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案追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谜案追凶- 第1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辅大臣之位让出去吗?高拱和谭纶是裕王殿下的亲信,两个人加起来的影响力绝对比张居正大,一旦裕王殿下登基了,徐阶怎么办?其实徐阶心里很不是滋味,无论将来张居正当首辅还是谭纶当首辅都一样,谁也不能把秦泰怎么样。张居正和谭纶都是公事大于私人感情的人,虽然平时对秦泰有不同的意见,但是一旦秦泰有麻烦了,他们都会尽力帮助秦泰。只要张居正和谭纶不同时倒台,秦泰应该不会有事。

    照这么分析,好像所有人都没有可能,可是事情已经出现了。秦泰最后把嫌疑放在了吕芳和陈洪两个人身上。吕芳可能会不甘心这么下台,故意这么做。反正吕芳大不了一个死,对于一个倒台的老太监,流放外地和死其实差不多。吕芳为了他自己,为了对付他的敌人,决定逼着秦泰发火。大闹内宫的后果,就是把半遮半掩的事情全部公诸于世。吕芳不好过了,也让他的对头陈洪不舒服。大不了所有的人一起下台,换上新的一批司礼监的人上来。要是激怒了嘉靖皇帝朱厚也好,杀一批不听话的奴才和贪官,也算给吕芳陪葬了。

    陈洪也有可能,吕芳就算下了台,不代表势力就没有了。他为了顺利接手司礼监,成为内宫的“老祖宗”,他要逼着嘉靖皇帝朱厚下狠手。吕芳要是被嘉靖皇帝朱厚下令杀了,就代表吕芳的势力就会全面瓦解。不然的话,就算吕芳走了,离开了京城,他留下的势力毅然存在。他们会重新选一个领头人出来,继续和陈洪作对。陈洪可能猜测出嘉靖皇帝朱厚的意思,觉得吕芳最多不过流放。为了逼嘉靖皇帝朱厚对吕芳下死手,陈洪很有可能安排了这场好戏。目的就是逼吕芳或者吕芳的人跳出来,引起大家的注意的同时,大大的给嘉靖皇帝朱厚丢一次脸面。陈洪很知道嘉靖皇帝朱厚的为人,一旦发火就会迁怒于身边的人。刚好吕芳再嘉靖皇帝朱厚身边,刚好吕芳又有事情在身,嘉靖皇帝朱厚就会把所有的怒火发泄再吕芳身上。吕芳就会必死无疑,一旦吕芳死了,陈洪就会第一时间接手司礼监,同时消除吕芳再内宫所有的势力。真是一个好毒的计划啊。

第二十回 白骨疑案二十

    秦泰生活在一个奇怪的世界,一个近似于荒唐的时代。在这个世界里有许多许多的不正常,所有人几乎都变了味道。皇帝被神化了,至少在一般老百姓和底层官员、将士看来,皇帝不但神秘而且真的好像是老天的儿子一样。可是在一些整天和皇帝在一些的奴才或者大臣看来,皇帝不但不是什么无所不能的,更是比一般人更有所不如“低能儿”。离开了太监和宫女,皇帝不能自己照顾自己,简直就是一个聋子、瞎子、傻子。要是皇帝身边没有太监和宫女的话,不用几天这个皇帝就会饿死、渴死、冻死或者热死。要是没有大臣们帮着皇帝批阅奏折,出主意处理军国大事的话,皇帝就算不累死,也会被层出不穷的事情烦死。也就是说只要操作得当,一个或者几个大臣联手,就能左右朝局。一个或者几个大太监就可以控制皇帝的日常起居。要是控制朝局的大臣和控制皇帝日常生活的大太监联手的话,皇帝就是他们手里的傀儡。

    在古代有一句老话:“一朝天子一朝臣”。其实不光是这样,就算任何一个部门都这样。一个官员新官上任,就会立威和整顿,在安插自己的亲信的同时,清除或者调整一些不听话的手下。所以只要这个长官有一定的能力,上任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控制这个部门。到时候就是这个长官说什么就是什么,甚少有人敢在这个部门内发出不同的声音。这就是真正的“一言堂”,也就是长官负责制,所有的功劳和责任都是这个长官的。一个衙门这个样子,一个军营也这个样子,一个中央机构也这个样子,一个内阁也这个样子,一个内宫司礼监也这个样子。

    这样一来就导致这个长官在本部门威信过重,其他的官员插手不进来。久而久之之后,这个部门不听其他人的招呼,这个长官“尾大不掉”。为了防止官员长期控制一个部门,导致这个部门成为这个官员的私人家财,所以皇帝也好,内阁也好,都要对下属的各级部门长官进行“京查”和“轮换”。所谓的“京查”就是吏部内部的年审,派出大家公认的正直吏部官员,对各位长官进行年审。每到一个部门不但要约见这个部门或者衙门的长官,还要走访这个部门的下属和基层老百姓。从而确定这个长官的成绩,记录在这个长官的档案里。成绩分三等,优、平、差。一次年审为“优”的话,点名嘉奖一次。连续两年“优”的话,吏部记录在案,来年优先安排比较有油水的部门。连续三年“优”的话,清除前三次记录归零的同时,升一级或者升一品到其他部门赴任。点评“平”的话,就是不好也不坏,每一个部门长官最多可以连任三任,也就是说一任三年,一个长官可以最多在这个部门内当九年的长官。要是吏部给予长官的年审是“差”的话,一次点名批评,连续两次扣除这个长官的俸禄,三次的话就直接免职。这个长官要想再当现任官员的话,就要走后门了,不然的话他的政治前途就这么没有了。所谓的“轮换”就是同级官员,各部门各衙门相互对调,一轮下来也要十几二十年。

    这种做法虽然避免了长官长期控制一个部门或者衙门,但是也苦了这些衙门的下属。上级像走马灯一样轮换,下属来不及适应的被当作了杀鸡给猴看的那只鸡,头脑灵活点的也要一次又一次大出血孝敬长官,有时候孝敬不好或者不到位的话,也会起到反效果。几乎每一次新官上任,就会有一大批的人倒霉,不是丢了饭碗就是失去了大笔钱财,有时候整顿厉害点的还会有人命发生。

    长官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为了更进一步,所以要联络好上级或者吏部官员。下属为了要安稳,不得不托关系联系上级的上级,企图保住自己的脑袋和饭碗。下了台的官员想官复原职,被吏部免职的官员想继续出来当官,这样一来就出现了私下交易。当年主管吏部的吏部侍郎严嵩,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暗中和嘉靖皇帝朱厚联手。严嵩是先锋,是明面上的主持人,嘉靖皇帝朱厚在后面指挥和监督。两个人暗中控制着吏部,允许一些官员私下用金钱买通“京查”官员。更允许一些已经停职的官员花钱出来再就业。后来发展到一些白丁可以直接花钱,买一些不大的小官当当,一些富户可以花点钱买一个虚职官位过过官瘾。

    秦泰曾经暗中计算过,据他不完全的统计。严嵩伙同嘉靖皇帝朱厚,短短三年之内光是把一些停职官员复职,和卖给一些富户虚职官位这两项上,就净赚了白银三千七百万两。当时全国一年的税收不过二千多万两而已,可见他们捞了有多少。这些用钱买回官职的人,大多数都是贪官和庸官,为了买回职位又花了这么多的钱,他们当然要在自己的地盘更加的补回来。几乎都一样,这些复制的官员为了捞回失去的,变本加厉盘剥治下的老百姓。严嵩和嘉靖皇帝朱厚其实是变相在盘剥老百姓的血汗钱,在危机大明的江山根本。也就是说大明之所以会这样,主要的罪魁祸首除了严嵩这个第一大贪官之外,嘉靖皇帝朱厚他本人也有很大的责任。他明明知道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也知道这件事情是对还是错,更知道这件事情对于朱明天下的危害有多大,但是这一切都比不上白花花的银子的诱惑。

    秦泰私下总结过这个嘉靖皇帝朱厚,他是一个私心大于一切的皇帝。为了他母亲的地位,不惜和所有的大臣对着干,为此不少官员被迁怒抄家杀头。为了能够长生不老,嘉靖皇帝朱厚不惜下令大面积征集十三四岁的女孩子进宫。据说这些女孩子进宫之后,由于吃不好、睡不好。第一年就死了十分之一,第二年死的更多,到了第三年只剩下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了。再怎么说这些女孩子也是嘉靖皇帝朱厚的子民,也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的孩子,有这么不顾自己孩子的父母吗?由于嘉靖皇帝朱厚花钱如流水,导致内宫财务紧张。嘉靖皇帝朱厚不想办法开源节流,反而伙同严嵩做出这种事情。瘦了国家肥了自己,伤了国家根本涨了自己的钱袋,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都干得出来,嘉靖皇帝朱厚真的是无药可救了。为了所谓的长生不老,嘉靖皇帝朱厚可以二十年不上朝,不和朝臣见面,面对面处理军国大事。为了纵容严嵩,让严嵩继续为自己老钱,嘉靖皇帝朱厚能讲所有的国家大事交给这个公私不分的严嵩,任由严嵩祸害天下苍生。为了自己的地位巩固,嘉靖皇帝朱厚默许徐阶和严嵩发生党争,看着他们两派为了自己的利益打来打去。为了自己的面子和利益,嘉靖皇帝朱厚更任由身边的太监们插手各地事务,甚至于内部抢班夺权。

    为了个人的利益,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迫害治下百姓,这是“不仁”;为了自己过得舒服,出卖国家的利益,这是“不忠”;不顾祖宗留下的基业,自断家国天下,这是“不孝”;为了自己的地位,出卖他人,挑起不惜要的纷争,这是“不义”。这种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贪财、狠毒、好色、心狠、虚伪、奸诈的皇帝,不要说整个明朝了,就是整个中国历史,也是绝无仅有的。再加上嘉靖皇帝朱厚他迷信道教,整天沉迷于炼丹修道。可以说嘉靖皇帝朱厚是绝无仅有、鹤立独行的一个另类皇帝。这种皇帝的存在,是天下人的不幸,是大明的不幸,是朱家的不幸,更是中国的不幸。

    “这个皇帝不是不知道,只不过他不在乎而已。他总觉得一旦他得道成功的话,所有的事情就会引刃而解。一旦他长生不老的话,一旦他能过永远地做皇帝的话,所有的事情可以慢慢改过来。老百姓对他的不满可以消除。国家可以重新强大起来。外患也不再是问题,大不了他老人家亲自去一趟,弹指一挥间就把对方给灭了。孩子不听话也不要紧,大不了关起来或者直接杀了。反正他自己永远不会死,有没有后代不重要,将来会有更多的孩子。可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一个人真的能永远不死吗?他做了这么多的错事,他或者他的后人怎么能改过来?他给他的后人,还有他的子民留下了一些什么?”这是不久之前老酒鬼师爷对嘉靖皇帝朱厚的精辟点评。当然当时只有秦泰他们几个自己人在场。

    就因为这样,秦泰觉得这个嘉靖皇帝朱厚已经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再不点醒嘉靖皇帝朱厚的话,就是他这个臣子做得不合格。本来秦泰不敢这么做的,他也曾经犹豫过,后悔过,大明有的是官员,难道就他一个人明白吗?就他一个人敢这么做吗?为什么要做这个“出头鸟”?可是当他被孟小十等太监逼到这种地步之后,当他决定利用先帝的名分的时候,他一切都想通了。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利用先帝的名分,以嘉靖皇帝朱厚的长辈历代先皇的口气教训嘉靖皇帝朱厚。逼着嘉靖皇帝朱厚改正一些错误,逼得嘉靖皇帝朱厚反省自己的过失,逼着嘉靖皇帝朱厚为自己做的错事负责。嘉靖皇帝朱厚可以不要老百姓,可以不要他的子孙,但是他绝对不会也不敢不要他的祖宗。因为一旦嘉靖皇帝朱厚不要或者不承认先皇的话,他就不是朱家子孙,就没有资格当这个皇帝。一旦皇帝的宝座没有了,就算嘉靖皇帝朱厚能够长生不老又有什么用?嘉靖皇帝朱厚的最终目的就是做一个永远不会死的皇帝,皇帝是他的根本,希望能够永远不死。要是帝位没有了,永远不死又有设么用呢?所以嘉靖皇帝朱厚一定会为了帝位答应一切,一定会虚心改正一切。这样的话,不但是朝中官员的福气,更是天下老百姓的福气。只要天下得到恢复,就算牺牲秦泰一个人也是值得的。

第二十一回 白骨疑案二十一

    在中国古代无论是皇室还是官员,更或者是民间老百姓,都十分注重“孝道”。大家都有一种共识,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长辈都不孝顺的人,绝对不会是一个好人,更不会是一个有担当的大人物。作为帝王更注意这一点,经常拿“孝道”来衡量一个帝王或者储君的人品和能力。所以任何一个帝王都相当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别是不允许自己做出不孝顺的事情。帝王这么样,他们的臣子更是要遵守“孝道”了。特别是唐宋之后,书生渐渐控制局面,文官的地位高出武将之后,任何一个大臣都不敢在私德有所亏损。一旦某个官员被人爆料,不孝敬父母或者隐瞒父母的死讯的话,就不止是丢官罢职这么简单了,是他一辈子身败名裂的下场。在古代父母要是身故的话,子女要结庐守孝,为父母守坟三年。有官职在身的也要上报“丁忧”,也就是停止工作。“丁忧”期间官员不但不能喝酒吃肉,更是要整天粗衣简食,严禁一切娱乐项目。官员们很清楚,一旦自己“丁忧”的话,手中的权力就会被迫移交,三年之后更不能预计,所以都不太愿意“丁忧”。可是不“丁忧”,或者隐瞒死讯的话,这个将成为他政敌攻击他的最好武器,是一个除了欺君、叛国之外,唯一一个可以直接令对手永不翻身的罪名。

    在中国古代,出过不少英明的帝王。但是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他们生前都是很孝顺的人。在当时的社会习惯下,孝顺等同于能力和正义。只要孝顺就算做错了也可以原谅,反之要是不孝顺的话,就算有能力有实力,也是“枭雄”、“奸雄”。最出名的就是尧帝和舜帝的故事了。尧帝是一个开明又有本事的君主,明明有不少能臣和儿子在他身边,但是他依然不觉得满意。难道他们没有本事或者用心不良吗?尧帝以视察地方为理由,在自己的领地里寻找自己满意的接班人。之所以会选中舜帝,理由就是一个“孝”字。舜帝从小失去了母亲,父亲是一个比较偏听偏信的瞎子。在舜帝五岁的时候,瞎子老爹就又娶了一个妻子,当年这个舜帝的后妈为舜帝生下了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象”。自从有了后妈和弟弟后,舜帝的生活不但没有改善,而且越来越艰难。后妈为了自己的儿子,几乎是是针对舜帝,视舜帝为眼中钉肉中刺。六岁大的舜帝被迫去田间干活,比他们家的奴隶还不如。但是舜帝依然对父母很孝顺,从来不在父亲那里说任何有怨言的话。久而久之大家都说舜帝不但是一个能干的孩子,更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后妈听见之后很生气,认为这是舜帝故意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树立好的形象。她就整天在瞎子老爹那里说舜帝的坏话,瞎子老爹偏听偏信,渐渐也觉得舜帝不是一个好儿子。从此舜帝的处境就更加艰难了,父母没事找事找他的麻烦,就算舜帝再孝顺,也被他们视同“耍手段”。大家都劝舜帝离开家乡,这时候的舜帝足可以自己自力更生,建立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家园。可是舜帝没有离开,他的理由是家中父亲行动不便,年纪又大了,母亲不懂生产,弟弟年纪幼小,不能这个时候离开。就这样舜帝的孝心和善良就传了开来。

    尧帝化装成普通老百姓,亲自去试探舜帝。三次见面给了尧帝三个惊喜,第一次尧帝看见舜帝在干活,尧帝觉得舜帝是一个生产好手。第二次尧帝看见舜帝在大雨之下为了保护刚收割的粮食,将他身上的衣服脱下挡雨。尧帝觉得这个小伙子有担当,知道孰轻孰重。第三次尧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