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秘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孝庄秘史-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顺治闻言,很是惊喜感动,欣慰地看着洪承畴。 
大玉儿坦诚地:范先生年纪大了,需要休养。你回来得正好,有你在京,我就放心多了。各省应兴应革的政事,你可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凡是好的建议,我会请摄政王多加采纳。 

洪承畴迟疑了一会儿,起身跪下,诚恳地道:蒙皇太后垂询,臣有话,不能不说! 
大玉儿忙道:大学士请起,有什么话,尽量说! 
洪承畴重新落座,下定决心,有些激动地道:回皇太后的话。想我大清入关之初,除了四川,中原各地很快地帖然归附,可是却因为一纸雷厉风行的剃发令,民间哗然,顿时斩木揭竿,反抗势力风起云涌,朝廷十年来劳师靡饷,至今尚未肃清。眼看着大好形势毁于一旦,臣实感痛心! 

大玉儿感叹道:唉!摄政王和亲贵们太性急了!所谓“事缓则圆”,不该这么硬来! 
洪承畴接着道:还有,这次回京,看见摄政王任由八旗亲贵跑马圈地,强迫汉人投充旗下,为了防止汉民逃亡,还杀掉不少人。这“圈地”、“投充”、“逃人”三法,实在过于严酷,闹得京畿和邻近数省,人心惶惶,民不聊生,臣还是那句话,痛心啊! 

洪承畴眼圈发红,声音哽咽。 
大玉儿也显得很难过,摇头道:这“圈地”、“投充”、“逃人”三法,是咱们满族人的旧俗,摄政王说过,不如此,无以安抚众多的亲贵将领。可是,百姓无辜啊! 

洪承畴劝谏道:皇太后圣明!大清朝不能再走元朝的老路,行关外旧制,引起民族对立;越是弹压,反抗越厉害!朝廷须以天下黎庶为念,化解民族隔阂,以德服人! 

大玉儿、顺治闻言,都不禁认同地点了点头。 
洪承畴不满地继续说道:恕臣大胆进言。摄政王已不像入关之初那样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反而一意孤行,竟然下令,凡是对这些苛政上疏异议者,一概治罪! 

大玉儿感叹道:唉!他是有点儿被胜利和权势冲昏头,太跋扈了! 
洪承畴难过地:臣日夜忧心忡忡,深怕先帝的宏图雄心……唉!天下望治啊!臣期盼皇上早日亲政,造福百姓,令我大清朝帝祚绵长! 
大玉儿哽咽道:我知道,你是忠臣! 
顺治心中激动,突然站起,走向洪承畴,拉住他的手,恳切道:大学士!请你教朕,怎么做皇帝! 
顺治的言行出人意料之外,让屋里的所有人神情错愕。 
顺治转身对大玉儿发誓道:皇额娘!我要做皇阿玛的好儿子!我要当大清朝的好皇帝! 
大玉儿沉吟不语,苏茉尔俯身附耳道:弄砸了的事也顾不得了,眼下可是您跟皇上弥缝感情的好机会。 
大玉儿想想,看了苏茉尔一眼,苏茉尔会意,走向顺治笑道:皇上,上西暖阁坐会儿吧!奴才准备了膳食,请皇上尝尝! 
顺治纹丝不动,祈求地凝视着大玉儿。 
苏茉尔暗暗拉顺治,低声道:皇上别急,皇太后会给您请个好师傅的! 
大玉儿大有深意地道:皇帝,跟苏茉尔去吧!我总让你如愿就是了! 
顺治放下心来,欢喜地笑了,随苏茉尔走出门去。 
大玉儿看着洪承畴,凝思不语。 
洪承畴疑惑地:请示皇太后,皇上的意思,臣不明白。 
大玉儿郑重地:洪大学士!我们母子,有个不情之请。 
洪承畴诚惶诚恐地说道:臣惶恐!皇太后、皇上的旨意,臣不敢不遵。 
大玉儿忧虑道:这不是下旨的事儿。皇帝从小,摄政王便引他骑射游猎,小孩儿嘛!自然乐得很。我也只是干着急,不能干预也不敢提醒。这两年,皇帝大了,自个儿会想了,倒是力求上进。不过,摄政王不让皇帝接触政事,皇帝心里很急,老说想请个好师傅,教他怎么做皇帝! 

洪承畴真诚地恭维道:其实,皇太后就是现成的好师傅! 
大玉儿谦虚道:这我可不敢当!洪先生文武全才,胸中大有丘壑;辅助皇帝,你是最好的人选! 
洪承畴疑虑道:可是,摄政王不会答应的。 
大玉儿恳切地:这就是我所说的不情之请了。过去皇帝不时溜出宫去行猎,这一点摄政王倒是不干涉;我会安排声东击西之计,让皇帝去到你那儿。也不用太频繁,免得暴露形迹。请你想法子启发皇帝的好学之心,指点他该从何处入手,自个儿去体会民之所欲,学习为君之道。 

洪承畴犹豫不决:这个…… 
大玉儿点头道:我明白,这事儿要是给摄政王知道了,你不免有大麻烦。可是,我保证,安排一定缜密;万一泄漏出去,我拼死也会保你无事。 
洪承畴感动万分,跪下发誓:臣不敢当。臣受先帝与皇太后特达之知,再怎么危险,也当效犬马之劳! 
大玉儿正色道:我说这话是认真的。保你无事,也就等于保护皇帝!为了保护皇帝,就算要我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此时,顺治在门边听见,感动得跑过来抓着大玉儿,流泪道:皇额娘…… 
大玉儿也红了眼眶,抚慰他道:孩子,你要做皇阿玛的好儿子,要当大清朝的好皇帝,就得打起精神好好学!从书中去领悟圣贤道理、去体会人情世故,懂吗? 

顺治点头:皇额娘放心,儿子懂得! 
大玉儿笑道:洪先生请起。皇帝,今后不能像在上书房的时候那样淘气了!来,见过师傅! 
顺治向洪承畴拱手行礼,洪承畴连忙侧身避过,摇头道:不敢!不敢! 
大玉儿严肃地说道:这一礼你该受!洪先生,皇帝……我就托付给你了! 
洪承畴感动地:臣才识浅陋,蒙皇太后格外识拔,深知责任重大,惟有尽心尽力,启沃圣心,上报皇太后的恩典! 
大玉儿欣慰地点点头,舒心地笑了。 
北京洪府书房里,顺治在书案旁正襟危坐,神情严肃庄重,小唐在一旁伺候。 
洪承畴背着手踱步,感叹道:其实说起来,为君之道无他,勤政、爱民、用人才! 
顺治皱眉问道:就这么简单? 
洪承畴苦笑着摇摇头:这七个字说来简单,可是自古以来,真正能够做到的帝王……屈指可数啊!只要做到这七个字,百姓就都能安居乐业,自然天下太平、江山永续!《尚书》中有言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就是这个道理! 

顺治认真地问: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勤政、爱民、用人才? 
洪承畴郑重地:做皇上的,必须有抱负理想,有智能谋略;最要紧的是,深知民间疾苦,真心关怀老百姓! 
顺治点点头,似有所悟。 
洪承畴接着说道:勤政、爱民、用人才!这七字诀,臣会举出一些明君的例子给皇上听,愿皇上见贤思齐。 
这时,家丁在门外轻咳,打断了洪承畴的话。 
洪承畴神色不悦,唤道:进来! 
家丁低眉顺首地进来,洪承畴训斥道:不是交待你好好守着,别来打扰吗? 
家丁小心地回答:可是大人,老夫人到啦! 
洪承畴惊喜道:这么快就到了? 
他忙转身向顺治赔罪道:皇上恕罪,请宽坐,臣……去去就来! 
顺治宽容地摆手道:有要紧事,那你先去吧! 
洪承畴迫不及待地冲了出去。 
小唐拉住家丁问:老夫人是谁啊? 
家丁答道:就是我们大人的高堂老母啊!算一算,大人在外头打仗,有二十年没有回家乡了。这次到京,特别派人奉迎老夫人北上,打算好好儿尽点孝心,让老夫人风光风光、享享清福! 

小唐点头:喔,原来如此。 
家丁施礼退出。顺治眼珠一转,对小唐笑道:咱们也瞧瞧热闹去?  
顺治与小唐躲在大门内的树后,朝外张望。只见一辆大车刚停下,家丁、车夫等人便团团围过来。丫鬟先下车,然后小心翼翼地接洪母下车,递上枣木拐杖。丫鬟扶着洪母进了大门,洪承畴在门内跪迎,哽咽道:孩儿不孝,多年来戎马倥偬,奔波在外,今日奉迎母亲北上,当每日承欢膝下,以补二十年未曾晨昏定省之过。 

洪母铁青着脸,紧握着手中的枣木拐杖,颤巍巍地走向洪承畴,突然劈头盖脸地打下去,口里骂道:你这个不孝的畜牲!害我受了十多年委屈,抬不起头!我千里迢迢进京来,就是为了打死你,替天下除害! 

洪承畴不敢躲闪,硬着头皮龇牙咧嘴地挨揍。家丁见状,忙关起大门。 
顺治与小唐满脸诧异,目瞪口呆。 
洪承畴哀求:娘!您且息怒! 
洪母怒骂道:那年松山城破,都说你一定宁死不屈殉国了!皇上还赐祭十六坛,祭到第九坛,突然传来你已经降了清国!家里的灵堂也只好撤了!乡人笑骂不说,亲戚还故意来道贺,“洪老太太恭喜啊,原来你家大少爷没死!”我……我真恨不得有一个地洞钻进去! 

洪承畴叩头道:娘!您听孩儿说…… 
洪母打断他的话,继续怒骂:你知不知道,有人写了一副对子“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史可法,洪承畴,两个名字嵌在里头,一个流芳百世,一个遗臭万年!这副对子流传开来,我羞得连门都不敢出!……今天我打死你,给天下人出口恶气,便死了也瞑目! 

洪母说完,抡起拐杖又打,洪承畴手足无措,慌乱地求饶。 
顺治与小唐面面相觑,大眼瞪小眼干着急没有办法。 
顺治回到承乾宫暖阁,感慨万千地向大玉儿诉说了在洪承畴府中的所见所闻。 
大玉儿望着顺治诧异道:哦?有这种事? 
顺治神情有些夸张地:真的,我亲眼瞧见的!那老太太力气还真不小,每一拐杖都结结实实打在洪师傅身上,洪师傅连躲也不敢躲! 
苏茉尔笑道:皇上,瞧你师傅多孝顺! 
顺治想了想,扑哧一笑,苏茉尔好奇道:皇上笑什么? 
顺治忍俊不禁:我一想到师傅被他额娘追着打的模样,就…… 
大玉儿横了顺治一眼,半嗔半笑道:淘气! 
顺治不解地问:皇额娘,我不懂,那老太太言下之意,仿佛觉得……宁可洪师傅死了,也不愿意他做我大清的臣子? 
大玉儿解释道:皇帝,在这神州大地,汉人多我满人不止百倍,可他们都是你的臣民。汉人的心理,你不能不了解。如今你亲眼看见这事,也好,正是一个了解的开端。 

苏茉尔劝道:既然洪先生是皇上的师傅,又是皇上将来得倚重的大臣,格格不如想个法子,给他们母子化解化解,好让洪先生感恩戴德,更加尽心。 
大玉儿闻言失笑:我能有什么法子! 
苏茉尔笑道:每次格格说这句话,就表示有法子! 
顺治求道:皇额娘,您就可怜可怜洪师傅吧! 
苏茉尔进一步说道:这还是其次,格格,您该藉这个机会,做给皇上看,如何化解争执;也趁机让皇上明白,究竟汉人百姓是怎么个想法。 
大玉儿想了想,终于点点头,苦笑道:也罢,又要苦费一番心思了! 
苏茉尔笑着道:当年格格一席话,就能把洪师傅那半个死人给说活了!这会儿,只是收服一位老太太,又有何难! 
大玉儿瞪了苏茉尔一眼,苏茉尔忙含笑掩口,不敢再说。 
洪府书房里,洪承畴神情显得很颓丧,精神不济,顺治不禁问道:师傅,你还好吧? 
洪承畴勉强一笑,强打精神问道:臣不要紧。皇上近来读到宋史了吧?记不记得赵普常念的那本书? 
顺治答道:不是说他“半部论语治天下”吗?从前在上书房开蒙时就读过了! 
洪承畴点头:好,温故而知新,臣请皇上默诵一章。 
顺治犹豫地随手翻开面前的《论语》,正好翻到“为政”篇,他有些尴尬地仰头望天,绞尽脑汁地苦思,嗫嚅道:子曰……子曰…… 
洪承畴提个头:为政以德…… 
顺治结结巴巴地:子曰,为政以德,譬如……譬如…… 
洪承畴叹了口气,失望沮丧催化了他满腹委屈,竟然忍不住流下泪。 
顺治吓了一跳,忙起身问:师傅,你……你怎么啦? 
洪承畴连忙用袖子拭泪,垂首道:臣失仪。 
顺治歉然道:师傅,对不住,当年我就没有好好背,早就忘得精光…… 
洪承畴忙道:没事儿,皇上请坐,臣只是……一时感触,不要紧,不要紧! 
顺治坐下,显得很惭愧自责,他默默低着头翻了几页书,突然看见“子曰:君子不器”这一条,想了想,计上心来。 
他拿起书走向洪承畴问道:师傅,这句话怎么讲啊? 
洪承畴擦擦眼泪,定睛细看,只见顺治一只手掩在书上,把“器”字下面那两个“口”字遮住,变成了“君子不哭”四字。洪承畴不禁破涕为笑。 
小唐笑着拍手:好了好了!师傅笑了! 
洪承畴收起笑意,正色道:当前人心望治,如大旱之望云霓。皇上聪明过人,要上慰两宫、下慰百姓,臣俯请皇上,就在今日痛下决心…… 
顺治打断道:知道知道!朕一定会用功的! 
洪承畴感伤地:臣虽难逃千古骂名,只愿辅助皇上成为一代贤君,造福黎民,那么……也算稍稍对得起良心了! 
这时,小唐轻咳一声,低声道:这会儿已是辰时三刻,请洪大人预备接驾吧! 
洪承畴一愣:接驾? 
小唐解释道:圣母皇太后只带着亲信,出宫上完香,便要临幸府上,说是要来探望大人的高堂…… 
洪承畴闻言大吃一惊。 
洪府花园里,洪承畴扶着洪母往凉亭走,紧张地猛揩额头上的汗。 
洪母满脸不悦,骂道:别拉我!我谁也不见! 
洪承畴紧张地:娘,想见您的是……圣母皇太后啊! 
洪母一怔,停下脚步,声音更大骂道:管她什么黄太后紫太后,要我跟蛮子下跪,办不到! 
洪承畴哀求道:您老人家帮帮忙,照个面就行,皇太后不会为难您的! 
洪母毫不客气地:你就说我已经被你气死了!不见不见! 
洪承畴一面低声哀求,一面连扶带拉,将洪母领至凉亭中。 
洪承畴见大玉儿与顺治满面微笑地坐着,苏茉尔、小唐站在他们身后,连忙打千:臣恭请皇太后、皇上圣安! 
大玉儿笑道:洪大学士快请起! 
洪母气得将拐杖在地上一顿,转身就要走,大玉儿站起,柔声道:打扰了老夫人静养,真是对不住!不过您既然来了,何不坐一会儿? 
洪母头也不回,硬声道:乡野鄙人,不懂礼数,怕冲撞了皇太后。 
大玉儿微笑道:老夫人放心,又不是年节朝贺,咱们只是顺道探望,聊聊家常,何必拘泥什么礼数! 
洪母见大玉儿和颜悦色,言语谦恭,略觉奇怪,转头看着大玉儿,冷冷地问道:老身何德何能,敢劳皇太后屈尊降贵,亲来探望? 
大玉儿真诚地:听说老夫人是名臣之后,知书达礼,教子有方,因此特来讨教。 
洪母转头怒瞪着洪承畴,冷冷道:教子有方?哼,老身最后悔的就是生下这个不忠不孝的孽子! 
洪承畴满脸尴尬,不敢抬头。 
大玉儿走近洪母,柔声问道:老夫人是责怪洪学士……不该降我大清? 
洪母不答,冷冷地别过头去。 
大玉儿仍微笑道:老夫人读书知史,可还记得古时名臣,管仲和魏征,也都不是从一而终,史书上对他们有褒无贬,只因为他们能够辅佐新主做好事! 
洪母看大玉儿一眼,欲言又止。 
大玉儿庄重地:我猜到老夫人心里的话,你要说,管仲和魏征的新旧主子原是同邦,而我满洲人是异族? 
洪母虽没有说话,但从她神情可以看出她对大玉儿的话默认了。 
大玉儿继续道:老夫人,我说你还是想不开。舜,东夷之人;文王,西夷之人也。他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