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苏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苏联-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百二十六章 穿越者的预示

    “伏罗希洛夫同志,芬兰军队训练精良,熟悉地形,而且熟悉当地严寒的气候。并不是一支容易对付的军队。”曼图洛夫向岳父强调了芬兰军队的优点。

    “他们武器缺乏,兵力很少,没有先进的装甲部队。而我们苏联红军在兵力上还是装备上都有压倒性的优势。在我看来,就算敌人训练再精良,对地形和气候再熟悉,也会被我们轻易击溃。”显然,伏罗希洛夫并没有意识到芬兰军队的实力。

    “但克里姆,听说我们派到前线的,都是来自中亚地区的红军战士。他们不适应当地严寒的气候,而且我军的防寒衣物供应并不充足。他们不适应在寒冷森林地区作战,缺乏相关的作战经验,很容易被芬兰人埋伏阻击。

    再者,我军虽然有数量充足的装甲、机械化部队,但在森林的作战环境下,很难发挥到应有的作用,甚至容易被敌人接近。”

    在座的坦克设计师科京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信心,并不知道被芬兰人接近会导致怎么样的后果。“被敌人接近?这会有什么问题?就算他们接近了,也很难对坦克造成什么危险吧。。”

    “这样,芬兰人就能向我们的坦克投放燃烧弹,坦克里的人员很有可能会被烧死,而这辆坦克也很有可能会落到敌军手里。在我看来,我们的坦克、装甲车在大部分时候都要有步兵的保护,这样敌人就较难接近并摧毁坦克。

    当然,在突破性进攻的时候,也可以用大量的装甲部队作为楔子突破,这个时候,就不需要有步兵在前方保护。”

    伏罗希洛夫点了点头,说:“我们会研究你的建议。”

    “除此之外,”曼图洛夫的提议并不知刚才那些,“芬兰人在卡累利阿地峡上的曼纳海姆防线十分坚固,而且不少战壕、碉堡的位置比较隐蔽,覆盖范围很大。

    所以,我们在进攻之前,应该要调查清楚他们设防的位置,进攻之前要发动持续的,长达二十多小时的大规模炮击,消灭他们的防御工事,并集中兵力,从敌军防守最薄弱的地点,突破曼纳海姆防线。”

    “沃罗佳,你对芬兰军队的了解很充足啊。”曼图洛夫对芬兰人的了解远远超于伏罗希洛夫的想象。

    “其实也没什么,这些都是我听回来的而已。具体情况还需要前线队伍来了解。”曼图洛夫再次提醒道:“但毕竟,战争是残酷的,是涉及人命伤亡的事情。一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很多不必要的伤亡。所以,对于这场战争,我们应该要谨慎处理,不应该冒上太大的风险。”

    伏罗希洛夫再次点了头,表示肯定,“沃罗佳,对于任何一场战争,我们都会认真、小心地处理,这点你就不用担心了。”

    的确,伏罗希洛夫在冬季战争的时候,确实有多次亲上前线,小心地处理问题。但可惜他的军事才能有限,战事一直僵持,最终还是被罢免,换上了铁木辛哥指挥战事。

    伏罗希洛夫补充道:“另外,我们已经采纳了你对于我军后勤供给的建议,包括用不锈钢饭锅来取代镀锡饭锅,同时增加防寒衣物的供应。这样,即使是来自于中亚地区的红军战士,也能适应北方严寒的冬天。”

    曼图洛夫已经把想说的都说了。作为一个待在后面的建设部副部长,他最多只能说这些话,来避免苏军在冬季战争中,所付出的,无必要的伤亡。

    至于能否扭转战局,改变历史,他还是没什么把握,因为芬兰人的抵抗意志实在是太强,枪法太好,训练精良。以“侵略者”姿态发起战争的苏联,在保卫国家的芬兰人面前,很难打出卫国战争时的那股热血。

    至于曼图洛夫的建议,对战争的帮助虽然也不小,但毕竟要获得切实的执行才能发挥功效。否则,战果可能会和历史上的没啥区别。

    “曼图洛夫同志,”莫洛托夫发起了他的话题,“上次,您在克里姆林宫跟我说过,德国将会是我们的敌人。”

    “没错。”曼图洛夫承认了这一点。

    “但现在很多人都认为,他们不但不会成为我们的敌人,还有可能会是我们的盟友。”莫洛托夫说道。

    “莫洛托夫同志,我知道他们在想什么。现在德国人不但和我们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还向我们提供了不少生产设备,和军工产品。如果他们把苏联当作是敌人的话,那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样只会增强我们的实力。”

    “没错,他们,包括很多苏联干部在内,都是这么想。但我和斯大林同志都觉得,他们迟早有一天会撕毁和平条约,没想到您也意识到了这点。看来您的国际视野确实很广阔啊。”

    曼图洛夫说道:“莫洛托夫同志,在目前为止,苏德两国之间的关系确实不错。但那些误以为两国关系良好的人,也许并不了解这个《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在什么情况下被签订的。

    德国人吞并了奥地利,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此举受到我国和西方各国的注意。为了避免我国和英法联合,引起两线作战的危险,他们才主动与我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其实,莫洛托夫和斯大林早就识破了德国人的意图。“没错,西方国家游移不定,不愿意与我们共同抗德。为了避免德国对我们发起侵略战争,同时达到削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目的,我们就答应了德国方面所提出,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请求。

    当然,正如您当天所言,纳粹的本质是的,他们曾经多次声称要消灭社会主义统治下的苏联。我们始终相信,坚持立场的他们,迟早有一天会撕毁合约。这点我们在签约之前就已经想到了。

    他们向我们提供生产设备和军工产品,提升我们的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而我们则向他们提供石油,锰,橡胶等资源,给他们提供了大量的生产原材料,支持他们的生产,这其实是一场平等的贸易。并不存在一方实力提升不平衡的问题。”

    “这点我们都十分清楚,德国人迟早有一天会撕毁条约,”曼图洛夫预示道:“而我们也要在他们撕毁条约之前做好充分的作战准备。

    至于开战的时间,在我看来,当他们在西线取得决定性胜利,占领法国,隔着大海和英国人僵持,无法取得进一步战国的时候,就会把侵略的矛头指向我们。”曼图洛夫做出了他的先知性预言。

    虽然德国在占领法国一年之后才向苏联开战,但尽早准备对苏联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

    “等他们占领法国的时候再说吧。”莫洛托夫满意地笑着,说:“至于备战的事情,那就要交给伏罗希洛夫同志,还有你们建设人民委员部了。”

    “沃罗佳,你是第一副建设人民委员,打算怎么样发展军事工业的建设?”伏罗希洛夫向曼图洛夫问道。

    曼图洛夫回答道:“我认为,应该增加坦克,还有反坦克装备的产量,在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西伯利亚,甚至是中亚等大后方地区,建设更多的军事工业设施,以保障我军的后勤供应。”

    伏罗希洛夫翘起二郎腿,说:“但是,库里克(副国防人民委员,主管军械)同志认为,同时认为坦克和装甲车辆永远无法取代马匹,同时,组建坦克部队成本高昂,冲锋枪、机关枪等自动武器耗弹量高,精准度低,使用效果还不如步枪。你有什么看法?”

    “克里姆,说实在的。我并不同意库利克同志的想法。”曼图洛夫分析道:“也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库利克同志的说法是对的。因为当时坦克的数量并不多,装甲比较薄,容易被摧毁,而且坦克的机动性能比马匹还要差得多。当然取代不了马匹。

    但是现在,情况却很不同。坦克的火力、装甲和机动力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而且德国人也有了数量庞大的坦克集群。

    要对付步兵的话,出动骑兵部队当然没有问题。但对付装甲厚,火力猛,而且数量庞大的坦克部队,恐怕我们出动一个骑兵师都不能击败一个坦克连。”

    “曼图洛夫同志,你说得没错,我非常同意你的看法。”身为坦克设计师的科京深知坦克生产的重要性。

    “在我看来,”曼图洛夫继续说道:“要对付敌军庞大的坦克集群,我们就需要生产足够数量的坦克,并建立足够数量的坦克部队。同时,我们的步兵、炮兵,甚至是边防军的部队,都要配备充足数量的反坦克武器。

    否则,我们将无法抵挡德国坦克集群的攻击,到时他们就能迅速地占领白俄罗斯和乌克兰。”

    在历史上,库利克虽然阻止不了坦克的大量投产,但在坦克投产后,还三番四次地试图削减生产T…34坦克的材料,导致生产质量的下滑。

    除此之外,他还阻止了ZIS…3这款反坦克突击炮的生产。直到1942年2月,苏联红军才正式接收这款反坦克利器。要不然,如果苏军1941年就装备了这款反坦克炮的话,德军的巴巴罗斯计划未必会执行得这么成功,他们的坦克,也会在ZIS…3的炮口下,被炸成废铁。

    比曼图洛夫的预期中好,那晚的讨论气氛并没有他所猜想般的那么差,无论是科京,还是莫洛托夫,都没有发表过不利于自己的言论。

    也许科京是看在两位政治局委员的面子上,不敢当众和曼图洛夫这个人民委员撕逼。

    但从莫洛托夫的神情上,曼图洛夫看到的,只有对自己的欣赏和赞同,并没有任何想批判自己的意思。如果能够把握住这个机会,和莫洛托夫搞好关系,曼图洛夫未来的官场道路将会更加好走。

 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尤科夫

    1939年12月1日下午,在莫斯科市政府对面的特维尔广场,一群刚下班的苏维埃干部们,正在讨论新的人事变动。

    “听说,新上任的市委第二书记是个大美女,你们有谁见过她?”其中一个年轻的女干部好奇地问道。

    “你是说黑玫瑰,卡蒂娅·伏罗希洛娃同志?”

    “对,就是她。安尤科夫同志,您在行政委员会工作,我想您应该见过她吧。”

    “当然见过。”行政委员会委员安尤科夫说:“她长得是很美,但我并不看好她的工作表现,也不觉得她能胜任这个职位。”

    “为什么?”发起话题的女干部问道。

    “她只有25岁,从来都没有在政府机关或是地方党委担任过要职,一下子就升到莫斯科市委第二书记的位置上,你们不觉得有点奇怪的吗?”

    其中一个干部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也许她真有能力。再说了,她曾经担任过新西伯利亚州共青团委书记,那边的政绩,我想大家都有目共睹。几乎每隔一个月,真理报就会赞扬新西伯利亚州委书记曼图洛夫一次,他也很年轻。”

    “我承认,曼图洛夫同志确实有这种能力。他当年进入国立技术大学的第一年就成为了学校共青团委第二书记,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双学位课程,拿到了两个学位,然后就去了新西伯利亚州担任州共青团委书记。

    后来,他又把州委第一书记埃赫给打掉,自己坐上州委第一书记的位置上,并在短短的时间内,将新西伯利亚州建设成全苏联最发达的一个州份。这样的人才,理应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称号。

    但黑玫瑰就不同了,她的能力只是一般。在莫斯科国立大学担任共青团委书记的时候,表现并不突出,学业成绩也不算彪炳,后来也没有担任过政府、地方党委的职务,没有任何的建设、施政经验,也没有学习过有关的课程。

    我觉得,她根本就不具备担任的条件,以她的能力,最多只能担任莫斯科市共青团委书记,而不是市党委书记。”

    这个罗曼·帕维洛维奇·安尤科夫,是曼图洛夫的大学同学。

    大学毕业后不久,安尤科夫进入负责莫斯科城市建设的部门里工作,曾经参与莫斯科地铁的建设。后来莫斯科市委、行政委员会遭到清洗,幸运的安尤科夫则被换了上去,担任莫斯科行政委员会委员,分管城市的建设工作。

    安尤科夫虽然在市里担任重要职位,但工人出身,工程专业毕业的他,并没有太多的政治智慧。他只是个工程师,一个纯粹的工程师,对党政阴谋什么的并不感兴趣,只管做好自己的建设工作。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说话比较“豪爽”,直接,而且不善于言辞。除了斯大林和内务部、国防部的人员以外,他几乎可以得罪任何人,包括新上任的市委第二书记。

    “罗马(罗曼的小名),你说话能注意点吗?”安尤科夫身后传来了一把男声,“人家可是市委第二书记,你怎么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当着这么多同志的面,说她的坏话呢?”

    安尤科夫转过身来,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而其余几个干部也把目光投向了这个人。

    “沃罗佳,我们好久没见了。最近在西伯利亚干得怎么样?”安尤科夫对那个提点他的男人,也就是曼图洛夫说道。

    “还好吧。我现在已经被调来莫斯科了,在建设人民委员部工作。”

    “建设人民委员部?难道你要接任金斯伯格教授建设人民委员的位置?”

    曼图洛夫淡然一笑道:“我怎么会有这样的资格?但你差点猜对了,我是建设人民委员,但我是副的。”

    “您就是第一副建设人民委员,前新西伯利亚州委书记曼图洛夫同志?”其中一个干部露出了惊讶地目光,问道。

    “是的,这位同志。”此时,曼图洛夫又露出了那副谦虚,甚至略带自卑的申请。“不过说到底,我也就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普通党员而已。”

    “对了,曼图洛夫同志,请问黑玫瑰,也就是卡蒂娅·伏罗希洛娃同志在新西伯利亚那边工作期间,表现怎样?”那个干部好奇地问道。

    “她表现不错,在共青团的组织和宣传方面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曼图洛夫如实地,回答了人们的问题。

    “那,沃罗佳,你觉得她可以胜任莫斯科吗?”刚才发表不当言论的安尤科夫向老朋友问道。

    作为卡蒂娅的老公,曼图洛夫当然不会说妻子的坏话,但卡蒂娅在市政的工作上的确缺乏相关的经验,这点不可否认。“这个……我很难说,毕竟她没有在地方党组织工作的相关经验。她的宣传和组织能力确实不错,但地方管理的能力就要让时间来证明了。”

    “是啊,”安尤科夫说道:“她缺乏经验,正常来说,她应该在市委下属的部门里工作几年,才能胜任市委第二书记。不过,她是伏罗希洛夫元帅的女儿,升职总比别人快。”

    当然,卡蒂娅的身世确实令她在苏联的党政组织里得到更多更好的升迁机会,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她愿意学习,工作认真、努力的特质才是主要因素。否则,就算她是斯大林的女儿,也不能在团委、市委里担任要职。

    “对了,沃罗佳,你现在还单身吗?”安尤科夫嘲笑道:“我记得你大学毕业的时候,还没有碰过女人。”

    “我结婚了。”就在这个时候,一股特别的香气传入了曼图洛夫的鼻中。伴随而来的,是一个熟悉,温暖的吻。

    “沃罗佳,你们在聊什么?”卡蒂娅翘着曼图洛夫的手,站在了人群里面。

    “没什么,就聊一些普通的琐事而已。”曼图洛夫指着安尤科夫,对卡蒂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