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刘铭传恭敬地道。
“古人留下的这些兵书是要看的,但这还不够,朕这里有一本书,你们先看看。”说着方怀让小德子把三本同文馆翻译的《战争论》递给聂士诚、左宝贵和刘铭传。
《战争论》是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先后研究了1566—1815年间所发生的130多个战例,总结了自己所经历的几次战争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写出了一’部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的军事理论著作,书中论述了,作者村战争艺术的独特见解,包括对战争和政策关系的研究、“摩擦”在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士气的重要性以及对—般战略的看法等。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
果然,三人才翻了几页,就各自露出痴迷的光芒,简直就像嫖客遇到妓女一样。
看到三人如饥似渴的样子,连左宗棠都好奇起来,方怀笑着对他解释道:“此书是德国一位军事大家所作,总结了洋人近几百年来用洋枪洋炮作战的经验,是洋人兵法集大成之所作。最近同文馆才翻译出来的,回头我让小德子送一本到你那里去。”
左宗棠听到方怀说的更加勾起了兴趣,也不推让:“如此臣就谢皇上赏赐了。”
过了一会,方怀看到聂士诚、左宝贵、刘铭传他们仍是一副恨不得把自己埋在书里的样子,不由好笑道:“好了好了,这三本书朕就送给你们了,你们回去再慢慢看。朕和左爱卿今天还要看看你们操练的人马,你们三人头前带路。”
三人这才一脸意犹未尽地抬起头来,听到方怀的话,俱是一脸兴奋地领着我们往外走。不过到了大帐外却为了先去哪一营产生了分歧。
最后还是方怀提议由三人各挑选一队人马来场比试,比试的内容是:射击、格斗和负重越野。
不一会,三队人马就挑选了出来。湘、楚、淮三军本就是大清的精锐,此时挑选出来的更是精锐中的精锐,这场比试当真是龙争虎斗,高潮迭起。
第一场一百米射击,三军选出竟然没一个打出八环以下的。看到这成绩,每个月户部报上来的那些天文数字般枪弹耗费倒也值了。
而第二场徒手格斗,三军竟然打成了平局。直看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不过第三场负重越野却出了问题,这个项目是方怀加上去的。新军士兵基本是由外国教官操练的,自然没有练过这个内容。甚至当方怀提出的时候,几个外国教官还表示了质疑,他们哪知道后世毛主席“运动战”的精髓所在,历史上解放军就是用两条腿跑赢了国民党军队的汽车轮子。
后宫系列:大清帝国(32)
结果就是,这场比试有一半人没有跑下来。三场比试,楚军凭着地主之利勉强获胜。
方怀大肆嘉奖了聂士诚他们三人,对于第三场比试倒没有苛责,只是嘱咐他们以后不要忘记这方面的练习,“以后这般比试你们可数月进行一次,可以选其优秀者入陆军大学学习。”
再与三人聊了一些军事上的想法,直到把三人说得欲仙欲死,方怀和左宗棠才起身离开。殷殷嘱咐三人好生操练军队,这可是他真正掌握的第一支军事力量。在中国只有掌握了军队才真正掌握了权力,毛主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话实是至理名言。
第十四章 壬午之变
新军的情况让方怀感到十分欣慰,全面仿照西方陆军的训练模式,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技战术水平,但更让他看中的是军中的士兵开始有了对这个国家的归属感,国家的兴废不再是皇帝一个人的事,同样关乎着他们的荣誉。军人的荣誉至高无上。
这支军队耗费了他太大的心力,那些先进的枪炮,训练耗费的弹药,从各国聘请的教官,哪一样不是用银子堆出来的。在他还没有完全掌握朝廷各方面势力的情况下,硬是节衣缩食把这三镇新军打造出来了,国库和内帑几乎一个子也没剩下,若是不能见到成效,恐怕朝廷上那些反对洋务的官员又有了话说,而以后的改革也将更加困难。
再过些日子,就可以把他们派往南方去进行适应性训练了。法国人在越南迈的步子越来越大,让方怀不得不未雨绸缪。
在回去的路上,左宗棠一直默默无语,今天看到的实在让他产生了不少想法,虽然还不至于推翻他戎马半生建立起来的那些理念,但确实让他觉得有深深思考的必要。虽然从小接受儒家经典的教育,告诉他上智下愚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但他同样不是个顽固不化的人。随着庚子年洋人打开了大清的国门,他也感觉到经典中的一些东西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了。
方怀看见左宗棠在那里不说话,知道他在想什么:“左卿,你是不是在想朕为何要教那些士卒读书写字和古今历史?”
左宗棠点点头道:“臣愚昧,正要请教皇上。”
方怀抬头看着天边的晚霞,用手指道:“我大清现在的状况就如这晚景,虽然看着美丽,却是日落西山,暮气沉沉。尤其是军队,当兵的麻木不仁,不知为何当兵,为将的只想着升官发财,不善武备,故打起仗来,每战必败。所以朕才要让他们明白自己是为何而战,是为了这个国家,为了他们身后的亿兆子民。西方列强早已普及了教育,他们的士兵都能读书认字,可以很快学会火炮、战舰的操作。这个世界只会发展得越来越快,将来还会有更厉害更复杂的武器,像德国就在研制一种在天上飞的汽艇,若是士兵都目不识丁,以后我大清更是要挨打。”
后宫系列:大清帝国(33)
左宗棠闻言神情一震,不可思议地看着眼前的小皇上,这样的见识怎么会是一个十岁的少年能拥有的,难道真是天佑我大清。
回宫后,左宗棠的兵部尚书就走马上任了,最近李鸿章回家丁忧去了,奕忻仍旧不管事,奕譞又没有统筹全局的才干,只靠着彭玉麟一个人扛着,实在是有些忙不过来了,还好左宗棠回来了。方怀让他密切注意法国人在安南的动向,随时收集情报。
安南即后来的越南,位于印度###半岛(即中南半岛)东部,东南两面临海,北面与中国云南、广西二省邻接,西面与老挝、柬埔寨为邻。南北长约一千六百余公里,东西最宽处(北部)约六百公里,最窄处(中部)仅五十公里,总面积约三十二万九千多平方公里。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人口约二千三百万,军队约七万人。越南全境五分之四为山地和高原,北部和西北部为高山、高原,红河以北地区海拔在五百至一千五百米之间。中越边境有的山峰海拔二千米以上,山间谷地较宽,高平、那岑、谅山等处的谷地为中越间天然通道。由于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气温高,湿度大,风雨多,雨季(5月至10月)、旱季(11月至次年4月)明显,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其境内主要河流有北部的红河和南部的湄公河。红河和湄公河冲积成的平原是安南最富饶,人口最密集的地方。这些地方盛产大量的粮食,中国历史上还曾引进越南的“占城稻”。另外,安南还有大量珍贵的热带林木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尤以煤、铁的储量最为可观。
十九世纪时,安南划分为南圻(南部十省)、中圻(中部四省)、北圻(北部十六省)三部分,国都为顺化。
早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法國就出兵侵入越南南圻,佔領西貢(今胡志明市)等地,並於1862年(清同治元年)強迫越南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將以西貢為中心的大片地區割給法國。1873年,法軍又侵佔河內等地,越南國王請求駐紮在越南保勝(今老街一帶)的黑旗軍協同抗法。同年底,黑旗軍將領劉永福率部在河內近郊重創法軍,斃其將領安鄴,迫使法軍退出河內。
不过法军并没有对安南死心,占领了安南就等于得到了侵略中国的跳板。历史上就是今年10月,法軍将再次入侵越南北圻地區,佔領河內、南定等地。
就在方怀的目光死死盯住大清南疆的那片土地时,东北的朝鲜突然发生了一件大事。
六月初的一个清晨,设在汉城的日本使馆沐浴在一片阳光中。平时守卫颇为松散的使馆不知为何透出一股杀气。
虽然门口仍然只是两个日本士兵在站岗,但黑洞洞的大院中似乎隐藏着无限杀机。而奇怪的是,平时颇为冷清的街上今天却多了许多乞丐,而且有越聚越多的趋势。渐渐地,乞丐们聚拢在日本使馆门前,高声叫了起来“日本猪猡滚出去”、“冲进去抢了这些日本猪的,里面有好多粮食”。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后宫系列:大清帝国(34)
不知谁带的头,乞丐们捡起地上的石头向里扔去,人群试着向使馆里冲,两个站岗的士兵急忙拦住,但越来越多的人群岂是两个日本士兵能挡住的。很快两个日本士兵就被冲到了一边,人群向使馆里冲去。
最先冲进大院的人群看到了他们毕生难忘的一幕,在他们面前是整整两排手持火枪的日本士兵,其中一排站着,另一派半跪着。看到这情形,冲进使馆的人群为之一顿,但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枪响了,就像秋天割麦子一样,人群一片一片倒了下去。
而使馆内部,日本驻朝鲜公使花房义质的办公室内,花房义质正将一杯清酒递给沙发上的男人:“正阳君,你的妙计成功了,为此我们来喝一杯,庆祝你帮助大院君成为朝鲜的拥有者。”
花房义质面前的男人乃是朝鲜大院君李应心腹谋士朴正阳,朴正阳此时一脸媚笑地道:“此事您和井上馨大人多多帮忙。”
花房义质抿了抿杯中的清酒:“正阳君尽管放心,今天我就乘英国人的军舰回日本。井上馨大人已经准备好了一切,你和大院君就准备好庆祝吧。”
朴正阳闻言得意地笑了起来。
数日后,日本兵船载水陆军抵达朝鲜,日本外务卿井上馨亲随督办。六月二十二日,日军以平乱之名占领王宫。
接到传回的军报后,方怀不由狠狠地一拍自己的脑袋,自己怎么把历史上这次“壬午事变”给忘了呢?这次事变实际上是朝鲜大院君李应一手策划,李应是朝鲜王李熙的父亲,李熙颇为软弱,本来李应是可以控制李熙的,但李熙却有一个颇为刚强的王后闵氏。以闵氏和李应为首的两大集团为争夺朝政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李应便想借助日本人力量除掉闵氏。虽然这次不及后来的“甲申事变”和引发甲午中日战争的东学党事变,但危害也是很大的,日本借这次事变大肆清洗朝鲜亲中的官员,扶持亲日的官员,使朝鲜原本中国一家独大的局势演变成中日分庭抗礼的局面,而也是从这次事变,日本开始在朝鲜驻军。
都怪自己这些日子只记得担心中法之战,而忽略了东面那个更危险的对手。
第十五章 袁世凯和张謇
金銮殿上,百官分站两旁,左边是以躬亲王奕忻为首的文官,右边则是以我阿玛奕譞为首的武官。
“朝鲜乃我大清藩篱,岂能让日本弹丸小国久据,你们都说说该怎么办?”方怀一上朝不等底下的大臣说话,便先把调子定下来。
李鸿章调户部尚书后,接替他担任直隶总督的张树声这时站出来道:“臣已查清朝鲜内乱之首实为大院君李应。朝鲜祸机早伏,变出非常,实非一介使臣、一旅偏师所能胜此重任。以李鸿章之宿望,不独朝鲜倚以为重,即日本亦久慑其名。值此危疑之际,似非李鸿章不能戡定,请皇上俞允,恩准李鸿章戴孝任职,则大局幸甚。”
后宫系列:大清帝国(35)
方怀目光灼灼地看着底下站着的张树声,他的能力虽不如李鸿章、左宗棠和冯玉麟,但也算得上一员干吏。但似乎中国的官员总喜欢拉帮结派,同窗,同乡,同科,这些关系密密麻麻,他很明显是李鸿章一派的。
李鸿章回家丁忧几天就坐不住了,找着机会想复职,尤其是左宗棠回来后。
李鸿章的才干是不错的,骨气也有,但就是官瘾大了些。这次我准他回籍丁忧就是想压压他的心火,而且最近他与奕忻走的有些近了。
张树声被方怀盯着,有如芒刺在背,神情颇为尴尬。这时方怀才冷冷道:“难道我大清就只有一个李鸿章了吗?若是家里死了人,还把他叫回来,恐怕日本就要笑我大清无人了吧。”
说着方怀换了个脸色看向奕忻道:“恭亲王,你是首辅军机大臣,你说该怎么办?”
奕忻这时道:“臣以为既是查清祸首乃是大院君李应,只需派一干练之人带兵前去捉拿了李应,朝鲜内乱自平,至于日本龊佴之国,还无力与我大清相争。”
虽然有心提醒奕忻日本的危险,但这个时候整个清朝根本没有几个人能够正视那个正在飞速崛起的国家,他说出来恐怕也没人相信。这时方怀接着问道:“那派何人前去呢?”
奕忻道:“山东提督吴长庆沉稳机敏,当是最好人眩”
果然,方怀心里不由想到。吴长庆乃是淮军宿将,名气更在聂士诚之上,当初编练新军的时候,李鸿章就向我推荐过他,只是因为年纪太大,最后才选了聂士诚。对于吴长庆我倒是没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不过他手下的两个人方怀却是怎么也不会忘记的。
他们是袁世凯和张謇。
袁世凯是何其人不用说了吧,袁世凯正是吴长庆的义子。而张謇论名气也不在袁世凯之下,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状元实业家”,提出了“以实业救国”的口号,与另一位实业大家并称为“南张北周”。这个时候的张謇还没有中状元,只是吴长庆手下的一个幕僚。
浙江提督衙门。
袁世凯从沈氏那里回来,准备像往常一般先去巡营。虽然沈氏出身不好,但袁世凯很喜欢她。
其实袁世凯在家里还有一房妻室,是于氏。于氏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分别是袁克文和袁克定。于氏本是乡间人,虽出身富户,却不识字,也不大懂得规矩礼节。有一天,袁世凯见于氏经常系一条红色绣花缎子的裤带,就和她开玩笑说:“看你打扮的样子,就象个马班子。”河南人称妓女叫马班子,于氏听了反唇相讥道:“我不是马班子,我有姥姥家。”意思是说,我不是马班子,是有娘家的正房太太。
袁世凯的母亲是偏房,也因为这样他才被几次过继,从小受了无数白眼。心中不好受的袁世凯一怒之下,从此不再和于氏同房。历史上袁世凯死时,于氏还在他身边边哭边说:“你一辈子对不起我。”
后宫系列:大清帝国(36)
袁世凯从小就很有志向,14岁时他写过一副对联“大泽龙方蛰,中原鹿正肥。”让他的老师看了很是惊奇,但他参加科考却一直不中,无处发泄的他在家乡为非作歹,得罪了乡亲,袁世凯被迫离乡外出谋事,然而也因此开始崭新的生活。
去年,他到了上海,却因为身无长技而找不到事情做,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在妓院遇见了沈氏,两人一见钟情,红极一时的沈氏当即为他从良,还帮助他投入吴长庆的门下。
袁世凯刚走进自己的营务处,就听门外有人喊了一声:“报告。”袁世凯起身打开门,原来是来送电报的勤务兵。他接过电报一看,只见上面写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