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1 学会糊涂
我在外派马来西亚之前,是全香港第一位通过英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的本地香港人,当年报纸还刊载了这条新闻,因此我人还没抵达马来西亚的分公司,就已经声名大噪。大家都在猜,我这个人一定是很聪明、很会算计的厉害角色,业务员彼此耳语相传:“这个人很不好搞!要小心。”
没错,年轻时刚当上主管的我,就是一副精明干练、锋芒外露的模样。我派驻马来西亚当副总的这一年,才二十九岁,是成天与“数字”交往,只要算得精就可以了。但在与业务员的相处过程中,我学到很多“做到”的道理。集团内最年轻的副总经理,可以想像我是多么地自负,做起事来,总是自以为高人一等。
当时我对业务员有着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他们就是一群很贪婪、不老实、会欺骗客户和占公司便宜的“牛鬼蛇神”,对他们的防卫心很重。
别被偏见蒙蔽双眼
年轻的时候也比较单纯,凡事都认为公司是对的。因为每个人进入公司受训的时候,老板都会教你按照公司章程去做事,能够执行公司章程,你就有前途。因此一个年轻主管在考虑公司政策的时候,都是照他所熟知的观念来判定,不会怀疑公司的政策是否合理,或者赚钱的方法是不是违背道德,因为老板只教你说:“这样是合乎保险原理,照着做就对了。”
为什么我可以升级那么快?就是我做事动作快、精明果断、凡事都符合公司的要求。
因此每当客户有怨言、业务员不满意来公司大吵的时候,我的应变态度就是:“要骂就给他骂嘛!”尽管心里很不舒服,还是要贯彻公司的政策,就随他们去闹吧!而且只要有业务员来投诉,我一定是支持内勤人员。因为我自己是内勤出身,一直以来的观念就是要尽责维护内勤。而且我认为内勤的干部大多是专家,专家怎能随便被人挑战呢?因着这些成见,我和业务员的关系一直处在非常对立的状态,每次谈判破裂时,我也是高高在上的姿态:“你不想干就走人啊!”直到有一天,改变我一生的最重要的事情发生了。
终于知道保险业的意义我一时兴起,想去瞧瞧业务员自行举办的研讨会究竟在做什么。他们每年找来马来西亚其他寿险公司的业务员合办这个大会,地点都选在当地的五星级饭店,煞有其事的样子,引起我很大的好奇心。但是他们从不邀请内勤人员,在业务员的眼里,内勤人员只是一群文弱书生,除了写点文章、算算数字,就是整天坐在办公室吹冷气纳凉,彼此之间很少有互动。
当年的保险公司也不重视业务员的训练,更谈不上考试制度。业务员招募进来之后,就只教你一些业务相关的基本概念,弄懂了,就可以披挂上阵。至于一些比较实务层面的,像是怎样跟顾客接触、怎样销售,都是靠业务员自行培训。我心想,公司办的研讨会讲的都是怎么学习保单、降低成本,不知道除此之外还能讲什么,没想到去到现场,让我大开眼界!整个大会场面温馨、气氛感人,业务员彼此打气,分享销售心得,台上台下不断地鼓掌、提携、激励自己从事的保险行业是多么有意义!
与会者大概有两三百人,请到美国、日本等地的TopSales来做经验分享,听这些国外高手怎么鼓励业务员、怎么卖寿险、碰到困难的时候怎么解决问题、低潮的时候怎么改变自己的心理,每天依然打起精神去找客户……这些东西我过去完全没有听过,这才深刻体会到原来业务员每天的工作压力有多大。过去我的工作经验就是公司给个章程,照着做就好,无论是精算或是设计保单,都是用脑、用逻辑思考去做事,不晓得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是需要有人鼓励,需要人心被打动,才可以做出来的。
进保险公司这么多年,我第一次领悟到:“原来我们做的这个行业是很有意义的,不是光为赚钱而已。”
精算师的糊涂
大会结束后,我步出会场,正值傍晚时刻,吉隆坡下了一场短暂的阵雨,大雨洗涤后的路树和街景,显得特别翠绿清晰,正如我当时的心境,在顿悟后重新聚焦,忽然把事情看透了、也想明白了──原先我一直认为自己很能干,把自己当做是英雄,通过动脑精算,改个死亡率或是准备金的计算,就可以替公司多赚好几亿元,其实真正的英雄是那些业务员。
这次的研讨大会让我有了彻底改观,重新认知这个行业的使命,开始省思公司的一些政策是否合乎情理,并且试着改善和业务员之间的关系。
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因为原先对彼此的成见都太深了。但说也奇怪,当我真诚地打开心房,很想和他们重修旧好,开始动脑筋思考该怎么做时,还真的找出了我们之间的症结所在。先前有业务员来跟我谈判的时候,存着先入为主的观念,总认为我不是好惹的,对我防卫心特别重。即使很难得碰上我肯让步,允诺他们的需求,他们也不会认为这是公司的嘉惠或是Patrick特别给的好处,反而认为是他们应得的。因为是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向Patrick这么精明的人争取来的,与我总是处在“对立”的立场,打心底认定我这个高高在上的精算师,不可能让自己或是公司吃到亏。
当我发现这种微妙的人性心理后,开始反省自己的态度,过去自己真的是太骄傲了,为了替公司把关,非常斤斤计较,表面上赢了这一回,其实到后来都是输。痛定思痛后,我收起了过去一副精明外露的嘴脸,试着尊重对方,将彼此放在同等位置上,设身处地为对方设想。有时候甚至把自己放在较低的位置,让对###得他比我聪明,是对方在主导局面。你相信吗?几次谈判交手下来,我发现自己偶尔装装傻,一副糊里糊涂的样子,反而更容易将事情谈成。虽然说是“难得糊涂”,但别忘了,我总是个精算师,不管怎么装糊涂,亏多亏少我当然心知肚明。我这都是“已经先计算过了的糊涂”,不会让公司吃到大亏,但是给对方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说穿了,这就是人性,人都希望自己是被尊重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看起来比别人聪明。
人生2 对员工忠诚
安泰在台湾开业的前五年,每年春节过后,我几乎都是在应付“挖角风波”中度过,尤其是匿名信满天飞。
当时新的寿险公司接二连三地成立,安泰已经立下了好口碑,新公司挖角安泰训练过的人,是最直接有效的做法,内外勤皆然。因此怎样稳定军心士气,是我在安泰草创期间最大的挑战。我有两个“处变不惊”的基本原则:第一,“我对员工的忠诚要大过员工对我的忠诚”。每一位进安泰的人,我都不会轻易让他们离开,即使犯错了,也再给他机会,绝不炒人鱿鱼。第二,所有的匿名信,一概置之不理,完全不调查。用心良苦,稳住军心不会因为做不好事就赶人走路”。我觉得这就是早期安泰成功的关键,因为我对员工的忠诚度,军心稳定,整个团队也对公司有极高的向心力。
用匿名信补洞,而非攻击
台湾的匿名信特别多,是初到安泰给我最深刻的印象。过去在马来西亚和香港,也有业务员写匿名信,但都是一状告到总部去,一年不过一两封。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收过匿名信这类东西,也不知道该如何应付。没想到一来安泰,匿名信满天飞!内容不外是指责谁不好啊!环境不好啊!等等一大堆,不署名,也查不出。一开始我们都去调查,开会也拿出来讲,后来发现不对劲,这等于是在整我们的员工,大家整天忙着调查匿名信,上下鸡飞狗跳,什么事都不用做了。所以我后来对“匿名信”采取的对策,就是完全不去调查。我有三个
用意:。 最好的txt下载网
1。大家不必担心谁会被整肃惩戒。
2。不必鸡飞狗跳地全公司心情都受影响。
3。不让同业有机可趁。因为在我们士气低落的时候,就是同业挖角的最好时机。
所有匿名信我看过之后,就将它放在心里面。当然可能确有其事,但我并不即刻展开调查,而是过了几个月,再经由旁敲侧击,看看到底有无此事。因为匿名信点名某某主管做了哪些事,我相信一定会留下线索,没有必要马上采取行动。如果匿名信所言属实,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反省,如何“防堵”同样的事件再发生,比忙着去“调查”更重要。
所谓匿名信都是找漏洞来批评,有时也确能指出管理上的漏洞,或者我们看不到的盲点,因此我会每年进行一次“内部修改”的大动作,将这些漏洞、盲点都填补妥当。如果匿名信是攻击某个人的道德面,我会特别小心审视其真假,案情严重时我会找这个人来,私底下对他说:“我不相信这件事,也不调查,但请你注意自己的言行!”比如匿名信说此人与女同事有暧昧关系,我就会劝他说:“我不相信你会做这种事。但是,以后你与女同事相处时,一定要小心,不要孤男寡女关起门来讲事情,以免落人口实,最好有第三人在场。”我找他来的目的在于让他愿意改,而不是去调查他,因为没有必要调查已经发生的事情。一般人的做法就是“调查”,把当事者和女孩子都找来问,也把全公司每一个人找来问:“有没有这个事?”如果属实、确有其事,这个经理颜面挂不住,随即下台的话,会搞得很惨。因为一件小事情,就搞得一个人下台,其他经理看在眼里,会怎么想呢?他可能心想自己也做了些事情落人把柄,比如有时为了方便属下做事,也会因事制宜做些通融,却被有心人诬告做事不公平,公司因此严厉调查的话,不就完了?所以处理匿名信要非常小心,我不相信“杀鸡儆猴”这种做法,搞到后来大家全都不做事情,全成了“不做事的猴子”。
以德报怨是上策
有一回,有匿名信检举一位业务主管,说他台面上拿安泰的薪水,暗地里却与别的公司暗通款曲,甚至明目张胆做别家公司的业务。当别人对我反应这件事时,我说我不相信,“他要是真这么做,利用公司资源做自己的事情,一定会被揭发出来,这是他的问题,不是我们的问题,我不会去调查这事。”可是很多人不赞同我的做法,比如当时的执行副总经理石宝忠就反对,他说:“这事一定要处理,因为他伤害了公司。”等到这位主管离职的时候,大家都很清楚他的行为确实危害公司的利益,这才发现原来Patrick迟迟不动声色,并不是在当滥好人,而是让离职的人既没有借口说安泰的坏话,也无法制造流言挖走安泰的人。
我让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我们无能为力,但是可以让公司的未来不致受到影响。”
那名主管主动求去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公司真是被他搞得很惨,但公司还是对他那么包容,没有大动作的调查或是惩处。业务员心里就会想说,公司对他那么好,他还好意思回来挖角,实在是太对不起公司了。整个态势非常明显,员工都会一面倒向公司这边。但如果在大家还半信半疑的时候,公司就调查处置他,反而让他有机可趁,混淆视听“抹黑”安泰。
就我对人性的了解,通常离职的人到了新公司,为了“合理化”自己的离职行为,大都会批评旧公司的不是。仅仅一个人离开,我不担心,但是我担心他散播的流言,会影响留在原公司的人,说是公司搞走他的。所以一定要想法子,让离职的人对留下来的人不具说服力。
我都怎么应付呢?很简单,就是儒家所说的“以德报怨”!无论什么人离开安泰,我从不讲他的坏话,我都说他对安泰很好,安泰对他也很好。让他另有一片天空去发挥,不会心怀恨意或是报复之心离开,甚至有朝一日他想再回到安泰的时候,我也会敞开双臂欢迎他回来。
理念1 法、儒、道家的管理哲学
就像老师教导学生应该因材施教一样,想激发员工的潜能,不同层次的人也需要不同的管理方法。我的御人之道,则糅合了法家、儒家和道家的精神,从基层人员到高阶主管,各有不同。
法家从“赏罚”来主导人的行为,招募新员工时,我们注重专业能力,会察看他的学历背景是否和寿险相关。管理这些基层人员,我采用法家精神,有赏有罚,所有规定都白纸黑字写下来,看他是不是准时上下班、懂不懂公司的做事方法,是否遵守公司的纪律和规定,否则新人就会养成坏习惯,公司迟早也会出乱子。但是这种方法并不保证公司成功,我认为这只是基本的管理,就像社会一定要有法律,但是有好的法律并不代表有好的国家。
儒家的出发点是人性本善,强调“忠”“恕”之道,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规范得非常清楚,个人利益绝对不会凌驾团体之上,非常适合用来带领一个团队。一个做中层主管的人,最好能够采儒家“人性化”的管理,以身作则、以德服人,相信一定能赢得员工的心,也能让基层专业人才得到最好的发挥。而世事变化无常,很多事情成功与否端看时机,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决策者只能尽力而为,制胜关键在于能否让公司的优势和环境的大趋势巧妙配合。有时要比流行领先一步,有时要和市场逆势而为,好像黑里有白、白里有黑,可能今年亏损,明年就翻身,正和道家思想的奥妙之处不谋而合。 。 想看书来
道家思想对公司的决策领导层最为受用,了解到公司赚钱时不必太快乐,反之也不用太悲伤,有时候看开了,反而能看得更清楚。
法、儒、道融于一心
我年轻的时候走法家路线,老板交派的任务,我一定全力以赴,即使熬夜都要完成,而且为自己设下很严厉的高标准。开始带人以后,我终于知道,事情不能全部揽下来自己做,要懂得授权与分享,鼓励别人把事情做好。我发现:“部属有意愿做事情比有能力做更重要!”
这方面儒家的训练很好,用“仁义道德”自我要求,让部属觉得你是很好的老板,工作起来很有安全感,对社会大众也有贡献。再上一层成为公司的领导人后,道家那套“天时、地利、人和”对做决策很有助益。我的脑袋里经常有很多理想、目标渴望实现,但不会一想到就冲动去做,我会再三反思:“是不是非现在做不可?”“有没有与众不同的方法?”这就是道家主张的“谋定而后动”,或是顺水推舟,跟着天时去做。尤其经历这么多转折以后,我发现人生有很多际遇真的是“天时”所促成的。当然,落到管理的现实面时,很多时候三者之间不一定要分得那么清楚。因时因地而制宜,有时候法家色彩多一点,有时候儒家精神强一些,有时候则是道家的味道浓一些。但总括来说,越是基层的管理,法家方法的比例越重;层级越往上,道家的比例就越重,而我最向往的,则是道家的“无为而治”。
我很少板着脸教训人,都是鼓励干部说:“放心,有事我会负责任,大家只管好好去做,成功了,就是各位的功劳。”后来有位部属告诉我,每次我一说这句话,他们其实心知肚明“责任都是他们的”,压力非常大,但还是全力以赴,因为他们不愿意令我失望。能够管理于无形之中,真是人生一大快事!世事多变,常常不是按照计划进行,所以一定要一部全世界最好的机器来运作。而“全世界最好的机器”就是“人”!人最复杂了,绝无任何其他机器、计算机或科技足以替代人。如何将人的能力发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