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西汉王朝败亡之谜:庸才当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揭秘西汉王朝败亡之谜:庸才当道-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苑裳嗟乃魉芸毂惚蝗烁娣ⅰ
  但是赵合德早已先期给成帝打了预防针,她曾泣下悽恻地对成帝说:我的姐姐性格刚烈,今后一定少不了得罪人,如果真被人陷害了,“则赵氏无种矣”!
  正在爱河中荡漾的成帝对赵合德的话深信不疑,于是宣布:再有胆敢乱嚼舌头者,格杀勿论。
  从此以后,宫中便再无人敢说赵飞燕半句闲话,她便更加有恃无恐了。
  《西京杂记》卷二“赵后淫乱”一条对此有颇为生动的描述。
  当时有一个叫做安庆世的少年是成帝的侍郎。此人“善鼓琴,能为双凤离鸾之曲”,颇得赵飞燕欢心。她便缠着成帝批准他自由出入中宫,为自己伴奏。成帝对这么一个年仅15岁的毛孩子并没有想太多,便答应了她的要求。
  赵飞燕把安庆世纳入后宫,竟然以“伴奏”之名,行“伴寝”之实。
  她还嫌安庆世一个人不够用,便打着“求神赐子”的名义,开辟了一个专门的房间,除了自己的心腹侍女以外,谁也不让进去,连成帝也不让进。
  在这个房间里,赵飞燕开始了她的“辛勤劳动”。她派人到外面去,四处收纳“轻薄少年”,让他们穿着女人的衣服,乘坐宫中的马车进入中宫,在这个房间里辛勤“耕种”。据说她每天要接待十几位这样的“种男”。一个人累了,便马上换第二人接着上,她自己则一刻也不停息。
  但不幸的是,一个儿子也没有搞出来。
  就在赵飞燕为了生儿子和小白脸们日夜操劳时,成帝却与赵合德、李平、张放等人共同沉浸于无比的欢悦之中。
  赵飞燕封为皇后时,成帝便把赵合德封为昭仪,安排她住在未央宫的昭阳殿。其时未央宫皇帝的居所左右,有8个专区是供得幸的宠妃居住,即昭阳、飞翔、增成、合欢、兰林、披香、凤凰、鸳鸯。班婕妤得幸时便住在增成殿。
  成帝为了讨赵合德的欢心,在昭阳殿的装修上任她率意为之。据《西京杂记》卷一记载,赵合德征调来将作大匠(主管皇家建筑营造)手下号称“天下第一巧匠”丁缓、李菊两位建筑师,把昭阳宫装修得富丽堂皇,空前绝后,甚至不惜越僭(以朱红色涂地)。
  某日,成帝在宫中设宴,与张、赵、李等人饮酒狂欢,高声谈笑,数度尽饮杯中之酒。在御座旁的屏风上,却画有“商纣王醉踞妲己作长夜之乐”之图。
  妲己国色天香,是殷商朝诸侯有苏氏之女。有苏氏起兵反对殷商而后败亡,妲己遂为商纣王所有,被尊为贵妃,与纣王人极尽荒淫之能事。据说纣王为了讨得她的欢心,还专门发明了“酒池肉林”及炮烙之刑。
  当时班婕妤之兄班伯新受重用,奉命侍宴。成帝于宴中数度目视而礼敬之,后来又指着屏风上的画问他:都说这个商纣王昏聩无道,你说他是如何堕落到这种程度的?
  班伯对答道:《尚书》里说是因为他沉迷于妲己之色,时时处处对她言听计从。商纣王之过,无甚于此。陛下怎么会想到把这样的画放在大殿上呢?
  成帝的回答令人哭笑不得,他说:如果不放在这儿,怎么能够引以为戒呢?
  班伯道:《尚书》里记载,商纣王的庶兄微启因为谏阻其“沉湎于酒”,遭拒而后出走,降于周。《诗经·大雅》里说,纣王醉酒号呼,以昼为夜。二书之戒,皆以“酒”为万恶之源。
  成帝喟然长叹道:朕已久不见先生,如今才听到这样的逆耳忠言。
  班伯的对白,令张放、赵合德和李平等人颇为不快,他们便借口上厕所而先后离席。
  成帝的狂欢大概是被人报告给了王太后。张放等人离开不久,便有王太后的使者过来,召成帝进见。
  王太后泪流满面地对成帝说:皇帝近来气色很不好,又瘦又黑,到底是怎么啦?班侍中(伯)是王凤大将军生前举荐的,你要多与他亲近,多和他这样的人在一起,应该把富平侯张放遣回他的封国去。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酒色是唯一的归宿(4)
成帝只得低眉顺眼地应承道:那好吧。
  此前不久,时任凉州刺史的谷永回京述职,成帝派一名尚书接见他。
  此时王音已卒,王商新任首辅。他对成帝的烂靡生活深感忧虑。如果成帝长此下去,无论是无子嗣,还是再宠出一个佞幸新贵,都对王家的权势与富贵有害无益。但自从鸿嘉三年因“奢靡越僭”之事收拾了一次之后,他便再不敢轻易抵怵成帝。谷永回京述职,正是一个好时机,王商于是便指使谷永上书规谏。
  谷永仗着王家的后台支持,对成揭秘西汉王朝败亡之谜:庸才当道 作者:周大江


首楔:两种人的舞台(1)
无论官场还是职场,自古以来都是两种人的舞台:一种人像树,一种人像藤。
  像“树”者,生性顶天立地,但能不能成为所谓的“中流砥柱”,却要看机缘与造化。总的来说,这种人大多刚而易折,因此注定命运多舛。
  像“藤”者,缘“树”而生,常常春风得意。他们的得意与幸福,或多或少要以牺牲大局或组织的利益为前提。“为藤之道”在于“柔”,观其要诀,首先便要做到“责任感”或“大局观”,甚至是人性良知的泯灭,否则便不可能在仕途宦海的风云变幻中,从从容容地做一棵进退取舍皆自如的“藤”。
  所谓做人的“缺点”,哪怕只是捕风捉影的嫌疑或猜测,都会成为“树”身上致命的软穴,也是他们一生中最沉重的负担。因为这些东西常常被对手抓在手中,无休无止地放大,进而演绎成为击溃全道防线的突破口。
  但同样的东西,在“藤”的身上,却是无往不胜的利器。他们不追求完美,甚至不在意道义与公理。“我是小人我怕谁?”人家无需捍卫自己的形象,一切以利益为先导,变或不变,真或者假,都要看利益最大化的需要。
  因为没有了这种“庸人自扰”的包袱,“藤”的机器就会开动得出奇的轻快。他们会把自己身上哪怕一丁点儿的优势或优点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来。
  换言之,人生的“缺点”,在“树”的身上,便像一小滴黑漆落在一张巨幅的白绸上,它的视觉效果会被自然放大。同样,人生的“优点”,在“藤”的身上,如同一小滴白漆落在一张巨幅的黑布上,同样也会产生无限放大的视觉效果。
  再换言之,人格高尚者如果有了污点,便会令人生疑,甚而遭到全盘的否定;人格卑鄙的人如果有了优点,便会变得可爱,不那么可恶,甚而赢得全盘的肯定。
  人间的法则就是这么有趣。
  在我们这个“官本位”文化的国度,数千年来只有官场而没有职场。即便在传统文化日渐脱胎换骨的今天,新兴不多年的职场,也大多是古老的官场规则的延续。因此,历史上的官场现象,便是当今职场文化的始祖。
  二者只有存在时间和表现形式的不同。不要以为古远的历史和我们今天的现状一点儿关系也没有,正如我们每个人的过去都不可能与当下的现实或前方的未来风马牛不相及。
  读者朋友如果不相信“藤”与“树”的存在,不妨睁眼看看自己周边的人和事;如果不信今天的职场文化实际上是传统官场规则的变种,不妨把历史当作一面镜子,照照今天的人心百态,看看到底有多少异同。
  2000年的历史就像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我们今天在这一端,而另一端的西汉王朝正好处于落日的余晖之中。我们只能依稀看到它遥远的背影。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过去是过去的今天,今天是未来的过去。在这条一脉相承的“长江之水”中,今天的时代不但深受其滋养,也深受其束缚。
  姑且只谈2000年前西汉王朝的古人,到底有多少影子折射到今天,读者朋友们可以自己去判断。
  西汉王朝的江山虽然是高祖刘邦打下来的,但帝国的治理构架,则为他的儿子、文帝刘恒所开创。因此,刘氏皇统的根,还是应该追溯到文帝身上。
  文帝之后,经历了景帝、武帝、昭帝和宣帝4朝的连续昌盛,从元帝刘姡Э急闶且桓龇炙耄哟俗虢尤障碌木车亍U馐抢返墓彩丁
  皇帝无疑是帝国的核心,也是支撑天下兴亡的大树。从元帝朝开始,帝国其后的皇帝们便一代不如一代,再没有了“擎天嘉木”的风采。
  既然皇帝不能支撑帝国的天空,那么,必然会有臣子站出来,分担更多的戏份。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臣子们的命运,便更多了几分精彩,也多了几分苦难。
  正因为如此,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帝国的官场才更富于戏剧色彩,也才更富于借鉴意义。
  但无论如何,在广阔的舞台上,依旧离不开两种角色:藤与树。
  “树”的命运无疑是最悲凉的。
  仅就西汉王朝下半页而言,这类人的命运便可以分为如下4种:
  第一种命运以韩延寿为代表。
  韩延寿是宣帝朝有名的地方官。他曾经做过4个郡级区域的最高行政首长。所任之处,均会被他神奇般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令人叹为观止。

首楔:两种人的舞台(2)
但是,具备杰出“业务能力”的人,往往拙于“宫廷政治”的手段,举世瞩目的政绩并没有给他带来起码的平安。他最终也没有能够逃脱政治对手萧望之的暗算。
  萧望之与韩延寿素无过节,但后者的声望显然让他感到了无形的压力。因此,当韩延寿正一门心思在帝国的基层励精图治时,萧望之早已经暗暗为他张开了布满倒刺的鱼网。
  第二种命运则以王凤为代表。
  王凤是王莽的大伯父,也是王氏外戚集团的奠基人。此人不仅拥有过人的政治权术之手腕,还拥有卓越的治朝理政之能力。在他辅政的11年期间,西汉王朝出现了自武帝以来最壮观的“人才济济”的局面。许多名噪一时的能臣名吏,比如朱博、陈汤、薛宣、王尊等人,不是受他的举荐,便是受他的庇护。
  更重要的是,王凤此人虽然“专权”达11年之久,却素无私心。史书中不但没有关于其个人生活腐败的丝毫记载,也没有关于其子女的任何信息。他在临终前还专门给成帝留下遗书,特别提醒这位“绣花枕头”般中看不中用的皇帝,不要重用自己的几个亲弟弟,因为他们只知道个人享受,对天下社稷的安危漠不关心。
  仅从个人的生命来讲,王凤虽然算得上是“善终”。但是受揭秘西汉王朝败亡之谜:庸才当道 作者:周大江


首楔:两种人的舞台(1)
无论官场还是职场,自古以来都是两种人的舞台:一种人像树,一种人像藤。
  像“树”者,生性顶天立地,但能不能成为所谓的“中流砥柱”,却要看机缘与造化。总的来说,这种人大多刚而易折,因此注定命运多舛。
  像“藤”者,缘“树”而生,常常春风得意。他们的得意与幸福,或多或少要以牺牲大局或组织的利益为前提。“为藤之道”在于“柔”,观其要诀,首先便要做到“责任感”或“大局观”,甚至是人性良知的泯灭,否则便不可能在仕途宦海的风云变幻中,从从容容地做一棵进退取舍皆自如的“藤”。
  所谓做人的“缺点”,哪怕只是捕风捉影的嫌疑或猜测,都会成为“树”身上致命的软穴,也是他们一生中最沉重的负担。因为这些东西常常被对手抓在手中,无休无止地放大,进而演绎成为击溃全道防线的突破口。
  但同样的东西,在“藤”的身上,却是无往不胜的利器。他们不追求完美,甚至不在意道义与公理。“我是小人我怕谁?”人家无需捍卫自己的形象,一切以利益为先导,变或不变,真或者假,都要看利益最大化的需要。
  因为没有了这种“庸人自扰”的包袱,“藤”的机器就会开动得出奇的轻快。他们会把自己身上哪怕一丁点儿的优势或优点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来。
  换言之,人生的“缺点”,在“树”的身上,便像一小滴黑漆落在一张巨幅的白绸上,它的视觉效果会被自然放大。同样,人生的“优点”,在“藤”的身上,如同一小滴白漆落在一张巨幅的黑布上,同样也会产生无限放大的视觉效果。
  再换言之,人格高尚者如果有了污点,便会令人生疑,甚而遭到全盘的否定;人格卑鄙的人如果有了优点,便会变得可爱,不那么可恶,甚而赢得全盘的肯定。
  人间的法则就是这么有趣。
  在我们这个“官本位”文化的国度,数千年来只有官场而没有职场。即便在传统文化日渐脱胎换骨的今天,新兴不多年的职场,也大多是古老的官场规则的延续。因此,历史上的官场现象,便是当今职场文化的始祖。
  二者只有存在时间和表现形式的不同。不要以为古远的历史和我们今天的现状一点儿关系也没有,正如我们每个人的过去都不可能与当下的现实或前方的未来风马牛不相及。
  读者朋友如果不相信“藤”与“树”的存在,不妨睁眼看看自己周边的人和事;如果不信今天的职场文化实际上是传统官场规则的变种,不妨把历史当作一面镜子,照照今天的人心百态,看看到底有多少异同。
  2000年的历史就像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我们今天在这一端,而另一端的西汉王朝正好处于落日的余晖之中。我们只能依稀看到它遥远的背影。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过去是过去的今天,今天是未来的过去。在这条一脉相承的“长江之水”中,今天的时代不但深受其滋养,也深受其束缚。
  姑且只谈2000年前西汉王朝的古人,到底有多少影子折射到今天,读者朋友们可以自己去判断。
  西汉王朝的江山虽然是高祖刘邦打下来的,但帝国的治理构架,则为他的儿子、文帝刘恒所开创。因此,刘氏皇统的根,还是应该追溯到文帝身上。
  文帝之后,经历了景帝、武帝、昭帝和宣帝4朝的连续昌盛,从元帝刘姡Э急闶且桓龇炙耄哟俗虢尤障碌木车亍U馐抢返墓彩丁
  皇帝无疑是帝国的核心,也是支撑天下兴亡的大树。从元帝朝开始,帝国其后的皇帝们便一代不如一代,再没有了“擎天嘉木”的风采。
  既然皇帝不能支撑帝国的天空,那么,必然会有臣子站出来,分担更多的戏份。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臣子们的命运,便更多了几分精彩,也多了几分苦难。
  正因为如此,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帝国的官场才更富于戏剧色彩,也才更富于借鉴意义。
  但无论如何,在广阔的舞台上,依旧离不开两种角色:藤与树。
  “树”的命运无疑是最悲凉的。
  仅就西汉王朝下半页而言,这类人的命运便可以分为如下4种:
  第一种命运以韩延寿为代表。
  韩延寿是宣帝朝有名的地方官。他曾经做过4个郡级区域的最高行政首长。所任之处,均会被他神奇般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令人叹为观止。

首楔:两种人的舞台(2)
但是,具备杰出“业务能力”的人,往往拙于“宫廷政治”的手段,举世瞩目的政绩并没有给他带来起码的平安。他最终也没有能够逃脱政治对手萧望之的暗算。
  萧望之与韩延寿素无过节,但后者的声望显然让他感到了无形的压力。因此,当韩延寿正一门心思在帝国的基层励精图治时,萧望之早已经暗暗为他张开了布满倒刺的鱼网。
  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