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击中了一架,但没功夫去看,就在迎头攻击结束阶段,两架米格采取了最擅长的动作——猛拉‘操’纵杆,飞机几乎是垂直地向高空冲去!
倒扣着头朝下倒挂,视野有限,什么也看不见,但德国佬也不可能对两架米格造成威胁。向右一压驾驶杆,战斗机绕纵轴向右滚转——梅塞施米特式歼击机在迎头攻击之后,必定向左做急上升转弯动作,这样能绕到它们后面!
在两架米格改成平飞状态后,看到梅塞斯米特已经被甩在下面——刚才几乎是垂直向高处冲刺的急跃升动作压得‘波’克雷什金两眼发黑,但是米格1这样的急跃升右转弯动作是德国人做不出来、也跟不上的。
现在,德国飞机只有等着挨揍的份了!
咬住尾巴,紧紧地将最后一架敌机套在瞄准具里,一个点‘射’打得它冒黑烟!“后面有德国佬!”耳机里传来谢苗诺夫的喊声,“往上!”两架米格不得不再次迅猛地向高高空急速爬升:后边的德国佬正在开火,只有这样做才能脱身,并继续保持优势地位——米格的优势在高空,而不是俯冲摆脱,那是德国人想干的!
飞机在急速上升过程中速度在不断地降低,直到飞机即将坠入螺旋的一瞬间,猛压驾驶杆让飞机滚转过来:“来吧,免崽子们!该死的狗强盗!我们才是天空的主人!”
‘波’克雷什金刚才都两眼发黑,但一直以来自己部队有些“不人道“的抗负荷训练不是白费的——德国人就没几个敢这样干!(不要认为螺旋桨战斗机在剧烈动作时飞行员所承受的负荷不如几十年后的喷气式战斗机,而那个时代苏联飞行员接受的抗负荷训练能让其它国家的飞行员望而生畏。)
“副大队长,我的飞机负伤了!”往后一看,谢苗诺夫的飞机正在冒青烟,“怎么样?!”
“发动机快不行了!”
“马上跳伞,到低空再开!我给你掩护!”
已经干掉一架109,要是这会开伞氧气不足不说,德国人有可能攻击谢苗诺夫!迫降也不现实,德国佬不会放过受伤的米格。
看着谢苗诺夫倒扣着掉出机舱,就像块石头一样掉下去:这会要顾自己了!
三吨半重的米格飞机不断剧烈机动着要摆脱后面的德国飞机,现在是一对四!突然,一阵短促而干脆的爆音,不知从哪里来的那么一股巨大的力量把‘波’克雷什金的飞机掀翻,人头朝下倒悬!
飞机刚改平,发现一架109正从旁边高速向前冲去——德国佬的攻击在米格身上凿了几个‘洞’,两架战斗机高速‘交’叉的气流让‘波’克雷什金吓出一身冷汗——“该死的德国佬,这样飞你想把老子撞下来?!”
德国人当然不会41年就来个“伊万式”的撞击,显然米特没估计好距离,估计德国佬这会也在后怕。
。。。
第三百四十七章 死的冤枉
。”‘波’克雷什金高兴不起来,这次应该说自己还吃亏了,希望过会就能看到谢苗诺夫平安无事。
一个小时后一辆拖拉机开到机场,飞行员们看到谢苗诺夫扛着降落伞跳出车斗。
“怎么样,没事吧?”
谢苗诺夫耸耸肩膀。“地面的同志说看到我们干掉两架,有三架掉下来的飞机,还逮到个活的。”
中尉同志当然不会被自己的同志“逮”,看来是抓了个德国俘虏。
‘波’克雷什金有点奇怪:“那怎么最后都还有四架梅塞斯米特追在我后面?”
“谁知道呢,大概又窜出来一架,反正地面地同志找到了三架。”
“大概是第一次攻击时干掉的。”天上的事很难‘弄’清楚,也许真的是德国人的两个三机编队,这样也好:“刚要上报情况。一架你的。”
谢苗诺夫笑笑,也不知道那架对冲时有可能干掉的德国飞机是不是自己打下来的,但副大队长这样说显然是给自己送点安慰奖。
刚才紧急起飞地战斗机也已经返回,他们并没有遭遇德国飞机,“看来真是自己和谢苗诺夫干掉的。”‘波’克雷什金想。
、、、、、、
64日。《神圣的战争》如同一股旋风席卷莫斯科,在克里姆林宫的斯大林特意让红旗歌舞团派人在当晚在克里姆林宫大会堂进行合唱远处,一同演出的还有《喀秋莎》等节目。
林俊坐在斯大林身边,旁边是伏罗希诺夫——很佩服这些老帅,这功夫还能气定神闲地看演出,大概这就是所说的“大将风度”、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
当演出进行到最后阶段。斯诺尔尼克打断了演出的次序:克里姆林宫接到了西方面军缴获的重要战利品。
斯大林示意演出暂停,斯诺尔尼克打开了一面德军军旗,没等卫队队长说话,林俊先开口了:“德国党卫军“帝国”师军旗,德军第一王牌师。”
斯大林没有接德***旗,他蔑视这面旗帜:“把这个好消息让全场的同志都知道,明天登在报纸的头版。”
卫队长走上台宣布了这个振奋人心地消息,并展示了“帝国”师和“元首”团的军旗!全场为之欢呼,久久不能平息。
林俊知道德国党卫军“帝国“师意味着什么。就是不怎么了解德军的地方同志听了它和下属的三个主力团的名称就知道这次胜利的意义:它们就能“代表纳粹德国”——“德意志”旗队(德国团)、“日耳曼”团(旗队)、“元首”团(旗队)。国人这支部队的军旗都在这里,它可以除名了!
一起送来的还有“帝国”师师长的军官证和将军肩章、勋章,保罗豪塞尔成了第一个在苏德战争中被击毙地德国将军,只不过击毙他同缴获军旗相比已经有些微不足道。
演出在被这个‘插’曲打断后继续进行,半个小时后的会议上斯大林同加里宁协商了一下,宣布授予西方面军第三机械化军军长库尔金装甲坦克兵少将“苏联英雄”称号。
回到办公室的林俊实在有些顶不住,在看了几份报告后躺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睡着了,列昂诺夫进来看到这一幕,悄悄的退出去关上房‘门’。告诉今晚值班的古谢夫:如果没有特别重大的情况就不要再打扰***。
、、、、、、
||员。‘波’克雷什金毫不客气的选了一架——他原来的那样需要跟换左边地机翼,崩裂的桦木层合板已经没有修复价值,除非想冒空中散架地风险。
今天,他们的任务是为快速轰炸机机群护航,轰炸‘波’兰的‘波’德拉斯卡,那里有大批德军物资和部队。
上头的命令来得有些晚,等‘波’克雷什金编队的飞机远远看见‘波’德拉斯卡时,轰炸机已经开始轰炸。这座不久前还是以干干净净的城市,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座浓烟滚滚烈火熊熊地巨大火炉——既然这座城市布满了德国部队。那就不能不招来猛烈轰炸。
驾机在轰炸机机群上方盘旋,地面发‘射’的88毫米高‘射’炮出现,飞机就像杂耍一般在黑‘色’的眼团之间穿梭。
并没有发现德国的战斗机,但谁也不敢掉以轻心——它们很可能躲在云上等待时机。突然,一架轰炸机被高‘射’炮弹直接命中翻了一个跟头。裹着一团熊熊烈火直向地面坠去。
德国的梅塞施米特还没出现,‘波’克雷什金已经有些不耐烦:“一中队保持原有高度,二中队和我一起下去,让德国佬地高炮安静些!”
“吉亚琴科、多夫布尼亚,跟着我。”
“是,副大队长。”
迅速下降高度至600,根据故人高‘射’炮开火时炮口喷出来的火焰很容易找到德军的高‘射’炮群,“把他们全干掉!”
小角度俯冲。机枪机炮猛烈开火,德国的的高‘射’炮兵根本招架不住猛烈的扫‘射’,只得丢掉笨重的88毫米高炮,撒‘腿’就朝着掩避)
飞行员们接二连三地发动进攻,不停地按动着‘射’击手柄。‘波’克雷什金简直按得手指头生疼:他们都有用自己的飞机去撞毁敌人地高‘射’炮的念头,“带上火箭弹就好了!”
空中的轰炸机编队发现德军的高‘射’炮停止‘射’击,开始再次进入攻击,他们要的是效率,而不是扔了炸弹就走。空中高‘射’炮弹地硝烟还没有散去:不出‘波’克雷什金所料,在高空有德国战斗机。这会从高空俯冲下来。
“德国战斗机,干掉它们!”‘波’克雷什金驾机急速爬升,第一架从烟幕后面刚一‘露’头,不偏不倚地撞在吉亚琴科‘射’出去的一串机枪子弹上!子弹穿透了机身,立刻起火冒烟,翻滚着栽了下去!
只有四架梅塞斯米特,其它三架一见捞不着便宜,立刻分散。‘波’克雷什金的部队没有追击,继续爬高。——保护轰炸机机群安全返航才是最重要的。
吉亚琴科第一次击落梅塞施米特式战斗机让作为长机的‘波’克雷萨金高兴——这样的胜利对每一个战斗机飞行员来说都是很了不起地重大事件:这并不仅仅因为可以受到***的褒扬和同志们的称赞,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对自己手中武器的信心!亲眼看见了敌机被自己的枪弹和炮弹击中起火!
编队落地以后和往常一样,最先跑过来迎接飞行员们的是机械师:机械师们立即开始检查飞机。
‘波’克雷什金跟在瓦赫年科的身后,察看飞机上是否有被打穿的‘洞’。
“看来连一个‘洞’也没有,很好!”‘波’克雷什金很喜欢这架新飞机,表面很光滑,比上一架地工艺好,大概是制造厂的那些木工和漆工技术更加熟练了。
刚想准备离开,只听机械师说:“副大队长。你的飞机负伤不轻。”
“在哪里?”很奇怪!
“炮弹碎片被吸到进气口(活塞发动机也有进气口,不要奇怪。)里去了。打碎了增压器叶片。这不,增压器转不动了。
”机械师之歌‘波’克雷什金看。
“大概是你发昏了吧?”
“要是我发昏的话,那就算是您和这架飞机都‘交’了好运。您听说米洛诺夫的消息了吗?”
“没有,他怎么了?”
机械师面对着工具箱,垂头不语。
“你怎么不吭声了,你倒是说呀!”
“他在医院里牺牲了。”
“是米洛诺夫?!”
“都是因为那条该死的安全带,副大队长同志。”
“这不可能!”‘波’克雷什金实在难以相信,“昨天那小个子不是还好好的,好像后来就没见着他,难道自己真的粗心大意了?”
“米洛诺夫的飞机在着陆时掉进沟里倒立起来,飞机上没有安全带,让他自己割掉了,就这样给甩出了座舱,脊柱摔断了。”
“米洛诺夫,所有人都喜欢地飞行员!”
‘波’克雷什金没有再说话,而是默默地朝帐篷走去:“又一位战友这样走了,死的冤呀!就是倒在法西斯地炮口下也不该这样死!”
。。。
第三百四十八章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从312开始美国的《租借法案》开始实施,英国已经在获得美国的物资援助,还有大量的志愿人员前往英国直接参战,包括大量的美军飞行员。
古谢夫送咖啡进来,外‘交’人民委员找林俊的目的就是汇报谈判的结果。
林俊资格当然是***老,其它职务半斤对八两,行政级别还是***高(这个相当于我们以前说得的几级几级干部,林俊就是坐箭也比不了***,这和军衔、职务没***的关系。),但林俊是“副统帅”,加上管着后勤和全国的军需生产供应,***需要先向林俊汇报,然后才能找斯大林或直接就由林俊拍板。
会谈的情况是有成功的地方,但也有很大的障碍在前面:美国主动地希望支援苏联,但根据美国谈判代表自己估计。要排孤立主义(这会主要在于意识形态的差别,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如果是进口,这会就可以将“战略物资”之外的物资运到苏联。
战争时期,什么都是“战略物资”,但美国还没有参战,所以出口“民用”的车辆、机器设备、服装和食品一类还是可以的,价格也非常低廉,差不多成本价,运输都由美国人包办了。也正是由于美国还没有参战。货船将不走大西洋航线(那会和德国海军撞上。),而是从太平洋运到苏联远东,再由苏联自己从铁路运输到欧洲部分。
美国人现在的办法受到的阻力会小些,不需要经过国会的授权,因为这是“商业贸易”(当然大宗的战略‘性’质出口要过会批准,但罗斯福放在那也不是摆设。)。但会增加苏联的陆地运输压力。美国人考虑地‘挺’周到。连铁路设施将“租借”,按照苏联标准制造。
大体的方案已经定型。***‘交’给林俊厚厚的一份草案——里面真是千奇百怪什么都有,林俊不得不感叹美国工农业的发达。里面有很多东西是现在的苏联不可能做到的。'la'
单单说食品援助,美国不仅仅将援助(租借)苏联大量面粉、食用油一类地食物。连美军地军用食品也在清单上:不过苏联士兵要吃到美国大兵的c、d、k口粮大:“战略物资”,罗斯福要打压下那些对苏联孤立的声音还要段时间。
说到红军地日常伙食。林俊这个“总后勤部长”实在有点无言以对——除了在马德里围城最困难时期,林俊在饮食上一直就是享受特供或是用自己高的出奇地工资津贴购买,就是34年在楚科奇那特供北极地区的特殊补给,几年来就没真正融入到苏联平常百姓地生活过。
前年开始的“囤粮工程”自己也没受太大影响,一是因为受伤,二是:一名高级军官怎么着生活条件也不会变成紧巴巴,加上武金斯卡娅也是“上级”军官,还是工资津贴出了名高的外科医生,又没有**十来个孩子要养活,怎么着也不用天天只啃黑面包喝蔬菜汤——其实林俊和老婆连养孩子的钱都省了:粮食是供给制(就像我们当年的票证配给制度,单说粮食,不同工种、不同年龄的小孩都有一个国家给的基本粮食供给数,职工中一般像驾驶员、搬运工一类的同志数额最高,坐办公室的最低,也不分领导不领导。打个比方,我们在1980年一般货车司粮票48斤,办公室会计只有32斤。),还有空军上将的爷爷和教授级的‘奶’‘奶’在,两个小孩基本就不用夫妻俩‘操’心。
“两世”没吃过什么苦,前世飞行员那会的飞行灶就不用说了,加上自己本来就是莫斯科高层里出了名的美食家,对于吃只要有条件就会比较讲究,在***等人看来都有些过于偏好中国美食,太讲究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真正喜欢上苏联的传统食物。林俊不会说,但心里的一杆称很清楚:相比中国的饮食文化,俄罗斯食物都还处在“原始社会”。吃个几天黑面包加牛‘奶’没问题,但要一年到头这样?林俊可受不了!
士兵们这会在吃什么呢?林俊也清楚,视察部队的时候也吃士兵一样的食物,那样的情况自己不会挑剔,但口味和质量实在有些让他难以忍受。空军里的空勤人员吃的还好些,在这点上全世界都一样,但陆军一般部队就不怎么样了:和平时期还凑合,要是打仗能吃饱都难。
现在苏联不可能做到美军那样的系统军粮供应,在林俊看来同美国相比苏联红军的伙食供应也就处在南北战争时期的水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