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努尔哈赤-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时,巡按御史张钧,涨红着脸,气喘喘地跑上镇远楼。
  袁应泰见了张钧,满眼流泪,说道:“俺身为经略,上不能报皇恩,下不能顾民命。如今,守土已亡,城不能保,唯有一死以谢朝廷。阁下乃文官,无守土之责,希望你迅速躲避起来,还能保住性命。如能退守河西,招集残部,还可以再图后举。”
  张钧说道:“大人知道报答皇恩,俺难道不懂得么?”
  袁应泰不好再说什么,只得连连点头。
  此时,楼外喊杀连天,袁应泰将印剑挂起,西望朝廷,又叩头拜辞,然后解带悬梁,自缢而死。
  见经略已死,分守道何廷魁携带妻子等,投井而死。监军崔儒秀、巡按御史张钧等也自缢身亡。
  这时,后金兵马已全部进城,汗王努尔哈赤命令搜查主将。
  且说八旗士兵涌到镇远楼,见几个主将全都挂在梁上,就急忙解将下来抬到汗王面前。
  努尔哈赤见了,非常吃惊地说道:“啊呀!真是忠臣、良将!可敬,可敬!”
  一句话未了,那张钧的两只眼睛,徒然活动起来,士兵上前看看,原来还有气息。
  努尔哈赤忙派士兵用药灌救,张钧居然醒来。他向上望去,见上面坐着一位威风凛凛的老头儿,估计是那后金国的汗王努尔哈赤,便大声说道:“胡贼!为什么不杀俺?”
  努尔哈赤向旁边的李永芳努努嘴,李永芳走到张钧跟前,自己表白似地说道:“当初,俺投降大金的时候,也是出于不得已的。……”
  张钧听了,知道他就是李永芳,遂高声说:“屁话!你甘心当汉奸,还表白个啥?”
  李永芳碰了钉子,就去向努尔哈赤回报。努尔哈赤派人把张钧请到自己面前。
  只见张钧面不改色,立在那里,汗王说道:“你既被朕捉住,为什么不跪拜?”
  张钧慷慨激昂地说道:“俺是明朝天子的重臣,你只不过是一个龙虎将军,怎能向你跪拜?”
  汗王又耐心地劝他投降,许他高官厚禄,八抬大轿等。张钧厉声说道:“俺生为明臣,死为明鬼。”
  努尔哈赤又劝说道:“人生百年,转眼而过。你看人家李永芳,就能看得远,想得开,你又何必……”
  张钧不等汗王说完,便喊着说:“俺只求早死,决不屈服!”
  汗王非常生气,命令刀斧手道:“把这个想早死的家伙拉出去——宰了!”
  那张钧听了,面无惧色,反哈哈连声大笑不止,并将头伸着,说道:“来吧!俺张钧能以一死报效皇恩,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努尔哈赤说道:“忠臣,忠臣,朕实在不忍心杀他!”
  汗王又以好言劝他,转脸对士兵说:“让他回到他的衙署去,要好好照看他。”
  努尔哈赤以大局为重,对明朝的重臣、大将,都尽力争取,想以此笼络民心,吸引更多的明臣、明将投降后金。
  再说张钧在回衙署路上,士兵让他坐车,他不上;请他骑马,他也不从。回到衙署以后,张钧朝北拜了几拜,谢了圣恩;朝东拜了几拜,谢了父母;又朝南拜了几拜,辞别了妻子。又解下带子,自缢身亡。
  有人向努尔哈赤报告说:“张钧又自缢了。”
  汗王听了,感慨地说:“真是忠臣啊!”
  于是,他命令李永芳等,用上等棺木埋葬了袁应泰、张钧等明朝官员、大将。
  三月二十二日,后金举行盛大的入城式。中午,艳阳高照,鼓乐齐鸣,官民百姓肃立街道两旁。李小芳、马承林、高大宏、李丹、柯汝洞等,带领全体谋报人员,排列在最前面。几条主要街道张灯结彩,挂着欢迎的横幅,墙上贴着大红标语。
  浑河路上,更是热闹非凡。李小芳组织了狮子滚绣球,高跷队,耍旱船等节目,敲着锣,打着鼓,人人手拿旗帜,盛妆迎接汗王努尔哈赤进城。
  在一声声礼炮声中,后金汗王努尔哈赤乘坐轿子,进了辽阳城。这时候,人们恭恭敬敬地跪伏在地,迎接这位新主人进城,原辽东经略衙门,就成了努尔哈赤的临时行宫。
  且说后金夺占辽阳以后,形势急转直下,辽阳周围地区,以辽东南部,如金州、海州、复州、盖州等都在几天之内,传檄而定,大小共七十余城堡都投降了后金。
  这次辽沈之战,加上中间休战的五天,才用了十来天时间,后金获得空前的胜利,这在后金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于是,后金军民沉浸在胜利的欢乐中。
  汗王努尔哈赤志得意满,无比振奋,他举行庆典,设宴招待为他建立功勋的诸王、大臣和将领们。
  席间,人们频频举杯,祝贺胜利。
  努尔哈赤给清将——赐酒,还赏给每人一件新衣。他红光满面,十分高兴地说:“明朝要消灭咱们大金,但是他们被咱的八旗健儿打败了!他们不满足自己广阔的土地,还想占有咱们的小块土地;现在,他们的大块土地却被咱们夺取了。这是天意啊!诸位饮这杯烧酒,穿这件新衣,能值多少钱?这只不过是朕对诸位领兵奋战表示慰劳的一点心意。”
  席上,李小芳、马承林、高大宏、李丹、柯汝洞等,都坐在离努尔哈赤不远的地方,汗王不断地向他们敬酒,并说好些感谢、鼓励的话,引得将领们都投去钦佩的目光。
  后金夺取辽沈之后,努尔哈赤不再毁弃城池,而是把它作了继续前进的基地。他向大臣们说道:“这是兴王肇迹之所。”
  努尔哈赤的意思,是指这次辽沈之战的胜利,与满清的兴起,是连在一起的。
  五、冒牌巡抚丢了广宁
  话说熊廷弼被革去辽东经略,回到湖北江夏的老家,妻子王氏笑看说:“你出去做官,俺心里总不安稳。老是耽心你那直筒子脾气,深怕得罪了人,惹出事来。你回来了,俺心里也就踏实了。”
  一天,熊廷弼与王氏坐在院子里一边闲话,一边看着两个孩子在练功。
  忽然一声门响,大门被推开了,连珠串似地走进百十人来,领头的一位官员,手中捧着黄绫包的圣旨,口中高呼:“熊廷弼接旨。”
  熊廷弼连忙摆设了香案,面朝北跪下来。
  那官员口中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日:熊廷弼经略辽东一载,威慑边廷,力保辽东危城,功绩累累。后因他人诽谤,朝中大臣又未能及时向朕剖析,令朕蒙蔽,让熊将军蒙冤,后来不久朕便后悔。如今沈阳、辽阳两大重镇相继沦陷,全辽形势万分危急,辽西存亡迫在眉睫。经过臣下勘奏,朕已再三考虑,挽救辽西危局,非熊将军莫属。特旨复熊廷弼辽东经略兼兵部右侍郎职务。井速速回京就命。钦此。”
  熊廷弼听完,连声说道:“遵旨!”
  他又连磕了几个头,爬起身来,招呼那官员进屋喝茶。那官员说道:“王命在身,不敢久停。希望熊将军整顿行装,抓紧上路吧!”
  那熊廷弼不敢怠慢,急忙招呼妻子王氏进屋。他向王氏说道:“你快去替俺收拾行李、衣服等。”
  不多时,王氏已将行李准备好,见到延弼与儿子难分难舍的情景,就站在门外,没有去打扰他们。
  这时那官员又在催着说道:“抓紧时间上路吧,熊将军!”
  熊廷弼与妻子拱了拱手,说道:“保重,保重,多保重!”
  王氏说道:“祝你马到成功!”
  熊廷弼转过身来,又搂住两个儿子,分别亲了一下,说道:“要听话,不要淘气,认真学本事!”
  说完,熊廷弼遂昂首挺胸,走了出去。
  且说朝廷在决定重新起用熊廷弼的同时,对于原来弹劾熊廷弼的御史冯三元、张修德各给予降职两级的处分,并调出京城。
  当时去辽东阅边的大臣姚宗文,为人阴险,有意陷害熊廷弼,散布流言,随意给熊廷弼罗织罪状,导致熊廷弼被斥罢官,误了封疆大事,给予削职为民处置,送回原籍。
  尽管明朝皇帝希图重整旗鼓,在关外积极备战,但是任务艰巨,险象环生。辽东的国土已经丧失,辽西又残破不堪。边关的将吏又积恶难改,局面极为困难。皇帝说:“辽东原来有兵七万,额炯七十多万两。新兵十三万,岁饷五百多万两。已经不算少了。但是,去年赏银二百多万两,军士却没有得到一文钱,文武官员却填满私囊。辽沈地区失守以后,辽阳军资都被后金夺走了,再发银两有什么用处!”
  从皇帝这段话里,可以看出:一个王朝在败落的时候,其官吏腐败是个顽症,很难整治。可是,朝廷又不能放任不管,只好硬着头皮在备战。
  且说努尔哈赤攻下辽阳,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胜利,也不为辽阳的繁华所吸引。
  他曾说过:“既然开始攻打明朝,岂能半途而废?”
  当八旗将士兴高采烈地接收战利品时,他已把目光转向辽河西岸的广宁城,开始为夺取这座重镇而进行准备。
  他派出扈尔汉等人,去广泛收集现有船只,并制造新船,以备步骑兵渡河之用。
  他选取的进军路线是:自辽阳往南,一路军走水路,从太子河顺流而下,到牛庄;一路军走陆路,经鞍山,到海州,会于牛庄。然后合兵渡辽河,直取广宁。
  从牛庄到广宁,约有二百余里,地势低洼,春夏秋三季泥泞不堪。这里四面无山,田野与大混成一色。浩浩荡荡,陆地成舟,如乘船大海之中。
  唐朝时,称这一带为“辽泽”,想从这里通过,也非用船不可。
  努尔哈赤在准备船只的同时,一面派出游动骑兵,沿辽河东岸巡逻,注视明军动静;一面秘密派遣大批谍工,进广宁城,甚至深入北京,千方百计窃取辽西明军兵力部署的情报。
  努尔哈赤惯于使用谍工,这是他用兵的一大特点,沈阳、辽阳等重镇迅速被拿下,谍工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明朝已从中得到严重教训,对后金的谍工活动开始有些警惕。先后在广宁、北京等地破获了努尔哈赤派遣的部分谍工,并立即处死,但多数谍工还是无法破获。
  后金谍工无孔不人的活动,使明朝将吏非常恐慌,大有草木皆兵之感。
  兵部向嘉宗报告说:“广宁城里奸细无处不有,内地奸细无处不有。”
  一次熹宗指示兵部派一名高级官员到关外传达对辽西防御的谕旨,兵部唯恐被后金探去,一再说服皇帝不要派人去,此事只好作罢。可见,明朝惧怕后金谍工已经达到何等严重的程度!
  且说熊廷弼接到圣旨以后,从家乡起程,火速进京。他来京前,就对辽西的战守问题作了充分考虑。
  熊廷弼有才有识,到京城才几天,就制定了一套固守辽西、以图恢复的战略防御方案,这便是著名的“三方布置策”。
  所谓三方布置,即陆上以广宁为中心,重点设防,部署马步大军,沿河防守,造成有利的军事态势,迎击后金主力;在天津、登州、菜州三处各置舟师,从海上进行牵制;在山海关设经略,统辖三方。
  当各路援军集结完毕,海上舟师齐备,然后三方并举,实行反攻。
  熹宗看了这一积极防御的计划,马上批准实施,并提升熊廷弼兵部尚书,驻守山海关。同时提升王化贞为广宁巡抚,驻守广宁。
  再说熊廷粥谢了圣恩,于天启元年(1621年,天命六年)七月,离京赴山海关上任。不久,他到广宁视察,满城文武都出城迎接,廷弼——与他们见面。
  忽然侍兵递上一名片,上写“辽东巡抚王化贞”。
  熊廷弼见是巡抚,忙请相见,寒暄几句,便同赴行辕。
  这王化贞是河间府肃宁县人,与阉竖魏忠贤是同乡,还拐弯抹角地攀上了亲戚。
  一开始,王化贞在魏忠贤的锦衣卫里听差。
  半年后,魏忠贤见王化贞果然办事机敏,处事灵活,遂派人为他办齐了一整套假功名手续,并于当年秋闱参加了考试,中了进士。
  皇榜公布以后,考生私下里议论纷纷:从哪里冒出来这个王化贞?……
  在那个腐败的朝代,人们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王化贞由户部主事,历右参议,分守广宁,在辽沈沦陷以后,为了削弱熊廷弼兵权,达到“制熊”目的,魏忠贤怂恿熹宗皇帝,提升王化贞为广宁巡抚,驻守广宁。
  且说广宁巡抚王化贞,陪着熊廷弼进入府里,准备了接风酒,席间共同商谈战守问题。
  谁知刚谈几句,二人对守战各持异议,严重对立,并且互不相让。
  对付后金国,熊廷弼主守,按照他的方针,明朝军队应取守势,积极防御,守住以后,才能进攻。
  王化贞的意见正好相反,他主战,强烈反对熊廷迅的防御方针。于是两人激烈地辩论起来。熊廷弼说:“守,是为战。如今,人饥马疲,连防守都十分困难,怎么去攻?”
  王化贞反驳说:“正因为不足守,所以应当进攻,这叫作以战为守嘛!”
  熊廷弼说:“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眼下运输如此艰难,既然进兵,应该先考虑运粮的办法。”
  王化贞却很有把握地说道:“咱们的兵马一过河,海州的粮仓都为俺有,怕什么,还能饿着你吗?”
  熊廷弼又提出问题说:“咱的军队如要过河,就应该考虑如何守法,一旦出现危险情况,怎么支援?”
  王化贞很轻松地回答:“俺一取下牛庄,那里必然响应,就会有人抓住叛将献给俺!”
  两人唇枪舌箭,相持不下,下边将吏因而无所适从。
  当时,朝廷大权掌握在宦官手中,王化贞是魏忠贤的代理人,他们当然偏袒王化贞,竭力排斥熊廷弼。
  本来,熊廷弼身任全军统帅,有权决定前线的战守方针大计。但是魏忠贤处处刁难,把兵马都交王化贞指挥,只留五千兵马归熊廷弼掌握,使他徒有经略之名。
  魏忠贤甚至于对王化贞说道:“你可以自行其事,别听姓熊的那一套!”
  那王化贞根本不懂军事,但平时他却喜欢说大话,吹牛皮。现在,他又有魏忠贤的支持和怂恿,更加盛气凌人。他公开说:“俺以六万兵马,就可以荡平赫图阿拉,活捉努尔哈赤!”
  王化贞还大言不惭地向朝廷许下诺言:“到中秋八月,皇上可以高枕而听捷报传来。”
  王化贞破坏熊廷弼集中兵力于广宁的部署,擅自分兵,沿辽河西岸一线布防,又于西平诸堡镇驻兵,作出要渡辽河进攻的架势,因而极大地削弱了广宁的防御。
  熊廷弼看到这种情况,气得不得了。此人刚直不阿,性格倔强,好发脾气。对朝廷里的权贵毫无逢迎的习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熊廷弼又写了一分奏表申诉朝廷说:“俺是一个东南西北都想来杀的人。如今,俺正处在关键时刻,朝廷大臣若能考虑到大明的封疆利益,就让俺效命疆场,给俺实权。若是以党派、门户量人,干脆放俺回乡种田去罢,何必内借阁部之名,外借抚臣之力,让俺徒有经略虚名?”
  熹宗皇帝见了奏表,也乱了方寸,没有主张了。就把熊廷弼的奏表交给大臣们去讨论决定去罢。
  那些权贵们多是阿谀奉承之徒,谁敢反对阉党魏忠贤?对熊廷弼本来就看不顺眼,便在会上攻击他说:“熊廷弼自以为了不起,目空一切,他认为没有他,辽西就会丢失,大明王朝就要完蛋了。咱们就让他解甲归田,看看天可会坍下来!”
  正当大臣们在决定熊廷弼去留问题时,关外传来消息说:“努尔哈赤即将率领大批人马,进攻广宁城!”
  听到这个消息,那些权臣立即又吓得两腿乱战,面露惊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有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