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为长期被严嵩的人压着有怨气,更或者是因为想抖威风,不管怎么样办案的官员们集体要求重判这件案子的罪犯。按照以往的规矩,犯官本人是逃不了死罪的处罚的,直系亲属男丁流放女人变卖成为奴隶,亲属没收产业。罪加一等的话,犯官直系亲属男丁成年处斩未成年阉割,女人成为官妓,未成年女性卖身为奴,亲属男丁流放,女人卖身为奴,家产充公,三代之内不能出仕为官。如果加三等的话,三族之内的亲属男丁全部处斩,未成年男性阉割,女性为官妓,未成年女性或是成为未来官妓培养,或者是变卖做奴隶。要是罪名中涉及到皇室或者皇上本人的话,犯官家属一律全部处斩。官员们认为刘待不但是严嵩的走狗,更是严嵩用来欺骗皇上的人,所以刘待应该多一条罪名就是蒙蔽圣听。这个罪名要是成立的话,恭妃一家人就要被处斩了。
还好嘉靖皇帝想给依然在位的严嵩一个面子,免了刘待家人蒙蔽圣听的罪名。但是依然是加三级的牵连罪行,恭妃要被卖了当奴隶,父亲依然要被流放。就在这个时候高拱和张居正接手了这个案子,他们不但觉得量刑过重,而且有一些人受到了过重的连累。恭妃因为年纪太小,恭妃的父亲因为不在刘待五服之内得到了减一级处理。审判时恭妃的父亲哀求官员,自愿加重刑罚,给女儿恭妃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按照原意恭妃父亲被判十年劳役,恭妃被判官奴十年的。可是恭妃父亲担心女儿吃苦,更担心十年后恭妃的前途,所以请求加重自己的刑罚,适当减免恭妃的刑罚。高拱作为主持大局的最高官员,最后决定恭妃父亲改为流放终生不得回来,恭妃念在年幼又失去了母亲父亲不在身边,送恭妃进宫充当宫女。这样一来恭妃不但有了固定的工作场所,而且每一个出宫的宫女都会有一个新的身份,可以过上稳定的生活。当时恭妃和恭妃的父亲对高拱、张居正等人千恩万谢。这就是恭妃进宫的来龙去脉,也就是恭妃之所以会决定留在宫中的原因。
进宫后的恭妃因为自己的出身还不如一般的老百姓的缘故,经常被一起来的宫女欺负。恭妃也曾经试图向管理她们的宫女举报,可是宫女不是随便应付几句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换来大家对她更多的责罚和欺负。恭妃不服气向管理她们的宫女的上级举报,这下子不光得罪了一起进宫的小宫女,就连管教她们的宫女也得罪了,恭妃刚进宫这段时间的生活可以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后来恭妃听说宫女怕太监,只要太监愿意给自己出头的话,一般的宫女不敢再怎么对付自己。她就大着胆子请求一个小太监帮助自己,小太监本来不同意的后来说不能白帮忙,要恭妃给他一笔钱才可以。恭妃忍饥挨饿好不容易存下来的钱全部给了小太监,小太监这才答应帮助恭妃。可是恭妃等了好久都没有得到消息,后来才知道这个小太监地位和自己一样,也是一个新来不久的,哪有资格教训别人。恭妃被这个小太监骗走了所有的钱,当然不甘心了,她找到小太监要小太监还钱。小太监告诉恭妃,这是一个教训,在宫里谁也没有良心和尊严,想要得到别人的尊敬和巴结就需要自己有能力。恭妃的钱算是一个学费,小太监是绝对不会还钱给恭妃的。小太监最后提醒恭妃,想要活得舒服点,最好找一个有来头的长辈罩着自己。
恭妃失望地回到了自己的住所,任由大家讽刺或者嘲笑自己。渐渐地大家觉得欺负恭妃不好玩了,所以欺负她的人也少了。恭妃被派遣到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当差,恭妃看见许多人老是对着一个老宫女行礼,她觉得这个老宫女一定是一个有权势有地位的人。她就跟踪老宫女,知道了老宫女的住所在哪里,经常一有空就去帮老宫女做事。老宫女没有说什么,任由恭妃帮着打扫卫生,干一些粗活。有一次老宫女病了卧床不起,恭妃不眠不休为老宫女端屎端尿喂饭吃药,恭妃对自己的母亲也没有这么伺候过。老宫女好了后并没有感谢恭妃,只是要恭妃不要再来了。恭妃不明白老宫女的意思,为什么要赶恭妃走?难道恭妃还没有让老宫女动心?还是老宫女对恭妃依然不满意?
老宫女告诉恭妃真相,原来老宫女并不是什么有势力的人。之所以大家看见她都客客气气的,是因为她年纪老资历深,大家当她前辈而已。表面上客气是一种态度,要是真的有事情的话谁也不会帮忙的。只有恭妃这个实在人,每天过来帮老宫女做事。气促老宫女觉得多一个人帮忙也好,也就任由恭妃了,后来老宫女和恭妃有点熟悉了,觉得多一个好过自己一个人孤孤单单的,也就没有说破真相。经过这次生病老宫女觉得不说出真相的话,对不起这个善良的小宫女,所以才决定说出真相并不让恭妃过来了。
恭妃虽然有点觉得上当,也失望失去了一个靠山,但是依然觉得和老宫女在一起好,她主动要求过来照顾老宫女,后来索性住在了老宫女这里。恭妃并没有要求老宫女教什么,但是老宫女为了报答恭妃,酒吧自己知道的宫中规矩一五一十地传授给恭妃。恭妃小时候就学过一些学问,当时只不过为了博得父母亲的一句赞扬而已。没想到在宫里认识文字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事情,一般的宫女太监是不允许识文断字的。老宫女一边要求恭妃继续读书认字,一边要求恭妃不准告诉任何人自己有文化的事情。老宫女按照宫中最为严格的礼仪要求恭妃,恭妃也认真学习。几年下来恭妃已经学会了七成样子,算是基本出师了。
第十九回 真假公主十九
这一年恭妃已经十六岁了,进宫也有近八年了。老宫女终于一病不起,按照宫中的规矩需要上报后,等待来人吧老宫女送出皇宫。其实是任由老宫女在宫外自生自灭,因为老宫女在宫外没有亲人和家人。老宫女知道自己再没有教导恭妃的机会了,所以把恭妃再一次叫到身边。她告诉恭妃一个秘密,她已经为恭妃找到了一个新去处。恭妃的名字已经上报了,不久之后恭妃会顶替一个已经病死的宫女充当李太后慈宁宫的一个看门宫女。这是老宫女花了大价钱才买到的一个职务,凭借老宫女的老脸再加上好价钱才得到这个外人眼红的位子。老宫女最后提醒恭妃三件事情,第一要求恭妃少说话多做事,多看少动。第二个要求就是隐瞒那个宫女已经死的消息,永远不要说出自己的过去。也就是说恭妃从见习宫女出来后就在慈宁宫当差,她已经做了近三年的看门宫女了。第三个要求就是对于这份工作要专心认真,不可小看这份工作。只要这样将来恭妃就会有前途,以后就要看恭妃自己怎么做了。
恭妃来到慈宁宫,见到了管事宫女,成功接手慈宁宫看门宫女的职务。慈宁宫是李太后的住所,所以也算是一个相当风光的地方,但是看门宫女却是例外。在外人看来慈宁宫的看门宫女还是慈宁宫的人,可是慈宁宫的人从来没有把看守慈宁宫大门的宫女当做自己人过。怪不得慈宁宫看门宫女死了近一年了,慈宁宫的人也不知道。要不是管事宫女清查人事档案的话,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现秘密。恭妃来到这个相对独立的看门宫女住所,她的办公地和住所都在这里,怪不得慈宁宫的人不清楚这里的事情。
因为原来的宫女死了,恭妃需要顶替这个宫女的身份和资料。刚好管事宫女要重新登记信息,就把恭妃的资料加了上去。恭妃的信息和原来的宫女有了衔接,就不用担心恭妃出问题了。管事宫女并不希望恭妃有什么大作用,只是吩咐恭妃看好大门,每天准时开门关门,不要让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进来就可以了。其实就算有人闯进来慈宁宫的大门,也不代表这个人能够见到李太后,李太后身边有不少高手,她们阻拦意外出现的人。
恭妃安心在这里工作,有空的时候整理一下环境。渐渐地恭妃发现一个现象,李太后真的很忙。李太后不但是小皇帝的生母,更是这个皇宫的最后决策者,许多的事情需要李太后亲自决定后才能够办理。每天无论大事小事,一股脑儿来到才能够里面请求李太后处理,还有一些军国大事,依然要李太后最后拍板。李太后累得是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有时候刚睡下又被人吵醒。恭妃觉得自己既然是才能够的人,应该为李太后这个主子分担一些责任。
根据李太后的生活习惯,恭妃决定了一套作息时间表。例如晚上没有特别紧急的军国大事或者宫中要事,不得来才能够打搅李太后的休息。军国大事分为三级,特急立刻禀报,一级随叫随到,二级听从才能够吩咐慈宁宫外等消息。宫中事件分为大事小事,大事分为三级,一级随时禀报,二级在慈宁宫大殿外等待了,三级在慈宁宫大门外等待。小时分为五级,一级在慈宁宫大殿外等候,二级在慈宁宫门外等候,三级在慈宁宫管事宫女那里登记安排接见时间,四级在慈宁宫看门宫女那里登记安排时间,第五级每隔三天集中报备一次,时间统一在某一天的下午李太后午休之后。这样以来减少了不少时间,更让李太后知道事情轻重缓急。李太后对此十分赞同,恭妃也受到了表扬,从此恭妃渐渐进入了李太后的视线。
那一年恭妃十八岁,正式被李太后升级为慈宁宫管事宫女,专门负责接见前期工作。所谓接见前期工作,就是指安排人员会见李太后,例如什么人什么时间受到李太后召见,召见的时候什么事情应该说,什么时候说什么,什么事情不能提,什么话能够说什么话不能回等等。看起来都是一些小事,但是其中有十分关键的因素存在。回答得好回答的妙就是在李太后那里加分,说不清楚回答不好就是在李太后那里减分,要是说了什么不该说的就会掉了脑袋。宫中的人不像文武百官,没有等级之分也没有特别严格的对和错。只要得到了主子的喜欢和赏识就会一飞冲天,要是得罪了主子的话就可能生不如死。所以每一个等待李太后召见的人都会仔仔细细听清楚恭妃的交代,一般来说给了好处会说的详细点,不给好处恭妃说的不明白,碰上一两个不懂事的,恭妃就会故意不交代清楚,反正后果关系不到恭妃。一些重要人物或者一些要汇报重要事件之前,都会是先打听清楚李太后的心情再决定什么时候面见李太后。一般来说李太后睡得好的话,早上心情会不错,要是中午休息的好的话下午心情也不错。要是李太后早一天没睡好的话,第二天上午会生气,上午被召见的人就会难过。要是饮食不对李太后胃口的话,也会令李太后心情不好。慈宁宫的人一旦听说李太后上火牙疼了,就知道不是说麻烦事的时候了。所有不高兴的事情尽量不要提,尽量不让外人影响到李太后的休息。同时也通知小皇帝或者冯保等人不要来,有空的话请陈太后过来陪陪李太后。
就在恭妃十九岁的那一年,一个机会出现了恭妃面前。多年坚持这处理军国大事的李太后终于坚持不住了,先是精神不济,后来得了眼晕的毛病。最主要的症状是看不得蝇头小楷写的奏章,一看眼睛就晕。本来李太后就不是一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出身,所以更加让李太后烦心看奏章了。李太后身边的宫女文化素质都不高,李太后这种老百姓出身的太后身边不可能养一个千金大小姐出身的宫女。每天李太后看一会奏章就要休息一阵子,不然头晕起来吃不好睡不好。可是李太后要为儿子小皇帝守着江山社稷,又不能不看奏章。恭妃觉得机会来了,是时候进一步接近李太后的时候了。
恭妃虽然已经是慈宁宫管事宫女,但是也不能随意接近李太后。恭妃管的是大门和前殿,一般来说每天除了请安不能来李太后的寝宫,就算来了也需要申请,李太后同意了才可以被接见。这些日子李太后心烦连吃饭睡觉也没有心思,冯保这个慈宁宫第一奴才也躲得远远的。李太后本来不想见恭妃的,可是后来决定见一见这个平时不常见的自己人。
恭妃来到李太后寝宫首先十分规矩地给李太后行礼,然后就站在李太后身边不远的地方等待李太后的问话。李太后觉得这个孩子不但长得不错而且十分明白宫中的规矩。行礼是对主子的尊敬,行礼后在一边等待主子的问话这是奴才的礼仪。要是不等主子问话直接上来就夸夸其谈的话,这个奴才就等于做到头了。李太后虽然是小户人家出身,但是对于礼仪十分重视,自己也好身边人也好,都十分注重规矩两个字。这个恭妃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办事老成,而且十分知书达理,这让李太后很欣慰。
第二十回 真假公主二十
李太后以为恭妃只不过是关心自己的健康,所以安慰恭妃几句就想让恭妃退下了。没想到恭妃等李太后说完话之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虽然说的不是很清楚,话也没有几句,但是依然让李太后很吃惊。恭妃请示李太后,能否叫几个认识文字的宫女每天为李太后读奏章。一般地奏章和不重要的禀报由几个宫女轮流为李太后朗读,重要的文件依然由李太后亲自阅读。不但可以分解李太后的压力,而且可以培养慈宁宫宫女爱读书的好习惯。
李太后觉得这么做很好,就试着让身边的宫女代自己看奏章。可是这些宫女连奏章都看不清楚,更加不可能把奏章里面的事情说清楚了。恭妃请示李太后,能否培养一批信得过的宫女,每天帮着李太后专门阅读奏章。李太后觉得有这个必要,平时这些人不用做其他的杂务,但是也不能随便离开慈宁宫,更加不允许把看过的奏章里面的内容说出去。这就有了后来鼎鼎有名的阅读宫女,直到李太后放权给儿子小皇帝后,这些宫女才被处理了,甚至于秘密被消失了。
恭妃请示李太后,在这些宫女没有全部合格之前,可以让身边的宫女临时代替。一个管事宫女记起恭妃也认识汉字,就建议恭妃也来给李太后读奏章。对于她们看来为李太后读奏章不是一份好工作,不如拉上恭妃一起受苦。恭妃只好为李太后读奏章,恭妃先是为李太后朗读一遍原文,然后用白话文再翻译一遍。写奏章的都是一些做官的人,他们习惯了文言文写文章。一些文言文李太后根本不懂,自己看奏章的时候连蒙带猜才可以。恭妃不胆解释清楚而且翻译成了李太后听得懂的白话文,让李太后听起来很舒服。李太后拍板决定让恭妃留在正殿,专门为李太后读奏章。
因为要重用恭妃,所以李太后不得不问清楚恭妃的来历。恭妃对于李太后的问话不敢有所隐瞒,就把自己的身世和来历全部告诉给了李太后。李太后听了后没有说什么,因为她需要核实恭妃的身份来历。三天后冯保把恭妃的来历调查清楚明白,李太后也已经离不开恭妃了。恭妃不但知书达理,而且十分懂事,不会仗势欺人也不会夸夸其谈,更加不会多嘴多舌。恭妃自从接手为李太后读奏章的工作后,自愿交出自己以前承担的工作权利。按照李太后的吩咐留在慈宁宫,就连和慈宁宫的一般宫女也不多嘴多话。恭妃对李太后的耐心细致也让李太后很感动,恭妃尽量照顾李太后的生活习惯,在朗读奏章的时候时不时观察李太后。李太后累了就会等会在朗读,李太后想休息了就会记住阅读到了什么地方,等会儿继续朗读下去。有空的时候恭妃也会培养新人,按照李太后的意思培养信得过阅读宫女。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