想到,大学时代的离别竟然成了永别。”吕朝的话没有说完就哽咽了,本来群情激昂的场面一下子沉寂下来。这时范勇刚接过话筒,站起来说:“你们很多同学都来自北京,可以常常聚会,你们不要忘了我啊,什么时候你们到云南来,一定要来看我啊!”说着说着,泪水流了下来,他声音发颤,再也说不下去了,立刻有几位同学上来握他的手,十几个中年人紧紧地拥抱着他,真诚的流露,情感的交融,一百多双眼睛湿润了……“在那个时刻,我们忘记自己早已过了而立之年,有的已经进入不惑的岁月,我们忘记了我们自己……我们唱自己写的歌,朗诵自己写的诗。也有一种说法:两年EMBA学习,如同匆匆过客,合则聚,不合则散,哪里有那么多的离愁别绪,多愁善感。我曾以为,这些在商海里苦斗的人们早已没有了真情;我曾相信,岁月早已把我们的童心磨得粗砺。此时此刻,我突然明白,所有的童真、所有的真情都深藏在我们的内心,它从来也没有离我们而去。只是我们自己要把它压抑,因为我们是老板、老总,是管理别人的人,只是因为我们高高在上。而只有在BiMBA,我们除了是老板、老总之外,我们还能是我们自己。”01级王伟群在圣诞节后说道。  “听说你们这些EMBA学员要比MBA常规班的学员甚至比大学生玩得疯啊?”我问。  “我们要抓住青春的尾巴!”有人这样回答我。  “青春?我们现在也不老啊!为什么我们会更疯?只因为作为企业的负责人,我们身上有常人难以想像的使命、责任、危机、制约,甚至束缚,就像必须在腿上绑着百斤沙袋赛跑,太累了。走进BiMBA时,卸掉全部沙袋,人一下子轻盈起来,这些已经动弹惯的人,即使不需要赛跑,他们也不会停下来。不用跑步了,他们就跳,跳着跳着人就飞起来了。”00级窦彦红说。  被百位老总“爱”的感觉当我问她听到百位老总齐声高喊“我爱你!我爱你!”时是什么感觉,威发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芳女士却说:“你知道吗?原来人是那样孤独。”平时酷爱运动、身材轻盈的她,脚下踩着离地面6~7米高的一块板子,对面是离自己米远的第二块板子。站在第一块板子上的人,要跳到第二块板子上去。然后,第一块板子再拉到与第二块板子相隔2米远的地方,训练者再跳回到起步的板子上。前面几位同学,已经纷纷跳过去了,但是轮到王芳时,她说什么也跳不过去。对她来说,米的距离好像隔着万丈高山。站在板子上的王芳,吓得随时都会昏过去。她抱着身边的扶手死死不放,泪水肆无忌惮地哗哗地流,一遍遍苦苦地乞求教练放她一马。然而教练无情地重复:“跳上去,任何人不允许下来。”不知过了多少分钟,王芳开始头昏眼花,腿都不听使换了。一望无际的美景在她眼里没有任何感觉,鸟瞰四周,所有人的眼睛都在对她说话,所有人的双手都渴望拉她一把,所有人的心都在牵挂在激动,所有人都想替代她迈出那一步。整整一个半小时过去了,这时耳边传来歌声,《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情歌此起彼伏。王芳的心被感动,被融化。“原来人是那样孤独,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走时又要一个人走,谁能陪你啊!此时这么多人与你同舟共济,但是到最后真正做事的时候,必须迈步的时候,还不是要你自己来做,自己来迈?任何人也不能代替你啊!”突然…突然她“嗖”地一个雀跃“飞”过去了,再“嗖”地一下迈回来了,顿时“王芳,王芳我爱你”的欢呼声响彻云霄,那一刻,整个世界都不存在了,自己也不存在了,王芳犹如死了一次又从天上返回人间。王芳被无数双手举起,队员簇拥着她,而她拥抱整个世界。“从那时开始,我变成了一个阳光人,我开始笑,对友人微笑,对陌生人也微笑。生活太神奇了,我要把全部的美丽带给这个世界。”不仅是因为越过艰险而激动,而是在挑战自己的时候,因为超越了一个新的极限而激动。  

金钱买不到的财富(2)
不一样的拓展训练拓展训练是象征性的训练,通过精心设计出来的各种类型的活动,挑战人的极限并加强团队精神。  比如“孤岛求生训练”。一组受训者,在假想的有山、有水、有沟、有礁石、有平地的环境中,有的扮哑巴,有的扮盲人,有的扮耳聋者。哑巴看得见,但是不能说;耳聋者能说,但是听不见;盲人听得见,但是看不见。这样一个群体,怎么一起从孤岛中走出来?比如“翻墙逃离”。一座几米高的墙,上下没有任何辅助的东西,12名队员要翻越过去。你会说,可以啊,一个叠一个,不就过去了吗?是啊,上面的人过去了,下面的几个人怎么办?他们靠谁来支撑过去呢?这样的训练说明什么?你们这些老总再能耐、再智慧,如果大家各自为政,那么高墙谁也过不去。没有集体的智慧和齐心协力,你一个人怎么完成上述提到的拓展训练呢?拓展课开始那天,有些学员私自带了高尔夫球杆,想象征性地上上课就溜之大吉。然而两天的训练中,大家自始至终处于兴奋状态,甚至结束后,还意犹未尽。两年后回忆起那次拓展训练,云南来的范勇刚说:“同学们被相互感化了。实际上,拓展训练中有些项目不仅难度高,而且相当危险,作为各个企业中的负责人,在常规情况下,是绝对不会做的。”但是大家已经到了超然忘我的境界,队长认真选,如果队长指挥不当,队员会像小学生一样出来喊:“撤职,换人!”许多训练还是有危险的,怎么办?他们处于一种狂野状态,每支队伍两分钟之内就编出了队名、队歌、队训,之后就大声地喊出来。他们喊出野性的歌词,唱出和谐的节奏,在北京郊外的田野上飘荡。  一个难忘的夜晚有一天大约傍晚10点半,我接到肖萍的电话说,她可以打电话叫她的5个兄弟姐妹来见我。  没过半小时,我从北大赶到香格里拉饭店,身穿便装的6位EMBA的学员已经坐在那里等待。由于是被电话叫出来的,所以没有人带名片。6双眼睛一起盯着初次见面的我,我顿时有点惊慌。因为我知道他们是各个企业的头儿。  “一个电话你们就马上过来了吗?”我问。  “是她召来的,一个电话,不来不行。肖萍说你时间少,我们必须配合你,这样的命令谁敢不听啊!”坐在这些已经拖家带口的中年人中间,自己仿佛回到了中学时代的聚会,召之即来,不需要寒暄,不需要解释,有缘来相会,足矣。  我知道肖萍是独生女,从小就希望家里有个兄弟姐妹。小时候没有,人到中年突然在EMBA的学习过程中寻到了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和3个哥哥。他们曾经在一个学习小组,常常要在一起做案例,写报告。就这样,一回生二回熟,两年下来成了生命中的挚友。望着面前的4位男老总、两位女豪杰,我开始直言不讳:“如果读EMBA前你们都没有结婚,班上会有同学谈恋爱吗?”“应该会吧。我们不是无情的人。”肖萍爽快地说。“我们这些人已经进入中年了,中年时代还能得到同学之间的那份真情,不容易。现在谁都不会去破坏这份难得的真情。”张斌这么说,才让我明白了肖萍为何如此珍惜这5位兄弟姐妹,这是纯真的友情啊!我们7个人围坐一起,海阔天空地侃。后来,香格里拉大厅的服务员都下班了,灯黯淡下来,借着窗外的月光和路灯,我们还在聊。再后来,大家开始拍打自己,原来不知从哪里来的蚊子把我们当成了它们的夜宵。就这样,无目的、无功利地谈话。就是因为肖萍、徐洁见了我,谈得投机,然后,一定要其他几位哥们儿也见见我,希望他们能给我更多的答案。我们围坐一起,被称做“大哥”的张斌自然而然地成了焦点,他像一面旗帜。虽然讲话不多,三句,几点,但就跟EMBA课上教授的PowerPoint一样,深刻、到位,有煽动性,震撼力很强。  6个人肝胆相照,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中国部委派到美国顶尖大学进修半年的厅长对我坦诚说的一句话:“在中国,我人不孤独,情孤独;在美国,我人孤独,情更孤独。”只有在武侠小说中才见到的兄弟情谊,让我在那一个晚上,让我在人到中年时,深深感觉到了。我没有要求加入到他们中间,但是我知道,他们6个人会同时存在于我心间。  MBA让我做了中国第一01级的董志民进入BiMBA之后,深深被周围的一切感染。不仅对人,而且对MBA本身,这门学科给中国企业界、给中国大学生、给许多正在成长的人带来了启示。董志民潜心下来,对身边的同学,也就是一位位企业界人士开始观察,开始采访,写下一系列EMBA学习过程中感受的文章,其间得到许多读者的关注与反馈。于是,中国市场上第一本《中国MBA》杂志诞生了,前后仅仅用了3个月。不到一年的创业过程,已经看到显著的市场效应。然而创始人董志民说:“我做这本杂志所需要的战略眼光、市场营销和运作方式,实际上也是对自己EMBA教育成果的最好检验。”整整两年,新生的《公益时报》作为大陆惟一一份以公益事业为自己服务对象的平面媒体,刘京真正扮演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角色。  那时北大EMBA开学尚不足半年,刘京当时作为一个民政部部长秘书、机关党委委员、中民企业总裁,为官为商,时运正盛,他为什么突然要改行办报纸?而且不办赚钱的、畅销的,偏偏办起一份一般人连听都没听说过的公益报,这一切都是为什么?作为刘京多年的好友和知己,著名的投资商兼企业家穆军完全明白他此刻的心情。因为此时此刻,他也在思考着同样的问题:赚钱了,成功了,第一桶金子挖到了,原始资本积累完成了,然后该为这社会做些什么?一本名叫《散财之道》的书,专门论述美国基金会或者说是关于美国公益事业的公益历史的书,几乎揭开了美国社会走过风险、走向稳定繁荣的最高机密。作者最后的论断:推动美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有三种力量:政府改良、公众批判、非政府组织或者叫基金会(也可以叫公益事业)。公益事业是推动美国社会进步的三大动力之一!刘京说,北大EMBA这个平台让他组建、整合起了名字的团队并很快投入运营。他在北大找到了创业的同志、战友和事业伙伴。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金钱买不到的财富(3)
第一个进入他视野的是吕朝,20世纪70年代生人,是班上最年轻最有活力的学员。单看外表是一帅哥,细看经历吓人一跳:北大中文系学生、学生会主席、团委书记、一等奖学金获得者、新华社记者、《中国证券期货》杂志主编、一家成功的本土营销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兼经营者……“我一直在路上,不是在出走的路上,就是在回家的路上,到《公益时报》后找到了归宿,有了回家的感觉。”23岁就出任《中国证券期货》杂志主编的吕朝,如今已是《公益时报》总编辑。  和吕朝的一团烈火不同,周建雄是个老成持重、心细如发的人,他曾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并曾出任过著名的美国《商业周刊》中文版的执行总编。接到刘京的邀请,他思考再三,答应了。但当时单位还不太想放人,可他为公益事业所吸引,坚持要走。周建雄说刘总有句话叫他特别感动,刘京说,建雄,来吧,咱们一块儿创业。就这句话,是他们去美国参加毕业典礼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