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铁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铁腕- 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冯长远虽然对赵长天能获得王林的肯定和器重,感觉有一些压抑,但总体上还是能基本保持着平常心。毕竟,赵长天的所作所为确实挽救了他的政治生命。

    虽然还谈不上化解彼此的恩怨,但起码在一段时间里,冯长远觉得自己不适合对赵长天再进行打压。

    尤其是在这项王林亲自任命的工作上,他更是不能拖后退,只有给予赵长天相当的支持,才是明智的做法,否则那就是自掘坟墓了。

    得到王林的任命之后,赵长天马上对军队带来的这些物质进行了调配,留下了一半的水和帐篷、干粮,就地把帐篷搭建起来,一些老人、儿童、孕妇被优先考虑安排进帐篷里休息,饮用水和干粮也优先供应给他们。

    另一半帐篷和水被送往邻河镇,也将按照同样的原则使用。

    临近晚上十二点的时候,众人回到车上,车队向着县城驶去。

    回到县政府之后,众人又得到了一个消息,昌县溃坝的三坐水库下游的所有群众全都提前进行了转移,没有造成一人损失。

    了解到这个情况,这些领导们自然又是一番惊喜。

    赵长天做了解释:表示他是根据市里传达的防汛抗洪精神,在县委的领导下,安排了一些人员对这些处于危险地带的群众进行了提前转移。

    无论是王林,还是其它领导,甚至包括刘常清,看着赵长天的眼神都有一些异样了。

第二百四十一章 这是一个奇迹

    品vd如果不是限于场合,张兰很想给赵长天一个紧紧的拥抱,来表达内心的喜悦。

    大家都很清楚,这次在昌县生的是一场百年难遇的特大自然灾害。如果没有赵长天提前所进行的布置,昌县的损失将达到一个令所有人都无法接受的程度。

    也许,将有万人被洪水冲走。

    这种后果,无论是县领导、市领导、甚至是省领导都无法向中央交代。

    对于很多干部来说,不但会丢官弃职,甚至还会终生背负一个无法磨灭的巨大阴影。

    惊喜过后,在县委会议室里,省、市、县三级领导按照身份、级别的不同,依次落座。

    这次会议,将具体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灾后重建工作,以及防范可能还会持续的洪涝灾害。

    省委记王林亲自主持会议。

    赵长天被王林点名坐到了自己身旁。

    王林面色严肃的先做了言;“同志们,现在,我坐在这里,既欣慰又感觉心痛”。

    欣慰的是,在这场特大洪涝灾害中,顺城虽然遭受了损失,但损失的程序已经预计中的要小了很多。

    从目前已知的情况看,原本因为大凌河决堤可能会造成的巨大损失,在刘常清同志和赵长天同志富有远见的事先安排下,奇迹般的没有造成一个人员的损失。

    奇迹,是的,这就是一个奇迹,这是一个巨大的奇迹。

    我们所有人都要感谢这两位同志,如果没有他们,恐怕我们所有人都不会有现在这样的心情。

    我要特别表扬赵长天同志,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在一个月之前,赵长天同志就未雨绸缪的进行了防汛准备工作,对全县的水库进行了维修。

    结果,事实证明了他的决策是正确的。

    而他所做的努力也取得了丰厚的成果,昌县境内的水库是顺城包括其他受灾市所有县级单位里最多的,有三十几坐,但昌县溃坝的水库数量却是最少的。

    更加值得称赞的是,溃坝的水库没有造成一个人员的损失。

    同志们,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

    作为一个水利资源丰富的农业大县,作为一个本应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昌县居然取得了人员零损失的这种令人无比欣慰的成果。

    我认为,比起昌县的干部,尤其是赵长天同志,其他的地区的干部们是失职的。

    今天,我在这里这样说,等到全省的总结大会,我仍然还是要这么说。

    讲到这里,王林停了下来,向着刘常清、赵长天重重的点了点头。

    接下来,王林的表情凝重起来:“整个顺城市共有十三坐水库决堤,有四坐水库下游的群众没有来得及被转移。虽然目前还没有得到具体的损失报告,但估计情况不会乐观。

    如果我们的干部都能像赵长天同志这样,具备敏锐的危机意识与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态度,也许就不会生这些悲剧。

    这些事情,以后省委还会召开专门的会议进行总结。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灾后重建、以及防范可能还会持续的洪涝灾害。

    从目前的情况看,抛去人员损失不提,凌县和昌县是顺城乃至全省受灾最严重的两个地区。

    凌县有数万人口等待安置,昌县也是如此。

    我们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受灾之后、居无定所,也不能让百姓饿着肚、寒了心。

    赵长天同志,你是昌县的防汛抗洪、灾后处理总指挥,我想先听听你的看法?”

    说到后面一句话的时候,王林望向了身旁的赵长天。

    对于王林的问题,赵长天早就不知道考虑了多少次了,心中早就有了一些计划。以前,他还一直担心这些计划能否在县委党委会获得通过。

    此刻,既然王林问到了这个问题,如果能得到他的肯,自己的担忧将不再是问题。

    赵长天稍稍沉吟了一下,说道:“王记,各位领导,我就班门弄斧的谈谈我的一些个人想法。

    我认为,像王记提到的那样,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群众的居住和基本生活问题。

    从长远考虑,自然是要组织群众重建家园。但数万老百姓,万个家庭,也就是万栋房屋,却不是短期内可以建起来的,那需要一个过程。;

    最快,也将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还必须要满足人员和建筑材料都就位的两个条件。

    那么,也就是说,在房屋建成之前,我们必须要为老百姓提供能够满足至少居住一个月的住处。

    在这一点,我有这样的想法。

    在先期,也就是前几天,要搭建临时的帐篷。

    与此同时,要动全县所有未受灾的群众,采取一对一帮扶的方法,在考虑就近原则的基础,以一个家庭帮助一个受灾家庭的方式,解决受灾群众的居住问题。

    我认为这两种适应于短期的权宜方式,可以结合起来一起运用。当然,帐篷居住的方式只能是短期使用。

    在我看来,群众在帐篷里生活的时间不宜过一周。我们的目标,还是要所有受灾群众都要住到帮扶的家庭里去生活。

    实现这个目标之后,还能够同时解决受灾群众的饮食问题。

    否则,如果长期住在帐篷里,数万名群众的饮食将是个大问题。

    依照我的想法,居住和生活问题的解决办法基本就是这样,但光有办法还不行,还必须要考虑资金问题。

    我们不可能让帮扶家庭无偿的提供帮助,必须要给予一定的金钱补偿和物质支持。

    以一个月的时间计算,并只考虑最低的标准,每个群众的日常生活费用固定在三块钱,每天就是十几万,一个月下来,至少要有四百万的资金需求。

    这四百万,我们必须要提供或者说是奖励给帮扶家庭,绝对不能少。”

    说到这里,赵长天停了下来,看着众人的反映。

    “赵长天同志,你说的很有道理,我看这个办法非常可行。在我看来,这应该是最好的办法。只是,你认为能有那么多家庭提供这种帮扶吗?

    毕竟,这会干扰到自己家庭的正常生活,会有诸多麻烦,即使政府提供那么一点资金支持,也不过是能维持受灾群众的日常用度而已,对帮扶家庭来说,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好处。”

    王林点了点头,先是认可了赵长天的想法,但随即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是啊,王理的。毕竟,人都是自私的。如果政府不能提供多一些奖励,恐怕很难有群众会响应号召,自愿去帮助那些受灾群众啊。”

    唐庆天附和了王林的意见。

    “王记,唐市长,我也想给帮扶家庭多提供一些奖励,以便让他们有更多的积极性,但受灾的群众太多了,哪怕是分摊到个人、奖励标准只提高一块钱,那就意味着要多出百万的资金。

    我们县里的财政状况并不宽裕,以我的估计,即使是这个最低标准,支撑起来都非常费力。

    而且,等到受灾群众有了新家之后,我们还要考虑他们未来一段时间的生活问题。

    很多家庭的存粮只带出了很少的一部分,根本支持不了多久。虽然家里的金钱没有受到什么损失,但很多家庭的积蓄都没有多少。即使买粮,也无法长时间支持。最要命的是,今年又生了大旱、再加洪水,估计秋收的时候,很多家庭的粮食产量将大副减少。以前能够在粮食自己自足的家庭,基本都会面临粮食短缺的现实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总不能看着老百姓饿?必须还是要提供救济。这又将是一笔庞大的支出,以我们县的财政根本无法支撑。

    而且,在房屋重建也将需要一笔不小的支出。”

    说到这里,赵长天看了看冯长远和张兰。

    两个人几乎同时的点头。赵长天的话算是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去了。

    赵长天继续说道:“如果只有我们一个县受灾,我们可以请求市里支援。可如今的情况是,全市范围内普遍受灾,尤其是凌县,所需要的资金丝毫不会少于昌县,甚至会更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市里即使能对我们提供支持,我想也是有限的吗?毕竟,今年我们市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旱。”

    说到这句话,赵长天看向了刘常清、唐庆天。

    “赵副县长说的很对,在抗旱的时候,市里已经投入了大笔资金,如今的财政的确很不宽裕。”

    唐庆天连忙接过了赵长天的话头。

    在他眼中,此刻的赵长天实在是很可爱,这些话能在省委记王林面前说出来,要比他这个“待罪之人”讲出来,效果不知道要好多少。

    刘常清也连连点头。

    实际,赵长天提出来的资金的问题,也正是他所忧虑的。按照以往的经验,根据受灾的严重程度、中央和省里会提供一些援助,但数目通常有限,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难道小赵有什么好办法?”刘常清这样猜测着。

    王林倒是面色平淡,看不出内心有什么想法,只是示意赵长天继续。

    品vd

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胆尝试

    “王书记,正常情况下,如果市里的资金支持满足不了救灾需求,那就只能向省里请求支援。

    可是,在今年,我们北宁省有大半个省先后遭遇了旱灾和洪涝灾害,受灾地区至少波及到了七、八个地级市。

    因此,依照我的估计,省里的财政状况也不容乐观?即使能给我们市提供援助,但应该也是有限的,落到我们县之后,恐怕也就没有多少了,估计对受灾群众的生活问题很难有实质性的帮助。

    我们县是如此,落实到其它受灾严重的县也应该是这样情况。

    我想,省里可能会向中央求助。根据以往的经验,中央的确会下拨一笔救灾资金,但数目通常不会很大。这笔资金如果分摊到各个市,恐怕也就没有多少了吗?”

    说到这里,赵长天停了下来,注视着王林。

    “小赵,你还真是善解人意呢。”

    王林苦笑着说道,显然是认可了赵长天的说法。

    不知不觉间,王林已经改变了对赵长天的称呼,显得随意、亲昵了一些。

    “小赵,既然你已经把情况分析得这么清楚了,你是不是在这个问题有了什么想法?”

    王林仿佛意识到了什么似的,嘴角微翘的望着赵长天。

    随着接触时间的增加,他对这个年轻人是越来越欣赏了。

    其它人,也都用期待的目光望着赵长天。很显然,都想听听他能说出什么办法来。

    毕竟,这涉及到的是钱,而且是数目很大的一笔应急资金。而且,这还涉及到了在座所有的人的切身工作。

    “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公布我省各个受灾地区的灾情,向社会各界进行慈善募捐,通过这样的方式筹集到大笔救灾资金。

    虽然建国以来的4几年间,我国的慈善事业几乎处于断层状态,但不久前,王副总理曾经公开表示,认为在中国展慈善事业是好事情,他一定支持。”

    赵长天语气坚定的说道。

    事实,正是因为有中央领导的公开表态,他敢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个意见。

    他的话音刚落,在坐所有的领导面色变了,也包括王林在内。

    刘常清忧虑的望了一眼赵长天,随即,他关注着王林的表情。

    赵长天察觉到了众人神色的变化,他清楚这其中的原因。

    在这个年代,国内各地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很多时候都会被各地党政机关捂起来,控制媒体进行相关报道。

    由于资讯还远远没有后世那么达,因此,控制起来远远没有互联网时代那么艰难。

    只有像97年的那种波及到全国范围内的特大洪水、特大灾难,在无法遮掩、及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会为大众所熟知。

    如果按照正常的处理方式,依照这个时代官场的惯例北宁省的这起特大洪涝灾害,也会进行兴论的控制,最多会允许媒体做一些表面文章、进行一些非常简单的报道。

    而自己提出来的这种方式,势必要放开兴论,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这无疑是犯了一些忌讳。

    事实,说出这个想法,他也是经历了番心里斗争的。

    如果依照他刚重生那时的性格,这样的想法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有的,即使有,也绝对不会在这种场合说出来。

    但在仕途的这三年时间,使他越来越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于世,不能时时谨小慎微,不能时刻站在自私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的人永远也成不了大气候,永远也干不成大事业。

    真正站在时代浪尖的那些人,没有哪一个是胆小平庸、随波逐流之辈。

    想要不承担任何风险、不进行任何大胆尝试,就希望能获得仕途的快展或者是商场的辉煌,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他在仕途所做的许多工作,包括限制放水、进行防汛准备工作、提前转移群众等,也算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而这种思想,也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渐成熟起来,甚至成为他性格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此刻,他之所以提出这个想法,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也稍稍的冒了一些风险。

    当然,大胆尝试并代表着卤莽冲动,如果没有王林对他表现出来的那种欣赏和肯定,他也许会犹豫不决,最终能否说出来?还是个未知数。

    “小赵,说说你的想法。”

    会议室内沉寂了几秒钟之后,王林沉声说道。

    王林的表情很严肃。

    “王记,各位领导,我是这样认为的,天灾是不可控制的。而且,在面对灾难时,我们的确进行了积极努力和应对,但灾难来得太过突然和巨大,造成一定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大众会理解我们省所遭受到的严重损失。

    因此,我相信,即使我们把灾情向社会、向全国进行公布,也不会引起过多的指责,同情的人将会占绝大多数。

    在大众普遍同情的情况下,我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