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案追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谜案追凶- 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之下为了保护刚收割的粮食,将他身上的衣服脱下挡雨。尧帝觉得这个小伙子有担当,知道孰轻孰重。第三次尧帝看见舜帝分发食物的景象。舜帝家里有不少的良田,家里的奴隶和下人都来干活也不够,只好请附近的邻居来帮忙。事先舜帝的后妈已经和大家讲好了工钱,并答应管饭。可到了中午开饭的时候,送来的饭菜比平时不请帮工的时候还要少。舜帝就将饭菜就地回炉,米饭熬成米粥,炒菜变成了菜汤。舜帝将浓粥和好菜分给帮工们,等他们吃完之后,他和自己家的下人们,一起吃剩下的。尧帝大为感慨,舜帝做对了两件事情。不但代自己家照顾好了邻居帮工们,而且和下人们同甘共苦,平息了内外矛盾的同时也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尧帝觉得这个舜帝就是自己要找的接班人。就把舜帝带回了自己家,引荐给他的家人和臣子。

    当大家听说尧帝要把舜帝当接班人培养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臣子和家人都反对。舜帝不但不是尧帝的家人,更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粗鲁汉子。尧帝力排众议,他的理由很简单。不懂可以学,没文化可以教,没本事可以培养,没实力可以训练,没资历可以锻炼。为了解决舜帝的身份问题,尧帝以父亲的身份,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舜帝,而且一次性嫁给了舜帝两个女儿。这样一来大家都没有什么好说了,舜帝成为了尧帝的女婿,就算是尧帝的家人了。舜帝成为尧帝接班人之后,不但虚心学习而且尊敬师长,对自己的妻子也是很关爱。当然也没有为难和报复他的后妈和弟弟,更没有记恨对他不好的亲生父亲。尧帝传位于舜帝的时候,第一次同开提到了“孝道”的问题,正式把“孝道”划归考量官员和未来君主的重要依据上。

    在中国古代君主之中,因为孝道的问题,引起公愤的有几个,更有几个皇帝为此下了台。所以当明朝建立初期的时候,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反复要求自己的家人和子孙要注意这一点。他还亲力亲为的将自己的父母和祖父母的灵位安放在离自己居住的宫殿不远的大殿内,时不时地去祭拜自己的祖先。建文帝更是规定每一个重要的节日、先祖的生祭死祭、每一个月的初一十五,皇帝要亲自带领家人去祖先殿祭拜列祖列宗。明成祖朱棣即位之后,不但没有废除这一决定,更是严格遵守。皇宫北迁到紫禁城之后,祖先殿离明成祖朱棣居住的乾清宫直线距离不过几百米而已。任何一个在紫禁城长大的皇子或者公主,都对祖先殿内的布置了如指掌,闭着眼睛也能在里面行走。当然对历代祖先更是倒背如流,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对祖先不敬,或者怠慢祭祖的话,就算是皇子公主,轻者在祖先殿罚跪,重者挨打。景泰年间一次祭祖,一个景泰帝的亲妹妹,只不过带有怨言的眼神望了牌位一眼而已。结果就是被皇太后和皇帝下令,当场打死在祖先殿门外。一个成年的公主,一个不久之后就要出阁的公主,就这么被活活打死了。可见皇室对于祭祖,对于祖先是多么的尊重和严肃。

    可是同样是朱明皇室的后人,当今的皇帝嘉靖帝朱厚却好像并不重视祭祖。住在紫禁城的时候,每个月的初一十五的祭拜早就停止了。逢年过节还有祖先重要祭日,嘉靖帝朱厚也是能免就免,不能的话由儿子代替。就算搬到了西苑之后,在大臣和皇室的压力下,建立了一个小型的祖先殿,供奉着祖先牌位,也不过是一个样子而已。十几二十年了,嘉靖帝朱厚去这个祖先殿的次数屈指可数。嘉靖帝朱厚本人不重视,他的那些奴才们也就不重视。所以西苑的祖先殿布置是整个大明朝最简单的,平时除了一般的打扫外,几乎看不见什么人。而且这个祖先殿距离嘉靖帝朱厚居住的玉熙宫也很远。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嘉靖帝朱厚有意无意地决定。大家都在猜测,是不是因为继承的原因,才导致嘉靖帝朱厚对祖先的不满。

    同为宪宗皇帝的后人,嘉靖帝朱厚是宪宗皇帝的亲孙子,但是不能在祖先殿供奉自己的父母牌位。他在登基之初,以过继给已故孝宗皇帝为子的身份继承大统的。也就是说他的大伯孝宗皇帝只有一个儿子武宗皇帝,孝宗皇帝死后,武宗皇帝朱厚照继位。武宗皇帝朱厚照再没有儿子继承的情况下死了,这才有了嘉靖帝朱厚继位这件事情。按照圣旨上说的,嘉靖帝朱厚过继给大伯孝宗皇帝当儿子,就是武宗皇帝朱厚照的弟弟。武宗皇帝朱厚照没有儿子又死了,所以他才能兄终弟及成为皇帝。也就是说祭祖的话,嘉靖帝朱厚要跪拜孝宗皇帝和武宗皇帝,而真正的父亲连牌位进祖先殿都不可以。为此嘉靖帝朱厚的生母进京只能以王太后的身份,不能以皇太后的身份居住在紫禁城。为此发生了嘉靖帝朱厚和大臣之间的第一次争斗“大礼仪”事件。结果嘉靖帝朱厚输了,他的生母不能享受皇太后的荣耀,他的生父也不能死后牌位进祖先殿。为此嘉靖帝朱厚以一种“消极对待”的方式,默默地抵触每一次的祭祖。久而久之变成了嘉靖帝朱厚对祖先的漠视和怠慢。但是这不代表嘉靖帝朱厚敢公然不把祖先放在眼里,敢真的说出做出对祖先不敬的事情。这就是秦泰敢于这么做的主要原因。嘉靖帝朱厚要是真的下令杀了他们的话,就是说不要自己的祖先了。这么做的话秦泰他们必死无疑,但是嘉靖帝朱厚的代价就是失去帝位。一个连自己的祖宗都不要的人,没有资格也没有理由做皇帝。嘉靖帝朱厚看上去是一个淡泊名利的无为皇帝,其实是一个特别看重权势和地位的皇帝。秦泰就要拿自己这些人的性命,和这个嘉靖帝朱厚赌一下。而且这是一个赢面相当大的赌注,输的几率几乎小到看不见。只要把握得好,不但赢面很大,而且成果相当可观。

第二十四回 白骨疑案二十四

    贪污不光害了老百姓,而且也损害了国家的利益。秦泰曾经有一次无意之中打听到了内部消息。地方各级本来都有自己的库房,这些库房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民用库房,也就是储备着物资的库房,这些库房基本作用就是遇到危难的时候,救济本地老百姓的。还有一种是战备仓库,属于国家的,没有遇到战事,地方官员是不能擅自动用的。可是据说民用仓库里不是十室九空,就是堆放着一些已经不能用的无用东西。金银早就被分了,好东西也被管库房的拿光了。战备仓库里的东西也不多了,里面的优质大米被换成了陈米甚至于不能使用的糠米。官银变成了私银,私银又变成了散碎银两,最后就连这些散碎银两也成为了纯度不高的“假银”。一个仓库这样,其他的又怎么样呢?秦泰没权利查,更不敢查,生怕一查之下查出一个惊天的答案。秦泰不怕死,更不怕身败名裂,但是秦泰担心民心不稳,从此发生暴乱甚至于战乱。地方仓库已经这么不堪了,军队的仓库会独善其身吗?要是军队的仓库也出问题的话,怎么办才好?优质又精良的武器和装备被倒卖,士兵们得不到补给,一旦战事发生的话,还有多少战斗力?还能保卫国家吗?还有多少能力出战?秦泰不敢再往下想下去了。

    其实秦泰很清楚,所谓的三大弊端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这是多年来的官场陋习积淀。但是嘉靖皇帝朱厚有推卸不了的责任,这个责任必须要嘉靖皇帝朱厚来承担。嘉靖皇帝朱厚不是不知道这些,他不但装作不知道,而且更加纵容手下人气压老百姓。在嘉靖皇帝朱厚看来老百姓什么也不是,无权又无势力,老百姓的生命不如牛羊,几乎和鸡鸭差不多。他觉得只要手下人听他的,上下一心任他指挥,他能做一个不死的永久皇帝,死一些老百姓,老百姓闹一点乱,没什么了不起。

    秦泰曾经听说过一些不怕死的大臣,曾经用极为委婉的方式向嘉靖皇帝朱厚汇报过一些现象。这些奏折不是被司礼监的太监私自扣下了,就是没有通过内阁的审查,就连司礼监也没有看到。就算真的送到了嘉靖皇帝朱厚那里,嘉靖皇帝朱厚也是不予理睬。久而久之之下,司礼监用嘉靖皇帝朱厚的口气训斥这些大臣,说他们是“吃饱了没事干,无理取闹。”导致大臣们谁也不敢再说了。

    嘉靖皇帝朱厚是一个不好的皇帝,自私、小气、记仇之外,最大的缺点就是刚愎自用,听不得不同的建议。一旦嘉靖皇帝朱厚决定的事情,容不得任何人的反对。凡是提出反对的,都将是嘉靖皇帝朱厚的敌人。嘉靖皇帝登基初年,为了给他生母争取一个皇太后的名分,他曾经和当时的大臣们对持。虽然当时说好事后不针对大家,但是几乎所有参与过这件事情的大臣,凡是反对过嘉靖皇帝朱厚的,事后几乎都得到了莫须有的罪名。因为这件“大礼仪”事件,三十多个大臣被贬,四十多个大臣获罪入狱。十多个大臣死在了锦衣卫的诏狱里面,二十多个官员全家一起受罚,七个大臣一家上下一起上了断头台。不光臣子这样,嘉靖皇帝朱厚对自己人也这样。嘉靖皇帝朱厚曾经有一个皇后,她都身怀六甲了,嘉靖皇帝朱厚因为觉得皇后多嘴了,说了一些他不爱听的话,直接上去用脚踹皇后。结果导致皇后小产,母子两个一起离开了人世。凡是和嘉靖皇帝朱厚接触过的人,对嘉靖皇帝朱厚的评价都是这么几个词“刚愎自用”、“喜怒无常”、“冷酷无情”。

    秦泰并不知道一个秘密,在他决定利用这个方法劝谏嘉靖皇帝朱厚的时候,已经有一个人做了相同的事情。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海瑞,他已经上了一份几乎可以精绝天下的奏折。这个不怕死出了名的正直官员,做出了大家都想不到的事情。在正月十五大家都上表恭请嘉靖皇帝朱厚搬入新居的时候,海瑞上了一份别开生面的奏折。在奏折里海瑞提到了当时的问题,毫不隐晦的隐射嘉靖皇帝朱厚的不足和错误。嘉靖皇帝朱厚当场大怒,下令将海瑞关入诏狱,并要大臣们廷议这份大逆不道的奏折。嘉靖皇帝朱厚的意思是要大家给这个胆大包天的海瑞定罪,定一个重罪,可是大臣们不敢也不愿意这么做。因为这个海瑞因为这件事情必定写入史册,大家的一言一行不但影响到海瑞的生死,更是会被写入史册。大家都知道海瑞说的没错,要是顺从了嘉靖皇帝朱厚判定海瑞错的话,将来史册上会说他们是奸臣,至少是不光彩的角色。但是要是维护海瑞的话,后果更严重,会直接导致嘉靖皇帝朱厚针对他们。所以大臣们都用一种消极怠工的方式,把这件案子拖着不办。再加上这件事情涉及到了嘉靖皇帝朱厚的脸面,所以外人不会知道。秦泰刚从外面回来,当然不知道这件已经暗中轰动京城官场的大事。但是比起海瑞来说,秦泰的胆子更大,做的更有魄力。海瑞只不过以臣子的身份,上奏折规劝嘉靖皇帝朱厚,也就是提醒嘉靖皇帝朱厚。秦泰却直接抬出嘉靖皇帝朱厚的历代祖宗,准备以长辈的身份教训这个脑子不清楚的后代皇帝。这种行为简直和“逼宫”差不多。

    历代以来规劝皇帝有好多方式,早在秦始皇建立帝国初期,就设立了和丞相差不多平级的“御史”。当时皇帝之下设立三个重要职务,丞相总管日常事务和民生问题。太尉负责训练和日常管理军队。御史作为言官不但起到监督官员的作用,更是有劝谏皇帝错误言行的使命。自此大臣们纷纷以规劝和引导皇帝的言行,为自己最重要的职责。一旦能够规劝或者阻止皇帝错误的言行,这是臣子们最大的荣耀。所以有了许多不怕死的故事。关于规劝皇帝的方式,有所谓“哭谏”、“死谏”、“兵谏”等等。所谓的“哭谏”就是指大臣们不要脸面地哭着闹着劝说皇帝,企图用家中妇女经常用的“一哭二骂三上吊”的方式,逼着皇帝收回成命。用这种方式的大多数都是朝中老臣,皇帝的老师或者长辈,他们利用自己资格老,皇帝不好意思处罚他们的前提条件,敢于阻止甚至于改变皇帝所下的决定。“死谏”就是用自己的死来吓唬皇帝,逼皇帝修改或者取消所下的某一个决定。这种做法有点偏激,影响也不是太好,但是有一定的效果,至少让皇帝见见血,起到吓唬皇帝的作用。皇帝都是养尊处优的,虽然经常决定一个人的生死,但是很少有机会真的见血,真的有人在他面前死去的话,效果还真很有效。一般来说敢于“死谏”的大臣,要具备几个条件,第一不怕死,第二为人正直,第三家中没有后顾之忧,第四没有欠别人钱。据说在西晋的时候一个大臣“死谏”不成被救下了,后来有人说他是还不了别人的债才找死的,导致他不但没有名垂青史,而且连官都没脸当了。“兵谏”就是指有实力或者掌握军队的武将,利用手中的权力,控制或者威逼皇帝下达命令,修改或者直接否定某一个决定。使用“兵谏”的大臣,也必须具备两个前提,第一手里有一定的权力可以震慑君主,第二就是没有改朝换代的不良用心。不然的话其中的意义就有了大变化,实行者将是窃国大盗了。在中国历史上比较出名的“兵谏”有汉朝的霍光事件,霍光是先帝指定的顾命大臣,新帝登基之后觉得霍光管得太多,逼得霍光交出兵权后,赶霍光离开朝廷。这个昏君还企图占有先帝的皇后也就是皇太后。霍光得知之后,召集手下旧部,包围皇宫比新帝下台。这个皇帝知道那个了二十七天的皇帝,算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个皇帝了。在民国的时候,爱国将领张学良也实行过“兵谏”。为了威逼不想和日本人开战的******宣布对日全面作战,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在一九三六年西安实行了“兵谏”,把前来视察的******抓了起来。这就是赫赫有名的“西安事变”。

    对于嘉靖皇帝朱厚来说,海瑞实行的规劝属于“死谏”。也就说海瑞知道自己的奏折,会导致自己下大狱,甚至于会死,但是还要上奏折。就是拿自己的性命来劝谏嘉靖皇帝朱厚的觉醒。秦泰将要做的,就是比海瑞的“死谏”更要直接的“兵谏”。虽然秦泰手里没有军队,也没有大臣们的全力支持,但是秦泰是拿嘉靖皇帝朱厚的祖宗吓唬嘉靖皇帝朱厚,这比千军万马逼迫嘉靖皇帝朱厚更有威慑力。嘉靖皇帝朱厚要是不受威胁的话,嘉靖皇帝朱厚的皇位就摇摇欲坠了。而且这个举动一出的话,任何人也帮不了嘉靖皇帝朱厚力挽狂澜。徐阶不行,高拱不行,张居正不行,吕芳不行,陈洪不行,黄锦不行,孟冲不行,马成不行,嘉靖皇帝朱厚他自己也不行。必须一切都听秦泰的,至少在那一刻是必须的。无论是想法上,还是做法上,甚至于效果上,秦泰的方法比海瑞更直接,更有效,也更简单安全。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二十五回 白骨疑案二十五

    就在秦泰等人准备直闯嘉靖皇帝朱厚居住和修炼的玉熙宫的时候,离玉熙宫并不是很远的一个小院落里,一个看上去苍老的老太监却把自己一个人关在了自己的房间里自言自语起来。

    这个看上去很慈祥,又有点衰老的老人谁?从他的长相来说,应该是一个太监,一个并不是很威风的老太监。一头纯银的白发,一身半旧不新的袍子,脚上穿着一双当时很流行又很廉价的包头千层底的布鞋,这双鞋子要是说有什么不一样的话,就是上面绣有了一些代表吉祥富贵的蝙蝠而已。他身上几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