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贾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商贾人生- 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咳,别人的事想它干嘛?”杨括所想的是怎么才能说动陆仲简,去找那个神秘的山洞,其他的都不怎么放在心上,“我们还是先想办法将身上的麻烦给解决掉就好了,这村子里的人无偿的供我们吃住,我等又何必节外生枝去打扰他们清闲的日子呢?”


提到那些追魂使者,文定的身上便不由得直发寒气,一会儿由地下冒出来,一会儿又变身成为青竹,在半路截杀他们,真是神出兔没,每每让人防不胜防,那死亡的威胁沿途都在伴随着他们。


最让文定恐惧的,还要算是他们的谋略,在自己等人深深戒备之时,他们不急于下手,而专等他们迈出竹林的前一刻,那攻势却如同潮水般袭来。这诡异的策略就如同兵法一般,《孙子兵法》的《军争篇》有云:“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转而一想,又觉得是自己过分猜疑了,这也许只不过是凑巧罢了,几个扶桑忍者竟然都联想到《孙子兵法》了,实在有些小题大做。

恰好这时忙碌了将近一个时辰的陆大爹,终于解下了腰间的围裙,呼唤着“开饭咯”。


一夜无事,连日来担惊受怕的文定他们也终于睡了个安稳的觉。这时再回想起那顿让他们等了一个时辰的晚饭,确实感到物有所值,简单的菜色经过陆大爹一番精心调理,确实就给人感觉很大的不同,再加上“桃红柳绿”、“烟波钓徒”、“昆山片玉”……道道菜他都给安上一个诗意的菜名,让文定他们不由得产生联想,吃起来也倍感意味深长。


名字听来似乎有些玄乎,其实菜式还是那些家常菜,所谓“桃红柳绿”也便是回锅肉里加了几根蒜苗:“烟波钓徒”就是水煮牛肉上面用几颗油白菜遮住;而那“昆山片玉”更是让人哭笑不得,干偏四季豆上点缀几粒葱花,他就非说是万绿丛中一点白,要唤作昆山片玉。


虽然有些故弄玄虚,不过他老人家勺下的手艺倒真是没让他们白白等侯。那道昆山片玉是滑嫩胜香,清新爽口,文定他们刚吃一口赞了几句,便被紫鹃整盘端了去,还美其名曰北坤有伤在身,不宜吃太过油腻的,这盘昆山片玉便拿给他下饭了,气的文定与杨括是七窍生烟,可又不能不答应。


紫鹃这会可是彻底的放开了,丁点顾虑都不讲,硬是在北坤房里侍侯了一夜,谁要她去休息也不答应,困了就趴在旁边的桌子上打会儿吨,端茶递水是无微不至,旁人见了也是大受感动,更不要说北坤了。


一早文定进去看望北坤,便见着紫鹃趴在桌子上睡着了,而北坤却站在地上艰难的挪动脚步,文定急忙走上前去,说道:“不是燕小姐嘱咐过,这几日不让你下地的吗?怎么才第二日你就忘了呀?”

北坤精神看来比昨日略有些好转,只是脸色还是很虚弱,泛白的嘴唇缓慢的一开一合道:“小点声,紫鹃刚刚睡上一会,我只是想给她披件衣服,免得她着凉了。”

人都成这样了,还在为她操心,文定不由为之气结,先是不由分说的将他扶到床上,再接过他手上的衣服搭在紫鹃身上,再三叮嘱不许再下地了才离开。

第八章童年记忆

原本文定打算在屋子里看会书,可转而一想,自己带来的书全留在成都客栈了,只好无奈作罢,刚想出去转转,就被心急火燎的杨括给捉个正着。

“文定你在这正好,快跟我走。”刚碰面便被他强拉着往门外走。

文定诧异的问道:“杨兄,这是出了什么事不成?”

杨括也不细做解释,只是道:“跟我来便是了,一会到了地方再给你细说。

文定就这样一直被他拉到昨日那座山峰。杨括看着左右没人,才向他说道:“文定,你还记得我们来这里的目的吗?”


这个自然不会忘记,为此,文定在船上的一段时日还废寝忘食的研习了史书,可惜在那段岁月里,巴蜀之地因为道路不通,与外界的接触不是很密切,后来几个王国又忽然消失在巴山蜀水之间。是以史书中有关那几个逝去王国的记录也不是很多,那些做书之人也是凭着他国史书中的蛛丝马迹加以叙述。

他们来自何方?最终又去向何处?这块土地曾经发生的事情一直以来都是史家心中的谜团。

“文定,怎么了?”杨括的叫声将他飘离的心给抓了回来。

文定赶忙说道:“记得,记得,是为了那些玉器吗?杨兄,你到底是想说什么呀?”


杨括道:“昨日那陆居士曾说过,那些玉器的主人便是住在那个他原本要带我们去的山洞里,所以我暗下琢磨,想找到他们之后商谈一下,看看能否将那些玉器转手卖给我们。可今早我去找那陆老头时,他却说什么也不肯去找那山洞了。”


“哦。”文定恍然说道:“你是说这事呀!那陆老伯在那里被关了数月,许是有些忌惮,是以不想再去寻它吧!”}杨括也知道陆仲简的为难处,可毕竟东家他们还指望自己带着东西回去呢!他也不能就这么给放弃了,说道:“所以就只好由我们自己动手找了,文定,我找你来便是为这事,我们兵分两路在这山里找上几遍,那山洞还能飞了不成?”

这买卖,源生当也占着一份,作为铺子的代表,杨括的要求让文定是无可拒绝,只好依言行事。二人分开来各自一边,说好不管找到与否,黄昏时分在山脚会合。

这座山相当的庞大,在山体上攀爬也不是件轻松事。


文定儿时总是喜爱在家乡的山上俯视脚下翠绿的农田,各家各户冉冉升起的炊烟,一直要等到夕阳西下,见证完那绝然的美景,才依依不舍的回家。在江夏镇源生当本店的几年里,虽然见不着日出日落,却在许多个夜里见识了庙山的月夜,也不失为一份难得的收获。

只是不论是家乡的小山,还是庙山那动人的山林,在眼前这座高山面前,似乎都不能称之为大山,庙山还能呼之为山,自己家乡的山头则只能算得上小山丘了。


这座山南北延伸,绵延流长,与昨日山体另一面见到的陡峭不同,这一面山体山势平缓,多有林木,夏日之中更是绿荫繁茂,漫步其间,文定只觉得清凉无比,心扉也渐渐被林间百物所敲开。


一阵阵稚嫩的欢笑声从山上由远及近的传来,正是小光和他那些伙伴,孩童的岁月里似乎总是充满着欢笑,对新环境的适应也比大人们来的快,来此地不过数日的他们,只要有父母、有玩伴,也就不会愁眉苦脸。


文定不由得羡慕这些无忧无虑的顽童,曾几何时自己也是这般,和自己的玩伴们肆无忌惮的挥霍着儿时的光阴,每日皆期盼着先生能早些结束一日的课业,好尽情的呼啸于山林之中。

要是碰到先生出门访友之日,那便是他们莫大的节日,谁也不会提前回家,纷纷结伴去心目中遥远的地方探险。


儿时总觉得除了学堂与家之间的路,其他的地方都充满着新奇,祖庙、市集、别人村口流过的小溪,都是他们眼中神秘的所在,直到慢慢长大后才明白过来,每次他们都没走出那方圆十几里,一直都是在那一亩三分地上打转。

可当时在他们眼里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他们欢笑,他们疯闹,流连那夏日里的灿灿儿,珍惜那阳光下的草木。

还记得一次,他们去东狱庙玩耍,却不巧碰上了找族长谈事的先生,最终的下场,是每人被先生那厚重的戒尺打了足足十五下,可这也阻止不了他们又一次的出游。

每每想到那些儿时的画面,都让文定情不自禁的露出笑容。然而此时那些少年时的同窗却已是各分东西,每个人都有了各自的道路,各自的生活。


有的考中秀才,终日埋首在书卷之中,或有闲情,也是由新的同窗、新的友人相陪,偶尔在路上巧遇,连一声招呼也不打,能看着你点点头的已算是不错了;有的读书不成转而回家继承先人福荫,年余未见就变成满嘴的酒气,呼朋引类终日游手好闲。


而更多的呢!弃下了学业,接过了父辈手中的锄头,一年到头都是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见着面时,大多也只是木访的点点头,说不上两句,就匆忙找个藉口夺路而逃。

原先文定还以为他们真的是有急事,而每年返乡之时也总是特意的去找寻那些儿时的玩伴,然而这种场面经历过许多次后,他最终也明白,这急事之中多少有些刻意的因素。

又过了几年,经过好多次尴尬后,文定也选择了沉默,不再特意的去寻找他们,不再一见面便是忘平所以的高兴。


现实的变迁总是在捉弄着世间的凡夫俗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后,人原本的性情也往往会随之改变,与其说是人在做事,不如说是事在做人,将一个个一同玩耍的孩童塑造成每个行当独有的特色。

文定有一位小时侯爱冲动行事的同窗,长大后和他父亲一样,租种了乡绅的农田,然而一个年关之际,却看见他跪在少东家面前,哀求能否将欠下的租子宽限几日。


那少东家也恰是文定他们同个课堂里习书的伙伴,曾与他们一同欢笑、一同玩耍,只是当时的二人似乎早就不曾记得彼此间还有过这层交情,最后做了乡绅的同窗,还是命人将佃户同窗家里仅有的耕牛牵走了。


这看上去让文定觉得讽刺的一幕,之后仔细想来,却又是合之情乎于理的。每个人要养活自己,要养活家人,都得有自己的谋生求存之道。自己的两位同窗早已是将自己溶入了新的地位身份之中,不再是自己印象里那只会耍闹的孩童了,若还是当年的孩童,这番举措自然是不对,可在成年人之间,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而以物抵债,即使是上衙门也不会是别的结果。

道理是不错,只不过文定每想于此,总是感到浑身不舒服。是以残酷的现实让他惟有将那些往昔的记忆,牢牢的嵌印在心灵的深处,成为他美好的追忆。

看着眼前小光一干伙伴的无忧无虑,不由得让文定感慨不已。成熟便代表着背离,背离那儿时的纯真,背离那记忆里的欢笑。

小光也望见了文定,昨夜一吃完晚饭,他便窜进他们的房子,来和陆仲简聊天,也就和文定他们认识了。只见他一路从上面跑下来叫道:“柳大哥,你也是上山来摘草的吗?

“摘草?”文定不明所以的说道:“我只是上山来随便走走逛逛的。小光你刚才是说摘什么草呀?”

小光道:“就是与你和陆爷爷一同来的一位姐姐呀!刚才我还看到她就在山上摘草来着,后来好像又翻过山顶到山那边去了。

停顿了一会,他忽然又记起什么,道:“对了,那位姐姐和其他人不一样,脸上蒙了一块白色的布。”

文定恍然想到,燕小姐昨夜说过要上山采药,以除掉她与北坤身上的余毒,小光口中的摘草,自然就是她在采药了。


告别了小光后,不知怎的文定忽然想去山顶处看看燕小姐采药的情景,他还寻找了好几条理由说服自己,什么燕小姐有毒伤在身呀!什么山路崎岖多一个人自也会多一分机会,什么正是她挺身而出,才让自己等人免于危难,这时受伤了,自己不去帮忙岂不是太不像话了?


总之,到后来想着想着,他渐渐觉得若不去帮她一把,自己都快成为千古罪人了,这才心满意足的放下顾忌,欣喜的往山上攀爬,将杨括与他查找洞口的约定也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站在山顶,文定能望见那给他们留下深刻记忆的竹林,虽然在里面待了一日有余,可直到此刻置身于其外,才算是见到其整个轮廓,也正是因为置身于其外,才有此闲情观赏其姿态。


刘老宅前的那一片松竹林,在文定的记忆里留下难以磨灭的一幕,置身在幽静的竹林里,人的心境也能随之沉静下来。而眼前的竹林则可算得上是一片青竹的海洋,数之不尽的青竹,纵眼望去也难以见到边际,而那一株株的青竹就如同是海中的水滴般,微风扫过更是激起一股股的波纹。


正俯视远处的文定,正巧见着了触目惊心的一幕,一道人影在光滑如镜面般的峭壁上飞升,那白色的英姿是如此的熟悉,文定吓的不轻,却不敢大声的叫唤,生恐她一时分神失足落下,那就是万劫不复了。

那道丽影徐徐升至悬崖之顶,随手摘下一裸火红的小草,转晰又飞到文定面前。

此刻文定方敢出声道:“燕小姐,你真是把在下给吓死了,那么高的悬崖,又没有立锥之地,你上那去做甚?若有三长两短可如何了得。

若不是身上的余毒,这点程度的悬崖又有何所惧,燕小姐一扬手中火红的小草,语气中略带些欣喜道:“有了这裸火龙草,那余毒即可除尽。

文定打量着燕小姐手中那裸火龙草,除了透体通红外,和随地可见的小草也无明显区别,不由得问道:“燕小姐,这株火龙草有何奇妙功效,还得你冒如此风险去采摘?”


许是采齐了所需的草药,是故与往日的一潭静水相比,燕小姐今日的心情看来也显得格外轻松,并未立即为文定解说,反而是饶有兴趣的问道:“这药引在药方子中的功用,柳掌柜了解多少呢?”


文定想不到燕小姐竟还会出题考验自己,惊讶之余也倍感一份欣喜。好在学堂里的先生除了要教他们苦读圣贤之书外,琴、棋、书、画、医、卜、星相这些种类繁多的杂项,多少也略微涉及,虽谈不上精通如平常大夫般诊脉开方,但这些浅显的大意,还是难不倒文定的。


他斟酌了片刻后道:“药引在汤药里甚为重要,或用作主辅药,或为佐使药,或为了护胃、矫味,或为了解除些许药毒,药剂中用以药引实能提高药效,有益于病愚的早日康复。


这说法虽不至于不失圭撮,倒也是十分详尽了,燕小姐说道:“熬制解毒汤药的诸味药材皆是稀松平常之物,妾身早已全数采得,而这株火龙草实则是一味药引。火龙草生长在高山之颠,终日吸收烈日的曝晒,若无此药引,这副汤药的功效虽也不差,可治愈的时间却要再耗费一月有余,有了它后,便只需七八日即可安然无恙。”

“说到药引,柳某倒是听某人说过一则笑话,也不知是杜撰还是实有其事。

燕小姐问道:“药已采完,反正时间还早,柳掌柜不妨说来听听。”


难得燕小姐今日兴致如此之好,文定自然不会拒绝,说道:“说是有位大夫擅长诊治病人的‘心病’。一次,有位百姓上门求医,说是他与妻子原本相亲相爱,偶因小事发生了些口角,妻子颇感委屈而怏怏不乐,数日来不吃不喝,终于病倒而卧床不起。


“大夫听完陈诉后,即嘱这百姓在河滩拣一块鹅卵石,交待他将这石头放在锅里煮,待煮软后作为药引使用。并嘱他煮石时要不断加水,且不可离人。这位百姓遵照他的嘱咐,日夜不断地熬煮卵石,连着数日下来,人也累瘦了,眼也熬红了,但他记住大夫的嘱咐,仍旧不间断地煮石。”


“他娘子见此情景,不禁化怨为乐,转怒为喜,下床主动代相公看火煮石,并嘱他再去问问大夫,这卵石为何煮不软。那百姓向大夫询问后,大夫笑着告诉他‘回去吧!你娘子的病已经好了!卵石虽煮不软,而你对她的一片至诚,却把她的心肠软化了。’夫妇二人此后也确是比翼双飞,羡煞旁人。”

笑话说完后,燕小姐并无丝毫的意动,既没笑出声,又没表示反感。


文定早就猜到了这个结果,自己似乎天生就不具备说笑话的才能,说的那些桥段总是不能引发别人的笑声,即使是别人试过的很逗乐的段子,经过自己这张嘴诉说后,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