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唐初名人录---英雄莫问出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隋末唐初名人录---英雄莫问出处-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前言
绝对是小人书看多了,还有评书听多了;受裴元庆、李元霸、罗成、宇文成都甚至是力举千斤闸的雄阔海的影响太深了;至今还有很浓烈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时不时的数数那18条好汉,看看有没有排错座位。

  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排位靠前的好汉,牺牲的就都比较早,直到现在也没想通,难不成是烈士功臣榜??

  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

  英雄就是英雄,本不必探究太多。

  可是人都是有好奇心的,而且很强烈。

  喜欢一些人和事物,就会希望迫切知道他或它的一切,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等等。

  这原本就不是个爱情理论,这是哲学道理。

  道理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太对了。

  所以,我就迫不及待找寻这些隋唐英雄的来龙去脉,当然他们的将来就不用找了,因为他们没有;他们只有过去,供世人评说。

  早年喜欢看武侠小说的时期,由于很推崇古龙先生的作品,找遍了所有的书摊,正版、盗版、代笔的统统不放过,都要读上一两遍。

  并且痴迷于古龙大师的叙事风格和文字,还一直刻意的模仿。

  结果可想而知,学得不伦不类。

  原因很简单:古龙之后再古龙。

  小李飞刀用在别人手中就肯定发不出那惊世的一击,因为他们不是李探花。

  即便是用在叶开手中,也只能是小叶飞刀;小李飞刀已成绝响!

  我决定就用这不伦不类的风格来写写这些好汉们、大臣们、名人们的故事吧,不同的是这会写的是正统记载的历史故事。

  当要开始写得时候反而有些吃惊,因为这些人物的民间形象和史书记载差别很大,而且不是一般的大。

  大到有的人历史上根本就没有!

  这下兴趣变成疑惑了!

  找,一定要找!!找原型,找历史、找差别,更重要的是是找评书中所没有的真实历史故事。

  从哪开始?

  先找一位和历史记载差别比较大的人来吧,就是差别大到没有真人的那种。

  那就从无敌将军罗成开始吧。

1、罗家父子
==================================================================== 

  提起刘黑闼,就想起《隋唐演义》中,一代名将万人敌,隋唐版的赵云罗成,就是死于他的算计之中。

  罗成一直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因为小时候看小人书,留的印象太深刻了,他是隋唐第七条好汉,英勇无敌。

  武德五年,(唐高祖李渊的年号)跟随李建成、李元吉同刘黑闼作战,受到李建成二人故意刁难,不开城门,不给饭吃,最后力竭,被刘黑闼部下苏定方设计在淤泥河中乱箭射死。

  小时候有本《说唐 》的连环画,其中一集就叫《罗成之死》,每看一遍,情绪就会莫名的低落,为罗成叹息良久;痛恨建成、元吉、刘黑闼、苏定方,还为秦琼竟然不给表弟报仇而气愤和困惑。

  现在的问题是,据很多人考证,好像历史上并无罗成其人,最起码史书上没有留名。

  在《唐书》、《新唐书》以及“罗艺传”中,都没有提到他的这个名满天下的英雄儿子。

  是忘了提哪,还是压根就没有其人。

  那就考证吧。

  史书上是有一个姓罗的年轻人,不过不叫罗成,他是罗士信。……《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

  有趣的是,他的经历和罗成很相似,相似到完全一样。

  比较如下:

  他们武器都是长枪,很勇猛,武艺高强。

  都是先在瓦岗起义军里干过一段时间。

  瓦岗军失败后,罗士信投靠的是王世充;罗成也是,统一行动还包括秦琼、程咬金。

  因不满王世充作为,罗士信投了唐朝;罗成也是,还是统一行动。

  罗士信于武德五年(公元622年);随李世民攻打刘黑闼,率几百人同刘黑闼大军对持数天后兵败被俘,宁死不降,牺牲时年才二十多岁,地点在今天邯郸的曲周县一带。

  《说唐》演义中的罗成也是在差不多同一年,同一个地方,被同一个人所杀,死时也是二十多岁。

  找到根里了!

  另外,据文字学家研究发现,中国汉字是很有玄机的。

  “士以信为诚”,士信===诚(成)。

  所以,据众多历史学家和爱好者数年来的考证,认为……史书上的罗士信大概就是罗成的历史原型。

  号外提醒!!!

  需要超级注意得是,评书里也有一个罗士信,一个憨傻的大力士,能和力大无穷的李元霸相抗衡;和史书上的罗士信根本不同,完全是另外一个人。

  
  罗成可能是虚构的,但他的对手是真实的。

  苏定方是确有其人的,确实曾是窦建德、刘黑闼部下,骁勇善战,而且在唐朝比刘黑闼还有名。

  因为他投靠了唐朝,活动的年代很长,打得仗也很多。

  后来在平叛突厥之乱还立下了大功。

  杀罗艺、罗成史书上压根没提。

  还有,罗艺根本不是他杀的。

  《唐书》记载:贞观元年(公元627),已经归顺的罗艺反唐,后被击败,逃往甘肃后,为其部下所杀。

  不过,罗艺成名作…燕云十八骑是确是有过的,只是没有演义中描述那么的神秘、恐怖。史书记载一次作战中,罗艺率18骑大败胡人,从而声名远扬。

  而在说唐评书中是这样描述18骑的:身着寒衣,腰佩弯刀,脸带面罩,头蒙黑巾,身披黑色长披风,脚踏胡人马靴,马靴配有匕首,众人背负大弓,每骑负箭十八只。

  靠山王杨林对燕云18骑作的评价:快如风,烈如火,所到之处,寸草不留;强弓弯刀,善骑善射,以一敌百,未尝一败。

  并且只听命于主人罗艺,罗艺死后,由罗成遣散了。

  看来十八骑个个都是《第一滴血》中兰博;不但打不死,而且装备各种特殊武器,一个排能打敌人一个师。

  苏定方同志的战争经历很丰富,以后要单列细说;先看他的长官刘黑闼。

  
  ==========================================================================================

2、窦建德与刘黑闼

  说了这么多的罗成,那刘黑闼到底在历史上是何许人那?

  答案是:前期是起义将领,后期是枭雄!!

  没错,枭雄。

  他所做的事远不止杀一个历史上没有的罗成这么简单。

  刘黑闼,贝州漳南人。

  今天的山东省 *德州市 *武城县 *漳南镇人。

  他家里比较穷,穷到吃不了饭;幸亏他有个好乡亲,关系很好,经常接济他们家。

  后来,为了报答,他跟随此人多年,出生入死。

  这个人那就是窦建德。

  毫无疑问,他是应该跟随窦建德的 。

  可刘黑闼偏偏加入的是 郝孝德 起义军。

  很奇怪吧。

  往往越奇怪的事情,原因越是简单。

  确实很简单,是窦建德没有去叫他。

  因为造反是危险职业,在没有足够实力之前,拒绝好友的加入,是对“好友”这个词语的最好阐述!

  而且,窦建德一开始并不是起义首领。

  郝孝德最大的军事行动有两次。

  一、他联合王簿、孙宣雅等起义军,动用十余万人进攻章丘,被隋将张须陀击败。

  二、617年归顺瓦岗军,被封为平原公

  两件大事: 一次失败,一次投降。

  刘黑闼也因此投入了瓦岗军中。

  也就是说,他和秦琼、程咬金(程知节)、单雄信、罗士信、徐茂功(李勣)等人是做过一段同事的。

  此时瓦岗寨中,李密已经杀死了翟让,成为山寨主人。

  初到瓦岗后,李密正是献计大败隋将张须陀后,才受到翟让的重视,地位扶摇直上,最终取而代之的。

  而 秦琼和罗成原型罗士信 就是从张须陀部下归顺瓦岗寨的。

  可见隋朝大将张须陀很重要,后面单列讲述。

  李密于618年出兵讨罚文化及,两军在童山大战后,宇文化及兵败而走;李密的兵力也遭到重大损失。

  完全是两败俱伤,导致二人的势力不久后都被消灭。

  王世充名字起的好,很很会充。

  他充当得是黄雀的角色,带领了2万人马,乘机进击,瓦岗军大败,手下部将秦叔宝、程知节(就是程咬金)、单雄信、罗士信、包括刘黑闼被俘后投降。

  注意李勣没有被俘。

  而李密走投无路,于九月降唐。

  刘黑闼和以上几人还是同事一主。

  刘黑闼受到王世充重用,被任命为骑将,镇守河南新乡。

  可能是秦琼、程咬金、罗士信和刘黑闼等人,这些瓦岗旧部私下交流过,座谈过。

  或者是在瓦岗受到的共同理念的熏陶的缘由。

  他们的看法出奇的一致:

  1。王世充难成大器。

  2。反感其作为,欲另投名主。

  不过可惜的是,他们没有能够将同事进行到底。

  正所谓:“““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那就决战于隋唐。

  悲壮,壮士悲哉。

  分道扬镳的时刻终于到了!

  公元619年,秦琼、程咬金、罗士信等人归顺大唐,单雄信因早年其父被李渊所杀,而不愿投奔李渊,继续留在王世充部下反唐。。

  刘黑闼也没有选择素不相识的李渊,他飞奔到对他召唤已久的好大哥窦建德的麾下。

  !多年前我就应该追随于你生死与共、共赴沙场,现在我来了!

  夏王窦建德有很多优点,不但待人宽厚,还善于纳谏。

  每次攻克城池后,所缴获的财物全部分给将士,自己分毫不取。

  夏王的生活也非常简朴,简朴到不像皇帝。

  他不喜欢吃肉,常食青菜、小米饭。

  其妻曹氏的穿着也同样简朴,手下的婢妾只有十几人;完全没有王后的气派。

  攻占聊城杀宇文化及后,俘获的宫女多达千人,并且都有姿色,但窦建德将宫女全部释放回家,不为己用。

  人无完人,优点越多的人往往其缺点越致命。

  窦建德有个大毛病……生性多疑,爱信谗言。

  曹操也多疑,但他不信谗言,他自己有很强的分辨能力。

  征战中,他收了很多的降将,比如张辽、庞德、贾诩等人,用人不疑。最大的错杀蔡瑁、张允,还是被周瑜用尽心机促成的。

  大将王伏宝随窦建德征战多年,勇盖三军,功绩在诸将之上,遭到诸将的忌妒,便进言说其谋反,建德不辨真假,便将王伏宝处死。

  王伏宝临死时言:“我无罪也,大王何听谗言,自斩左右乎”。自此后征战败多胜少。

  谋士宋正本经常忠言直谏,窦建德又听信谗言后将其杀死。此后人人引以为诫,无人再进忠言。

  可刘黑闼例外。

  已经是夏王的窦建德完全把他当成了自己人。

  马上任命为将军,并封汉东郡公,委以重兵,极为信任。

  刘黑闼确实不负所望,骁勇善战,率兵东征西击,少有败绩,军中称为“神勇将军”。

  此时的窦建德已经灭掉了宇文化及,在洺州(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南)称帝;大夏政权已拥有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南与洛阳的郑国王世充抗衡,西与关中的唐王李渊对峙,成鼎立之势。

  李世民消灭薛仁杲和刘武周后,解除了大唐后顾之忧。

  李渊为统一天下,于武德三年(620年)七月,命秦王李世民率军东征王世充,并遣使与窦建德商议互不侵犯条约,防止出现孙、刘联军火烧赤壁的一幕。

  十二月,王世充派其侄王琬等向窦建德求援。

  谋士刘彬献计,认为当今天下已成夏、唐、郑鼎足之势。唐强郑弱,势必破郑,唇亡则齿寒。应助郑退唐,先保三分之势,防止一家独大。

  窦建德纳其言,决定联郑抗唐,待机灭郑,然后再与唐争夺天下。

  应该说判断是正确的。

  当年华容道,孔明有意让关羽放曹操一马,就是为了防止东吴一家独大的局面出现,隆中对确立的思想就是先鼎立,待天下有变,北伐中原,后收复江东。

  可惜窦夏王身边没有孔明。

  即便是孔明也只维持了30年的鼎立之势。

  此非人力之败也,分久必合乃之天命大势,诸葛武侯之旷世奇才也难倒转。

  武德四年(621年)三月,建德亲率大军十余万自洺州南下援救洛阳,与秦王李世民军相遇于虎牢关(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一带)。

  坏就坏在了亲征上。

  刘备亲征东吴,大败而归,伤了蜀国元气,导致“益州疲弊”,三分天下难以持久。

  “若只欲伐吴,命一上将统军伐之可也,何必亲劳圣驾”,孔明之话仍在耳畔。

  五月,22岁李世民发挥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采用迷惑战术,声东击西,率4000人偷袭夏军主营,夏军大败,慌乱中窦建德被俘。

  唐军将窦建德押到洛阳城下与王世充见面,王世充见大势已去,不得已开城投降。

  窦建德在虎牢关战败被俘后,其夫人曹氏和左仆射齐善行率余部逃回洺州(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南),多数朝臣准备拥立窦的养子为幼主,继续对抗唐军,救回夏王。

  有人不赞成。

  左仆射齐善行认为,以窦王的英明神武,尚且不敌李世民,是天意所为;以夏军目前的势力再与唐军对抗已毫无意义,不如干脆投降。

  尚书省有尚书左仆射和右仆射,左仆射就是当朝首辅。

  既然首辅说话了,而且这样或与可以换回夏王的性命,谁还反对?

  这种意见最后获得大多数将领的同意,于是窦军余部自动解散,愿降者降,愿去者去,府库财物都分给了士兵安家使用,让其各自去。

  然后齐善行与右仆射裴矩及建德妻曹氏率部下举山东之地,奉传国玉玺降唐。

  玉玺本在杨广的。

  但宇文化及杀死了隋炀帝,而窦建德又灭了宇文化及,于是就得到了玉玺。

  夏国,也就此灭亡了。

  刘黑闼等将领是不愿投降的,只所以不反对,是想换回他们所尊敬爱戴的窦王。

  可是他们的妥协没有换回夏王窦建德。

  武德四年,七月十一日,公元621年8月2日

  李渊不听李世民劝阻将窦建德夫妇杀害于长安。

  窦建德,时年50岁。

  在我看来完全是老朽书生齐善行误国,如果众人拥立新主,重整河山,要解救夏王的话,唐军方面为了招安夏国,很可能提出不杀夏王,不为难夏国旧将的承诺,当值唐之国基未稳,面临诸多势力威胁上之时局,李渊必不敢失信于天下。

  窦建德的灭亡,却把刘黑闼推上了政治前台,他将再起风云十余载。

  ====================================================================================================

3、 刘黑闼反唐

  武德四年(621年)五月,夏政权灭亡后,刘黑闼回到了乡里,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开始种菜。

  其实他一直都是农民。

  参加军队的也是农民起义军。

  隐居之下,他的心境并不平静。

  一直牵挂着窦建德的安危,等待着窦王的消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