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奇在这里的定期存款总额有60多万,分存在几家银行。追赃小组抵达包头时,已是下午4时多,一下子取这么多的现款,难住了那些营业部,还得往他们的分理处跑。待他们将李永奇在包头所有存下的赃款取出来时,已临近下班的时间。他们将那两大包40多斤重、60多万元的现款,摆在中国银行包头分行营业部的柜台上请求汇款时,那几个营业员面面相觑:这么多,得数上一个时辰啊。
一个多小时后,当两位警员拿上那张汇票,拖着疲惫的脚步,走出那家银行的大门时,心上感到很轻松:这么大的一笔钱,从邮路上走,让人放心多了。
17日下午2时左右,押着李永奇的包头追款小组圆满完成任务,安全回到兰州。
自此,东岗西路派出所为北票市纺织厂追回现金120多万元、夏利轿车一部和一批高档首饰等财物。
逃亡的日子真不是人过的日子
接到东岗西路派出所电话的北票市办案单位,在17日下午赶到兰州,和兰州的警方人员接上了头。带队的人员紧紧握住派出所办案民警的手:〃太感谢你们了,4个多月,我们是天南海北地跑,办案经费就花掉了20多万,对我们那个穷地方,无异于雪上加霜。再不抓到李永奇,我们自己都没脸回北票了,回去也没法向北票纺织厂、北票人民交代。他们一直盼着我们能回去告诉他们一个好消息呢,这下好了,回去终于有个交代了。〃
与李永奇同时被带到所里的阿春,经调查之后证实,她所交待的事情和李永奇所供述的一样,她对李的情况一无所知,只是在爱情的幌子下,接受了李永奇为她花掉的两三万块钱。但那钱可是北票纺织厂员工的血汗钱,不追回来是不行的。首饰追了回来,现金也还要追缴。警方一个电话打给了阿春的姐姐明月。
明月一听是兰州警方的电话,大惊失色,连忙问道:〃是不是我妹妹被他杀了?是不是发现了我妹妹的尸体?〃
听完警方的话,明月带着两万元现金,匆匆赶到兰州东岗西路派出所,才道出她担心妹妹被杀的原委:〃我从见那个姓李的第一面,就感觉他不是个地道的人,可我那个傻妹妹,死心塌地跟上他了,弄得我是很恼火,时不时和他们两人发生冲突。他们去新疆以后,我过生日,我那个傻妹妹连一个电话也没有给我。我打他们的手机,通上啦,知道是我打去的,就是不接电话。我总想着那个姓李的要谋害我的妹妹,一接到你们电话,还以为是我那妹妹已经遭殃了,让警察发现了尸体。没想到是那个姓李的被逮住了,这下我那个傻妹妹该清醒清醒了吧……〃
明月替她妹妹阿春退赔两万元赃款后,领走了她那个哭哭啼啼的妹妹阿春。
2000年11月24日,办理完那巨额的赃款、赃物、调查材料移交手续后,最后移交的就是此案的始作俑者李永奇了。
李永奇从2000年7月13日失踪,到11月24日被捕获,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李永奇见到把他抓到手的民警李新海他们时,所说的第一句话是:
〃这两天我终于能睡上一个安稳觉了,逃亡的日子真不是人过的日子……〃
第二句话是:
〃如果我还有出来的可能,我第一个要来看的就是你们,是你们抓住了我,也是你们救了我,服刑是苦的,可我的心却不再遭受逃亡恐惧之苦了……〃
一个人为什么要坑害三千多个人呢?
李永奇是怎样一个人呢?他为什么要携款潜逃呢?
1985年进北票纺织厂的李永奇,工龄虽说也就十五六年,可财务科副科长的位置却已坐了十来年了。
李永奇把自己携款潜逃的原因,归结为三条∶
一是〃仕途〃不得意,副科长总也转不了正。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这个副职科长,把他给熬坏了。他天天想着那个正科长的位子,可就是到不了手,这让心胸狭隘又自视不凡的李永奇觉得十分窝火,可又无可奈何。终日牢骚满腹的,他处在痛苦的煎熬中不能自拔。
第二,嗜赌捅下了大窟窿,惟恐东窗事发。李永奇自我感觉事业不顺,家庭生活也不和谐。他的结发妻子是位小学教师,普普通通,本本分分,是位典型的良家妇女。虽然已经结婚10年,两个人还没有一儿半女,情感生活很乏味。回家提不起兴趣,下班之后,李永奇从来不是急着往家里赶,而是呼朋唤友进餐厅饭馆,要么就是上了打牌的桌子。有一天他猛然醒悟过来,扒拉了一下算盘,吓了一大跳:这几年他扔在牌桌上的金钱,竟有十多万元之巨,而这笔巨款几乎全都是挪用的公款。搞了十多年会计的李永奇不会不知道,以他个人一个月几百元的工资,就是不吃不喝,要补好自己捅下的这个窟窿,真不知要等到哪个猴年马月去了。况且一旦事发,到时就工作不保,尊严丧尽,惟一能去的地方,只能是监狱了。
第三,情妇的工作岗位被调整了,这是李永奇产生报复厂领导的直接动因。李永奇的情人张某有着几分姿色,30岁左右,离异之后没多久,就被乘虚而入的李永奇给占据了心灵和肉体。李永奇卷款出逃,虽有这样那样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因为他的情人张某。张某被从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岗位上调离,去了一个苦脏累的岗位,她就找到李永奇哭诉,希望能够得到李永奇的帮助。心上人的眼泪,让李永奇摘心掏肝般的难受,他决定使出浑身解数来帮助张某。他去找他熟悉的厂领导,厂领导只是说考虑考虑,一推了之。这让他出奇地愤怒和不能忍受,厂里如此狠毒地对待他的情人,他要报复,要以牙还牙,制造一起惊天大案。
于是,李永奇马上采取了他早就想好的一个行动计划,开始报复纺织厂。作为一名老财会人员,他十分清楚纺织厂的要害部位在何处,那就是断掉它的资金。这对于这个经济结构链环十分薄弱的北票纺织厂,不能不说是狠毒而致命的一击。
北票纺织厂的工人工资有的每月只能领上二三百元,工人就指望这些工资过日子了。一旦被卡,发放不下来,肯定会引发混乱。
2000年7月11日,已是临近发工资的日子,李永奇利用厂里对他的信任和财务制度上的漏洞,以给厂里提工资为名,相继从多家银行多个户头上提出一笔笔巨额现金。
安顿好家人、妻子、情人后,日历已翻到了2000年7月12日,他从银行共提出了1635万元。
他知道自己这一去是永远不复返了。临逃之时,许是人性的发现、良知的回归,李永奇带着盗取的大笔现金,把他在乡下的兄弟姐妹老母亲挨个看了一遍。每一个人的家里,都是三万两万地留下了一笔钱,说是自己做生意挣下的,自己手头宽裕,让他们留下做个什么买卖,挣几个小钱,补贴家用。每到一家,他都这样说,并且没忘记告诉他们,自己受公派要出去学习一段时间,让他们都好自为之,特别是要照顾好自己那年迈体弱的老母亲。
他的妻子虽然和他感情日渐淡漠,但毕竟是他的结发妻子,想着从此一别,可能永无见面之日,不由得动了恻隐之心,他给他的妻子也留下了两万元现金。
李永奇想得最多的还是他的情人张某了,这个有着几分姿色、30来岁的女人。在他出逃之前,这个好色之徒为他那个倾注一片真情的情人张某送去了5万元现金。
李永奇把这一切做得不露点滴痕迹,悄没声息地收拾妥当,买好去北京的火车票,做好了出逃的准备。这家伙心理素质特好,虽然私下里是紧锣密鼓,表面上却是依然平静如常。在出逃的当天几个熟人请他帮忙在银行里办事,摆了一桌酒席,他还是如约赴宴。酒宴过后,他直奔火车站,上了直达北京的火车。
他知道,他这么一走,警方会立马追赶。为了逃避还没走出家门就被逮住的危险,在火车临近北京之时,他提前一站下了火车,然后乘出租赶往北京。
北京火车站是北京的一大门户,肯定是警方搜查、守候的重点部位,他先避开了。避开从火车站进京,他心中放下了一块石头。
但是,跑到依然比较荒凉的大西北,还是没有逃出执法部门的慧眼。
在兰州被抓住,正是他自己最放心的时候。那时,他事先准备好的假身份证,放在兜里都懒得再用了。
在他最不放心的时候,逃了出去;在他最放心的时候,却落了网。
这也正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套用人民检察官起诉张君暴力团伙的一句公诉词∶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正义也许会迟到,但它绝不会缺席!
第十一章 追踪1。4亿黄河防汛款
主任、行长和1。4亿巨款神秘失踪
1998年6月8日,还不到上班时间,郑州金水区检察院反贪局一名干警,风风火火闯进局长徐飞林的办公室:
〃徐局长,我得到一个大案线索。〃
徐飞林递过去一杯水,示意他坐下慢慢说。
原来,这名干警的家住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家属院,他早上晨练时听住在同院的人议论说,黄委会存在银行里的几千万元防汛款被人挪跑了。
局长徐飞林马上意识到:如果消息属实,就是一起很严重的经济犯罪。
为了防止捕风捉影,他们没有直奔黄委会,而是到了离黄委会很近的郑州市工行花园路支行。这里营业秩序井然,一切正常,不像是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样子。
一行三人又来到离黄委会不远的工行解放路支行。
果然,这里人心不稳,见他们穿着制服到来,立即有人相互窃窃私语。
接待他们的一位副行长表情沉重,他说:郑州市工行解放路支行黄委会分理处主任马江平,5月31日携带40万元公款逃跑了,这几天,行里都在想方设法寻找,但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他的下落。经过对他经手的账目进行核查发现,马江平采取硬划的方法,把黄委会的6000多万元防汛款,强行划拨到豫港公司户头上,而豫港公司在〃黄分处〃存的1。4亿元却不知去向。
一些在〃黄分处〃存款的储户听到马江平逃跑的消息,纷纷要求兑付存款。更为焦虑的是,〃黄委会〃6800万防讯款没有着落,夏季来临,讯期马上就到,黄河的安危关系大局,稍有闪失,后果将不堪设想!
省市检察院领导听取该案汇报后,决定成立〃6·8〃专案组,对此案立案侦查。检察长刘和平担任专案组组长,下设查账组和抓捕组,共有20人组成,拟定了〃抓捕与取证并举,以抓捕为重点〃的工作思路。
专案组初查账目发现,马江平自1997年12月31日至1998年4月29日,采取凭空硬划的方法,先后分5次将黄委会的6843万元防汛款,转到豫港公司的账户上,而豫港公司在〃黄分处〃存入的1。4亿元巨款,被转到了郑州市合作银行郑汴路支行在〃黄分处〃开设的账户上。侦查干警立即找合作银行郑汴路支行行长董亚光了解情况,却惊奇地发现,董亚光已于6月4日神秘地失踪了!
一个工行分理处主任,一个合作银行支行行长,在前后不到一个星期内相继神秘地失踪,留下的是1。4亿元巨款之谜,留待检察干警去破译。
检察官的智慧在于巧妙利用线索
专案组作出部署,布控抓捕马、董二人,并以二人的个人情况、社会背景、家庭关系以及赃款的流向为主线,摸查排队,获取有价值的线索。
初步调查后,犯罪嫌疑人的相关线索,摆在了检察官的案头:
马江平性格内向,平时很少与本单位的人交往,出逃后再没有与家中通过电话,而且,
在临出逃前的几天里,已与其妻田某办理了离婚手续。其父母提供:马江平临出逃前,精神几乎近于崩溃,有一次,一家人正在吃饭,他突然把碗一推,瘫在地上抱头痛哭,父母大吃一惊忙问是怎么回事?他说,借出去的钱太多收不回来,我怕是活不成了。为此,父亲还亲自出动,帮他到借款户那里催过欠款,但却不知道他要逃跑。
董亚光,39岁,持有一般公务员出国护照,1998年6月3日离家出走。此人交际甚广,人称〃二哥〃,喜欢与漂亮的小姐交朋友,而且出手大方,出入豪华酒店,逍遥于歌舞厅包厢,一甩手就是几千元。
通辑令迅速发往全国各基层派出所;
边控通知传向海、陆、空边境口岸;
排查对象200余人,50余名重点人员被确定。
经调查,董亚光在出逃前曾与4名年轻女子通了电话。调查人员马上找到她们核实,对其中3名女子进行询问,赵某、王某、冯某都承认,6月3日董亚光和她们通了电话,想邀她们到珠海去玩,因为她们有的刚从珠海回来,有的工作忙抽不开身,都没有答应他。而另一名与董亚光联系最多的女子,名叫程英,在董亚光潜逃后也随之失踪,她是不是与董亚光一齐潜逃了?据群众反映,程英与董亚光保持关系已有8年之久,并且租了房子作他们的爱巢。由此,追捕组分析,董亚光要去珠海是为了转移侦查视线而精心布设的迷魂阵,程英极有可能与董亚光一起出逃,于是程英被作为第一知情人纳入了追捕组的视线。
程与董亚光同于6月4日外出,并非偶然。专案组据此判断,董亚光所以张扬要去珠海,无非是在故弄玄虚,转移侦查视线,真实情况极有可能是与程某一起出逃。
专案组寻找到了程英租住的房子,已经人去楼空。据房东反映,6月4日晚6时左右,程英带一范姓青年男子来到住处,介绍说是她的表弟。办案人员又连夜找到范某家中,查明程英与范某是大学同学,目前范某在昆明学习。干警们迅速赶赴昆明,在有力的证据面前,范某被迫承认6月4日下午,程英对他说男友董亚光出事了要走,让范某将她送到许昌。当晚二人一同赶到许昌,第二天一早,程不辞而别,不知去了哪里。
仅有的线索就此中断,初查工作受阻。刘和平检察长迅速召开会议,集思广议,进一步调整侦查重点和主攻方向。在围绕程某线索深查的同时,拓宽视野,特别是围绕与董、马二人关系密切的人,对他们6月3日、5月31日前后的每一个活动都要展开侦查。
此举果然奏效,郑州某银行副行长王某被列为重点侦查对象。王某是经董亚光帮忙才当上副行长的。据调查,二人整天泡在一起吃喝玩乐,形影不离。通过查询发现,王的手机在5月、6月份都没有漫游电话,恰恰在6月4日凌晨2时,出现了一个从外地打往郑州的漫游电话,同时,在此之前的两个电话也都是从郑州打出的,而董亚光正是6月3日出逃的。这难道是偶然的巧合?
鉴于王与董亚光的特殊关系及其在第一次调查的不配合态度,直接接触王某只能无功而返。
干警们制定了外围调查取证的侦查策略。据调查,王某有一个关系密切的女友黄某,曾在4号左右与王某有过接触,从掌握的情况看,黄某应该知道王某最近几天的活动。
8月6日下午4时,黄某被秘密传讯。在检察官凌厉的功势下,她很快讲出,6月4日凌晨,王某从漯河打电话给黄某,说回来晚了,要来住在她的房里。6月5日晚,王某说:〃董亚光挪用行里的钱,我们一起去了漯河。〃
情况紧急。当晚8时王某被〃请〃上了汽车。途中,王预感情况不妙,乘机跳车逃跑。检察干警飞身紧追,将其制服。此时的王某失去了往日的骄横,交代出董亚光出逃的情况:
6月3日晚,董亚光找到了王某、李某、霍某三人,让他们送他到漯河。在漯河,董亚光拿出10万元交王某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