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这是公事。”
“什么公事?不会是叫我陪你去莫斯科见斯大林,或是去哪个地方视察,然后借机度蜜月吧?”卡蒂娅半带调侃地说道。
“不,真是公事,关于人手调动的。”
“人手调动?难道你要把我调过来当你的秘书?然后你……”卡蒂娅又趁机调侃了一句。
曼图洛夫以上司的语气说道:“喀秋莎,正经一点!我在跟你说正事呢。”
“快说。”
“我要和你互换秘书。”
“互换秘书?你是在开玩笑吗?”卡蒂娅还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曼图洛夫扶了下眼镜,一本正经地说:“我是认真的,没在开玩笑。你知道的,安娜现在的状态不怎么好,根本不适合处理州委这边既繁琐又重要的工作,而你那边的工作比较少,也没我这边重要。”
“所以,你就想把状态不好的安娜弄到我这边,把我那个状态良好,工作积极的伊丽娜抢过来,是吗?”
“就是这样,我需要一个状态良好,不会犯错,而且积极工作的秘书来处理州委这边繁琐而重要的工作。”
卡蒂娅依然没有放过调戏老公的机会:“老实说,你把安娜调来我这边是不是为了让她在我这边制造错误,然后借机撤我职,把我放回家里当你的家庭主妇?”
“不,喀秋莎,我可不想吃你做的饭,虽然你做得不错。我是觉得,你和安娜之间的关系这么好,又了解她的性格,安排她到你身边工作可能会使她感到更加舒服,压力也不会这么大。
而且你那边的工作比较少,她工作也不会这么累,也不需要花那么多的精神,犯错的几率也比较小,不是吗?”
卡蒂娅点了点头,说:“好吧,让伊丽娜过去你那边累积一些经验也不错,她工作勤快,表现积极,而且乐于学习,应该很快就能上手。她年轻、能干,绝对能应付你那边的重要工作。”
“你现在就叫伊丽娜过来我这边报到,安娜现在已经收拾好东西,过去你那边了。”
卡蒂娅还没准备这一切。“这么快?”
“快点不好吗?”
……………………………………………………
过了不久,一个身穿绿色连衣裙的金发美女走进了曼图洛夫的办公室里。
“书记同志,您好,我叫伊丽娜·叶戈罗夫娜·拉夫罗娃,是您的新助手,请问有什么能帮到您?”
伊丽娜身上并没有安娜的贵族气,没有香水味,脸上也没有挂着一丝的笑容,显得有点冷漠,但那高度专注的眼神,马上换取了书记的好感。
曼图洛夫二话不说,在桌面的“文件山”上挪出一大叠文件,递给了新来的秘书。
伊丽娜从书记手中接过了这叠沉甸甸的文件,问道:“书记同志,这叠文件是?您要我做什么?”
“你自己看,我想你知道该怎么做。”
“好的。”
伊丽娜把这叠文件拿到她的办公桌上,开始孜孜不倦地阅读起来。那些都是有关州委、州政府运作,以及州里一些发展项目的文件,曼图洛夫之所以把这些交给她,其实是想让她看完之后,对这边的工作有所了解,让她尽快上手。
一开始,伊丽娜看得很认真,也表现出一副很有干劲的模样,但当她看见斯大林写给曼图洛夫的信件时,她脸上的表情神态开始发生了变化,原本充满干劲,一心为党服务的她,看了信中的内容后,变得垂头丧气,工作状态开始下滑。
曼图洛夫并没有打算让她看那封信的内容,他刚才看完信后就把信纸放在了文件堆上,忘了收在抽屉里。
安娜刚走,伊丽娜还没来的时候,曼图洛夫就已经进入了工作状态,审视着州里各个地方党组织交上来的报告,把看完的放在文件堆上,一层又一层地,压在那封重要信件的上面。
刚巧,那封信恰好夹在伊丽娜拿走的那叠文件中,无意中让她看到了那封信。
过了一段时间,曼图洛夫才想起那封信的存在,他想要给斯大林写一封回信,但在桌面上找了很久,在文件堆中翻了很久,都找不到那封由斯大林亲手写给他的重要信件。
他仔细地想了一会儿,才发现原来自己把信夹在了交给伊丽娜的文件里。
刚巧,就在这个时候,伊丽娜拿着信纸走了进来,说:“书记同志,您在找这个吗?”
“对,我就是在找这个,真是太谢谢您了,我正要给斯大林同志写回信呢。你果然工作勤快,处事精明,连我在找什么都能猜到。”
伊丽娜微微地笑着,表情正经的同时,又能令对方感到开朗,“小意思而已,刚才那些文件都是关于州委运作和州里一些重要项目的,而这封信的内容与那些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我觉得您不小心把它夹了进去,交给了我。”
曼图洛夫从伊丽娜手中接回了信件,满意地笑道:“果然精明。对了,你看完那些文件了吗?”
“都看完了,对州委和州政府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曼图洛夫点了点头,表示满意,然后拿出了一张纸条,递给伊丽娜,吩咐道:“这就是你今天的工作,有什么问题进来找我。”
“好的。”伊丽娜忽然想到了一件事,“对了,曼图洛夫同志,共青团中央委員會第一书记米哈伊洛夫同志过几天会来新西伯利亚一趟,视察共青团那边的工作。”
米哈伊洛夫(注1)?这个名字有点熟悉是不是?就在莫斯科酒店的大堂里,曼图洛夫曾经见过他一面,当时米哈伊洛夫正在和卡蒂娅交谈,彼此之间以小名称呼,关系非同一般。
“好的,我知道了。你忙去吧。”
注1: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米哈伊洛夫(1906…1982)1938…1952年间担任苏联共青团第一书记,兼任苏共组织局委员,中央委員會委员。
第一百零一章 掉叉子
曼图洛夫上台两年以来,新西伯利亚州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素质已经得到很大的提升。当地的工厂因为得到了曼图洛夫这位穿越者带来的划时代技术,工业输出量和生产的效能得到明显的提升,成为全国第一大工业州份。
当然,作为一个一心为人民服务的干部,曼图洛夫更为重视民生的发展。在古拉营囚犯、施工人员的努力工作下,第三阶段的建屋工程已经完成。
州里原本要住在帐篷、被迫挤在集体宿舍的家庭都已经被分配到体面的住房,虽然仍然有为数不少的人还住在共用公寓里,但这边的居住环境已经跃升到全国第一。
在莫斯科,平均每人只有9平方米的居住空间,而在新西伯利亚市,平均每人的居住面积达到了17平方米。
在兴建大量新型组装式公寓的同时,曼图洛夫也鼓励人们在郊外就地取材,在划定的区域里,用当地的木材兴建自己的乡间别墅,这样也减少了公寓系统分配的压力,部分人,尤其是那些懂得建筑技术的工人们,也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一举两得。
此外,在环境、绿化、教育等方面,曼图洛夫也下了不少功夫,提升州里的软实力,还有人民的综合生活素质。
由于生活素质得到了提升,加上劳工需求的增加,新西伯利亚州吸引了不少外地的工人、专业人士前来定居工作。
除此之外,一些从古拉营里释放出来的囚犯也被这边的居住环境还有包容的气氛所吸引,重获自由,没被内务部强行指定外迁到“定居地”的人也愿意留下来定居,为新西伯利亚州的发展贡献一份力。
这些人当中有不少后来加入了地方党组织,大多是一些曾经因为被他人诬告而被无辜清洗的人,当中有不少是曾经的干部,也有为数不少的工程师、医生,还有其他方面的专家。
而定居下来的“前人民公敌”家庭的孩子,也有不少加入了共青团,在团里效力。结果,地方党组织、团组织里,“人民公敌”数目的增加的情况引起了苏共高层的高度重视。
斯大林还为此亲自给曼图洛夫写了一封信,说明对这情况的关注;苏联共青团第一书记米哈伊洛夫还亲身前来视察,目的就是了解这个充满“人民公敌”的共青团组织的情况,顺便再睹卡蒂娅倾国倾城的美貌。
晚上,在干部食堂里,曼图洛夫和卡蒂娅一起,享用苏维埃干部的特供晚餐。
虽然卡蒂娅也会做饭,而且做得不错,但上次却花了两个小时才做完这么一顿家常便饭。工作劳累的她,下班之后,实在没有多余精力去花两个小时来一顿饭,只好和老公一起,在干部食堂里应付。
苏联的干部食堂的环境并没有外面餐厅那么好,那里人流多,杂音多,而且装修、餐桌什么的都比较简陋,但食品的素质,厨师的烹饪水平却在的酒店餐厅之上。
在苏联的特供体制下,苏维埃政府的干部们都能分配到最新鲜,质量最好的食材,级别越高越丰富,当中不少被送到了干部的食堂。
新鲜、上等的食材再加上专业厨师的烹饪技术,就做出了一道又一道的佳肴,慰劳那些为人民服务的干部们。
“锵!”一个不小心,曼图洛夫轻轻一碰,自己的铁叉子从桌面的边缘滑了出去,掉到了地上。
掉叉子的意外看似没什么特别,但却令卡蒂娅心里浮现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不就是掉个叉子吗?有什么大不了的?
不过,在俄罗斯文化里,掉叉子是一种预示。什么预示?会有女人来到他的身边。
当然,这只是一种迷信,别以为玩个叉子就能让妹子自动上来,这世界没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卡蒂娅并不是一个迷信的人,但在俄罗斯文化的日濡目染下,再怎么理性的人也总会有点文化上的迷信。
“沃罗佳,你掉叉子了?”卡蒂娅死死地盯着曼图洛夫,密切地注意着他的神情和举动。
曼图洛夫当然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在苏联生活二十多年的他,不可能不知道掉叉子的寓意。
他连忙捡起地上的叉子,对神情凝重的卡蒂娅说:“喀秋莎,不就掉个叉子吗?那些说法只是迷信。”
“希望是吧。说不定你哪天会看上了哪个美女,然后就不想要我了。”
曼图洛夫深情地望着卡蒂娅那张比天使还要美的面孔,真挚地说道:“不,喀秋莎,你在我心目中永远都是最美的,我怎么会看上其他的女人呢?”
“呵呵,时间会证明一切。”卡蒂娅用高冷女特有的语气说道。
然而,时间很快就证明了这并不是迷信,但是,有女人出现,并不代表曼图洛夫会看上卡蒂娅以外的人。
第二天晚上,卡蒂娅要应酬到访的共青团第一书记米哈伊洛夫,没能和曼图洛夫一起吃晚饭。而提前完成工作目标的曼图洛夫,很早就下了班,自己一人在食堂里吃了一顿苏维埃式晚餐,然后就去了公园散步。
在公园里,曼图洛夫看见的每一个人几乎都在欢欣地笑着,有些人在讨论着近年来,自己生活素质的明显改善,还有些人在说“光荣属于曼图洛夫同志”、“我们的州委书记是最好的”之类的话。
这些话都被曼图洛夫听在耳里,令他充满了为人民服务的热诚和动力。对他来说,最大的愉快就是能看见人民的笑容,自己的工作得到人民的肯定。
走着走着,他走进了一条僻静的小径里。就在这个时候,他听到一阵女人哽咽的声音,与其他人的笑声,公园其他地方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向乐于助人(多管闲事)的他,朝声音来的方向走去。从微弱的灯光里,他在路旁的一张公园长椅上,找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伊丽娜,你没事吧?”看着伊丽娜楚楚可怜的样子,一向关心干部的曼图洛夫连忙走上前去,坐在新秘书的身旁,打算尽自己的努力给她开导一下。
PS:今天是国庆节,祝大家国庆快乐!
第一百零二章 关心下属
“书记同志,我没事。您不用担心我。”伊丽娜哽咽着说。
曼图洛夫是个好奇心很重的人,对任何有兴趣的事情都会寻根到底,直到他找到最终的答案为止。“没事?那你为什么哭?是不是工作压力太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你就回去帮喀秋莎,我让安娜放几天假,请另外一个秘书来帮忙。”
伊丽娜摇了头,否定了曼图洛夫的猜测,但并没有说出当中的原因,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不能说出去。
“伊丽娜,你有困难就说啊。憋在心里的话,有谁会知道你的困难呢?有谁会来帮你呢?”
“曼图洛夫同志,您不用管我。这些困难我自己能解决,保证不会影响工作表现和工作态度。”伊丽娜打算用不会影响工作表现这点来打发上司,不过,初来乍到的她并不知道上司有一个“关心干部”的好习惯。
“我不担心你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态度。”曼图洛夫显露出“关(多)心(管)干(闲)部(事)这一个特点,“但你这样下去,对你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如果你有什么困难的话,就说出来,要尽早解决。
这些问题千万不要憋在心里,这样你自己会很难受,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也会很难受。所以,尽快说出来吧,别把问题憋着。”
“家人?真羡慕你们这些有家人的。”不知不觉地,曼图洛夫就把伊丽娜的问题引了出来,撬开了她的嘴。
“你父母呢?”
“父母?斯大林同志就是我的父亲,阿利卢耶娃同志就是我的母亲。”
羡慕有家人的人?斯大林就是她的父亲?说到这里,曼图洛夫大概已经明白发生什么事了。从这两点推断,他觉得伊丽娜和自己一样,也失去了父母,现在想起他们,所以才哭。
“同志,你别哭,我和你一样,也失去了父母。我父亲在我快4岁的时候死在了战场,母亲也在我18岁的时候病逝。”曼图洛夫安慰道。
不过,事情并没有曼图洛夫想得这么简单。由于卡蒂娅对秘书的评价太好,曼图洛夫对伊丽娜太过放心,还没看过看过伊丽娜的个人档案就下了互换秘书的决定。
之后他工作太忙,精力都放在种田那里,并没有查看新人的资料,并没有了解伊丽娜这个贴身秘书的身世和家庭背景,所以他并不知道这些。
“书记同志,真羡慕你们这些知道父母死活的。我现在连亲生父母是死是活都不知道,差点还忘了他们的名字。”
“什么?看来我国的通讯科技有待改进啊。”曼图洛夫感到有点诧异,在这个通讯算是比较发达的时代,怎么可能不知父母生死呢?怎么会差点连亲生父母的名字都忘了呢?
再说了,俄罗斯人的名字里还有一块叫“父称”的东西,就是全名中间“什么什么娜/什么什么维奇”的那块,没可能忘记父亲的名字啊。
“不,书记同志,这和通讯科技无关。”
“那是什么原因呢?”曼图洛夫追问道。
“没什么。”到了这个点上,伊丽娜已经不想再说下去了。她担心自己把这些秘密说了出来,曼图洛夫第二天就会把她送到古拉格里。
“说吧,说了又不会怀孕。”曼图洛夫用正经的语气说出了这么一句半带挑逗的话语。
“可是……这真的……没什么。”
这时,曼图洛夫已经意识到了一点,伊丽娜可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