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苏联英雄-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仓勒馓寺贸滩磺崴桑“驳铝夷苤鞫笫羌檬隆K勾罅只固匾馊冒旃腋道镅疟鏊箍撕拖滤矫娲蛄苏泻簟�

    林俊为什么会“自讨苦吃”?因为车里雅宾斯克在后来号称“坦克城”,而下塔吉尔的坦克制造厂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坦克制造厂,林俊当然要去“视察”一下。

    斯大林格勒方面的同志们派专人专车,一直把林俊送上了萨拉托夫火车站开往古比雪夫的列车,林俊将从古比雪夫转汽车前往300公里外的鞑靼自治共和国“石油城”布古利马市,在从那再转乘火车前往千把公里外的车里雅宾斯克。

    这绝对是折腾人的行程安排,因为从萨拉托夫就可以直接转火车前往斯韦尔德洛夫斯克,根本就不需要转车。但问题是车里雅宾斯克和下塔吉尔一个在斯韦尔德洛夫斯克正南、一个在正北,就像前面说的,要是先到斯韦尔德洛夫斯克,那到时候南北的跑是更“折腾”人。

    林俊一贯喜欢“先苦后甜”,在制定行程时,他“咬咬牙”就这么决定了。还好林俊的行李不是很多,只有一个旅行箱,而且“谢绝”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同志赠送的“无数”土特产,因为他实在拿不了,这样“行动”相对来说还是“轻松迅速”的。而且各车站都还有帮林俊这样的“上级指挥员”(这“上级”不是一般的“领导”概念,而是苏联军队行政级别的专用名词,林俊的上校军衔就在“上级”的范畴里。)搬运行李的工人同志,而且还是免费的,这让林俊“艰难”的转车行程变得容易多了。每次林俊都会对这些帮助自己的工人同志表示谢意,他们当然不会接受钱物,但‘抽’上一根递来的格鲁吉亚产优质香烟还是可以的,还会让他们感觉这位年轻的上校同志是位和气热情的人。

    独自一人在俄罗斯广袤的土地上旅行是非常寂寞的,还好林俊“知名度”足够高,常能遇到些认出他身份的旅客。自从上了前往古比雪夫的列车开始,林俊已经三天没有自己掏腰包吃饭,不是列车上的车长同志代表铁路部‘门’请客,就是在车站转车时被那的工作人员“盯上”。在古比雪夫的汽车站,林俊还“被迫”对车站的同志们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演讲,这是车站所有领导和职工的共同要求,结果还惊动了当地的市党委。要不是林俊用“有任务在身”作为理由推脱,当地党委都要留这位“苏联英雄”同志“参观”几天。但林俊也抓住短暂的时间,和当地的领导们讨论了一下工作方面的问题——就是抓生产是第一要务。林俊当然不会像在哈尔科夫那样来次“肃反”,但这已经让当地的“头头”们感觉到了一点什么。

    而在前往布古利马的汽车上,林俊还品尝了同车旅客送上的腌黄瓜和煮熟的‘鸡’蛋。应该说苏联的人民是十分朴素的,特别是在长途旅行时,亲如一家的感觉真的很好。

    2月9号深夜,汽车到达了布古利马。这座小城虽然只有几万的人口,但却是全苏都小有名气的“石油城”,建于1736年,1781年建市,还是铁路要站。

    在同车旅客的指引下,林俊走进了布古利马最好的石油联合企业宾馆。

    这是座新的建筑,典型的现代苏联建筑风格,‘门’前是一排圆柱。宾馆有1一百多个房间,一个接待大厅和一个餐厅。

    ‘门’房一见进来一位风尘仆仆的上校军官,连忙迎了上去,“上校同志,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吗?”

    “请帮我准备一个有热水洗澡的房间,还有帮我预定前往车里雅宾斯克最早的一班火车的车票。”

    ‘门’房连忙拿上林俊的旅行箱,“请跟我来,上校同志。”

    登记处的同志通知了值班经理,因为上校同志需要预定一张前往车里雅宾斯克的卧铺车票,而这个问题非得经理出马:这么急的预定难度很大。

    “您好,上校同志,听说您需要一张最快去车里雅宾斯克的卧铺车票?”经理非常礼貌的问。

    “是的,我在执行任务,所以非常急。”

    “是这样的,上校同志,我们宾馆一直有帮旅客预定车票的业务,而且明天下午就有一班从乌里扬诺夫斯克开往新西伯利亚的列车可以到车里雅宾斯克。但据我所知,这班车预留给我们布古利马车站的卧铺票很少,而您又比较急,不知道能不能帮您预定到卧铺票。要是您可以缓一下,后天还有乌里扬诺夫斯克开往车里雅宾斯克的列车,那趟车我保证能帮您订到卧铺票。”值班经理说的小心翼翼。

    “我无法在这里停留过长的时间。”林俊脱下了大衣,因为前一段做的是长途汽车,所以他里面的***上没有佩戴勋章,但经理、服务员和‘门’房还是被他腰间的手枪吓了一跳,“现在随身带枪出行的军官可不多,这位上校同志一定是在执行重要任务。”他们想。

    林俊从***的上衣口袋里取出了自己证件中的一本,放在了服务台上,“经理同志,我想铁路方面的同志会有办法的。”

    那本红‘色’的证件上有醒目的“苏联英雄”字样。

    (注:古比雪夫现名萨马拉,斯韦尔德洛夫斯克现名叶卡捷琳堡。)

    。。。

第六十五章 原子弹?

    林俊吃了由服务员送来的晚餐后就睡了,这几天的转车奔‘波’让他累的够呛,一躺下就睡着。

    第二天中午他才醒过来,在餐厅吃饭时遇到了一个小小的“特殊情况“,就是宾馆的同志们想和他照一张合影。那位鞑靼人血统的宾馆经理向林俊提出这个要求时还小心翼翼,深怕他不高兴。

    “呵呵,这当然可以。”

    这***俊一身勋章和饭店所有工作人员的合影,在以后的岁月里一直被装在‘精’美的相框里、挂在布古利马石油联合企业宾馆大堂的墙壁上。每当有新的客人来时,宾馆的服务员都会指着那张照片说:“著名的苏联英雄安德烈…尼古拉耶维奇…普伦雅科夫同志也在我们宾馆住过,那是在1937年2月10号。”

    2月10号下午4点,天已经黑了下来,林俊由布古利马石油联合企业宾馆的同志们派车送上了前往车里雅宾斯克的列车。因为这是途中站,铁路的同志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林俊必须和其他同志一同使用一个包厢,铁路的同志还为此向林俊做了解释。他当然不会为这个而有意见,还向布古利马火车站的同志们表示了感谢。

    林俊的英勇事迹是全苏人民都知道的,因为报纸和广播做过无数次的宣传,不光是他在3年前的事,连在西班牙的战斗经历也被那些编辑们艺术化加工后在苏联广为宣传。在普通苏联劳动人民的映像里,这位安德烈同志应该是“高不可攀”的存在,而当真正遇到他本人时,安德烈同志“和善而热情”的形象立刻博得了他们的好感。

    现在列车正在巴什基尔自治共和国乌法市车站进行穿越乌拉尔山前的准备。铁路工作人员给列车加了一个火车头,而加上的车头上前有一个厚重的扫雪铲,当然少不了的还有大量的补给品。虽然气象部‘门’说这几天都会是好天气,但山上的情况可不是气象部‘门’说了算的。

    列车在车站足足停留了3个小时,11号凌晨3点才再次开出,这样翻越乌拉尔山时正好是在白天。

    一大早林俊就起来了,没想到和他同一个包厢的同志比他起的还早。

    “早上好,白图柯同志。”林俊和这位50多岁的工程师打招呼,他是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教授。

    “您好,上校同志。”

    白图柯是出差乌里扬诺夫斯克回新西伯利亚,昨天当林俊从布古利马上车时被安排在了这位工程师的包厢里,当然这包厢本就不是白图柯教授一个人的,只不过教授同志怎么也没想到是著名的安德烈同志和他住一个包厢。

    梳洗过后,林俊拉着教授同志到餐车吃早餐。

    “白图柯同志,你对于这条铁路应该比较熟悉是吧?”

    “还凑合,从31年到新西伯利亚工作开始,每年都会经过几次。要是一切顺利,您就可以在车里雅宾斯克吃晚餐了。”

    “希望山上别出什么状况。”林俊说。

    “现在还好,再过个1个多月,到了3月底的泥泞季节就麻烦了,铁路常常会短时间瘫痪。但这几年铁路部‘门’已经对几个容易出问题的山口进行了治理改造,情况比前些年好多了。”

    “说实话,我对乌拉尔山不怎么熟系,您给我介绍介绍。”林俊又让餐车服务员拿了两杯咖啡。

    “乌拉尔山脉的两边就像是两个世界,在这一段相对来说东面的经济基础更好些,因为东面的各种矿藏非常丰富,像斯韦尔德洛夫斯克在200年前已经是当时沙俄的冶金工业中心。现在我们苏维埃在乌拉尔山的东面还建立了大批重工业企业。”

    “这我都知道,有什么比较特别的,就是一般人不怎么知道的那种?”

    “呵呵,有一件事非常有意思,乌拉尔山脉是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同东坡鄂毕河流域的分水岭。有趣的是生活在东西两侧河流的鱼儿也不一样:西侧河流里的鲑鱼体闪红光,而东侧河流里的马克鲟鱼和折东鱼等却都呈银白‘色’,颜‘色’完全不一样,应该是不同的水土造成的,就像是两个世界的鱼,可最近的产地只有10多公里的距离。”

    “是有点意思。”林俊停了一下,“服务员。”

    “您好,上校同志。有什么需要帮忙吗?”

    “列车上有乌拉尔产的鲑鱼和马克鲟吗?”

    “我们列车上有这两种鱼做的菜,味道非常好,但那要到中餐和晚餐的时候才提供。”服务员还有一句没说,那就是:这两道菜很贵。

    “上校同志当然吃得起这个。”服务员想,所以他省略了这句。

    “好的,中午我预定两份。”

    林俊顺便要付了两人的早餐钱,“白图柯同志同志,中午我请你吃鱼,呵呵。”

    工程师同志可不答应,他可知道这两道菜非常贵,虽然知道上校同志不在乎,但连请两餐实在说不过去。

    争论两个回合,最后决定:早餐算工程师同志的,中餐上校同志请客。

    回到包厢后,两个人继续聊天。白图柯在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是研究物理的,而且还是研究深奥的那种,是那里的物理研究室主任。当然他的身份在林俊面前不需要保密。

    白图柯的身份让林俊想到了些什么,那就是原子弹。很可惜对于高能物理他是一窍不通,和教授同志聊“原子弹”简直就是对牛弹琴,因为教授比他懂得多的海了去了。但有一样是教授从没想过的,就是物理的方式还能制造威力巨大的武器,而林俊没有章法、完全外行式的东拉西扯也让白图柯产生了一个构思:“是否能用放‘射’‘性’的物质,比如铀235,钚239来制造武器。”

    林俊是半有意的说出铀235,钚239和链式反应这些名词,其实他自己也只是从以前的教科书上见过这些名词,到底是这么样才能造原子弹他可不知道,但一大堆自己说出的“毫无意义”的名词,在白图柯那就不是无意义了。

    “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只涉及了最皮‘毛’的东西,因为我们根本没有想过从物理的角度制造武器,而且这方面的研究需要非常大的人力物力,我们那个研究室根本无法**完成。”

    “废话!你一个研究室就能造原子弹,那以后岂不是满大街的都是原子弹了?!”林俊想。

    “那你说这有没有可能成为现实呢?”林俊问到了正题上。

    “有可能,但光前期工作就需要大量的时间,还有很大一批资金。”工程师的想法和信心已经被林俊“勾”了起来。“但就是研究发展顺利,到最后需要的人力物理将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时间起码需要10年以上!”

    “那好,白图柯同志,我可以帮你们教研室直接向克里姆林宫提‘交’研究的申请报告,这就少了多层关系。你把你的想法‘弄’成系统的报告后,我帮你直接‘交’给斯大林同志。”林俊大胆的发话了。

    “这样?!”白图柯真的被吓了一跳,要是这样就是“通天”的事,他可不敢‘乱’说话。

    “你可以回学院后仔细分析一下可不可行,如果可以,你就直接把报告送到莫斯科来,我给你留下我的地址和联系方法,到时候我陪你去见斯大林同志。”

    白图柯仔细思考着,过了好一会才下定了决心,“那好,安德烈同志,三个月内我就给你回复,要是不可行也会给您消息的。如果这项研究成功了,对与苏维埃的贡献将是空前的。”

    “白图柯同志,要是不成功,付出的代价也是不可想象的!”林俊可要和他提个醒。

    “安德烈同志,一个科学家能为自己的研究献身是自己的荣耀,就像军人最好的归宿是战死在战场上一样。”

    “呵呵,白图柯同志,如果研究可行,在前期我一定保您太平无事,在克里姆林宫我还能说上几句话。但进入正轨后就要靠您自己了。”

    “放心吧,安德烈同志,怎么做我知道,不会拖累您的。要是10或是20年后研究成功了,我的名字将会永载史册,到成功的那天我再可以说出当初是谁给了我灵感。如果失败了,呵呵,那也只是说明自己的研究失败,这是每一个搞科研的都必须有的心理准备。”

    就这样,林俊认识了物理学家白图柯。两人在列车上的这段谈话到底会给苏联带来什么?这个时候谁都不知道,只有时间才能验证一切。

    对于“原子弹”的研究,两人的这段谈话可以说不过是大海里的一朵‘浪’‘花’,它不是这么容易就能出世的。有人说“潘多拉的男”一旦被打开就无法关上,但既然它注定要被打开,那谁都希望盒子的‘操’纵权在自己手里。

    。。。

第六十六章 亚洲

    。在列车刚被堵的时候车长就到过林俊所在的包厢,车长同志向这趟车里“最重要”的乘客通报了情况。

    “有多余的铲子吗?”——这就是车长同志得到的回答。

    在车上的时间长了,能在车下劳动、活动活动身体也是件好事,特别是铁路两边都是茂密的森林和热情的劳动大军。

    “我们右边不到50公里就是南乌拉尔最高的亚曼套山,前面就是亚欧分界线了,应该就在几百米以外。”林俊边上的白图柯教授说。

    “那应该有界碑是吧?”林俊边干边问。

    “有,以前路过的时候见过。每条穿越乌拉尔山的铁路和公路边都有界碑。”

    林俊把手中的铲子往肩上一扛,“走,难得到这,去看看。”

    “那您等会,我去拿一下相机。”

    “您带了相机,那太好了。”能在这留一张照片绝对有纪念意义。

    两个人拿了相机后没走几步就碰上了列车长同志,结果就成了“三人小分队”。

    没走几百米就看到了那块有2米高的石质欧亚界碑,跨过界碑就到亚洲。

    “安德烈同志,喀山到斯韦尔德洛夫斯克的铁路边上的那块界碑比这块更高更大,足有3米多。在铁路上工作10多年了,我也是第一次在界碑这里停下来。”车长说。

    “呵呵,这叫来的早不如来的巧,我们快拍几张照片,还得早点回去。”

    白图柯教授相机里的10来张底片几下就没了,三个人还拍了几张合影,可惜没有脚架,没办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