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乱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搅乱三国- 第5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袁尚一路追击袁谭,迫使袁谭在南皮也呆不住了,遂逃亡平原。袁尚紧追不舍,又兵围平原。
  此时袁谭不得不向现在唯一的外援曹智,提出了“依附”之意。
  这时的“依附”就等同于投降,袁谭在郭图提出这份见解时,也是有一番挣扎。但现在袁谭极其他的部属、势力已是岌岌可危,他唯一的出路也就只有依附曹智,利用曹智对付步步紧逼的袁尚了。
  袁谭遣了辛评之弟辛毗为使者,去见曹智,商议“依附”的具体事项和条件。
  辛毗在大本营撤至西平的曹营里见到了曹智,但曹智对于来访的辛毗并没有表示出足够的重视和兴趣。接了袁谭的依附条陈,就把辛毗安排在传舍中歇息,两日都不召见。
  辛毗在第三日再也坐不住了,直接找到同乡的郭嘉,阐明来意,并表示了自己诚心诚意“依附”曹智之意。
  曹智对于辛毗的态度冷淡和佯装撤兵等举动,其实都是郭嘉暗中定下的计策。郭嘉的意思很明显,就是一定要把把袁谭和辛毗逼急了,才能开个好价码。
  果不其然,辛毗首先被他们逼上了绝路。辛毗这次出使曹营,成功促成袁谭与曹智联合固然最好,但促不成,回去对于袁谭不好交代,估计性命都难以保住。最后没有办法的辛毗只能先把自己给卖了,先依附了曹智。反正现在原先袁氏集团的文臣武将,天天有人在背叛,天天有人在依附曹氏。辛毗在来到曹营才发现原来他们一直以为被曹军全歼的吕旷、吕翔两兄弟,原来早已依附了曹军,投降了曹智。
  辛毗一把自己卖给曹智,曹智也挺现实,马上就热情地接见了他。但开口的两个问题就问的比较尖锐。
  曹智问辛毗:第一,袁谭向我依附,真不真心?第二,袁尚好打吗?
  辛毗对于曹智的两个问题,显然有点措手不及。但既然把自己卖了,就要卖的有点样子。辛毗在一阵低头的脸红之后,也就放开了的畅所欲言。
  辛毗认为第一袁谭的“依附”是心不诚的。他认为袁谭只是没有办法,被袁尚逼得急了,才来依附曹智,其实心里怎么可能诚心归顺曹智这个袁氏大敌。
  第二,袁尚目前的情势,袁尚虽能将袁谭一围再围,却一直没办法将袁谭占据的任何一座城池用武力攻下。袁谭的两次败逃都是自知不敌的情形下,主动撤军的。何故呢?很明显他的军力不足了。
  辛毗坦言,袁氏与曹智连番征战,现在又同室操戈,连番征战之下,加之境内各地旱蝗不断,早已民不聊生,根本没有多少后续兵员,甚至粮草、辎重也很开会难以续加。
  辛毗提醒曹智其实此时已经是明公亡袁氏的大好机会。如果曹智此时带兵攻打邺城,袁尚必定回救,而回救,袁谭必定从后面追击袁尚。
  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再围邺城
  在辛毗看来,以曹智的实力和声威,率精兵以击袁氏疲敌,犹如秋风之扫落叶一般。
  现在试看四方,唯河北袁氏还算最为强大,曹智若是能彻底平定河北,天下之势基本就定了。
  辛毗一席话是曹智非常开心,因为从辛毗进献之策来说,他是向曹智交了真心的。不但把袁氏内部的军事情报坦诚相告,还为曹智谋划了一副进攻蓝图。
  送走辛毗,曹智的屏风后,又转出了许攸的身影。许攸作为前任袁绍的军师,对袁氏内部,对邺城内部的情形是何等的熟悉。此次,曹智征伐冀州,自是要将他带来,作为军中第二军师,委以重任。
  但之前许攸对于曹智平定后方政局后的封赏,有着诸多不满。他许攸认为他对曹智的官渡战事和后方平叛中作用是巨大的,现在他虽然贵为尚书,曹智军队中的左军师,还封了个列侯。但许攸还是认为曹智对他这个功臣封赏的不够,以他的功劳和才智、政绩水平,许攸应该可以担任更高、更大的官职。
  从许攸投奔曹智献计这一段表现看,他应该绝对是个聪明人。但是这种聪明人“业务能力”或许很强,但在“悟人事”上却有着他不可逾越的缺陷。
  许攸并非愚昧之人,从他弃袁绍奔曹智等处可看出他并非迂腐之人,对于一个谋士而言断断不会因为献一计而居功至伟,这点许攸也明白。但他有着自身不可逾越的奸诈和贪婪性格,但他绝非一狂妄之辈,所以他目前对于曹智的种种不满,许攸目前还是不敢在曹智面前有丝毫表露,自是憋在腹中暗自非议。
  作为绝对的冀州百事通,对于辛毗的出卖和献计,曹智接下来首当其冲咨询的人选自然是他。
  许攸其实一直被曹智安排在屏风后,整场听了曹智和辛毗的谈话。
  许攸对于曹智出兵冀州,攻占邺城一直是十分热切和心急的。许攸在曹智平定内部叛乱后,就一直强烈建议曹智作速进兵,速战速决的取得冀州,取得邺城。袁绍的仓皇逃跑,袁绍的死,他家人还在邺城等,都是许攸献计速攻邺城的理由。
  但这之前曹智都未采纳他的意见,采取速战速决的方式侵入冀州。曹智一直主张和听信郭嘉等谋士稳扎稳打战略,稳步推进方式,侵吞袁氏势力。
  这又让许攸气愤不已,但他在曹智的团队里,威信和根基的确太浅的许攸,谋略未被采纳,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再说就目前来说,事实证明郭嘉等人的谋略、实施方针,都是正确的,这也让许攸没什么多挑刺的。
  但今日他表现的机会又来了,对于袁绍旧部,冀州内部事务,邺城情况知之甚详的许攸再次得到了曹智的重视。
  许攸也没有放弃这次的机会,他非常肯定辛毗所述情形的同时。再次强烈建议曹智兵分八路合围攻占邺城,甚至想好了决漳河水淹邺城的雷霆手段。
  这次曹智倒是采纳了许攸的全盘作战计划,在一个月后,也就是建安五年十一月间,兵返邺城外围,做出了强烈攻取邺城的姿态。
  袁尚在平原一得知消息,大惊失色之下,立即下令三军拔寨,迅速回保邺城。
  得到解围的袁谭,也在半月后心思活络开来,他首先想到了以他袁氏大公子的身份,遣人携物来到曹军阵中,秘密会见了新近投诚的袁尚旧将吕旷、吕翔兄弟。
  袁谭许以“振武将军、奋武将军”与吕旷、吕翔两兄弟,目的是要他们再次变节,反出曹营,重新投效他袁氏一方,投效到他袁谭帐下。
  在袁谭想来这些袁氏旧臣,还是心系他们一族的,委身曹智处,只是权宜之计。殊不知随着袁绍的身死,一批曾经忠于袁氏的文臣武将早已是人心浮动,对袁氏一族的前景不再那么看好和乐观。
  袁谭的谋士肖延刚离开吕家兄弟的营帐,吕旷、吕翔后脚就将袁谭送来的金灿灿的印绶,呈到了曹智的面前。
  “这个小贼原来依附之意真是不是出自真心,哼哼……”曹智这番表述是对着许攸和辛毗说的。他这是在首肯他们推断和功劳。
  “两位做的很好!现在本相有一事要你们去做……”
  “末将等唯主公之命是从!”
  吕旷、吕翔原来以为曹智交办他们之事一定凶险万分,没想到却只是一桩轻松之事——为曹智刚刚出生的儿子曹整,向袁谭二岁的女儿提亲。
  这是曹智要袁谭安心、放心,不在他攻伐袁尚期间,给他添乱的一项安抚手段。不能让他上窜下跳的扰乱曹智的全盘计划。
  其实无论两位小孩的年龄和袁绍亡故不满两年的“大祥”之期,还是袁谭现在偏安一地的不佳现状,都不易与曹智和袁谭结亲和不配与曹智结亲。但曹智还是遣人主动这么做了,其布局之心之甚,几何深远,可见一斑。
  建安六年正月,也就是曹智与袁谭结亲,成就不二攻守同盟后的二个月,曹军李典部渡过黄河,用大枋木在淇水流入黄河处修筑了一道堰坝,将淇水阻断,使其东流进入白沟,这是为了打通曹军粮道的需要,也是为了捣平邺城后,败亡袁尚集团所做的重要军事准备工作。
  白沟原是一条小河,发源处接近淇水,往东北流向,下接内黄县和古清河。曹军去年攻下黎阳时,曹智就曾派李典、蒋钦、吕虔等将领用船督运军粮与此处。
  那时袁尚也曾经遣部将高蕃率部企图截断水道,但被李典等打败。
  至此之后,随着袁氏势力彻底兵败,退出这一地区后。这条水道就一直畅通着,就算曹智率部后退,放开这一地区的控制时,袁尚也未敢派兵取回这条水路的控制权。这是袁尚和审配战略眼光缺失的重大失误,但这次曹军有大张旗鼓的回来,曹智的十万大军的日常开销,是不能在满足与这条小小的水上运输线的。所以曹智在未实质进攻邺城之前,就命令打通白沟,这样他们的运粮船就可以直放冀州腹地。
  对于“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深有体会的曹智,绝不会再让军粮接济困难而阻止了并吞袁氏势力的大好机会的。
  袁尚对于曹军紧逼,却先在打通河道一事,并不上心和在意。同样缺乏战略头脑的审配也没有很好就此事,向袁尚提出真知灼见。
  曹军打通补给线直通通道后,很方便用船只大量将粮草、军械、兵员源源不断的运送向邺城。
  曹智的大军也很快陈兵到了邺城五十里的近周,曹智的主营更是堂而皇之的设置在了邺城西南五十里的安阳河岸边。
  建安六年二月,战云如涅槃一般的压在了邺城城头。
  这日,审配携另一名新近提拔上来的袁尚帐下的部将苏由一起巡城,只见城外曹营的帐幕比鳞次,旗幡遮天蔽日,远近河流上更是战船密布,声势何其浩大。
  当曹军士兵们宏亮的操练声,沉雷似的滚过城头,飘入苏由的耳朵时,苏由的脸色不由的都变的如身前的砖墙一般难看了。
  恰巧此时审配不知因何事喊了他一句,而苏由太过专注于城外曹军的声势,竟未听见。只是呆呆的看着城外曹军,不知在出神想些什么。
  苏由的表现立即引起了审配的警觉和疑心,对于审配这种以计谋和攻心为上出身的谋士,自是对看人、观察人内心所想很准和很是在行。加之最近叛变投效敌军的邺城官员颇多,不得不让审配对苏由的举动格外上心,防范起苏由可能的叛逃之心。
  果不其然,当夜,苏由率领属下亲信军士和将领四百余人,偷偷打开西城门,准备变节投向曹营。
  审配却对其早有防备,在苏由指挥部下放下吊桥时,审配突然出现在西城上,他随即命令埋伏在左右的八百军士出动,劫杀苏由一伙人马。
  触不及防的苏由,慌忙与左右冲出的审配的兵马厮杀在一起。无奈寡不敌众,苏由虽在亲信死士的忠贞护卫下,冲出了西城,但随行的部下,差不多全部战死。
  单枪匹马逃出邺城的苏由来到曹军大帐,也立即收到了曹智的亲自接见。但曹智也知道此人未能作为内应,与他大军里应外合,现在只是单独逃出,对他的用途依然不大了。到最后与苏由的言谈过程中,曹智暗恨这些欲投他的变节袁氏旧部,怎么都没什么头脑,哪怕要变节,也不想想图谋份最大的功劳,岂不能得到他曹智更好的重用。但苏由就这样么逃了出来,除了对邺城内部产生些浮动,还能起什么作用。
  但就算是“废物”,曹智还是要利用一番的,曹智向来没有浪费的习惯。于是,曹智委派给苏由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站到高处,向着邺城内喊话,就算不能在策反城内几名将领和士大夫,也好动摇一番城内将士的军心。
  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就攻城吧
  至此,从旭日东升一直到夕阳西下,一连三日,邺城外的一处山坡上苏由的身影始终矗立在那里。他的身影从淡淡的晨光到火红般云彩似飘在天边的夕阳产生,都把他的身影照着在地上拖出一条长长的影子。苏由一日三遍的劝降之词是如此的动听,把个投诚曹营的好处,说得只应天上有,不应人间在,是何其的天花乱坠。
  只是此时苏由的声音已经嘶哑的不能在嘶哑,动听绝对与他无缘了。但苏由的敬业精神还是令诸多曹军将领感动和敬佩,这其中就包括曹军主帅曹智。
  寒风卷着雪花,卷得曹营的大旗不断地抖动着。曹智背负双手站在大帐前,向西北方向望去,自此往西北,绵延数十里,驻扎的十余万大军。这些军队都是他的,这些军队很快就会冲入眼前这座巍峨壮观的城池,很快整个北方四州都将落入他的囊中。
  想至此处,曹智嘴角微微露出一丝笑意。
  风小了,雪却更加的细密了。苏由这些天几次登上山坡,向着邺城喊话。他曹智也没闲着,一直驻高耸的地域眺望城内情形,积极排兵布阵,等候着最终的劝降结果,等待着最后决战的时刻来临。
  此时已是下午苏由的第三次登上山坡劝降了,然而远处仍是一片平静的白色和几点黑衣兵甲在城防上的走动,并没有什么经苏由劝降后的异样。
  曹智抖一抖肩上大氅上沉积的雪花,搓搓冻僵的双手,哈了一口白气出来。此时苏由由许攸、郭嘉陪着来到了他安营扎寨的高地近前。
  “主公,苏由未能为主公建功,城内敌寇无人……”
  听得回来复命的苏由,正自出神的曹智闻声,神色一动,一摆手打断了苏由的自责,转身扶起苏由,道:“没关系,审配手段毒辣,自你叛逃一事后,肯定大索全城,你留在城内的家人、亲朋可能都以糟了他的毒手,以儆效尤。在如此峻严和残酷手段之下,相信短期内无人再敢生了叛逃之心……”
  曹智说到此处,有意无意的看了一眼同样脸色发白的许攸一眼。许攸也一直担心着家人的安慰,他就是因为家人被审配下狱,而反叛曹营的。但据他一直以来得到的消息,审配好像还没杀他的家人。但是此时审配所表现出的决心,和对袁氏的忠贞,已让许攸生出的不好的预感,也许等他们攻进邺城时,他的家园已被夷为平地,他的家人已是尸骨无存。
  “哼,哼,既然没人再会降了,那我们就攻城!”
  曹智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让身边所有人精神一震。去了所有的胡思乱想,轰然应命之下,各自四散而去。
  同日,天色已近黄昏,天空的晚霞血一样红。
  雪停了,正想返回城下的审配,目力极处,忽地看到远处白茫茫的雪野中一条黑线蜿蜒挺立出现了。
  审配连忙手搭凉蓬向远处看去,那条移动着的黑线明显是一支军队。他们正在锣鼓声中,渐渐地走他的城防,风雪中高擎的那面旗帜只有一个大字。远远的,加上地理和雪景的反射挡视线,还不能看清旗帜上的大字。
  但是看到那面熟悉地旗帜,审配已经认出那是曹智的队伍,曹智的引军旗。
  “他们终于行动了……。”
  在震天的鼓声、呐喊声、鼓噪声和兵甲的隆隆脚步声中,很快,曹军一个个黑色方阵,整齐的出现在了邺城守军的视线之内。
  曹军整齐的军容,浩大的声势,让所有见到的守军都心有余悸。尽管他们的小腿在抽筋,他们的心下着实不愿意上城防,再去接受战火的考验。
  但他们还是被一排排的督战队和上级将官,向鸭子一样的驱赶上城防。去接受命运的安排,战火的洗礼。他们只能乞求上天的怜悯,能保佑他们从容过了此关,留的性命。
  “呼呼呼……”
  在袁军士兵的一番祈祷中,战事终于不可避免的展开了。首先飞向他们的还是曹军传统远程重武器——投石。
  一排排石弹、火弹在一片呼啸声中,便从袁军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