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与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色与情-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人类是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而且常常不是在现实之中,而是在‘我’字当头的天地里。这个世界是制造臆想的兵工厂:我觉得自己好看啦或是自己不够引人注目啦;我觉得自己落落大方而且有优越感或是不自信很自卑……我们会经常不断地在头脑中产生出自己是什么样的啦,及别人是怎么看自己的啦种种念头。所有这些图像,都是我们头脑中臆想出来的。我们还想让自己十分确信这些臆想,因此不断地在脑子里重复。然而这些臆想仍然是错的。谁要是觉得自己的鼻子不漂亮,总觉得别人的美。”
“对,这我本人有体会。”柯比上来补充,“我原来觉得自己的鼻子很小而且往上翘。可上大学时很多同学都说我的鼻子美得引人注目。”
我又重复了一遍:“所有的臆想引导我们误入远离现实的歧途,把我们固锁在自我之中。我们不是把现实而是把自己当成了世界的中心。就这种厄运般背离现实的行径,有一个指责性的词叫做:自我中心主义。我们人类就是不断地围绕着这个可爱的‘我’字在跳舞。例如,我们很害怕没人爱自己,因此不是畏缩不前就是过分地去追求,以此来希望给人留下良好印象并获得他人的爱。这样做的结果却使很多人陷入可笑的境地。”
“可是,如果别人欺骗了我,这怎么能说是我的不是呢?被人骗却完完全全是另一码事了,不是这样吗?”柯比又追问了一句。
“别玩文字游戏了。当你觉得自己被骗时,也是骗局被戳穿之时。感觉受骗的时候,正是开始正视现实的真情实景之时。有了受骗的感觉即是远离了上当的时候。尽管让人难于接受,我们还是应该高兴才对。因为我们没有长时间地陷在骗局之中。你们是愿意沉浸在虚幻之中呢,还是愿意在真实之中生活?即:现实是什么样的,就把它看成是什么样。我认为,第二种作法会使生活变得简单得多。”
我的话说完了,看着一个个茫然不知所措的面孔,我又补充了一句:“我已经使自己习惯了,一旦有失望感时就暗自庆幸。”
柯比会心地笑了。过了一会儿,她喃喃地说:“真可怕,我们原来是住在一所充满臆想的迷宫中。您说的有道理。个人中心主义是一个贬义词。我们道德上形成的价值评定观却把我们自己的生活引入了地狱。”
曼夫雷德洋洋自得:“怎么样?圣经是完全正确的。就是因为我们以好坏、善恶来评断,自亚当和夏娃之时,我们就被逐出了伊甸园。我们一定不能再时时地对一切都要做出评判,同时又自找气生。”
这时柯比又有了新想法:“那么,那些拖家带口的、卸不下包袱的人又应该怎么办呢?还有那些一方面要忍受家里不公平的指责抱怨,另一方面却因为孩子而不愿轻易离散的人,他们又该怎么办呢?怎么能让人不生气呢?”
这个问题唤起了我对一个图形的记忆。这个图形是我为一本名叫《四色的人》的书绘制的。它使我在各式各样的冲突中能很快地又找到了自己的平衡。我拿起圆珠笔在桌上的一块餐巾纸上画了硬币大小的一个圆。“我们把这圆比成自己,也就是那个称之为‘我’的范围。使其保持圆融和谐,是要我们做出毕生的努力的。”
然后我又绕这小圆外画了一个大圆,但凹凸不平根本称不上圆。我接着说:“这一形状代表外部世界,即我们每天生活在其中的那个世界。这个世界从来就不圆融,永远是坑坑洼洼,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和干扰。绝大部分人把这种困扰视为气恼的源泉。有时也有隆起的时候,即我们的成功之时。
“我竭尽全力把里圈,即我们自己的感觉世界和外圈严格地区分开来。可是孩子和某些不成熟的成人不做这种区分,外圈的坑洼也就成了内圈里的凹陷。要是事与愿违,不成功,或是搞糟了,那他们的感情世界也遭殃了:受伤害、屈辱、气恼或是没有安全感。
“一个成熟的人能掌握,无论失败还是成功,都不使自己的内圈受损,而是不惜一切代价使其保持圆融和谐。一旦我们感觉到自己生气了或是失望了或是受到了屈辱,就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尽快地使自己的内圈重新圆融和谐。我们正常的自我感觉,也就是我们的自信心,自我满意程度,特别是我们的自尊心以及内心的自由感绝不应该受到外界事物的损害,甚至于影响。”
柯比举了个例子:“最近有件事让我十分气恼。一个年轻的男性患者躺在照透视的床上,他趁我俯身时,摸了我的乳房。”
我问道:“柯比,想想看,当这个家伙摸您时,您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了吗?”
“当然没有。这种无聊的事与我的自尊心毫不相干。”柯比十分坚定地回答。
“我也是这么看的,这些外界事件与我们的自我情感毫无关系。”
这时曼夫雷德插言:“可是要是有人叫我驴,那么明显的是想侮辱我。”
“对,是这个意思。可问题是,我们是否一定有被侮辱的感觉。要是把外界的环境与我们内在感受截然分开的话,谩骂就钻不进我们心里。即使我做错了什么事,我也不会认为自己是头驴。要是我真的感觉自己像头驴,那么也就不觉得是受到了什么侮辱。其实将谩骂侮辱的言论装入内心,塞进自己感觉之中是不现实、不明智、十分错误的做法。要是我们十分具有逻辑而又坚定不移,就不会有受侮辱的感觉,同样也就很少有失望或气恼的时候。你们还记得关于海鸥的例子吗?”
“当然了。”曼夫雷德与柯比同声回答。曼夫雷德接着说:“海鸥的例子使我明白了,所有的气恼、受侮辱的感觉及失望都是我们自己制造的。可我们总是认为是别人气了我们,是别人让我们失望。您说得对,我们以为情感是来自外界刺激,其实它只能在我们内心里产生。这一观点对我来说成了一个十分重要而且具有现实生活意义的概念。”
我又接着问:“为什么海鸥没有内在感受的问题?你们想想看,它们为什么没有?”
答案是明摆着的,曼夫雷德其实已经说出来了。只是通过提问使他在思想中更明确了:“我明白,海鸥根本就没有那个能让它们气恼的内圈。它们没有那个可以被侮辱、被欺骗的自我。是不是说,所有坏情绪的根源就在这个自我上面?”
我很高兴他提的这个问题。就说:“是的,可以这么说。我想再明确地表述一下:海鸥的自我不是个圆圈,而是圈中的一个点。明确地说是主体。每一个生物都有一个主体。海鸥及绝大多数动物都是直接从这个主体中心点上来对外部世界做出反应的。它们没有那个十分复杂的自我范畴在其间。因此它们活得十分本能,并且直接处身在现实之中。
“相反,我们人类总是要在主体与外围世界之间建立一个自我的范畴。只有很少数的人这个‘我’的内圈可以说还是圆融的。我们所描述的关于自己的画面几乎都是错误的臆想。很多人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另一些人感觉自己不安全,行为受阻,有瘫痪之感。所有这些臆想都产生一个不圆融的内圈。这样的自我画面犹如一幅漫画,而且比我们在哈哈镜中看到的自己还要滑稽可笑。可是因为我们自己时时日日描述着这幅自我画面,就觉得它是正确的、可行的,而且很现实。因此也就很难从这脑中的怪影及迷窍中解脱出来。要是这个自我画面,这个内圈如此扭曲,我们怎么还可能去对日常生活中不断出现的磕磕撞撞的外界现实做出正确的判断呢?要是我们的内部都无和谐可言,怎么可能建立与外部世界的和谐关系呢?”
“这个内圈可真是不可思议。”柯比说,“就是这个自我画面产生了整个人类的悲剧:失意、挫折、富于攻击性,甚至还有沉迷幻想及消沉。所有这些都产生于我们的头脑之中。我们必须十分清醒:气恼、受侮辱的感觉、失望及不满,甚至还有自我感觉不错的虚荣心和骄傲自大,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失意挫折。而失意挫折产生的不是悲伤就是想打架或是不切实际的希望和疯狂念头。”
“这下你们就看到它的厉害了吧?”我问道,“没有扭曲的自我画面,就不会有犯罪行为,不会有充满仇恨的斗争及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不宽容大度,因此也不会有出于政治或宗教动机而产生的暴力及残杀。我们必须学会体验“我们内心中的和谐法规”。它是我们心中的指南针,给我们指明道路,使我们能够做出正确决定。
“如果我们心中的内圈,也就是说,我们的自尊、自信,内心的自由及满足感和谐地发展了,自然就形成了圆融的、符合现实的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那么我们就有能力去要求,同时也有能力去放弃。”
柯比沉思了一会儿,她的眼睛看向远方,好像在观察一件事情。她突然开口说:“我原来一直不明白的,现在终于懂得了,我们所说的内心的自由是什么意思。我一定要把自己从所有我自己制造的关于我自己的臆想中解脱出来。我必须要找出那些已经形成的偏见,正是它们将我禁锢住了。我的精神就好像被锁在了一个没有窗户的牢笼里。我必须要把那扭曲的内圈,也就是把那些错误有害的臆想,找出来并彻底根除。我一定要把这个内心的紧箍咒去掉,争取活得自然、本分,犹如我的原始感悟。我只渴望内心的真正的自由。老是把自己放在依附于什么上面的做法我早就够了。”
我说:“这本身已经是很透彻自由的表白了。然而要让自己内心感觉真正地自由起来,需要每天去练习。我们必须能体会,是否能否定自己并做出适当地让步。最主要的是我们要有勇气去实现自己正当的愿望。只有在交涉之中才会有我们的自由,也只有在交涉及其成功之中我们对自己的信心才能增长,这就是自信心。”
我接着说下去:“你们知道吗,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把自己依附于什么,并使自己屈尊在压力束缚之中,尽管他们这样做感觉很不自由很不满意。为什么很多人都需要一个偶像,不是抓住一个护身符就是倾倒于一种教条主义式的意识形态里?为什么他们要屈尊于政治的或宗教的首脑之下,屈尊于一个打坐禅静的师傅之下,这些人对他们的崇信者滥施权力并以其救世之说教控制他们的崇信者。因此很多人将自己托庇于一种精神上的附庸状态中。谁要是不自立,感觉到的不仅仅是不自由,而且还摧毁了自己对自己的信任感。
“我与克瑞斯纳摩提(Kishnamurti)在其最后的有生之年相会,他的一个简短的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所有依附都产生腐败。’谁要是不自立,必然腐败。谁要是使他人附庸于自己,必然要操纵之。我听到我的一个平时十分内向的教育学老师这样说过:‘谁要使孩子附庸于自己,就是犯罪。’”
现在克劳德发言了:“我知道,内心的自由对于自信以及自尊是必不可少的。我也明白只有内心世界(我们的内圈)和谐才会心满意足。可是当一切都如此和谐之时,难道不是有点平淡无聊么?”
“很好,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答道,“可惜很多人都认为和谐就是平淡无奇的无所事事。其实和谐一词说成德文是‘结构布局’。和谐的意思是:我们做任何事情之时都要使其协调一致。所谓的任何事情可能是指伴侣关系、一份合同、一幅画或是一个什么小算盘。”
柯比感悟地点着头,然后看着我说:“要是一切都能和谐运转,那么生活会平静很多,可会不会变得贫瘠可怜呢?我的意思是说,没什么太多的事可发生了,也不必为这为那而冲动不已了。”
“就不冲动而言,您是有一定道理的。可谈到贫瘠可怜,您就没道理了。正相反,生活会更丰富。一切的庸庸碌碌都不必要了,消失了。最主要的是,人们活得更专注了,原因是他们不受束缚了,而变得更开放,更关注别人,更具有通情达理的能力。绝不是那些在不断运转着的事物,或是那些我们已占有的东西使生活丰富,其实是那种热忱负责及欢愉的体验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要不要我给你们举个实例?”
“好呀。”
“真正的爱情。”
现在我们要做一个较长的休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