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贾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商贾人生- 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路上,文定与这位田辰史鲜有几次接触,总觉得对方是在有意无意避开自己。或许是因为书生禀性,对自己这些买卖人多少有些瞧不上眼,这也不奇怪,文定那些乡学里的同窗,如今看见他都是爱搭不理的,更何况是来自国子监里的监生呢!

既然对方如此,他也落得清闲,除了与杨括等人聊天,便是待在房里看书。碰见田辰史其人了,也就是礼节性的点点头,打打招呼。

转眼间,一个多月的水程终于是走完了。

早在几日前,文定便从舵手老黄处得知燕翔号会于今日回到汉口码头。一想到漫长的旅行终于快到尽头,他显得格外兴奋,早早的收拾好行装,站立在船头。


这半年的时间下来,也不知道铺子里的生意如何,不知道自己那爱惹事的么弟是否安分守纪。更为让文定牵挂的是雨烟,只待船一靠岸,文定便打算将任何事都暂且放置一旁,飞也似的直奔到雨烟的面前,向她倾诉这半年来的别情,向她承认这半年以来,自己是如何如何的想念着她。

然而等到燕翔号真正驶进粤汉码头之后,文定反倒是不能如愿。杨括将其余的杂事交给老黄去处理,便拉着他直奔燕府,向燕行舟汇报此次巴蜀之行的结果。

不单是燕行舟,连同文定的师傅刘选福也被请过府来,若不是因为章传福其人尚在庙山,眼前便活生生是一副三司会审的场面。


杨括将此次巴蜀之旅的大部分详情叙说了一遍,只是隐去巴子国那一段,这都是他们事先商量好的。文定则在一旁穿针引线的添补。而燕小姐只是静静的坐在一旁,不曾评述其实,成都府发生变故之事,先文定他们一个多月前回重庆的谭管事,早已使人报之汉口。杨括他们说的这些,在燕行舟他们这已不再是什么了不得的消息了。


对于这个结果,燕老板早已是猜出了八九分,反过来安慰他们道:“你们人回来就好,至于买卖的事嘛!算了,你们已经是尽力了,这种牵扯到江湖上的买卖不做也罢,免得日后再添麻烦。”

刘选福也安慰道:“这事只怨那罗某人过分招摇,才惹的杀身之祸,还连累了全家老小。这趟买卖没成功也就罢了,日后你们也不要再提了,免得再招惹是非。”

一笔巨额的财富就怎么见财化水,付诸东流,若是旁人定然是难以接受,难得二位长者通情达理,文定他们也是感佩不已。


等到他们将巴蜀之旅的详情谈完之后,燕小姐先行告别回了后宅。燕老板非要在醉仙楼设宴为他们洗尘压惊,还邀了文定的师傅作陪,虽然心中百分百的焦急,可长者的盛情文定实在是无法推却,只好勉力奉陪。

不但是文定他们几位,就连老黄那班船工也奉命而来,一顿酒席下来,直闹到掌灯时分方才收场。这还不算完,酒足饭饱后的燕老板,还要拉着他们去快活。

亏得刘选福不习惯那种花街柳巷之地,文定才得以借送朝奉回铺之名脱身。

回铺子的一路上,刘选福又向文定问询了他们在巴蜀所发生的事情,心不在焉的文定几次答漏了问题。

别看刘选福如今是白发苍颜,但也曾经年轻过,对于年轻人的心事多少也能猜到几分,便对自己的这个得意弟子道:“快去找你要找的人吧!别跟我老头子一起耗着了。”

“师傅,您这是如何说的?这天黑路暗的,弟子定要送您回铺呀!”虽然人前文定总是尊称刘老,私底下则是执弟子之礼。

刘选福慈祥的笑道:“行了,你这一日都是魂不守舍的,方才宴席之上,有数次发呆都被我老头子给瞧见了。若是再不快去,只怕魂都找不回来了。”

文定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在师傅的催促下,终还是朝思雨楼的方向行去。一辞别师傅,文定便放开一切束缚,脚步如飞似的。

刘老望着那急如风似的背影,露出深深的笑容,自语道:“到底是年轻好呀!”

一路急跑,文定不曾顾及身边闪过的所有人,通直跑来到雨烟的厢房前才停下脚步,好在恩雨楼的跑堂对他还算熟悉,也就没上前阻拦。

从分别的那一刻起,文定便想过了许多种重逢的场面,可是来到门前的他依旧是激动不已,平缓了半天,方才举起手拍开了房门。

然而厢房里坐着的只有紫鹃丫头一人,不见雨烟的踪影,文定赶忙问道:“紫鹃,你家小姐呢?”

紫鹃没有立即回答他的话,而是冷冷的道:“晌午便靠岸停船,你这个时辰才来,看来姑娘在你心里一点都不重要。”

文定不曾理会她的冷嘲热讽,追问道:“你家小姐人呢?”

“她?”紫鹃淡淡道:“她已经伤心的离开了,去了她该去的地方,再也不会回来了。”说着拿起桌上的包袱与配剑,便要往门外走去。

文定如何能让她就此不说明白的离开,拦下她急问道:“紫鹃,紫小姐,我的紫姑奶奶,你倒是给我说清楚呀!”

文定的力气如何能与紫鹃相比,她轻轻一带便格开了他,丢下句:“桌上有信,自己看吧!”说着便头也不回的下楼而去。

有信?文定赶忙走到桌前,果然有一封信,署名正是雨烟二字,确是雨烟娟细的字迹。

展开看来,不曾有旁的话语,上面只写着一首词:“满目江山忆旧游,汀洲花草弄春柔。长亭舣住木兰舟,好梦易随流水去。芳心空逐晓云愁,行人莫上望京楼。”

文定的世界顿时灰暗了下来……

下期预告


雨烟走了,只留给文定两行娟娟小字,是赠言?还是临去时的不甘?没有了伊人的踪迹,文定无论得到任何的荣誉,都难以快乐起来,就算是接下了梦寐以求的朝奉之位,亦是如此。


日渐繁荣的汉口镇,愈来愈是暗潮汹涌,因为贪婪又或是畏惧,一场席卷大明朝各个角落,旷日持久的商贾斗争即将拉开序幕。身处九省通街之地,汇集九州商贾的汉口,又如何能得以幸免呢?
正文第十一集
第一章年轻朝奉

世事往往便是出乎人们的预料,冥冥中仿佛总有双调皮的巧手,在捉弄着世间的凡夫俗子。


文定从巴蜀回来之后,原本满怀憧憬的赶赴思雨楼,盼望着与雨烟相聚,倾诉分别半年来的相思之苦。然而,待他敲开房门之后,只看见紫鹃丫头端坐其间,伊人早已不知去向。


任凭文定四处的寻访,多方的打听,楞就是无人知晓她们主仆的下落,伊人的踪影便如同是凭空消失了一般。何况以天地之大,六合之广,一个当铺掌柜的力量实在是有限的紧,文定只能通过记忆中那些与雨烟相识,流连之地着手寻找。


偏偏,知晓雨烟下落的紫鹃丫头与清渺姑娘,一个接着一个的随着伊人一道消失不见,让文定只能是徒劳往返。无计可施之下,他甚至于向楚妆楼的艳姨求告,可惜的是这位年轻艳丽的老鸭,虽然是极为同情文定的痴心,然而对于雨烟这等红尘侠女的身世,也是不明就里。


唯有顾正声那里还能得到一丝模糊的消息,不过在听过之后,文定便后悔了,悔不该听闻这小子的一番劝告。他竟然劝自己死了这份心,说雨烟所属的艺门乃是天下间少有的诡秘莫测之门派,外人对他们门派里的内情是丝毫也不了解,其神秘之程度近乎于燕小姐所属的玄门,差别不过只是一为出世修行,一为入尘历练。


若是不曾听闻正声的劝告,文定心中存有的期望兴许还会再大一些,听完之后变得越发的心灰意冷,只觉得前途渺茫,连他们这些江湖人都是这般,自己这个局外人更是无从谈起了。

文定只能是每每于深夜时分,闲暇之余,徘徊于二人最后一次分离时的望月亭,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在那里等回伊人的纤影。


头半年的光阴,文定还总是带着满怀的希望,时常安慰自己,说不定哪次一个回头,就会在熟悉的地方看见那让自己割肚牵肠的佳人。然而无数次的失望过后,这份期望慢慢变成了绝望,到后来连这种奢望的念头都不敢有了,希望愈大,失望愈大。

光阴似箭,斗转星移。


转眼间,三载的寒暑便已过去,文定也由那时的分铺大掌柜,一举升为源生当的年轻朝奉。二十一岁的当铺朝奉,这可是鲜少有过之事,而且还是发生在源生当这般第一等的当铺里,石破天惊的消息顿时震惊了整个汉口乃至荆楚的商界。


若是细细的论起来,文定的资历远不如源生当的另一位大掌柜蒋善本。当老朝奉告老还家之时,东家曾经为要定下刘老接班人一事,冥思苦想了数个昼夜,退退拿不定主意,不得已求问于刘老。


刘老当时遣走了身边所有的人,独剩他与东家关在房里,面对面的谈了足有三个时辰。出来之后东家就当众宣布,由文定继承他师傅的朝奉之位,同时也欣喜的将文定与刘老二人的师徒关系,当着众人之面给挑明了。


顿时,这消息让在场的所有人尽皆楞住了。数年以来,文定在汉口镇所取得的成功,众人是有目共睹。虽然众人也无不深信,有朝一日文定肯定会升到朝奉那个位子,可是总得要等到蒋大掌柜隐退之后吧!

如此突然的变故,连文定自己都有些应接不暇,茫然不知所措,然而东家的话语就在众人的耳边响起,不由得他们不相信。

就像上次文定晋升大掌柜一样,正当许多人在心里为蒋善本忿忿不平之时,第一个面带笑颜向文定祝贺的正是蒋善本其人。

“柳掌柜,哦,不不不,该称呼你为柳朝奉才是了,呵呵,真可谓是年少有成,是我们当铺行业里百年难遇的奇才呀!”


这等恭维之言,文定听来非但不觉得欣喜,反而是忐忑不安,赶忙回礼道:“蒋掌柜,您说笑了,在您面前我永远是后生晚辈,当不得您如此称呼,您还是叫我文定便行了。”


面对蒋善本的祝贺,文定实在是有些汗颜,自从他迈进源生当的大门,大掌柜便一直对他照顾有加,而文定却一直不曾觅得机会报答于他。就在前几年,当文定升到与他一字平肩之时,面上便有些过意不去,每每与蒋善本相遇,所执的依旧是晚辈之礼。


这次听从东家的召唤,放下汉口分铺的买卖,回铺子里待命,文定便料想是为了宣布下一任朝奉之事,他早在一月之前便从刘老那里听闻到,他老人家有辞别东家,回家纳福的打算。而文定暗自以为师傅空下的位子,惟有蒋大掌柜方能顶替,不论从资历、才识以及各个方面,两间铺子之中,上上下下几十口人,没有再比他更为合适的了。


临来的路上,文定还在为蒋善本即将来临的晋升而庆幸,做了十年的大掌柜,终于熬到了这个位子。当然文定也为师傅的离去而深感惋惜,不过这毕竟是他老人家的选择,操劳了大半生,该有的,应有的荣誉都得到了,也是时侯享享清福了。

如今可好,反倒文定要高出他一个头了,日后共事之时,叫文定如何自处呢!

“这可不行。”蒋善本笑道:“若是叫外人听了去,还以为我们铺子里没了规矩,上下不分,那样可是对铺子的声誉有所影响呀!”


“善本所言,正是说到了点子上。”铺子内这种祥和的气氛,让东家很是欣慰,向蒋大掌柜赞赏的点点头,说道:“若是场面上的那些生意人,见到铺子里没了规矩,多少都会对我们铺子的印象打几分折扣。所以嘛}在人前,不论是善本又或是铺子里的任何人,都得如善本所言,秉持着应有的规矩,当然咯,私下只要文定不介意,便无需如此拘礼。呵呵,我想文定也是愿意大家与他亲近一些,是吧,文定?”

“东家,您说笑了,大伙如何称呼,文定都不会在意。只是希望大伙日后同心同德,共为铺子里的买卖而尽心竭力,让文定好不负东家所托,也就是抬举文定了。


文定说的乃是自己的肺腑之言,可是听在别人耳里,则变成了惺惺作态。有这种偏激想法的不乏其人,与文定有过几次过节的顺子便是其中之一,站在众人背后,暗暗向身旁吐了口唾沫。


晋升的大喜事,自然免不了要庆祝一番,先是在江夏镇大肆的闹腾了一宿。等到文定带着小瑞回到汉口之后,收到此消息的新铺伙计们,一个个是兴奋不已,不消片刻工夫便凑足了份子,非要为文定摆上一桌,又是一番动静。


文定原本不打算太过张扬,可实在是盛情难却,毕竟他们中最退的,也是与他在一起共事三四年的老伙计了,小瑞与周贵等人,更是从庙山老铺一路随他来到汉口打拼。如果驳了众人的面子,不但是情分上说不过去,日后共起事来,也难免会有所生分。只好早些时辰打佯,与众伙计一道去了内街的酒楼,又嬉闹了一宿。


只是临到了结帐之时,文定又抢先一步将酒钱给付了,而让周贵将各人凑起来的份子钱,一一退还给了他们。这些伙计出门讨生活都不易,心意他领了,就没必要再让他们破费。


这内街倒是汉口一处新的去处,说起内街,不妨将汉口几条街道的来历细说细说。初时汉口开渠之时,最先形成的便是河街,名曰河街,是因为人们乃是沿着小河筑好、修堤、填土、打基,建起一座座的吊脚楼,这依河而建的汉口第一条街道,也就随之呼为河街。而当时汉口百姓口中的小河,便是汉江。


河街之后,汉口便聚集了越来越多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人们视防水填土的实际能力,逐年扩张,接着便有了正街。文定他们新铺所在的位子便是正街,乃是汉口镇顶顶热闹的地段。

然而这些年下来,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眼前狭小的地域,又先后填土扩镇,一步步向北面或向东面,背离江水的纵深地带延伸,便有了如今的内街、夹街、里巷。


前几年,文定初来汉口之时,那一带还不过只是刚刚填充起来的泥地,一片荒芜,连棵树木都没有。然而这几年下来,一栋栋民居、一间间商铺拨地而起,内街、夹街等街道也渐渐形成规模,虽然还远远赶不上正街的车水马龙,熙来攘往,倒也成了极佳的去处。


特别是,对那些陆续赶来汉口谋生活的人来说,繁华的正街虽然在各个方面都要来的优越一些,可一应费用亦是不菲。当然,那些雄心勃勃的大商家不会计较这些,只要回报丰厚,前期的投入对他们来说是无所谓的。而对于那些靠手艺吃饭的工匠们,又或是本钱不够雄厚的小商人而言,偏远一些的内街、夹街也是个不坏的选择。


这几年来,附近州府很是时兴一句口头禅—下汉口,从九州各地涌入的商贩、工匠,将汉口这个荒芜的滩头打造成兴旺鼎盛的城镇。而汉口镇区别于神州大地其他城镇的各种特别之处中,重要的一点便是其居民之中是九分商贾一分民。

真正不靠各类买卖营生来养家糊口的百姓,只占汉口镇人数的十分之一,可想而知,汉口的买卖是如何的兴旺。

这几年在汉口你来我往,马不停蹄的应酬、交际下来,也让文定明白了许多之前难以理会的道理。


做生意,楞就是一门大学问,并不是说你有钱我有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么清楚明了。不论是货物有多好,无论对方是如何迫切需要,总要是买卖双方经过明里暗里反反覆覆的讨价还价,方才能谈得成。而谈生意的场所也不外乎酒桌上、茶案旁,甚至于画楼、桂堂之中。


今日你请罢我,来日我再回请于你,你来我往的,每日在馆子里见到的都是些熟面孔。去的久了,文定也就能渐渐融入其中,没有初来时那种生涩的神行语态,从他们的闲谈之中也能学习领会到许多的人情世故。


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