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Google是由一个高层经理们组成的核心小组来管理的,他们负责几乎所有的事务。但是在首次公开募股后,变成由若干个核心小组一起来管理Google,这些核心小组按照业务类型划分,比如说核心搜索、产品广告以及公司所谓d的〃10%〃和〃20%〃。所谓的〃10%〃和〃20%〃是指公司的新产品。Google鼓励工程师培养自己本职工作以外的其他兴趣,因此规定员工享有20%的自由支配时间。有一次,一位工程师和我开玩笑说:〃我不太确定公司希望我们什么时候发现那'20%',是在刷完牙上床睡觉的时候吗?〃而且〃10%〃的确是个大胆的想法,因为一眼看上去,这些产品根本无法与Google现在的主流业务相比。
在可以自由支配的20%的时间里,大家反而创意勃发:诞生了Gmail邮箱产品、G新闻服务和在线社交社区Orkut。〃10%〃则包含了Google的Keyhole产品和图像处理软件Picasa①。Google兼并了专门提供卫星图像的Keyhole公司,并把卫星地图服务和Google地图服务结合了起来;诞生了新的Keyhole卫星地图服务。
实际上,公司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搜索和广告这两项核心业务上,而对其他非核心业务的管理比较松散。这其实和通用电气公司的运营方式不一样,因为Google的管理人员现在仍然不喜欢严密的管理方式,虽然他们现在正朝着这个趋势发展。
比如说,Google在2004年末放弃了著名的100强名单,因为虽然公司制订了这样一个统一的按主次顺序排列的研发项目名单,但公司并没有实行中央集权的管理方式,因此不利于项目的实施。考虑到公司的发展,施米特告诉我说:〃我们不得不进行了分离。〃现在每一个核心小组都有自己的研发项目名单。
在Google的管理方面,施米特几乎承担了所有的日常事务,以便于给佩奇和布林留出足够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但是这个新的管理形式并不意味着这两位创始人放松了对公司的管理。比如说去年秋天的一天,施米特看到布林坐在办公室的一张日本按摩椅上,聚精会神地看着电脑。背疼是布林好多年来的老毛病了,所以他喜欢坐在按摩椅里,随着椅子晃动,这样会让他感觉舒服点。施米特告诉我当他问布林在做什么时,布林的回答是:〃我在逐个审查项目。〃
据施米特说,当时Google各个部门共有500多个项目,布林每一个都要亲自审查。所以说即使在新的管理形式下,两位创始人的权力仍然非常大。比如在音乐商务方面,美国在线、微软和雅虎都在线出售音乐,但是Google却没有。我曾经问一位高层经理为什么,你知道他怎么说吗?他说仅仅因为布林不怎么听音乐!
第58节:发展带来的持续阵痛
作者:'美'约翰·巴特利
发展带来的持续阵痛
华尔街仍然对Google由三位领导人共同领导的方式感到惊奇不已。但是三人都宣称就像人们期望的那样,他们的合作非常愉快而且富有成效。和所有由强有力的创始人领导的公司一样,皇帝的新装之类的故事在Google也可能发生。而且Google内部和外部都有很多人说,对佩奇和布林的膜拜给公司带来的害处几乎和好处一样多。许多人抱怨说,特别是在过去的几年里,想要办成任何事情都要得到布林和佩奇的批准,但是这两位创始人的时间又非常有限。
其中一个这样抱怨的人就是布莱恩·里德,一位德高望重的硅谷工程师。他是在2002年自己42岁的时候被招入Google做高层管理人员的。在第三章的时候,我也曾经提到过他,他曾经供职于DEC公司。但是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就被Google解雇了。不久他就起诉Google歧视他的年龄。他的直言不讳好像准确地刻画了Google〃崇尚青春〃的公司文化,但是在我和他谈了一个小时之后,我很快发现情况并非如此。里德显然是有私心的他认为Google骗走了他价值数百万的期权。对于这样一个受人尊敬的工程师来说,这样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对金钱的欲望真是很少见。
〃Google是一个庞大的帝国,而拉里和谢尔盖就是两位说一不二的皇帝,〃里德在提起诉讼前接受我的采访时说到(在此之后他就拒绝了所有媒体采访),〃施米特只是个傀儡。拉里和谢尔盖都是专制,随心所欲的人……他们以铁腕手段管理公司……据我所知,公司里除了他们两个之外没有任何人有权决定任何重大事情。〃
里德称他之所以被解雇是因为他与〃崇尚青春〃的公司文化格格不入。他还说Google不想把解雇他的事情搞得满城风雨,所以还在他的遣散包裹里面附了一份保密协议,但是他拒绝了在上面签字。至于Google方面,它拒绝对里德被解雇事件发表评论,因为现在诉讼的最终判决结果还没有出来。
里德的评论和许多人告诉我的一样。这些人中有Google的合作伙伴、竞争对手,还有几个过去的雇员和签约者,但是他们都不愿意透露真实姓名。尽管有许多不利传言,但是,我们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考虑这些对Google的不满。Google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强大的公司,它又是由两个极其富有性格魅力,极其聪明的年轻人领导的,所以让人不说闲话基本是不可能的。这种情况就和甲骨文的拉里·埃利森(LarryEllison)、苹果的史蒂夫·贾伯斯(SteveJobs)和微软的比尔·盖茨遇到的情况一样。我问施米特怎么看待这种Google特有的乖戾习气,特别是佩奇和布林的乖戾习气。他会为人们的这种印象感到惊讶吗?
施米特不以为然得回答道:〃你这是在小题大做。拉里和谢尔盖的好处就在于如果你不愿意在他们手下工作,你可以选择离开。奴隶制好久之前就被废除了,没有任何人会强迫你和他们共事。〃
Google的问题是如果你认为这是问题的话公司在5年时间内从默默无闻发展到和苹果、微软这些大公司齐名,这绝对是史无前例的事迹。事实上,Google5年内财政收入增加了400,000%,难怪德勒会计公司(全球四大会计师事物所之一)会把Google列为历史上发展最快的公司。
如此快的发展速度足以使几乎任何一个公司垮掉。公司想要生存的话,运气、智慧和铁腕统治缺一不可。因此难怪这么多人都感到受到了伤害、不公正待遇或者干脆被忽视。
在采访中,佩奇和布林都承认他们要求绝对的服从。公正地讲,在Google里,赞扬这两位创始人的人要比抱怨他们变幻无常的人多的多。关于自己在公司的作用,施米特说他负责公司的正常运转,而两位创始人负责制订规划和产品研发。Google还聘请了Intuit公司的创始人比尔·坎贝尔(BillCampbell)来做指导。但是公司的一位发言人否认了公司一刻也离不开比尔·坎贝尔指导的说法。
但是华尔街还是希望公司是由一位领导人独自管理的。也许最终Google会只剩下一位领导人,就像它的两个最大竞争对手微软和雅虎一样。
第59节:竞争
作者:'美'约翰·巴特利
竞争
Google的竞争对手数不胜数,但是最大的一个应该是雅虎,最起码在2005~2006年度是这样的。微软现在就像搁浅了的航空母舰一样,到2007年的时候肯定会对Google构成威胁,但是雅虎才是Google现在最大的敌人。Google和雅虎惊人地相似,但是同时又截然不同。
两个斯坦福大学的在读博士创立了雅虎。他们中一个开朗,一个内向,凭着对搜索和万维网的热爱,在宿舍里开始了艰难的创业。雅虎这个可笑的名字很快流行并且在因特网上为人熟知。令人惊叹的高速发展和成功,毫无疑问,雅虎和Google许多关键特征都十分相似。
但是雅虎又不同于Google,而且他们之间的差异发人深省。让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他们的创始人吧。两个公司的创始人在各自公司里都发挥重要作用。但是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和大卫·费罗,都十分谦逊,从不居功,并乐意把权力和责任分担给其他人。硅谷著名的金融家、雅虎的投资人大卫·希米诺夫(DavidSiminoff)承认自己非常喜欢雅虎的企业文化。他曾经说:〃杰里(杨致远)可能是你能在硅谷碰到的最体面的家伙了。他们(杨致远和大卫·费罗)委托特里·塞梅尔(TerrySemel)(雅虎的首席执行官)来管理公司,但是Google的那些家伙却事事亲自过问。〃
在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曾经采访过一些硅谷的高层人员,他们也证实了希米诺夫的评论。当你进入Google公司的大厅,你会清楚地感觉到布林和佩奇是老板。但是在雅虎,杨致远和大卫·费罗却只是创始人。这就是区别。老板的责任应该是制订长期规划,而非事必躬亲。况且他们的首席执行官特里·塞梅尔又是来自于好来坞的大人物,能干地很。因此杨致远和大卫·费罗乐意把公司的日常事物交给塞梅尔和他的手下。
Google和雅虎的工作环境第一眼看上去也十分相似。他们都建造或租借了具有平民格调的总部;他们的总部都由3到6层的现代建筑组成;周围都是开放的草坪,篮球场或排球场;都有宽敞的咖啡厅,能够为几百名身着牛仔和T恤的年轻员工提供健康快餐。
他们的区别就在于Google提供免费的午餐,但雅虎却不。
雅虎为什么不提供免费午餐呢?在2001年,雅虎在市场上遭到重创,差点破产。当时雅虎不得不解雇了许多员工,紧缩财政支出,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股价从500美元跌到不足10美元。未被解雇的员工也是一个个垂头丧气,士气低落。总之,雅虎曾经经历过失败的磨练。但是Google呢?他们根本不知道失败是什么滋味。他们惟一没能做到的事情,就是不知道什么是失败!
据和两家公司都打过交道的企业家和广告人说,他们的另外一个区别就是,总起来说,和雅虎做生意要比和Google做生意顺心得多。雅虎比Google早成立了4年,单单这一事实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会这样:雅虎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如何与其他公司合作。一个网络客户服务系统的开发商有一次告诉我说:〃在Google,做任何事情都十分麻烦,到处都是一团糟。比如没有人知道会议室在哪里,领导总是要迟到45分钟。人们进进出出,每20分钟就会有新人进来。他们来了之后你又得向他们介绍一下你们的想法,因为他们对你们根本一无所知。会面结束之后再没有人跟你联系,如果你打电话问你们的事情进行地怎么样了,他们又会让你去找另外一个部门,把上面的过程再重复一遍。哦,天那。〃
但是同一个企业家去雅虎谈生意时,他会发现情况截然不同。〃每个人都很准时,而且他们已经事先对我们公司做了了解,清楚地知道会面的目的。会面持续正好一个小时,后续措施也非常清晰明确。〃
毫无疑问,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Google缺乏经验造成的,但是和企业文化也不无关系。成功和高速发展无可避免地会给公司带来妄自尊大和狭隘的情绪。比如大约在1998~1999年间,雅虎糟糕的企业文化问题也屡见报端,但是和Google在首次公开募股后的混乱情况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Google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整改。比如2003的时候,Google聘请了PlantOut的创始人之一,在硅谷德高望重的米根·史密斯(MeganSmith)来帮助自己管理业务部。同时继续请沙伦·布朗专门负责商业运营。我曾经问布朗认为自己在2003年加入Google之后,Google最大的改观在什么地方。她明确地回答说是在与其他公司的合作方面。她说:〃我们现在不再封闭,比原来开放多了。我的意思是我们和许多生意伙伴合作都非常愉快。我们意识到自己是生意场上的一分子,必须学会和其他人打交道。这就是一项重要改观。〃
第60节:搜索Usher1
作者:'美'约翰·巴特利
搜索Usher
Google和雅虎的区别不只存在于企业文化方面。虽然他们的利润核心都是搜索引擎,但是两家公司的搜索引擎提供的服务却不怎么一样。比如说在2004年末如果我们想要查找叫做〃Usher〃(当今美国流行音乐界最受欢迎的R&B男歌手)的流行歌手,我们分别在两个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Usher〃,你知道得到的搜索结果是怎么样的吗?
Google的搜索结果是我们是可以预见的。Usher这位歌手如此有名,肯定与之相关的新闻非常多。Google的搜索结果就包含了一些G新闻。在页面的右边是一些和Usher相关的广告词。这也不难理解,因为想利用Usher的名气发财的人实在不在少数。但是页面的绝大部分还是用来列出Google的十大搜索结果的。
搜索结果的前三位是关于UsherWorld(Usher的官方网页)的,再次假设我们是在寻找这位著名歌手的信息,那么这些结果毫无疑问是和关键词密切相关的。但是其他的搜索结果要么是埃德加·爱伦·坡的的恐怖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TheFalloftheHouseofUsher),要么是关于尤塞氏(Usher的音译)综合症的。Google搜索系统内部运算考虑的因素好像非常多,因为如果引擎仅仅根据人气和链接的数量来决定搜索的排名的话,那么至少前几百个搜索结果肯定都是关于这位歌手的。
Google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除了G新闻之外,Google能够提供的直接帮助很少,它能帮助你到达Usher的网页,仅此而已。
现在再让我们看看在雅虎,同样的搜索是怎么样进行的。在雅虎上搜索〃Usher〃首先得到的结果也是关于UsherWorld的。这点是雅虎和G搜索的惟一相同之处。在搜索框下紧接着就是〃相关搜索〃,询问搜索者是否需要进行更加详细的高级搜索。比如也许你要查询某一首歌的歌词,那么你可以点击〃Usher的歌词〃;如果你要查询Usher的照片,你可以点击〃Usher的照片〃;如果你要查询他和艾丽西亚·基斯(AliciaKeys:Usher当时的绯闻女友)的关系,你可以点击〃艾丽西亚·基斯〃。雅虎设计〃相关搜索〃是想了解用户们到底在搜索什么信息。它在幕后列出所有相关搜索,然后把最相关的显示在界面上。雅虎搜索引擎的一位负责人告诉我说:〃相关搜索〃的点击率相当高。
在〃相关搜索〃的下面是两条蓝色背景的赞助商名单。这一点反映了雅虎网站对待商业化的积极态度。在我和雅虎管理人员谈到商业运营时,我发现他们都很自豪,因为他们认为搜索过程中加入商业运营利大于弊,而且他们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搜索中出现的广告都是和关键词相关的,如果搜索者有意购买的话,这样的做法甚至可以帮助他们很快地完成任务。实际上,Google也提出过在对用户有帮助的前提下,它们会列出赞助商名单。但是他们这样说的时候充满了歉意,好像占了用户便宜一样。
尽管如此,Google的确也会在页面的最上方列出赞助商名单。比如说搜索数码相机或者美国盲人协会时,Google页面上方就会出现付费链接。在针对美国盲人协会案的法庭申诉中,Google的律师说因为许多人说在搜索结果上部出现付费链接会误导用户,因此Google已经停止了这种做法。但是其实这种方式仍然存在,只不过没有原来那么明显而已。①
从雅虎的搜索结果上,我们又可以发现雅虎和Google的一个重大区别,那就是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