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三日,晴空万里,黎阳,正式反了。
5、杨玄感的判断
自古,师出有名才能名正言顺。
杨玄感就很传统。
他谎称东征高丽的水军司令来护尔叛乱,并且为来护尔想好了造反理由:带兵不力,延误军期,害怕军法处置。
杨某人是奉旨在黎阳集合大军,进行平叛。
关系来自感情,信任却往往来自实力。
比如喝酒,找关系最好的朋友,不管他的职位和门第。
而办事,则会找能力最强和能量最大的朋友,而且关系还得过硬。
对李密的能力,杨玄感深信不疑。
他们有过“煮酒论枭雄”,那是三年前。
长安,杨府,夏季,黑夜。
玄感:请喝酒。
李密:我喝。
玄感:请吃菜。
李密:我吃。
玄感:请答题。
李密:我答。
玄感:朝政荒乱,大隋必不长久;群雄逐鹿,你我谁为高低?
李密:两军对垒,取上将首级,我不如君;振臂一呼,收天下英雄,君不如我。
玄感:很对,继续喝酒。
李密:我喝醉了。
现在,作为叛军的总参谋长,李密讲出了他最为得意的战略部署:
上策:三军北上,攻打幽州,断掉杨广大军退路,隋军不攻自灭。
中策:挥军西进,攻打长安,控制潼关以内地区,至少割据称王。
下策:大军南下,攻打洛阳,占据东都号令四方,但是成败难料。
这可以说他幕僚生涯的巅峰之作,总揽全局,又思虑周全;未曾开始就为这场战争的胜败定下了基调。
杨玄感很少反对李密的意见,但很少不代表没有,不幸的是这次就就在其中。
他选的是第三计,他也是有理由的,而且经过深思熟虑的。
叛军总司令杨玄感认为,文武百官都在洛阳,若攻下东都,必使隋军人心大乱,不战而胜;况且可显示我军势强大,各地势力必会见风归附。
计谋的高低,不在于制定的智慧和执行的能力,关键是对 敌方反应和计划的预测是否正确。
杨玄感判断错了,准确的说是判断错了洛阳的守军。
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强硬的对手和一座坚硬的城池。
6、身先士卒
这座城池就是洛阳,这个对手叫做樊子盖。
樊子盖本不该成为杨玄感对手的。
杨广任命的东都留守是他的孙子,只有七岁的越王杨侗;七岁当然太小,可要知道杨侗总共只活了12年,而且其中有一年是当皇帝,他是大隋朝最后一年的皇帝。
可樊子盖偏偏成为了杨玄感的对手,事情往往就是这样难以预料。
因为杨广也不太放心,他要找一个人看守洛阳来保护他的孙子;而且这个人要具备几点要求:
1、要始终忠于他,这是原则
2、要镇得住文武百官,这是标准。
3、要有能力解决突发问题。
樊子盖无疑很符合条件,而且他还有一种能力杨广不知道,可能他自己也没有察觉,那就是守城。
他此时的官职是民部尚书,就是大家熟知的户部尚书,杨广即位后为体现新的气象,改动了一些官职或者名称,比如改 州刺史 为 郡太守,所以隋唐时期的太守和刺史基本是一样的,都是地方长官,隋朝和唐初实行的是州(郡)县两级行政体制,相当于省直管县,少了地级市一级机构。
樊大人派遣河南赞治裴弘策(河南省长助理),领兵迎敌,构筑外线防御;但是将门后人杨玄感英武有力,善于骑射,每战必身先士卒,因而士卒振奋、所向无敌;同时也留下了身先士卒这个成语。
杨玄感五战连胜,裴弘策自然是五战连败,这不奇怪。
奇怪的是他战败回城却面无羞涩,大言不惭,完全不把樊监国放在眼里。
这是因为樊大人虽名声流远,但长年在地方做官,一直担任各州刺史,回中央六部为官时间只有三年,不好权利,在朝中势力不盛。
樊子盖远比隋炀帝想象的果断。
他立即下令处死裴弘策,严整军纪。
既然整顿,就要彻底。
国子监祭酒杨汪在朝中为官已久,平时看不起他,言辞轻蔑;樊子盖悄然查出几条罪状,理应当斩;杨汪害怕了,肯头求饶,直到流血,才免于一死。
满朝文武无不战栗,将令无敢不从。
既然大隋皇帝给予了我权利,那我就要用它来保卫大隋;只要是为了大隋江山社稷而杀人,那么不管杀谁,不管什么理由杀人,都是忠于皇帝的。
此时杨玄感已经到了。
大军将东都包围后,杨玄感屯兵洛阳北门外,举行了盛大的动员大会,发表了令人热泪盈眶的演说:“我身为上柱国,家累钜万金,至于富贵,无所求也,今者不顾破家灭族者,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耳。”
周边百姓感动不已,又受隋朝徭役之苦已久,每日投奔军营效力者多达干人。而且很多被杨广*或冷落贵族子弟也纷纷投奔于他,杨玄感礼贤下士,收编隋军降众,招募百姓,一时间聚得5万余人,声势大振。
攻下东都,各地归附,不战而胜的梦想似乎就要实现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7、围城*洛阳
杨素为北周、大隋南征北战,实为一代名将。
杨玄感不愧是他的儿子,派兵布阵,井然有序,颇有大帅之风。
他的战术部署很周密:兵分五路,四面合围,围点打援。
第一路:分兵5000占据慈硐道(在今河南洛阳西),
第二路:分兵5000人守伊阙道(在今河南洛阳南),
第三路:派开国元勋韩擒虎之子韩世萼率3000人包围荥阳(在今河南荥阳东北),
第四路:顾觉率5000人攻取虎牢关(在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
第五路:主力中军由杨玄感亲自率领攻打洛阳城。
于是洛阳城就出现越国公攻城,越王守城的局面。
而且城内有个樊子盖,城外有个李密。
李密的水平是绝不在樊子盖之下,但这远不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当战略出现方向性的错误时,如果执行者的能力越强,执行计划越坚决,执行速度越快,其危害就越大,错误就越严重。
南辕北辙就是这个道理。
洛阳之战的结果,其实早已注定;即使杨军能够占领洛阳,也必为班师回援的杨广大军所围困,杨玄感一开始就已经丧失了先机。
更何况,杨玄感攻陷洛阳的计划并没有很快的实现。
城内的樊尚书亲自披挂上阵,登上城楼,指挥军民奋勇抵抗,坚守了二十余日。
杨玄感一时间无法攻破城池。
战局僵住了。
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钱钟书老先生总结的《围城》哲理太睿智了,不但是用于婚姻、工作、生活,也适用于战争。
战争版《围城》往往演变为………外面的人想进进不来,里面的人想出出不去;洛阳就是如此。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8、八面楚歌
洛阳城的均衡态势还是被打破了,这个外力的作用者就是大隋皇帝杨广。
隋炀帝动作很快。
至少比杨玄感预想的要快。
远在辽东的他,在亲征高丽后,又一次做出了评叛部署,不过这次是正确的。
他安排了三路大军:
命虎贲郎将陈棱进攻叛军总部黎阳。
命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右侯卫将军屈突通率兵援救洛阳。
另外被杨玄感污蔑造反的来护儿也班师回军,即将对洛阳城外的杨玄感形成反包围态势。
来护尔和屈突通在不同版本的隋唐好汉谱中榜上有名,是隋军有名的悍将,冲锋作战远在杨玄感之上。
形势又有变化了。
不过最先到的是长安的隋军。
因为最近。
留守长安的是代王杨侑,杨广的又一个孙子,时年仅8岁;也很小。
他和越王杨侗很相似,也当过隋朝皇帝。那是在公元617年李渊攻入长安立他为帝,改年号为“义宁”, 尊炀帝为太上皇。 公元618年3月,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害后,李渊见杨侑已无用处,于5月逼他退位,自行称帝,后杨侑死于619年,年仅十五。
看到有人抢夺大隋的江山,杨侑身为皇亲自然不会视而不见。
他派刑部尚书卫玄统兵7万救援东都而来,在城北和杨玄感军形成对峙。
卫玄字文升,就是洛阳人,此时在长安的地位和樊子盖相当。
就在杨玄感烦躁之时,善解人意的李密来到主帅大帐;为他献计退敌。
第一战:玄感率军诈败,待卫玄追来,伏兵四起,大败隋军,这就是李密的诱敌伏击之计,后曾多次使用。
第二站:两军厮杀之中,杨玄感命人大喊“杨玄感已经被擒”。隋军闻听,顿生懈怠。杨玄感趁机冲锋,一马当先,杀退隋军。
这是杨玄感急中生智的战果。
此后反复作战,隋军势颓,粮草即将用尽;卫玄决定进行决战。双方一日之内接连交战10余次,隋军逐渐败退,眼看难以支持。
这时意外发生了。
其弟杨玄挺被冷箭射死,杨玄感悲痛欲绝,无心恋战,暂时退军,为其弟举丧悼念。
由此可见杨玄感的心术和品德远不够狠毒和阴险,无论是对待士兵还是亲朋,他都是一个厚道的人。
如是曹操,多半不会放弃大好形势退军,反会以其弟之死来激励全军,做拼死一战。
杨广的大军已经很近了。
杨玄感又一次面临选择。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9、壮丽*落幕
网
一张大网
已经笼罩在洛阳的上空了。
此时,李密已经隐约的感到了呼吸困难。
不过,最让他抑郁的还是杨玄感的态度和变化。
在此前作战中俘虏了洛阳的内史舍人韦福嗣,此人为保命无奈以归顺做权宜之计。
由于善于言辞,竟被杨玄感当作心腹,和李密地位相当,一起参于谋划军政大事;但韦福嗣在出谋划策时却总是模棱两可,敷衍了事;稍后杨玄感让他作一篇伐隋檄文,韦福嗣深恐一旦檄文传出便断了回隋之路,坚决不肯。
李密看出韦福嗣事主不纯,难以收复其心,便建议将其杀掉,以安众人之心。而宽厚的杨玄感则缺乏这种洞察力,拒绝了他。
李密黯然对左右道:“楚公好反而不欲胜,如何?吾属今为虏矣!”
李密不会看错。
韦福嗣当然没有心思辅助杨玄感,后找到机会从军营中逃出,投向洛阳隋军。
李子雄,隋右武侯大将军,因罪免职后,投奔杨玄感,为其所倚重。围困洛阳后,他多次力劝玄感称帝,号令天下。
幸好杨玄感多少还是有政治敏感性的,他没有冒失,征求了李密的意见。
密曰:“昔陈胜自欲称王,张耳谏而被外,魏武将求九锡,荀彧止而见疏。今者密欲正言,还恐追踪二子,阿谀顺意,又非密之本图。何者?兵起已来,虽复频捷,至于郡县,未有从者。东都守御尚强,天下救兵益至,公当身先士众,早定关中。乃欲急自尊崇,何示不广也!”
玄感笑而止;不再提称帝之事。
不过他还是听从了李子雄的另一个建议:兵分两路,西抗卫文升,东拒屈突通。
计划很好,但是低估了对手。
屈突通很快就突破了防线,顺利渡过黄河;城中的樊子盖也见机出兵,形成了前后夹击之势,杨玄感频频失利;而且来护儿的大军更近了,包围圈很快就要落成了。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杨玄感还是决定把自己的命运交给李密,在他内心中李密始终是他最信任的朋友,最可靠的谋士,他已别无选择。
李密也别无选择,他们的命运早已结为一体。
玄感谓密曰:“计将安出?”
西进关中,占据长安,据守险要。………这是李密唯一的回答,也是他中策内容的重复,但却是现在唯一的选择。
西进!西进!
别无退路,宇文述、屈突通、来护儿已经合兵一处,紧追而来。
胜负的关键在于,他们能否在隋军赶到之前,攻下长安的门户潼关。
现在打的是时间,可谓生死时速。
突围很快,行进的很顺利,直到走到弘农郡(河南灵宝)。
在这里遇见了几个老人,几个忠实厚道的老农。
老农们恳求杨将军进弘农城解救数万水深火热的父老;而且弘农囤有粮草数万,但兵力空虚,易如反掌。
杨玄感信以为真,立即发兵弘农。
李密很难断定老农所说是否有诈,但他很清楚此行的关键是先机,而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即便攻下弘农,也与占据长安的大方向无关,只能徒费时日;况且弘农无险可据,若追兵赶到,必被所灭。
杨玄感没有听从,这也是他最后一次没有听从李密的劝告。
初攻之下,弘农城坚不可摧,而且镇守弘农的蔡王杨智积(杨坚侄子)在城上破口大骂,挑衅杨玄感。
杨将军大怒,连续猛攻三日。
杨智积计策成功了,成功的拖住了杨玄感;这一切都来得太容易了。
等到杨玄感清醒过来,撤兵西进的时候,宇文述、屈突通的大军已经掩杀而来。
李密意识到无可挽回了!
看着身边这位生死之交,英武才俊,他不禁流下了眼泪,痛恨自己没能阻止他,挽救他;心里默念道:玄感兄保重。
杨玄感对他点了点头,心照不宣;大喝一声,拨马杀入乱军之中;只是他的眼中分明也有泪光,是感激、悲哀、还是遗憾?
大业九年,八月初一,决战河南。
战败。
战败就意味着死,杨玄感死了。
他死的很有尊严。
为不落入敌兵之手,他让其弟杨积善杀掉了自己。
正所谓: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在隋末乱世,杨玄感是最先起兵反隋的贵族势力领袖,虽如昙花般绚丽而短促;却在大隋帝国衰败的身躯划下了最鲜明、最勇敢的一道伤口;此后军事贵族王世充、宇文化及、李渊等人受到鼓舞纷纷效仿,推翻了杨坚所创立的曾将壮丽宏伟大隋,开创了盛唐文明。
不过,李密的故事还在延续。
10。越狱
夜色初上,已听不到一丝的厮杀呐喊;李密才敢从野草密布的路沟中爬出来。
他长长的的出了一口气,发现自己已是满面泪水。
那是恐惧后退却后,悲伤已经占领了他的大脑。
直到此时他才敢放声的痛哭一场,无助的以手捶地,尽情的挥发着他的悲伤。
他痛哭的是他的好朋友、好兄弟杨玄感,不管他是不是反贼杨玄感;他悲伤、绝望,他不明白为什么横征暴敛、为政凶恶的杨广可以为大国之君,而忠厚仁爱、将士爱戴的玄感则遭此下场。
悲伤的散发带来了疲惫,李密渐渐的睡着了。
天色微明,李密就上路了。
这时他已经方寸大乱,毫无思路了,只是机械的向前走,去干什么?
他没有想,也懒得想。
他只知道要活着。
确实也不用想,因为刚走出十几里,就被抓了。
天空依然阴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