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北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江北去-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1月11日,国务院决定由水电部安排“引黄济津”,在引黄河水之前,先将卫运河基流送给天津,从11日到12月25日,卫运河基流送来3亿多立方米水,然而,天津市九宣闸实收水只有06亿立方米,水在干旱的沿途几乎消耗殆尽。从12月25日到1973年2月15日,河南新乡人民胜利渠正式为天津市引黄送水137亿立方米,天津市九宣闸收水1027亿立方米。
  780多公里外的黄河水第一次开始解救干渴的天津。
  1972年11月23日,“文革”中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听取了天津用水面临严重威胁的汇报……
  由于旱情未能解除,中央决定再次“引黄济津”。1973年5月13日至6月28日,继续利用河南省新乡人民胜利渠,途经卫河、卫运河、南运河至天津市九宣闸,九宣闸再次收水108亿立方米。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天津:“九河下梢”的水饥荒(4)
黄河第二次解救天津。
  1975年8月下旬天津再次面临断水威胁。
  8月末,海河上游各河完全断流,海河水位急剧下降至半米,天津市向水电部请求调水救急。
  9月18至19日,水电部根据李先念、谷牧副总理指示在北京召开解决天津、北京工业及城市生活用水会议。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五省市水利厅(局)及水电部13局河道分局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共同研究了保证北京、天津供水措施。
  此刻的天津,机井已遍布全市农村。据9月20日《天津日报》报道:四年来,天津市打机井26万眼,相当过去22年打井总和的7倍。有井大队达到3400个,占全市大队的90%,仅此一年就打井6700多眼。不抽地下水,天津已无法活命!
  10月18日,河南人民胜利渠开始为天津放水。放水期间,为解决河北省用水,从11月17日停止为天津市放水约一个月,到12月16日,再继续为天津市放水。到1976年1月底放水结束,前后为天津市放水1568亿立方米。
  黄河水第三次解救天津。
  就在这个10月,中国水利学会在天津召开南水北调规划研讨会……
  1980年,华北地区普遍少雨,汛后密云水库蓄水有限,加上冬春季入库基流,全年可供的水量只有9亿立方米。不足京津两地用水的1/6。为保证京津两个城市的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用水,8月18日,水利部在北京召开京、津、冀紧急抗旱用水会议,会议由水利部部长钱正英主持,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王宪、天津市副市长吴振、河北省副省长杨乃俊及国家计委、经委、建委、新华社等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和代表参加了会议。为解决这一问题,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是牺牲农业用水,农村支援城市,保证城市必需的用水;城市也压缩用水指标,用于缓解农村旱情,共同度过干旱缺水的难关。
  天津算了一笔水账:以最低用水水平是每日138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已从每日60万立方压缩到30万立方,按303天计算,共需35亿立方水,以损失50%计,需要7亿立方。低于以上水平,工业即要停产。
  天津再次要求“引黄”解决。
  然而,这一年黄河没能来水。
  这一年,天津全市共开采地下水89亿立方米,其中城市及工业14万眼井开采3亿余立方米,郊区、县农业29万眼井开采58亿立方米,比允许开采量超过19万立方米。
  因为干旱,自4月底至10月初;北大港库区苇田、苇垛连续发生大小火警22次。
  农村没有水灌溉,各农用中、小水库蓄水仅有5000多万立方米,不到蓄水能力的8%。所有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下降,小麦不能返青、生长。春旱加伏旱,农村旱灾受灾面积达100多万亩。
  由于地下水的超采,天津的地面在开始沉降。
  1981年,持续干旱,天津遇到了百年不遇的最严重的水荒。
  4月12日,向天津输水的紧急会议在天津召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水利厅、密云水库管理处、廊坊地区水利局、水利部工管局、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有关处室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从4月14日8时至19日8时止,在密云水库向天津市输水线路上,一律停止用水5天,由海委、北京、天津、河北共同组成巡回检查组,加强巡逻检查。
  4月16日,海河水位下降到…048米,再继续下降2厘米,全市供水即将全部断绝,被迫引用水上公园湖水救急,天津市缺水已到最危急的关头。
  5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在天津宾馆主持召开京津用水紧急会议并形成《纪要》。6月14日,国务院批转这次会议的《纪要》,即必须首先确保城市人民生活和工业用水,对农业只能兼顾,明确潘家口水库要首先保证天津、唐山,在潘家口水库可分水量为1905亿立方米时,分配给天津市10亿立方米。
  天津市已采取节水措施,生活用水由日人均70升降到60升,工业日用水由77万立方米降到45万立方米。5月24日,《天津日报》报道:面对建国以来少见的干旱、风、雹灾害,天津市已有50万人投入抗旱斗争。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天津:“九河下梢”的水饥荒(5)
就在这年夏天,引滦入津工程加紧了勘探、设计的前期准备,确定引滦工程由水利部副部长冯寅、天津市副市长李瑞环负责。
  8月11至15日; 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京、津用水紧急会议。决定官厅、密云两水库的水量只能供应北京用水,不再向天津送水。
  天津用水要从黄河引水接济,要求河南省通过人民胜利渠向天津送水35亿立方水,山东省通过位山和潘庄两条输水线路送水3亿立方米,并要求全面加快引滦工程建设。
  8月16日, 国务院电告冀、鲁、豫三省把卫河基流送给天津。天津共收水2600余万立方水。杯水车薪!
  8月27日,山东省政府在济南市召开引黄济津紧急会议,传达国务院京、津用水紧急会议精神,确定位山、潘庄两条引水路线分别向天津送水。送水之前动员43万民工在20天内完战引黄济津工程土方2300多万立方米。引黄水要于12月6日到达天津,为天津送水3亿多立方米。
  干渴的天津必须要等到12月!
  9月1日,河南省政府召开引黄济津会议,决定成立引黄济津指挥部,并自10月15日开始用120天时间,经人民胜利渠、卫河,给天津送水35亿立方米。
  黄河从河南人民胜利渠经过14个昼夜奔流800公里,于10月28日中午进入天津市静海县南运河九宣闸。
  与此同时,河北省各级引黄济津机构成立。全省沿线邯郸、邢台、衡水、沧州四个地区和所属15个县、市均建立了引黄济津输水管理机构,一路护水进津。
  山东省由位山、潘庄两条引黄济津输水线路开始输水,于12月4日迢迢千里的黄河水进入天津九宣闸。
  河南、山东两省引黄济津共为天津送水69亿立方米,天津市实收水近45亿立方米,其余中途耗掉。
  黄河水第四次解救天津。
  为了保城市用水,中共天津市委决定禁止农业引用河水,农村旱情更加严重,无水可用,井水又严重含氟,农民只能吃氟水度荒。天津有关部门清查了饮水井的含氟情况,共调查了12个区、县的3400多个村队(占总村队数的89%),饮水人数322万人(占农村总人数约70%),实测饮水井34万多眼。卫生防疫部门清查数为3700个村队,约446万人饮水井含氟。
  蓟县山区、半山区7万余人吃水困难,城市靠外调水度过水荒,农村无靠,这年全市旱灾受灾280万亩,粮食减产37亿公斤。
  天津地面继续沉降。
  自1959年至1982年,地面最大累计沉降量已达22米,沉降范围达7300平方公里。市区累计沉降大于1米的范围,已大于135平方公里。
  1982年是天津市持续干旱的第三年,依然是百年罕见的特大干旱年。为解决天津城市用水危机,国务院再次下令引黄济津。冀、鲁、豫三省人民牺牲奉献,大力支持,自10月1日河北岳城水库开闸放水,迢迢500余公里往天津送水。11月,山东省位山、潘庄两条引黄渠道相继放水。
  黄河水第五次解救天津。
  连年的用水饥荒,使天津人受尽无水的煎熬,也使他们更早地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早在70年代,政府就屡下节水通告,1982年,政府正式颁布《天津市城市节水办法》,实行水资源指标分配制度。用水指标层层包干,超用不补,节约归己,日清月结。时至今日,天津居民用水依然是惜水如油,家家户户备几个塑料桶,以储存洗脸水、洗碗水、洗菜水,然后用这些水冲厕、擦地、浇花卉。节水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习惯。
  也就在这一年,从根本上解救天津水荒的引滦工程上马了。
  1982年5月11日,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在河北省遵化县体育场召开万人大会,举行引滦入津开工曲礼。当日下午,在横河隧洞明挖部位举行开工仪式,钱正英点燃了引滦入津的第一炮。引滦入津工程是从河北省迁西县大黑汀水库坝下引滦河水经河北省遵化县和天津市蓟县、宝坻县、武清县、北郊区至新开河水厂,引水路线全长234公里。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天津:“九河下梢”的水饥荒(6)
10月1日工程全线开工,十几万义务劳动大军陆续开赴工地。
  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引滦入津工程全线竣工,1983年9月5日,潘家口、大黑汀水库提闸全线正式通水,9月11日清澈甘甜的河水送进了天津市的千家万户。从此,天津结束了十几年、几十年喝苦水咸水的日子。天津人至今记忆优新,在市长李瑞环宣布滦水进津的那一刻,整个天津都流下了眼泪!他们还记得,那天市政府给全市每个家庭发了一包茶叶,让市民们尝尝用淡水泡出的茶水是什么滋味……
  清澈的滦河水解救了天津接踵而至的第四个特大干旱年!
  滦河发源于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的巴彦吐骨尔,流经内蒙古自治区的多伦地区进入河北省,至乐亭入渤海,全长885公里。从1983年起,它成为天津城市用水可靠的水源。每年十几亿立方米的滦河水,使天津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经济发展迅速步入快车道。
  在清澈甘甜的滦河水送到千家万户之际,天津市委、天津市人大、政府在市内三岔河口庄严地立起了一座纪念碑,邓小平书写的“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九个大字醒目地刻写在纪念碑上。新近落成的“滦水园”更是引滦精神的象征,园内展室里锈迹斑斑的风镐、铁锹、水泵,李瑞环用过的沾满泥土的木轮推车,还有战死在长达10公里输水隧洞里17个战士年轻的生命……
  截止2005年,22年来,引滦工程为天津人送来了168亿立方米的生命之水。
  然而,大自然始终按自己的行为方式运行着,人的力量大不过天!1997年至今,华北地区又遭遇了连续8年的大旱,北方大地一片焦土。春旱连夏旱,夏旱连秋旱,天津市城乡水源再度发生了严重短缺。1997年潘家口水库汛期来水量仅7亿多立方米,加上非汛期基流共12亿立方米,比正常年份少9亿立方米;到2000年潘家口水库的水已降到死水位,一个原本29亿库容量、可调节水量达195亿立方米的水库当年入库水量只有11亿立方米;2004年,汛期潘家口水库入库的水量也只有27亿立方米。
  从2000年至2004年,面临断水的天津又连连向中央呼救。于是,国务院又连续四年作出“引黄济津”应急调水的决定。
  2000年,整个黄河流域都在干旱,调黄河水已非常困难。国务院不得不协调甘肃、宁夏、内蒙、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河北八个省给天津调水。山东位山闸向天津放水86亿立方米,历时113天,天津实收水4亿立方米。黄河水时隔17年后第六次解救天津;
  2002年,位山闸再度为天津放水6亿立方米,历时85天,天津收水只有2亿立方米,黄河水第七次解救天津;
  2003年,位山闸再次奉命提闸放水9亿多立方米,历时116天,天津实收水5亿立方米,黄河水第八次解救天津;
  2004年,位山闸再次奉命为天津放水98亿立方米,历时120天,天津实收水43亿立方米,黄河水第九次解救天津。
  那么,2005年呢?2006年呢?……谁知道在2010年汉江水未到达之前,天津还要引几次黄河水?
  泥沙滚滚的黄河,已经断流了21年的黄河,仅为三类、四类水质的黄河,哺育了流域内几亿人的黄河,它还有多大力量一年又一年的哺育海河流域的天津呢?
  可水荒一年接一年,不舍昼夜!
  天津嗷嗷待哺!
    缺水逼出了节水的天津
  “天津人饱受没水之苦,懂得节水。”天津市水利局水资源处处长兼节水管理中心主任阎学军对我说,“老百姓家家都有好几个桶,都是攒洗碗水、洗菜水、洗澡水冲厕所。我们搞水的更是家家有桶,我们家淋浴时下面也接个盆,三个人的洗澡水足够第二天冲厕所。我们晒衣服下面也用盆接着,看到滴走一滴水都心疼。”
  阎处长说:“缺水逼出了节水!”
  多年来,天津市始终把节约用水作为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常抓不懈,在全社会形成了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良好传统。特别是遭遇1997年以来持续8年的罕见干旱后,天津市从战略、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确定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奋斗目标并努力付予实践,他们把节水工作贯穿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全过程,目前,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8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4个百分点;万元产值取水量降至24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全市节水器具普及率提高到50%,城市自来水日供水量由1999年的220万立方米降至2004年的151万立方米;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天津:“九河下梢”的水饥荒(7)
他们提出2010年基本建成节水型社会,对工业废水零排放的企业,优先满足用水需要;对造纸等高耗水企业,进行淘汰和并转。2004年,节水型工业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用水量仅占40%;同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0%;万元产值取水量仅6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
  他们一直在利用水价的这个经济杠杆,自1997年以来,他们先后6次调整自来水价格,居民生活用水由每吨068元提高到29元,工业用水由每吨不足1元提高到46元,特种行业水价提高到18元,对超计划用水实行累进加价收费;
  他们打破多年来农业和农村用水包费制,全市各区县都整合资金建设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用水实现按计量收费。他们累积投入54亿元资金,用于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和推广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节水技术,改变农业大水漫灌的传统灌溉方式,已建成17个国家级农业节水灌溉增效示范工程,全市农业节水灌溉面积达60%以上,年节水能力达到7亿立方米;
  他们运用市场手段,尝试对节约下来的用水指标进行有偿转让。对工业使用再生水和海水,节约出的5000万立方米用水指标用于居民生活,每年市政府从水费中拿出2000万元资金,用于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在企业内部将用水指标分解到车间,做到节奖超罚,有偿转让。把6000万立方米农业用水指标置换为城市用水,每年在水价中提取补贴资金1000万元,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他们全面建设节水型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