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下台元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十大下台元首-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美军快速包围了这座住宅,却发现这是一座被诺列加用来算命的房子。屋内凌乱地散落着巫婆用的黑吸管、黑面布、动物内脏和几盒兽血,烟灰缸里的烟蒂却在冒烟,只是不见一个人影。
  当天下午,又有一位妇女向美军打电话:诺列加躲在巴拿马与哥斯达黎加边界不远处的他以前的别墅里。
  等到美国兵赶到时,诺列加刚刚扔下的烟头仍未燃尽,细细的烟柱在空中划上一个个嘲笑的问号。
  整整4天过去了,诺列加仍未抓到。频频扑空的消息像一块巨大的阴影笼罩在美国五角大楼上空。世界在指责,多数国家发出了强烈的抗议。
  美国总统布什坐卧不安。此时此刻,他又想起两个半月前与诺列加较量而惨遭失败的一幕……。
  5。3 十月政变
  发生在1989年10月3日巴拿马的一场拙劣政变,使美国白宫丢人现眼。人们由此猜疑布什政府是否能够担当大任。
  而政变对于诺列加来说,苍天保佑了他化险为夷。
  10月3日,清晨。天高气爽。安睡了一夜的巴拿马城又恢复了白日的繁忙。街面上,上班的人流匆匆,车水马龙。阳光下,巴拿马国防军司令部大楼显得格外的安静和威严。
  和往常一样,诺列加准时步入国防军司令部上班。四、五个手插在口袋里的卫兵前后簇拥着他。稍懂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他们手里握着枪。
  突然,眼尖手快的卫兵发现办公室周围有全副武装的疑兵。他立即拦住诺列加。“有埋伏!”说着卫兵们迅速掏枪,用身体掩护着诺列加向后退去。然而,一切都晚了。
  埋伏在办公室附近的政变部队一拥而上,直向诺列加扑来。卫兵们迅速开枪射击,顿时国防司令部大楼内枪声大作。
  训练有素的卫兵边打边退,企图将诺列加送出司令部大楼。但哗变部队已将诺列加围了个水泄不通,万般无奈,诺列加只好命令卫兵停止还击,自己束手就擒。
  几乎同时,外面也进行着激烈的枪战。
  一队全副武装的巴拿马中层军官向诺列加的警卫部队发起了猛攻。子弹像雨点一样落在墙壁和玻璃上。
  “政变了!”“内部的军事政变!”
  惊慌失措的巴拿马居民们奔跑着、呼喊着。瞬间,政变的传言沸腾在整个巴拿马城。10分钟后,枪声嘎然而止。一切又恢复了死一样的宁静。一辆乳白色、印有红十字标记的救护车,风驰电掣般地从交火区穿过,随即又引起一阵枪声大作。
  巴拿马城上空的空气凝固了!电话中断,商店关门,无数胆小怕事的居民,气喘吁吁地冲到学校、幼儿园,把刚刚送出的孩子又接回到家中。谁也弄不清这场政变将持续多久。
  然而,在距离首都不远的几个地方,一些无视枪弹的学生和反对党的狂热分子们,高喊着“自由万岁”的口号在示威游行。
  策划这场政变的头号人物是巴拿马国防军“乌拉卡营”营长莫瓦塞·希罗尔迪。而直接后台是巴拿马参谋部情报局长和一些高级军官。政变的总后台是美国政府。请看政变前后的一幕一幕。
  10月1日,星期日。巴拿马城,入夜。
  一辆小车偷偷摸摸地驶进了美军驻巴拿马南方军区司令部大院。车灯刚熄,希罗尔迪营长的妻子就匆匆地跳下车。在一个卫兵的引导下,她径直走进大楼。
  在办公室里,她在急切地向美军军官报告:“按贵国授意,我丈夫准备在2日发动一场推翻诺列加将军的政变。请求今晚与贵国情报官员面谈。”
  “可以。”美军官答应得非常痛快。
  会谈在美军情报局的会议厅秘密举行。
  希罗尔迪少校提出两点请求:一是请容许自己的妻子暂时躲避在美军基地;二是请美军出兵封锁美州大桥和阿马多公路,以助他一臂之力。
  事关重大,美情报官员表示:请示白宫后立即答复。
  华盛顿,10月2日,星期一。凌晨两点半,夜深人静。睡梦中的美国国防部长切尼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叫醒。他睡眼朦胧地抓起听筒,里面传来上任第一天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的声音。他在报告希罗尔迪少校的政变要求。切尼听罢后,一骨碌从床上坐起,他脸上露出极度的兴奋。
  美国政府久久等待的时机终于到来了。赶走诺列加这个看门狗,永远霸占巴拿马运河。这个曾让美国人付出心血而未能如愿的计划,今天有了天赐良机。借刀杀人。这既不沾血腥又能实现愿望的美差,岂能不插手相助?
  “同意波尼娜到我基地避险!”切尼当即表示。
  “封锁道路之事……”切尼犹豫了。他感到动用军队关系重大,必须向总统报告。
  究竟出不出兵?布什也拿不定主意。他想听一下高参们的意见。
  上午9点半,布什总统召集的紧急会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举行。官员们的意见异常一致:“届时见机行事,封锁道路!”
  命令下达后仅14分钟,驻巴拿马的美军已占领了各个交通要道,随时配合政变。
  此刻,美国白宫。密切地注视着巴拿马的动向。
  一个消息接一个消息飞进白宫。
  “原订2日上午的政变取消,改到下午。”
  “下午政变取消,改为晚上。”
  夜幕刚刚降临,希罗尔迪夫人又匆匆通知美方:政变改为3日上午行动。
  此时,守在电视屏幕前的切尼大怒:“希罗尔迪,你这个混蛋!”他真想大骂希罗尔迪少校一顿,但这位政变分子没有给美国人留下真实的电话号码,真可谓鞭长莫及。
  突然,切尼的脑际闪现出一个奇怪的念头,莫非是诺列加故设圈套,引诱美国人上钩。顿时,切尼出了一身冷汗。
  谨小慎微的切尼,立即用电话通知驻巴拿马南方司令部:“看风驶舵,切莫轻举妄动。”
  然而,切尼多虑了。历史又一次嘲笑了这位国防部长。就在美国人举棋不定,疑虑重重的时刻,3日早晨8时,政变发生了。
  诺列加被关进一间临时监狱。他表现得异常镇定,他似乎相信自己的威力和命运。
  也许是政变分子过分专注和紧张,诺列加被扣的消息并没有及时通知美国政府。尽管略有心计、上任仅一天的美军南方司令部司令瑟曼中将,命令1200名美军日夜高度戒备,十几架直升战斗机不断盘旋,随时准备出击,但诺列加被扣,他仍不知晓。
  上午10时,电台里传出希罗尔迪的声音:“我郑重宣告:诺列加被捕,国防部已被占领,政变成功。”
  “这是一次纯军事行动,不涉及任何政治交易,美军没有参与政变。”“此次行动的目的,就是强迫诺列加将军隐退,恢复军人的威信、人民的尊严和1968年革命方针。”“我们公开承认罗德里格斯为首的现临时政府。”
  然而,事情并不这么简单。希罗尔迪的讲话还没有结束,在诺列加的暗示下,一条营救“命令”通过国防部的内线亲信,迅速送到诺列加的“嫡系”部队——“2000年营”营长的手中。
  这位跟随诺列加多年的老部下立即筹划出了营救方案。
  在一片“与将军同生死”的呼喊声中,向国防司令部发起猛烈进攻,顷刻间,国防军司令部上空升起了一个个巨大的烟柱。
  中午12时30分,装备和兵力绝对优势的“铁杆营长”向政变分子希罗尔迪发出最后通碟:“尽快释放诺列加,否则后果自负。”
  面对炮火凶猛的“2000年”营,希罗尔迪后怕了,他竟有点晕头转向,束手无策。
  他当即召来支持政变的情报局长吉列尔莫上校、人事局长胡利奥上校和协调局局长贡多拉中校商讨万全之策。
  政变部队节节败退。子弹像冰雹似地敲打着大楼。“有官兵投降!”一个卫兵慌慌张张地报告。情况非常严峻,怎么办?
  “请求美军出兵增援!”希罗尔迪慌乱中做出决定。
  12时48分,沉闷的中午。两名衣冠蓬乱的巴军中校,匆匆忙忙地翻过国防军司令部的铁栅栏,一溜小跑向美军克莱顿基地的大楼奔去。
  紧急请求会见。经瑟曼中将批准,南方司令部副司令西斯内罗斯少校召见了要求紧急会见的两名巴军中校。
  豪华的卧室内,谈话异常简单。
  “诺列加被扣,反击部队十分凶猛,我们请求贵军派直升飞机或装甲车将诺列加运出去。”巴军中校的话直截了当。
  “我们十分乐意减轻你们的负担,请把诺列加交给我国审判。”西斯内罗斯少校在直接要人。两位中校拒绝了美军赤裸裸的要求。出兵援助一事暂时搁浅。但巴拿马政变分子不愿交出诺列加的消息迅速传进白宫。
  几乎同一个时间,美国国务院收到驻巴拿马美军使馆的电话:“政变部队想把诺列加引渡美国。”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美国法律专家,很快就拟好了全套引渡法律程序。
  然而,也在这个时刻,美国中央情报局得到情报:3日上午,诺列加在外地视察、压根就不在国防军司令部。
  “诺列加到底在何处?”三种截然矛盾的情报把布什搞懵了。
  现实又一次嘲笑了美国人和美国现代化的情报机构。谁也想不到这竟是一字之差。是美国驻巴使馆官员将南方司令部报告的“不想交出诺列加”,听成了“想交出诺列加”。酿成了美国人的迟疑。情报局的情报更属捕风捉影。
  就在布什总统犹豫不决的关键时刻,政变部队终于抵挡不装2000年“营的进攻,极不情愿地释放了诺列加,宣布投降。
  一场苦心经营,千载难逢的政变在美国自己的迟疑下流产了。
  美国政府的情报失误,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是的,人们在嘲笑美国的同时,又暗暗地钦佩着诺列加将军。有人说他用“眼神”指挥了一场反政变战争。这话不无道理。
  被绑架的6个小时,诺列加显得异常平静,除了一个简单的暗示外,他一句话也没说。他知道,此时此刻,保全自己就是最大的胜利。他胜利了。胜利得那样从容,那样不可思议。美国人曾咬牙切齿他说:“是神灵保佑了这个独裁者。”
  3日晚,刚刚解脱绳索的诺列加在电视台露面了。他面带微笑,神采奕奕,看上去似乎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他的话狂妄而刚劲:“虽说美国人插手和支持了这场政变,但政变对我来讲,就像刮过一场风一样感到轻松和随便。”
  5。4罢免诺列加如果说布什总统因“情报失误”贻误了捉拿诺列加的良机。那么,一年前,里根总统导演的驱赶诺列加下台的政变,也都惨遭失败。这不得不让人钦佩诺列加铁腕的神奇。
  1988年,巴拿马发生了奇迹,一夜之间,总统罢免了总司令,总司令又废黜了总统。这一事件在世界史上是空前的。
  那是2月25日的雨夜。黑沉沉的云层死死笼罩着整个巴拿马城。瓢泼般的大雨无情地拍打着地面和楼房,劳累了一天的巴拿马人,此时都聚集在电视机前,尽情地欣赏娱乐的电视节目。
  突然,诱人的芭蕾舞剧中断了。人仍以为下雨天风刮走了天线,或是出现了其他意外。然而屏幕上暗了一会儿又亮了,屏幕上出现了巴拿马总统德尔瓦列的特写镜头,这位平时风度翩翩、笑容满面的总统,此时显得异常严肃和紧张。他的脸绷得很紧,肌肉在微微地颤抖。光秃的前额上渗出细细的汗珠。
  糊涂的人们还未彻底清醒,德尔瓦列已开口了,声音显得紧张慌乱。他向巴拿马人、向全世界宣告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罢免诺列加国防军司令的职务。
  瞬间,一块巨石掉进了平静的湖面,掀起了巨大的水浪。
  巴拿马城愤怒了!人们聚集在政府办公楼前,砖块和石块一齐飞向总统大楼。国防军的指挥官们群情激昂。他们高喊着:“司令留下!”“总统滚蛋!”的口号,赤手空拳地冲进政府大楼。他们要与德尔瓦列进行面对面的“舌战”。
  一位跟随诺列加多年的国防军军官,看罢电视,驱车直奔电视台,他想截住德尔瓦利问个究竟:为什么?,为什么?
  诺列加也是在电视机前得知此消息的。当时,这位实权人物坐在家里、翘着二郎腿,口呷香茶,悠悠自在地边看电视,边欣赏着一叠美女照。这是他的嗜好和习惯。
  电视突然中断,迫使他抬起色欲的双眼。他欲喊人,突然荧光屏上出现了德尔瓦列熟悉的面孔,一种不祥的预兆倏然跃上头顶。他屏住呼吸,死死盯着德尔瓦列的双唇。
  他开口了。“罢免诺列加国防司令职务。”他听得真真切切。他先是一愣,接着一拳砸响墙上的警报器,急速提枪冲出了房门。等卫兵赶到时,他已钻进了车门。
  他持枪冲进国防司令部大楼,直奔自己的办公室而去。因为这里是巴拿马军事指挥中枢。失去了这里也就失去了一切。
  然而,他太紧张了。这里没丝毫改变,办公室和往常一样平静、安宁。诺列加如释重负,嘘了一口长气,重重地跌坐在旋转椅上。他轻轻抬起手腕瞄了一眼金表,仅用了两分40秒。他为自己的惊人动作而露出了得意的微笑。
  他迅速向所有部队下达命令,没有我的“亲口令”,任何人不得动用一兵一卒。
  诺列加清楚,这场政变已是蓄谋已久。
  早在半年前,德尔瓦列就风尘仆仆地奔波于巴拿马和美国之间。他要同里根政府商讨一套逼迫诺列加“自动退休”的计划:体面地将“独裁人物”诺列加赶下“实权宝座”。只有这样,他才能抬起躬着的脊梁,显露总统的威严。
  1988年1月6日,德尔瓦列的专机又一次在美国的迈阿密机场降落。以检查身体为幌子,德尔瓦列同美国金融界和政界人士进行着出卖灵魂的“私下会谈”,他向“主人”控诉着一桩桩、一件件巴拿马政府的政治、经济危机,历史责任理所当然地推到独裁者诺列加的身上。
  2月中旬,德尔瓦列再度赴美国,依然在迈阿密。这位自称有权无势的总统与美国助理国务卿艾拉姆斯进行秘密的筹划。
  一时间,“内阁中设国防部,取代国防军司令部”的传说,飘荡、盘旋在巴拿马的大街小巷。
  “请诺列加体面下台!”
  “诺列加,警惕德尔瓦列在行动!”
  两种截然对抗的标语、口号同时出现在巴拿马城。巴拿马人在期待!美国政府在期待。此时,两种势力平分秋色。
  2月25日,黄昏。夕阳正欲与巴拿马运河接吻,那样红,那样大,红得像鲜血,竟给人一种不祥的预兆。
  8点40分,德尔瓦列总统办公室。国防军参谋长胡斯蒂内斯轻轻叩开了房门。他是接到总统电话后匆匆赶来的。
  “请坐。”还未等参谋长坐稳,德尔瓦列就单刀直入地说:“我请你接任国防军司令的职务。”语气斩钉截铁,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
  胡斯蒂内斯愕然了,久久没有开口。他的脑际在高速运转。“取缔诺列加,可能吗?”“就是取缔了,也只会是昙花一现。不!不!”这位对诺列加了如指掌的明智者,迅速作出了抉择,当场拒绝了从天而降的“权力”。
  “这是总统的决定。10分钟后公布。”说着德尔瓦列站起身就走。
  胡斯蒂内斯慌了。他急忙跃起:“总统阁下,军政大事,切莫感情用事。”然而,一切都晚了。门“膨”地被关上了。
  德尔瓦列直奔电视台而去。
  德尔瓦列怎么也没想到,在他宣布罢免诺列加的同时也罢免了自己。被兴奋和喜悦刺激的德尔瓦列从电视台出来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