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正坐在台上,认真的学着琴。可惜他的手指太硬,乐感太差,教琴的蔡琰虽然很用心,琴声却还是不成曲调。
“陛下。”贾诩上前施礼,轻声说道:“袁氏兄弟出城了。”
“出城了……是什么意思?”刘辩按住琴弦,琴声嘎然而止,旁边的近侍和蔡琰都不由自主的松了一口气。万年公主的脸色一变,欲言又止。刘辩却皱着眉头,歪着脑袋:“跑了?”
殿上一片死寂,万年公主脸色煞白,唐瑛的眼神也有些慌乱,两只手紧紧的捏在一起。近侍们谁也不说话,可是脸上也有掩饰不住的紧张,投向刘辩的眼神也变得有些异样。
很显然,他们都知道袁氏兄弟逃出洛阳城意味着什么,一场不亚于黄巾之乱的祸事迫在眉睫。当年的天子虽然昏愦,毕竟已经做了十几年的皇帝,多少有些经验,也有些权威,面对的黄巾虽多,却是乌合之众。而眼前的刘辩却才当了几个月的皇帝,毫无威信可言,却要和四世三公的袁家战斗,和天下俊杰的领袖袁绍战斗。
他有一丝胜利的可能吗?
“对,袁绍向东,袁术向南。”贾诩平静的说道,过了片刻,又补了一句:“臣疏忽了,安排的人手太少,不足以阻截,否则的话……”
贾诩遗憾的咂了咂嘴,刘辩明白了他的意思。如果人手足,贾诩不反对扮成强盗,将袁氏兄弟斩杀在旷野之中。
这货真够狠的。不过,这的确是个好办法。
刘辩突然笑了一声,一笑就收不住了。
贾诩看着笑个不停的刘辩,一声不吭,目光中有怜悯,有惋惜,还有一丝无奈。
“懦夫!”刘辩突然收了笑容,不屑的骂了一声,很没风度的唾了一口唾沫。
他想起了历史上的袁绍出奔。当时董卓用三千人马来回捣腾,吓住了袁绍,袁绍拱手交出了手中的兵权,放下一句狠话,仓惶出逃。现在,董卓被自己控制住了,没能掀起什么波浪,袁绍还是出逃了,连正面一战的勇气都没有。
其实,并州军、凉州军加起来也不过五六千人,而袁家兄弟手中掌握的力量过两万人,再加上那些不在编的游侠儿,袁绍的实力远远过他。要不然,他也不至于要先下手为强。
可是,没等他动手,袁绍自己跑了,放弃了既有的优势,要去山东。看起来,他是龙归大海,虎入深山,有一片更广阔的天地,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他是怯阵,没有取胜的信心,没有背水一战的勇气。
官渡之战,如果袁曹双方换位,恐怕袁绍做不到像曹操那样背水一战。
贾诩眉梢一挑,不解的看着刘辩。他不知道刘辩是骂方便懦夫,是袁绍,还是他贾诩?
“陛下?”
刘辩收住了笑容,瞟了贾诩一眼。贾诩的眼神飘忽,他知道贾诩的信心已经动摇了。“文和,如果你是袁绍,你是会留在洛阳,利用手中的兵权,步步为营,还是会逃出洛阳?”
贾诩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刘辩的意思,嘴角不禁一挑,一抹笑意一闪即没,看向刘辩的眼神也亮了几分。在这种情况下,刘辩不仅没有像他预计的那样惊慌失措,反而很轻松的讥讽袁绍,让已经绝望的他重新看到了一点希望。
没错,袁绍就是一个懦夫。如果他有足够的勇气,根本不用离开,仅凭他手中现有的力量就足以控制洛阳的局势。难道天子不肯采纳我的计划,就是猜到袁绍会不战而退,主动逃出洛阳,将兵权拱手相让?
“袁绍跑了就跑了,这人成不了大器。”刘辩挥挥手,像赶走一只苍蝇:“曹操呢?”
“曹操……”贾诩有些后悔:“曹操只带了两个随从出城,家人都在城中,一点异常情况也没有,监视的人还以为他出城打猎,谁知道他……居然也是出逃。他出城的时候,袁家兄弟还没动静呢。陛下,臣大意了,请陛下责罚。”
“算了,你我都失算了。没算到曹操这么狠,没算到袁绍这么弱。奸雄就是奸雄,怂蛋就是怂蛋。”刘辩托着腮,想了想:“看来,一场大战不可避免。文和,我们要做好应战的准备了。”
“袁绍会起兵?”贾诩不太相信。聪明如贾诩也有些糊涂了。既然刘辩认为袁绍是个懦夫,他怎么又会认为袁绍会起兵造反?这好像不太合逻辑啊。“他有什么理由?”
“他会有理由的。”刘辩笑笑。卢植曾经担心他会给袁绍一个起兵的理由,现在他还没动手,袁绍就跑了。可想而知,他就算再想息事宁人,袁绍也会找出理由的。“先把南北军、西园八校接收过来,整顿军备,准备作战。请董公来,朕要和他商量一下相关的部署。”
看着刘辩,贾诩又惊又喜。刘辩自信得有点莫名其妙,但正是这种莫名其妙的自信让贾诩改变了想法。贾诩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刘辩看起来没什么脾气,看起来优柔寡断,但是在真正的困难面前,他一定能撑过去。困难越大,他的斗志越旺。
“唯!”贾诩大声应道:“臣这就去请董公。”
。
。
;
第050章 勇者惧(第三更,求推荐!)
“朕的诏书还没有用玺,士卒还没有集结,袁家就知道了消息。”刘辩将没有尚未用玺的诏书丢在卢植的面前,轻笑一声:“袁绍、袁术跑了,卢卿,你说,他们是去游历呢,还是去干什么?”
卢植脸涨得通红,无言以对。
刘辩没有再让他难堪,卢植的脾气也许刚直,和袁家也有瓜葛,但是他忠于朝廷,这一点毋庸置疑。他反对抓捕袁氏,也是出于防止操之过急,激起事变,并不是因为他心向袁家。现在袁绍兄弟出奔,事情已经明朗化,他也不会再那么固执了。
“南军,北军,西园八校,必须立刻掌握在朕的手中。”刘辩声音不是很响,但是态度很坚决,不容置疑:“即日起,杨卿任虎贲中郎将,掌管南军。卢卿任北军中侯,掌管北军。西园八校化整为零,分别归入北军五校和凉州军、并州军,并从中挑选一部分人进驻玄武门。这件事,以卢卿为主,杨卿为辅。”
“唯!”卢植和杨彪躬身领命。
“整顿禁军的任务交给卢杨二位,洛阳周边的战事,太尉多多费心。”刘辩把目光转向董卓:“太尉久经沙场,身经百战,经验丰富,作战的事,毋须朕操心。可是有一件事,朕要提醒太尉。”
董卓连忙低下头。如愿以偿的做了太尉,又要主持即将到来的大战,董卓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洛阳,是大汉的国都,洛阳周边的百姓,都是朕的子民。西凉士卒在边关与异族作战惯了,杀心太重,可以理解。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不能再肆意无度。太尉要约束手下,勿犯国法。否则,到时候立功而受戮,既伤了士卒之心,又损太尉声誉。”
董卓一头冷汗。他明白了刘辩的意思,如果西凉士卒杀了无辜百姓,那可不是他董卓被人骂的事,弄不好刘辩要砍他首级。今天刘辩在这里说了这句话,卢植、杨彪可就看着他了。出了事,责任全是他的,与刘辩无关。
“袁家门生故吏遍天下,但是我相信,大汉四百年的江山,不会那么容易倾覆,必然还有不少人心向大汉,愿意与大汉而战。”刘辩接着说道:“诸卿,朕希望你们能多多举荐人才。”他顿了顿,又笑了一声:“不管他们与袁家什么关系,只要他们愿意为朝廷效力,朕举双手欢迎。实在不愿意来,想跟着袁家再立新朝,鸡犬升天的,嘿嘿……那他们就自求多福吧。”
卢植等人打了个寒颤,听出了浓浓的杀意,却不好多说。要跟着袁家立新朝,那自然是叛逆,天子要杀他们全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不过,贾诩却听出了另外一层意思。刘辩显然相信他能够平定袁家的叛乱,那些跟着袁家叛乱的人,的确应该自求多福。
“好了,诸卿去做事吧。”刘辩挥了挥袖子:“朕要想想,怎么和袁太傅谈谈心,好让他走得安心,走得绝望。”
卢植听了,一股寒意直冲后脑。
……
卢植、董卓等人一出殿门,刘辩就垮了下来。他顺手将焦尾琴推在一旁,以手支额,冷汗涔涔。
他不是怕袁绍,而是面对历史,他感到很无力。
穿越千年而来,他现在拥有龙卵,有《黄帝十二形》,有张角的《太平经》和九节杖,现在又从蔡邕那里得到了能够明悟命格的《广陵散》,可是,他还是无法阻止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他有龙卵,可是不知道能不能孵化。
他有《黄帝十二形》,有《太平经》和九节杖,还有藏兵阁里历代收藏的神兵,可是他不会用。
他有能明悟命格的《广陵散》,却没有时间,更不知道有没有那个天赋。父子兄弟,他好象是最烂的那个人。琴棋书画,不懂;天子威仪,没有;真龙命格……哈哈,真幽默。
董卓没有祸乱洛阳,但是袁绍依然逃走了。如果不出意外,想必用不了多少,山东的十八路诸侯就会起兵。只不过,这次不是讨董,而是讨汉,讨他刘辩。
接下来呢?自己是不是还会死,吕布是不是还会和王允一起刺董,天下是不是还要四分五裂,军阀割据?
似乎……不可避免。
蔡琰接过焦尾,轻拨了两下,弹奏了起来。与刘辩的噪音相比,蔡琰的琴声如同天赖,可是刘辩听了,心里却不仅没有一丝空灵,反而堵得慌。他摆了摆手:
“别弹了,朕不能止息,快窒息了。”
说完,他拂袖而起,耷拉着脑袋,像只斗败的公鸡,走了出去。
蔡琰一怔,讪讪的收回手。唐瑛和万年公主互相看了一眼,心情也非常沉重。唐瑛起身,“我去看看。”追了上去。
万年公主犹豫片刻,叹了一口气,对蔡琰强笑道:“陛下心情不好,你就先回去休息吧。”
“喏。”蔡琰应了一声,抱着琴走了。
万年公主又坐了片刻,也站了起来,问清了天子的去向,跟了上去。
……
站在濯龙园的凉亭上,听着哗哗的水声,刘辩脑子里一片空白。他懒得去想,只想这么安静的坐着,一直坐到生命的终点来临。
大不了再死一回嘛,老子又不是没死过。如果运气好的话,也许还能穿回去。刘辩百无聊赖的自我安慰道。
有脚步声传来,刘辩却不想起身。直到万年公主站在他的身后,四处张望了一下,诧异的问道:“唐妃呢?”
“阿英?”刘辩也茫然的四处看了看,“没看到她啊。”
“她明明说过来陪陛下的。”万年公主黛眉轻挑,偷眼看了看刘辩,把后面的话又咽了回来。“陛下,你在担心袁绍?”
刘辩不好意思的笑了一声:“姊姊,我是不是……很让你失望?”
“不,陛下刚才的表现很得体。”万年公主走过来,轻轻的挽着刘辩的手:“陛下,臣妾相信,陛下一定能明悟命格,孵化龙卵,召唤巨龙,战胜袁家,中兴大汉。”
“谢谢姊姊的安慰。”刘辩摇了摇头:“可是,我一点信心也没有。刚才……我是装的。”
“可是陛下装得非常好。”唐瑛从远处走来,接过了刘辩的话。“所谓勇者,不是无所畏惧,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该做的事,哪怕再苦再难,也要迎难而上,才是真正的勇士。”
。
长假结束,从老家回来了。
看到打赏和推荐票,老庄心里暖洋洋的,一直想着要加更致谢来着,在老家不方便,今天补上。
谢谢所有支持老庄的书友!
求推荐,求收藏!
。
;
第052章 死了也白死
刘辩知道,不管自己怎么做,袁绍总会找到起兵的理由。就算没有理由,只要有人拥护他,他也能起兵,只要他最后胜利了,没有理由,那些儒生也会给他找到理由。说不定还能找出一大堆祥瑞。
殷鉴不远,想想王莽就知道了。
不过,尽管如此,他也不打算主动配合袁家,就算袁家是皮粗肉糙的牛魔王,他也要做一只牛虻,叮他两口再说。有用没用先放一边,让他不痛快也是好的。
更何况他现在是皇帝,手里握着名分大权,要给袁家找不痛快,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刘辩找来了蔡邕,让蔡邕写了一封诏书,发往全国各州郡。诏书的主要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接受建议,宣布要广纳人才,革新朝政;另一部分是谴责部分世家沽名钓誉,依附权贵,勾结宦官,把持朝政,为非作歹。富拟王朝,僭越逾制,肆意妄为。
袁家的罪名根本不用虚构,一桩一桩的实实在在。
至于袁绍、袁术,封赏是别想了,刘辩把他们烧毁皇宫,肆意杀戮,欺凌太后、天子的罪状一一道来,公布天下,并发布了通缉令,在全国悬赏抓捕。
刘辩知道,不可能有人真的把袁绍抓起来送到他的面前,他甚至怀疑自己的诏书能不能送到各州郡,但他就是要先吐袁家一脸唾沫,撕掉他们虚伪的面具。至于会不会激怒袁家,他根本不担心。现在他就是想装孙子,袁家也不会接受他。既然如此,何必要装?
蔡邕的文笔没话出,写得花团绵绣,文字古雅,用典精确,直诛人心——这都是万年公主说的,刘辩自己没这水平,根本看不出来。
诏书一下,群臣哗然。
……
袁隗穿着一身赭衣,威仪却丝毫不减,一步步的走上了大殿。
刘辩站在阶前,拱手相迎。蔡邕拱着手,站在一旁,默默无语,神情纠结。他知道袁隗今天来是干什么的,他也知道刘辩让他站在旁边是什么用意。今天,他作为一个历史见证者和书写者,要留下第一手资料,留存东观,以备将来修史。
如果刘辩最后胜了,他的文字将会把袁隗钉死在耻辱柱上。如果袁绍最后胜了,钉在耻辱柱上的不仅有刘辩,还有他蔡邕。
作为一个学者,他并不喜欢这样的处境。可是他无法拒绝。
袁隗走到刘辩面前,躬身一拜:“罪臣隗,拜见陛下。”
“太傅知罪了?”刘辩嘴角微微挑起,似笑非笑。
袁隗不卑不亢,沉声道:“教导无方,愧对先帝,老臣有罪。”
“太傅谦虚了。”刘辩同样不动声色。要论学问,他可能连袁隗一个边都碰不着,但是要论嘴皮子,论骂架,他还真不憷袁隗。他很清楚,袁隗要脸,他不要脸,他先天的占便宜。上次,他把袁隗骂得吐血,已经证明了这个道理。
学问,对骂架其实并没有什么帮助,大学者未必就骂得过街头泼妇。
“朕虽然不是什么聪明人,书读得不好,也不怎么会说话,却也不是不可雕的朽木。”刘辩接着说道:“要论见识,朕还是有一点的。”
“陛下的学问虽然不好,却很自信。”袁隗不紧不慢的讽刺了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