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向右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向左向右飞- 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0几分钟后邓师付打来电话,他说:“左兄,瑞士的气瓶不能直接加气,送一个气瓶过来。”老左开车带一名地勤取了气瓶送到气站。

  事情是这样,瑞士铝合金气瓶嘴和气站的加气设备不能配套使用,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利用国产气瓶作媒介,用“冠军”的连接管一头接铝瓶嘴上,一头接国产瓶液阀嘴上,气站把气加到国产瓶内,通过国产瓶把气倒入铝瓶中。“冠军”的连接管一头是国际统一标准螺纹, 一头是铝瓶的螺纹,这样一来加气就得麻烦点,加完气老左说:“就把这个瓶放气站吧,等活动结束后再带回去。”

  一切准备就绪,下午4点一台车装了3组器材,两台面包车(租一台)、莫队的小车,全体人员一起进入红旗码头起飞场地。老外对起飞场地非常满意,这里即宽敞又有草坪。对爱飞翔团队的工作表现更满意。他们进场后就开始了起飞前的准备工作。

  这一天下午气象条件很好,偏东南风,1…2级,天气晴朗,好象老天也在欢迎国外朋友的到来。爱飞翔的飞行员、地勤个个精神振奋,工作中积极主动还多加几分小心,尽可能在操作中避免失误。

2007年事业与前途 10
左丹这时也很气派,身穿红色飞行服,带着飞球必备的指北针、高度表、GPS和其它小工具,在腰带上挂了半圈,看上去象将要出征的战士。黄琳和他悄悄地说:“好好飞,争口气!”左丹说:“放心吧,天气没问题。”下午的工作球由左丹主飞,并承担领航的任务,球上带瑞士的摄像师和翻译。这是瑞士来华第一航飞行,中外飞行员第一次在一起合作,现场气氛非常友好,大家对老外很尊敬,老外他感受到中国人对他们的礼貌,所以更显得象老朋友曾经有过合作一样,相互间非常协调,默契祥和。

  组装时,小罗给“冠军”当助手,小莫给“亚军”当助手,小赖给左丹当助手,3组球同时准备,老军把地勤分配到各球队。

  瑞士的器材都很轻,吊篮是铝合金框架,周围是厚棉布套上的,做工非常精细,上有边沿,下有底座,大小和国产AX…7型球相配套,因气瓶外挂,吊篮里空间利用率很大。4个气瓶都是挂在吊篮外小面两侧,有根带子连接气瓶手柄处,用钩挂在燃烧器支架上,然后,气瓶下半部用带子固定系牢。单头的燃烧器也是双管路分别给火,若一路发生故障,另一路可正常使用。试火后,声响偏大,火焰高,燃烧的比国产器材好。由于喷发的火焰大,燃烧器上基本没有碳灰。

  球体连接时更简单,4个挂勾往吊篮支架上一挂就可以了。两个人抬球包象玩一样轻巧。于是大家都围着瑞士球观赏,都羡慕人家的东西好,球皮面料更好,用这样的球,不知能省多少时间和力气。

  准备工作很快完成,瑞士总裁和“冠军”很满意,很高兴,竖起大拇指说:“OK,OK!”本来组装时可能用翻译解释,他们那里想到这支团队的业务技术竟如此熟练,包括国外器材一看就懂,根本用不着翻译指点。

  瑞士飞行员的两位夫人是当助手的,开始还有些不放心,后来她们看到中国小伙子的工作状态,就靠后了,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事实上在中国民间也是一样,谁家有球,不管男女老少,都明白球的基本知识,都能当助手,这是热气球运动的一个特点。

  接着,瑞士总裁对谁上那个球,负责那项工作任务都做了全面分工。准备工作结束后,开始起球。两台风机起一个球,瑞士的球起的很快,大家一看,总裁飞的是标准球,“冠军”飞的是葡萄形球,3个球都竖了起来。

  左丹飞的是西瓜球,因这个球象瓜瓣,从上到下按经线一副一个颜色,所以叫它西瓜球。还有一个南瓜球,是因球按纬线一圈一个颜色,所以叫南瓜球。爱飞翔俱乐部其它几个球的叫法:高峰的叫高峰球,李廷江的叫老大球,左丹的叫左丹球等等。后来老左感到叫起来不方便,和黄琳说改一下,黄琳也同意,为和中国航协比赛活动接轨一次改了两项内容。一项是为提高地勤人员素质,每名飞行员配一名专职地勤当助手;第二项是为球的平均使用,飞行员跟球走,地勤(助手)跟飞行员走,这样更利于飞行,利于球的专人管理。即球、篮、燃烧器配套使用,编号落实到专人。编号是:“好猫球”为1号,主要由高峰、李廷江、左丹负责使用,西瓜球为2号、李延江球为5号、高峰球为6号,由小赖负责,左丹球为7号,由小罗负责,南瓜球为8号,由小莫负责,湖南球为9号,由小纸负责。

  从那以后,每天该谁飞就用谁负责的球,专职地勤负责组装、起球、跟踪、收球,这样一来使飞行员、地勤、器材分配实现了程序管理的规程。

  左丹飞的是工作球,摄像师把机器、三角架在吊篮里准备就绪,翻译上了球,左丹按摄像师要求,起飞了。

  左丹操作热气球首先平飞,然后上升,看样子是摄像师要拍大全景,这时他们正在遇龙河的上空飞行,距离瑞士两个球不远不近,都在摄像范围之内。

  瑞士“冠亚军”的球起飞后,并没有上升,而是在地面慢慢地适应飞行。他们两个球都以白色为主色,兰色是企业的名称标志等,飞起来很漂亮。他们两球一前一后,忧闲地、浪漫地飘飞在中国阳朔遇龙河的上空。

  左丹在前面,有时到风层飞的快,有时下降低空转平飞,等到后面的球上来了,他又把球拉起来。

  半小时以后,他们飞的兴趣正浓,天气也好,趁人之美。地面的车队快到旧县附近,黄琳通过对讲机协调,左丹让车队到白沙金宝路待命,预计在那里降落。大车通过旧县,上公路奔白沙向金宝路驶去。小车因路况不好,调头(打湾)返阳朔走公路到指定位置。

  在金宝路上,地勤人员都下车等待球的到来。远远望去,3个球的飞行路线基本一致,他们一会上升到一定高度,一会都降到低谷,一起一伏很有节奏。

  左丹这时通知地面准备在山右侧采石场降落,瑞士总裁的球也顺山的左侧飞过来,后面是“冠军”的球。

  左丹和瑞士总裁的球一左一右同时降落,总裁下降高度越过电线一拉顶就降到路上了。地面立刻展开回收工作,几分钟就收好了。收球时,老左感到瑞士的球又薄又轻气密性特好,虽然球好收,但气排不出去。瑞士老总把球几米折一下,折完卷起来装进球包,很痛快。

  左丹越过山头看准确采石场拉顶速降,到地面利用反弹着陆,表现得很完美。

  “冠军”看两个球落地后才慢慢地从后面赶上来,他到路上没拉顶,也没抛系留绳,球飞过了航,到路下面水田地上空停下,如果按平时裁客飞行,小莫、小罗他们把系留绳一抛,地面一接,就能拉到路上降落。而“冠军”不知怎么想的,就在这时,地面产生一阵回头风,慢慢地把葡萄球吹到路上,这即是巧合又是老天相助啊!事实上是“冠军”掌握得好,飞的精彩。

  这次首航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中外飞行员相互握手致意,中外客人互相打着招呼,听北京崔总说,老外非常满意,非常愉快。对左丹的表现给予很高的赞扬,摄像师向左丹表示谢意。

  左丹收球后,出了一身汗,没来得及休息,黄琳又让他开莫队的车去桂林机场接瑞士巴索集团公司香港分公司的客人,直到晚上10多点钟才回来。

  第二天早晨,按计划飞漓江,起飞场地定在矮山公路,瑞士两球,左丹仍飞工作球。黄琳为答谢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邀请了阳朔有关领导和瑞士代表团同飞,为此按排李廷江、小罗两个球招待客人。

  飞漓江有两个主题,一是拍云雾看日出,二是拍漓江山水。

  在客人到来之前5个球全部竖起,做好了起飞准备。就在这天早晨,小田俱乐部的5个载客的球也在离此不远的地方起飞。与此同时,天空升起10个热气球,壮大了飞行场面,丰富了航拍的效果。

  这10个球起飞后都朝漓江飞去,左丹带着摄像师基本完成了拍摄任务,余下的就是边拍边观赏漓江山水和空中的热气球飞行了。他们在《印象&;#8226;刘三姐》上空停留了一段时间,观赏这漓江山水实景剧场的宏大场面。

  地勤和其他人都来到阳朔大桥,站在桥上向东张望,看见一个个球都慢慢地向这边靠过来。这时当云雾散去的时候,天阴了下来。很快就刮起了风,还有下雨的迹象,球顺风向北飘去。于是他们马上上车向前追赶,在离阳朔大桥一公里处,天突然下起大雨。天上的10个球都在风雨中飞行,瑞士巴索的两个球提前降落,葡萄球降在路上,地勤冒雨收的球,另外一个球落在路下面一个村子里,地勤刚收完这个球又去支援那个球。

  小罗降落的地方离他们不远,在前面的路下小树林里,他和地勤正忙着。

  李廷江落在路左侧的山上一条路上,刚落大雨就下了。他和地勤等阵雨过后才收的球。

  左丹可就惨了,他原打算在雨前降落,可又一看所有球还在天上飞,他只好跟李廷江往山上飞,李廷江落地后,风速加大,上升气流使他无法降落,他一看落不下来,加火紧贴树稍向前飞去。

  对讲机传来左丹的呼叫声,让地勤到镇中接他,要求送燃料支援。

  其他4个球都已平安落地,左丹伴雨前风不到情况如何?老左问小罗:“还剩气了吗?”小罗说:“还剩一瓶。”小罗拆卸完气瓶扛到路边,让地勤先收球。老左呼叫黄琳,让她照顾一下这4个球,雨停后装车先回去,他带小罗去支援左丹。

2007年事业与前途 11
当老左和小罗绕道县城赶到左丹那里,发现左丹和小田他们的一个红球立在一个打谷场附近,因老百姓不让在场地收球,没办法就得换气飞出去,再找场地降落。比他们先到的还有小莫、小飞、老军,老左非常感动,虽说平安无事,但当他们听左丹呼叫后,都从不同方向赶到这里来支援左丹。左丹球上的摄像师和翻译下球后让小飞接走。左丹换了气又连续飞行,因没有好场地降落,燃料还够用,他向前飞去,飞过了一座山。这下可远了,小罗、老军他们返回县城奔白沙方向,过收费站向右转,才找到左丹,他们是最后回来的。

  下午4点钟他们来到月亮山后面高速公路准备起球,风向还是偏东南,1…2级风。在这里起飞,飞到遇龙河上空,正是遇龙河的下游,刚好昨天飞的是遇龙河的上游,整个遇龙河的全景都看到了。

  根据风向和风速,下午的飞行任务并不重,还是拍摄遇龙河两岸风景和河上飘流的竹筏,所以下午的飞行任务很轻松,3个球起飞后,跟踪车辆全部到遇龙河北岸胜地宾馆前的停车场待命。在这里面向南望着热气球飞来的路线,视野很开阔,这一航工作球是李廷江主飞的,他载乘的不是瑞士摄像师,是阳朔电视台的朋友,他飞到遇龙河在河面上空保持长时间的低飞,与河上飘流的人打着招呼,后来他把球拉起向北面的山上飞去。

  当他把球飞到离山体的最近处,有意识地让球贴山滚动飞行,这时地上的人不知道他是什么意图?老左忙用对讲机呼叫说:“李廷江,球贴山了。”他说:“我知道,是有意让客人感受一下安全性。”老左说:“胡闹,请马上飞出来。”其实李廷江的正常飞行不是这样,当时这种举动实在让人不理解,不支持,不赞成,按他说这也是一些种锻炼。有人说:“什么时候锻炼不行,非在外国人面前锻炼!”李廷江还有说的,是想让人们知道,热气球贴山并不可怕,为此才这么做的。后来听阳朔电视台的朋友说,虽然是带我们体验飞行,当时我们的腿可都吓软了。

  就在那次飞行,李廷江把球从山上下降到山底,离路很远,是邓师付上去把球拉了出来,到路上就应该收球了,可他换上燃料还要继续飞一会。

  李廷江贴山滚动飞行一幕正巧让瑞士总裁看个清楚,当时总裁的球就在遇龙河上空,他看到这一情景,便和球上人摇头说:“NO!NO!NO!”很不赞成。于是他以为是风造成的,便把球拉到高处,到胜地宾馆的前方路上降落着陆了。

  瑞士“冠军”的葡萄球就在遇龙河的对岸,他们都在遇龙河上空低飞玩个痛快。因风小他的球还飞不到胜地这里。于是他借助遇龙河水的流速,把球降到与水面平行,顺水而下。一直到胜地这里才把球拉起来。他轻荡着竹林,慢慢地使热气球转到胜地院里的空地上,地勤急忙上前把球收了。

  瑞士这两个球收好后人就返回百乐来了。回来的路上,老左发现天上还有一个球在飞行,当时天已近黄昏,仔细一看,原来是李廷江的球还没着陆。老左急忙开车往前追赶,到了幡桃路发现李廷江下降高度寻找降落场地。这时已经是晚7点40分左右,天黑了,开始下起雨来。而且雨越下越大,李廷江只好在一片住宅区迫降。回来后老左听他说,本想把球降到西街了。

  6月7日上午雨天停飞。

  下午的飞行是一次很有意义的飞行,即体现了合作,又体现了交流,把瑞士巴索集团公司来华的飞行活动推向高潮。就在这次飞行中,有人说左丹为祖国争得了荣誉,飞出了自信,飞得精彩,甚至超过一次大型的国际比赛。整个飞行过程中真正体现了左丹操作热气球飞行的技术含量,在技巧上也运用得自如,也是他多年来飞行的一个纪录。

  关于下午的飞行任务,瑞士老总提出一个新鲜的建议,他和崔总商量,邀请中国热气球飞行亚军年轻的飞行员左丹搞个同场竞技交流,崔总高兴地答应了。于是午休后他给爱飞翔俱乐部负责人黄琳打电话,约他们几个人到百乐来酒店。不一会,黄琳叫江舟,、李廷江、左丹一起到了百乐来。

  一到百乐来,左丹感到奇怪,瑞士的一行人都整齐地在等待他们,好象是要开会研究什么。

  他们落座后,崔总说有两件事落实一下:第一,关于下午的飞行,第二是晚上收球后巴索总裁设宴招待爱飞翔全休员工,答谢来华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友好合作。

  会议气氛有些严肃,原因来自这不是自家的事,是主人和客人之间的交流,是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所以显得有点紧张。虽然他们没少接触外国人,但象这种国与国,面对面的交流还是不多见。

  接下来瑞士总裁具有多年飞行经验的高手,欧洲热气球飞行亚军和他们谈下午飞行的想法,提出和“冠军”邀请左丹搞一次竞技交流(意为比赛或者说是挑战)。自选场地,目标飞入西街,并以百乐来为中心点。崔总和专职翻译把总裁的意见传递给他们。左丹听了很惊呀!大家都高兴地看着左丹的反映。黄琳说:“这是下午飞行的科目,也是任务,你不但代表爱飞翔,也代表我们的祖国,这是一次挑战,你能接受吗?”左丹当即果断地回答说:“行,我能接受!”话音未落,引起一阵掌声。

  左丹默默地想,面对两位有多年飞行经验的高手,又是欧洲冠亚军,可不能掉以轻心,又想这分明是挑战吗,也没什么可怕的,必竟占具了天时,地利,人和。尽量去好好飞,不怕他们年龄大就欺负我,脑海里反复思考着怎么飞?怎么飞!

  飞西街是这几年在阳朔从来没有过的事。就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