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成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完整的成长-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识“你的情绪”和“我的情绪”。辨识的过程,情绪便独立了起来,最后伴随着“我的”而为自己的负责。而这个剥离必然要依靠儿童创造出来的自我,没有自我的力量儿童无法从浑然一体中超然地脱离出来。因为情绪还没有被自己深切知道“这是我的”,我的我应该为我负责。这就是大多数成人喜欢抱怨,内在总以为“是你导致我生气的,都怨你。”这种游戏就不断重复着。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儿童是自己情绪的主人(7)
逐渐创造出的自我首先区分了“你的好吃的”与“我的好吃的”这种物质的东西,然后基于物质,儿童进一步学会了区分了非物质的东西,比如“你的情绪”与“我的情绪”。这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区分“那是你的感觉,不是我的感觉”,“那是你的想法,不是我的想法”……如果一个成年人不能够清晰地区分出“你的情绪”和“我的情绪”、“你的感觉” 和“我的感觉”、“你的想法”和“我的想法”……他就会迷惑。这可能是成年人积淀之深的痛苦。这就叫没有得到充分成长。
  童年时期孩子由什么样的成人陪伴,这非常关键。因为儿童大约需要长达6年的时间来逐渐走出共生状态,而如果陪伴的成人本身就没有走出共生状态,儿童就很难完成这个过程。除非给儿童爱、自由和规则,除非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
  如果悦悦妈妈不启动焦虑或愤怒的情绪,而平和地与悦悦交流,即使悦悦的认知尚未发展到能够理解妈妈的要求,悦悦也不会被妈妈的焦虑或愤怒情绪所驱动。如果认知水平发展到了可以理解的水平,一般情况下,孩子很容易接纳。在童年期,儿童对情绪的敏感度高于对认知的敏感度,因为认知是后天逐渐发展起来的。问题的核心是,很多成人无法做到不启动情绪,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情绪都不自知,而且非常有可能还停留在与自己妈妈情绪共生的时期。
  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婴儿就必须发展两个方面,而且必须同时向这两个方面迈进:向外走,走向自然的、物质的、文化的、人的关系的世界,发展自己的智能,发现并建立与外在世界和其他人的关系。这可以被称为客观世界。向内走,走向内在的生命世界,开拓一个丰富的、生动的内在世界,创造属于自己生命的、情感的、心灵的、认知的、精神的生命景观 ——这是“自我”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内在环境,并以此连结外在的世界。这可以被称为主观世界。
  儿童渴望认识外在世界,也同样有认知内在世界的内驱力,而情绪就是我们内在世界的景观之一,只是我们忽略了它,或者我们自己的这个景观本身就是一个空白。
  幼儿园门厅的钢琴下,一个3岁的小男孩在专注地玩耍,起身时他撞到了头,便大哭起来。妈妈忙跑过来,拥抱着孩子,边揉他的头边安慰说:“好了,不痛了,不痛了。”孩子恼怒地捶打着妈妈,妈妈更加急切地揉孩子的头……妈妈以为孩子是因为撞痛了,所以着急忙慌地想缓解孩子的痛楚,但是孩子生气地推开了妈妈。
  妈妈坐在孩子的对面,无助地看着他。老师坐在孩子的身旁说:“你很恼怒自己撞了头,是吗?”孩子突然就不哭了,似乎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在……然后他舒了一口气。老师又说:“你知道了,就不会再撞了。”孩子再一次回到自己的内在……
  好一会儿,他回味过来,然后思考似地离开了。妈妈很惊讶,她急切地走到老师身边,问了老师很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其实都不是刚才真正的问题所在。老师说:“你要把孩子内心发生的情绪告诉孩子,就像要把他的鼻子眼睛告诉他一样。”
  妈妈说:“我怎么能知道他内心怎么了?”
  这个提问非常关键。如果我们成人对自己内心的世界发生了什么都不清楚,那我们对内在的一部分 ——情绪 ——自然也不会了解,也就无法使用发现和感觉到孩子内在的情绪,并给出一个相配对的合适的词汇了。茫然和不知,常常会使我们无视孩子的情绪,或者破坏、压抑孩子的情绪,甚至责难孩子的情绪,排斥孩子的情绪。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儿童是自己情绪的主人(8)
所谓知道情绪,主要是指能清楚地表述情绪。表述得准确达意,情绪就能好转。这就像我们从一面奇特的镜子中看到了内心的自己。例如刚才的孩子,主要的情绪并不是“疼痛”这样的身体感觉引起的,而是由“惊恐和恼火”这样的心理感觉引起的。
  一位妈妈这样告诉我:“我常打断我儿子说话,把他后面要说的话帮他说出来,有时我儿子就哭着说:‘你又打断我了,我要说什么都忘了!’”
  孩子的哭是因为什么呢?是思维被打断了吗?还是表述被打断了?还是表现被打断了?还是一种能力的告白被打断了?都不是,是情绪。
  因为前面所列举的都是在一种情绪中进行的。
  如果不是在一种不想被打断的情绪中,或者在一种期望被打断的情绪中,或者不在任何情绪中,就不会有焦躁的情绪了。
  打断情绪的是什么呢?还是情绪。如果你没有不想听、想打断之类的情绪,怎么会打断他呢?
  对许多成人来说,情绪似乎就像竞技赛中的篮球,放在手里、身上都是个负担,放在心里更是难受,需要将它快快扔出去。如果成年人将它投到了儿童身上,儿童会将它哇哇哭掉。儿童的模式是正常的,他通过哭让情绪释放出来。
  通常成年人会采用什么方式将情绪投到儿童身上?一般的模式是控制不住地说、斥责,甚至打骂。大部分人是以说为快。说得多、说得语重心长……
  有一天,儿子对妈妈说:“今天,我打了妹妹两次!”妈妈吃惊地问:“为什么?”  儿子说:“你打断我说话的时候,你的情绪都不好。你把坏情绪都给了我,我就把坏情绪给了妹妹!”
  孩子比妈妈对生命内在的东西看得更清楚、感觉更敏感,因为孩子就在生命之中,他需要熟知生命中的一切,熟知情绪才会走出情绪,只要他不被强制。
  还是让我们回到生命的河流中来表述这个问题吧。我们已经说过情绪必须流动起来的故事。那个小小在大厅里大哭,老师闻声赶来问发生了什么事,小小说他刚才打乐乐了,然后他向乐乐道歉,乐乐不原谅他。他就太难受了,要哭一会儿。小小又开始放声大哭,小小需要独自和自己的情绪在一起……把沉甸甸的情绪通过哭流淌出去,而不是传给别人。过了一会儿,小小看上去轻快释然。
  (三) 为情绪命名
  认知情绪,首先需要给情绪命名。
  出生后的第一个6年里,发展情绪比发展认知更重要。因为它会帮助儿童建立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帮助儿童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儿童也需要借此得出他内在世界对外在世界的反应。
  我们拥有两个世界。一个外在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需要认识星星、月亮、太阳,需要认识树木、海洋、江河、湖泊、森林和高山,需要认识桌子、电灯、汽车、房子,需要认识书、地图、学校、图书馆。
  我们还有一个内在的世界,情绪即是我们内在世界一部分。我们需要认识高兴、愤怒、恐惧、悲伤,需要认识嫉妒、恼火、难过、兴奋,需要认识喜悦、爱、快乐和孤独,需要认识感受、体验和觉察。
  这两个世界的不同组合演变出不同的价值系统。当我们以物质世界的价值体系作为主要的价值观时,我们就会被物化和工具化,就远离了生命,也就等于远离了幸福;当我们以内在世界的价值体系作为主要的价值观时,爱、平等、正义、尊重、成长、创造……就成为了我们的价值标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儿童是自己情绪的主人(9)
内在的世界和外在的世界同样丰富,同样需要孩子在漫长的成长历程中认识并体验。和儿童拥有认识外部世界的内驱力一样,儿童同样也有对内在生命世界认知的内驱力。情绪是我们内在世界的景观之一,儿童自然拥有对情绪认知的内驱力。
  儿童认知情绪本身就是在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在0 —6岁的阶段,情绪认知是最重要的认知,它甚至比认知外在世界更为重要。因为这是早期儿童建构自己生命的一个重要途径和首要任务。
  怎样帮助儿童认知情绪并使其情绪成长、成熟呢?
  我们需要重视和关注孩子的情绪,以便使孩子发现、熟悉、发展自己的情绪世界,而不是一生滞留和压抑在自己的情绪迷茫之中。
  准许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尤其准许孩子哭,不评判好坏。准许意味着给孩子空间与时间,让他自然地过渡。比如准许他哭意味着让孩子把情绪流淌出去。这是生命最早期情绪流动的自然礼物。
  我们需要为孩子的情绪命名,就如同告诉孩子:“这是眼睛!”“这是鼻子!”“这是嘴巴!”“这是书!”“这是地图!”帮助孩子说出她内在正在发生的情绪,“你生气了”、“你感到愤怒”、“你感到委屈”、“你感到伤心”、“你看上去很高兴”、“你看上去很愉悦”、“你看上去很兴奋”、“你看上去很快乐”、“你看上去有些悲伤”、“你看上去有点沮丧”、“你看上去有些孤独”、“你很好奇”“、你在表达爱”、“你在关心别人”、“你在表达快乐”……这叫概念或情景配对。
  尽管我们能够清晰知道的情绪范围并不像了解外在世界那样广泛,有些复杂的和更深入的情绪我们依然不知,依然无法分辨;并且每个人的生命状态也不尽相同,但我们需要自己了解的情绪告诉儿童,同时努力增加自己的了解深度与广度。因为对内在世界了解的越深、越广,我们就会成长的越好,就会越接近成熟。
  我们需要肯定和认同孩子的情绪,使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并与自己的情绪为伴,帮助他发展出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帮助他过渡并上升到一个尽可能的靠近真实的生命世界。
  用爱陪伴孩子,理解孩子的情绪,慰藉孩子,让孩子从情绪的状态中走出来。
  随着儿童的成长,当其他部分发展之后,情绪也从最基本的状态发展起来。这些情绪儿童都必须在生活的某个特定的事件和时间里经历和体验,然后儿童可以感知到自己会再一次的重新经历。这个过程儿童可以很自然地完成,只要成人不去阻拦。我们要准许儿童用自己已经成长的认知能力去认识、调整不断随机出现的情绪,继而发展自己的情绪。
  闲闲2岁多,妈妈和爸爸在处理他的情绪时就使用三句话,层层递进。闲闲妈妈采纳了改变先从语言开始的建议。第一句:“妈妈看到你非常生气(伤心、恐惧、恼火,等等)。”给情绪命名。第二句:“你想生气就生气吧。”允许孩子有情绪。第三句:“妈妈陪着你。”表达爱,让孩子有安全感和被接纳感。
  基于我们有太多的成人不知道自己的情绪,也没有面对的能力,闲闲的妈妈爸爸请阿姨也这样面对孩子的情绪,不要有其他的话语。有趣的是,这种简单的方式非常有效,不仅对闲闲有效,对社区里的其他孩子也有效。没几个月,当闲闲的情绪涌上来时,父母才说完第一句,闲闲就会意地笑了起来。

儿童是自己情绪的主人(10)
这种涌现出来的幼儿内在世界的景象和状态,孩子并不了解、不知道、不认识,如同孩子还不了解、不知道这个外在世界一样。他需要在不断触摸的过程中逐渐感知、命名、了解,并知道。情绪同样也由孩子自然形成。这是最早的基础,如同对植物的了解是基于一棵树、一朵花……然后才发展到对各类植物的了解,才再深入……
  情绪开始就只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没有正向、负向之分。对于幼小的孩子,一次只需要向他描述一种情绪的词语,由孩子建立一种概念,然后逐渐增加,像蒙特梭利在她的教学法中要求的那样,一次一个概念。对孩子来说,词语的配对和概念的建立只面对他当下的情绪,而当时往往只有一种情绪是主导的。经过渐渐熟悉与感觉的过程,孩子会发现并自然发展出其他更加丰富的情绪。
  在幼儿园里,老师和孩子们坐在一起分享情绪。通过分享,孩子们就能了解和认识情绪。我们和孩子们讨论情绪,了解处理情绪的方法。
  RR回忆说:“我已经画完画了,可妈妈让我涂颜色。我就生气了。”  老师试图去理解他的话:“你是说你只是想画有轮廓线的画,可是妈妈让你再涂上颜色,你感到被强迫了,你就生气了,是吗?”  RR点点头。
  DD委屈地说:“每次我都很努力了,可妈妈总说我做的不好,然后她就生气,还跟我急。”  老师说:“噢!你觉得你没有被妈妈接纳,你就是这样生气的,我知道了。”
  TT说:“在家里,我都很努力地做好每一样事情,可妈妈还是不满意……就是认为我做的还不够好……就是还不够努力……”  听完TT的讲述,老师轻轻地把他拥抱在怀里,告诉他说:“T儿,你觉得受委屈了。我知道了,我很理解你。”TT看来有些感动了。  ……
  孩子们分享完,就欢快地出去玩了。
  早晨,老师接孩子时发现默默不高兴。老师说:“默默,你看上去不高兴,老师抱抱你好吗?”默默说:“不。”然后转身走了。默默要独自面对他的情绪,因为他要独自面对他发生的事情。
  主题活动时,老师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分享‘爱’的表达。”
  常常抱抱TT,老师说:“啊,你是这样表达爱的。”
  BB对默默说:“我爱你。”并轻吻了默默一下说:“我妈妈就这样爱我的。”老师说:“噢,妈妈这样爱你,你也这样爱别人。”
  SS对宝宝说:“你很胖,我喜欢你。”宝宝听完就哭了起来,SS呆住了,然后也难过地哭了起来。  老师说:“SS,你想告诉宝宝,他胖嘟嘟的,好可爱,所以你喜欢他,是吗?”  SS点点头边哭边说:“是的。”  老师问:“宝宝,你为什么哭呢?”  宝宝说:“胖是骂人的话。有一次我说妈妈胖,妈妈生气了,大声说:‘不许骂我。’”  老师说:“你为什么说妈妈胖呢?”  宝宝说:“我喜欢妈妈。”  老师说:“噢,就像SS一样,妈妈误解了你。你愿意今天在妈妈接你的时候,给妈妈解释吗?”  ……
  YY说:“老师,我爱我妈妈的时候,什么都不表达,我就玩着,我妈妈就知道我爱她,我也知道她也爱我。”  好几个孩子说:“就是,我什么都不做,我就知道我妈妈爱我。”  ……
  默默在分享中快乐了起来。
  这是儿童学习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的模式,学习分享自己的情绪来源,学习倾听他人各种不同的情绪理由,学习整合自己的情绪。。 最好的txt下载网

儿童是自己情绪的主人(11)
任何东西,只要我们让它清晰起来了,我们就会如释重负。实际上,人一直在追求一种真实和秩序。真实和秩序,就是清清楚楚!
  一个4岁的小女孩,无比兴奋和喜悦地穿上一条妈妈刚给她买的新裙子,兴高采烈地玩耍……奔跑中摔倒,裙子脏了,也摔破了。孩子看着自己刚刚穿上的、非常喜欢的裙子,情绪从兴奋转变为懊恼、不知所措和难过……都快要哭了。妈妈发现后指责了她一通,“怎么这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