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燕,辛苦你了。”
“陛下亲征,尚不言辛苦,臣怎么敢说辛苦。”张燕满面笑容。连忙上前行礼。见刘辩没有停下来说话的意思,他也不客气,翻身上马,与刘辩一起前进,只是落后刘辩半个马身。感受到驳兽的凶猛气息,他胯下的那匹战马有些紧张,不停的打着喷鼻,烦躁不安。
刘辩见了,摆了摆手。将刘协叫到跟前。“阿协,将你的马换给镇南将军,你带人到前面去。打理一下驻营的事宜。”
“唯!”刘协翻身下马,将马缰递到张燕手中。张燕受宠若惊,不敢受,刘协笑了,伸手接过张燕的马缰。张燕见了,不敢再犹豫。否则就成了刘协为他牵马了。他连忙翻身下马,对刘协深施一礼。
“多谢殿下。”
刘协微微一笑。也不多说什么,翻身下马,带着孙策等人急驰而去。他的年纪虽小,身手却非常敏捷,看得张燕又是一呆。
这片刻的功夫,刘辩已经驰出十余步远,见张燕还没有赶上来,便叫了一声:“飞燕!”
张燕如梦初醒,翻身上马,赶上刘辩,半是解释,半是赞叹道:“陛下,数月不见,陈留王进步神速,让臣大感意外。”
“是么?”刘辩笑笑:“你别看我这弟弟年纪小,境界可不低。对了,栖之最近有没有给你写信?”
张燕摇摇头:“臣驻守颍川,军务繁杂,很少和栖之他们联络。”
刘辩没有点破张燕。张燕警惕心非常重,借此机会表明黄巾军出身的将领之间并没有联合之意。他转头看看张燕。“飞燕,栖之年初悟命,西征之际又破了境,你可要抓紧一些,要不然将来黄巾四将再聚首,你这个大帅将何以自处?”
张燕当然知道杨凤悟命破境的事,也想过刘辩提出的问题,当下便笑道:“栖之是西征之际破境,陛下如果希望臣也能破境,不如也给臣一个征战的机会吧。”
“哈哈,我正准备说,你就先等不急了。”刘辩哈哈大笑,摇了摇手中的马鞭。“这次取益州,虽说是三路围攻,可是益州四塞,易守难攻,难度可不小。我担心袁术会趁机生事,断我粮道,你能不能为我守住后方?”
张燕有些失望,可是随即又高兴起来。虽然不能随刘辩出征,可是独领一军更有立功的机会。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刘辩要想攻克益州,就必须取江淮之间的粮食为资,他这个任务可是非常重要的啊。
“陛下有诏,臣焉敢不从。”张燕挺起了胸膛。“但有臣一口气在,可保袁术不能进荆州一步。”
“如此,我就放心了。”刘辩沉吟片刻,又道:“黄巾力士还有多少?”
张燕心头一紧,略作犹豫,随即说道:“多年征战,损失不小,这些年又有一些因年龄和伤痛失去战力,目前能战者还有两百余。”
“挑一些精锐,加以训练,凑满五百人吧。堂堂的镇南将军,手里不能没有一点杀手锏。”
张燕大喜,连忙躬身拜谢。他知道徐晃的贴身亲卫是五百战斧手,刘辩让他把黄巾力士增加到五百人,无异于将他与徐晃并列,这是对他的器重和信任,也是对他谨小慎微的酬赏。
“谢陛下。”
“这一仗打完,你就要挺进江南。江南多山多林,骑兵施展不开,到时候就要靠黄巾力士这样的精锐步卒。你要提前做好准备。另外,你给管亥送个消息,朕希望他能挑选一些精通水性的将士,将来在水师上有一技之长。”
张燕欣喜若狂。杨凤、郭泰坐镇西北,手下有强悍的骑兵,他有黄巾力士这样的强力步卒,如果管亥等青徐黄巾再在水师占一席之地,那黄巾军的实力将在大汉的军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了实力,谁还敢轻视黄巾军?由此可见,刘辩诚意满满,他不仅没有违背当初的承诺,而且对黄巾军寄予厚望。
张燕觉得自己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他虽然投降了朝廷,却没有放弃黄巾大旗,而且把这杆大旗举得更高。有了刘辩的鼎力相助,他相信黄巾军可以走得更远,他们不再是蝼蚁一样的存在,而是大汉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刘辩拒绝了张燕入城驻营的邀请,就在城外的军营中休息。
处理完相关的事务之后,刘协起身,准备向刘辩告辞。他想了想,重新坐了下来。刘辩见了,眼皮微挑:“还有事?”
“皇兄,臣弟有一事不明,想请皇兄指点。”
“说。”
“臣弟听说,陛下不仅增加了黄巾力士的限额,将来还要让他镇守江南?”
刘辩瞥了刘协一眼,无声的笑了。刘协知道这件事并不奇怪,他敢当面质疑,这件事却很难得。
“黄巾四将,各镇一方,这原本是好事。可是杨凤、郭泰都曾经是张燕的部下,如果让张燕进据江淮,黄巾军就有了富庶之地,万一有异心,如何是好?”
“那就不要让他们有异心。”
刘协皱着眉头,不解其意。刘辩招了招手,让刘协靠近一点。他抚着刘协的肩头,温和的说道:“阿协,你说,是黄巾军野心大,还是世家豪强的野心大?”
刘协不假思索。“当然是世家豪强的野心大。”
“那我再问你,大汉的根基是世家豪强,还是像黄巾军一样的普通百姓?”
刘协沉默了片刻,拱手道:“皇兄,臣弟明白了。大汉就是一根大树,世家豪强是大树的枝,可是普通百姓却是大树赖以存活的土地。根深则叶茂,枝强则干弱。”
刘辩赞赏的看着刘协,轻轻的拍了拍。“阿协,你能这么想,我非常高兴。你才十一岁,就有这样的见识,可见你的天资是好的,只是以前总是忙于眼前的事务,眼界未免太窄了些。这次出来,有机会见见世面,对你大有裨益。”
“多谢皇兄教诲。”刘协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拱身起身。“忙了一天,皇兄早些歇息,臣弟不打扰了。”
刘辩没有多说什么,摆摆手,示意刘协自便。刘协转身离帐。
……
荆州,襄阳城。
诸葛玄坐着马车,缓缓驶进了西门。诸葛亮坐在他的右边,两人谁也不说话,眼神凝重。他们一直隐居在城西的隆中,平时来襄阳城的机会不少,可是这次与往常不太一样,是荆州刺史刘表下令,让蒯祺亲自作书,邀请他们前来议事。这让他们心生疑虑,刘表与诸葛玄的关系不错,两人经常往来,可是诸葛亮却一直以年幼为理由,多次婉拒了刘表的征召。刘表也没有勉强。这次让蒯褀出面,却让诸葛亮无法拒绝。
蒯祺是诸葛亮的大姊夫,又是荆州豪强蒯家的子弟,论情论理,诸葛亮都不能拒绝。
刘表一定要他来,是为了什么,难道是又要他入幕?
诸葛亮心生疑虑,心里有些忐忑。
马车来到刺史府前,通报之后,蒯褀从里面迎了出来。一看到诸葛亮的脸色,蒯褀就笑了。
“不要紧张,使君还没有强人所难的习惯。请你来,只是为了验证一件事。”
诸葛亮松了一口气,笑了一声:“不知道是什么事?”
“《风后书》。”(未完待续)
第430章 聪明误
诸葛亮脸上的笑容一僵,诸葛玄的眼中甚至闪过一抹惊恐。
诸葛亮手中有《风后书》是秘密,除了他们两人之外,就连诸葛亮的姊姊都不知道,蒯褀是从哪里知道的,刘表又是从哪里知道的?
看到诸葛亮叔侄的惊愕,蒯褀很满意。他对诸葛亮叔侄很不满。诸葛玄将诸葛亮的大姊嫁给了他,目的并不单纯。他们背井离乡,客居荆州,说是隐居隆中,耕读避世,可他们怎么可能真正做一个农夫呢。他们是士大夫,根本不会操持农活,更不可能以佃户的身份立世。他们需要土地,需要耕作土地的佃户,这些从哪儿来?除了刺史刘表的赠与之外,当然是蒯家、庞家这样的姻亲之家来供给。
蒯家、庞家愿意与诸葛氏结亲,不是因为诸葛亮的姊姊长得漂亮,更不是因为诸葛氏的家族背景——对他们来说,琅琊诸葛氏并不是什么显赫的家族,更何况他们背井离乡,一无所有。
他们是看刘表的面子。
可是诸葛亮却一而二,再而三的不给刘表面子,这让他们很不舒服。更让他恼火的是,诸葛亮藏有《风后书》这样的上古秘笈,却连一点风声都不透露给他们,还把他们当姻亲吗?
蒯祺有一种被人利用,同时又被人蔑视的屈辱感。不过,世家子弟的涵养让他不会把这些情绪摆在脸上,此刻看到诸葛亮刹那间的惊愕。他非常满意。
你以为你有秘笈,隐居参悟,就能真的呼风唤雨?错!没有家族的实力有支撑。你什么也做不成。同样,如果你不把我们当回事,你连最基本的消息都得不到,还怎么运筹帷幄。
“《风后书》?”诸葛亮很快恢复了平静,“姊夫从哪儿听来的?”
蒯祺笑容灿烂,如春日阳光。“孔明,你隐居深山。不问世事,当然不知道了。陈纪陈元方死了。你知道么?”
诸葛亮的眼角抽搐了一下,心头涌过一阵悲哀。陈纪死了?
“《风后书》是陈氏家族守护千年的秘密,陈纪死了,陈群力有不逮。便转给了钟繇。没想到钟繇转身就将《风后书》献给了朝廷,换取了幽州的兵权。”
诸葛亮吸了一口气,两只手攥得紧紧的,小脸有些发白。钟繇将《风后书》献给了朝廷,那我守着这个秘密还有什么意义?
“那……使君既然已经得到了消息,又要向我求证什么?”
“据说陈纪之前曾经去过泰山,按照时日计算,当时你们应该还在老家,使君想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风后书》这样的秘典。”蒯祺一边陪着诸葛亮叔侄往里走,一边说道:“使君还得到消息,陈纪去泰山。就是为了将《风后书》藏在泰山。不过,他的希望落空了,袁绍可能找到了他藏的《风后书》,易水之战,他就是用《风后书》里所载的阵法击败了公孙瓒。”
诸葛亮大吃一惊:“袁绍用《风后书》击败了公孙瓒?”
“是啊,听说袁绍境界提升很快。”蒯祺笑眯眯的打量着诸葛亮:“我估计应该比你的境界还要高一阶。孔明。闭门造车……不行啊。”
诸葛亮无言以对。他知道,蒯祺肯定知道了这个秘密。刘表当然也知道了,不然不会特地请他们来对质。只是刘表用意何在,他难道也想得到《风后书》?
诸葛亮忐忑不安的走进了刺史府,刘表坐在大堂上,正和蒯越、蔡瑁等人议事。看到他们进来,刘表停住了,抚着胡须,扫了他们一眼,神情有些冷淡,有些愠怒。
诸葛玄尴尬的上前行礼,刘表淡淡的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入座。诸葛玄心里不安,却又不好主动开口,只好耐着性子,竖起耳朵听着。诸葛亮也差不多,虽然他只是一个孩子,刘表不至于和他计较,可是一旦诸葛玄受窘,他又岂能置身事外。
刘表轻咳一声,语气沉重的开了口。“表亦无能,到荆州三年有余,未立尺功。如今陛下亲临荆州,我也能卸下这副重任了。这三年,荆州安定,诸位有功,我会向陛下言明,尽力推荐,希望陛下择优录用。这也是我能为诸位做的一点力量。诸位都有安邦定国之能,将来拖青纡紫,富贵可期。”
“谢使君。”蒯越等人躬身施礼,脸色兴奋,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在山东绝大部分世家豪强都依附袁氏的情况下,荆州人没有随大流,而是一直坚定的坚持朝廷,承受了不少损失,也冒了不少风险。现在回报来了,天子亲临荆州作战,他们有机会与天子见面,征战立功,前途一片光明。
看到蒯越等人脸上的喜色,诸葛亮暗自叹了一口气。说起来,儒门势力广大,天下所有的读书人都包括在内,可是细想起来,儒门内部的派系却多得难以想象。不同的州郡有不同的学风,荆州与豫州不同,同为豫州的颍川郡与汝南郡不同,结果袁绍以儒门领袖自居,而真正的儒门领袖陈纪却根本没有和袁绍合作的意思,荆州的世家则干脆与袁氏对抗,刀兵相见。
同为儒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歧?诸葛亮想不明白。不过,他听懂了刘表的另外一层意思:天子刘辩即将亲自荆州。诸葛亮很惊讶,他不久前得到的消息还是天子远赴弹汗山闭关修行呢,怎么突然又要亲征荆州了。
诸葛亮向蒯祺靠近了一些,低声问道:“天子从弹汗山回来了?”
蒯祺笑笑。“是的,天子不仅回来了,而且决定要平定天下,改革更化。不久前,他发出诏书,征召各地的贤良入京议政,现在又决定亲征益州。平定了益州之后自然会顺江而下,先平袁术,再擒袁绍,我荆州将士有幸,可以随陛下征讨,立功在望啊。”
诸葛亮听出了蒯祺的得意,心里很不是滋味。荆州坚持依附朝廷,成了忠臣,依附袁氏的则然成了叛逆,可想而知,山东的绝大部分世家都会迎来重创。琅琊诸葛氏虽然没有依附袁绍,可是挟《风后书》待机而动,又屡次拒绝刘表的召辟,免不了也会受到打击。
此消彼长,蒯家还会把诸葛家当回事,还会把他的姊姊当回事吗?
一步走错,满盘皆输。本以为自己的聪明才智能为家族带来希望,没想到却把家族推进了深渊。果然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就在诸葛亮心情沮丧的时候,刘表咳嗽了一声。“胤谊(诸葛玄),陛下年轻有为,也喜欢与年轻人相处,身边多有年轻才俊。我子刘琦虽然愚笨,却正当其年,我想让他到陛下身边为郎,又怕他不懂事,所以想挑两个少年俊才同行。孔明聪慧过人,又与陛下之弟陈留王年岁相仿,如果前去拜见陛下,随侍左右,想来一定可以得陛下器重,不知胤谊有没有这个想法?”
诸葛玄一听,顿时动了心,他看了诸葛亮一眼。诸葛亮无奈的点点头,表示同意。他很清楚,刘辩到了荆州,刘表自身难保,都要把儿子刘琦送去为质,更没能力来保护他们。如果再拒绝刘表,不仅得罪了刘表,而且会得罪天子,是非常不明智的举动。
见诸葛玄叔侄答应,刘表的脸色好了些。自己用不了这样的俊杰,推荐给天子也算是个不错的结果。
“孔明,你能说说《风后书》是怎么回事么?”
诸葛亮起身,脆生生的说道:“使君有问,敢不从命。亮不才,愿为使君运筹,略展《风后书》之妙。”
……
刘辩看着眼前的三个少年,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
即使他已经看惯了三国的大小名士,可是看到两个自称庞统和诸葛亮的少年站在面前的时候,他还有些意外。
这时的凤雏果然还是雏,这时的卧龙果然还只能卧,都没长成呢。
庞统略大一些,十四岁;诸葛亮更小,只有十二岁。
在这两个人的衬托下,刘表的儿子刘琦黯淡无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