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知道要活着。
确实也不用想,因为刚走出十几里,就被抓了。
天空依然阴霾,天降大任的李密将受到又一次考验。
到叛军的总参谋长,官兵自然非常兴奋,将一干人用囚车装起,准备送到杨广所在的高阳行宫。
这可是大功一件,叛军的2号人物啊。
而李密笼络人心、团结同志的能力仿佛与生俱来,不几天他就成为了囚徒的领袖。
李密与众人商议,若到高阳,难免一死;为今之计,只有越狱。众人连连称是,按照李密的建议都拿出身上的钱财,由李密贿赂和款待押送人员,拉拢关系,以麻痹警惕。
李密的外交工作,无疑是称职的。
邯郸,夜,酒。
李密等人将押运官兵灌醉,一起破墙逃走,越狱成功。
众人没有忘记是李密给了他们生的机会,对李密俯首一拜之后,才四散逃去。
在灰色的秋夜中,李密开始了他的逃亡生活。 。 想看书来
11、大业九年
在北方的夜色下,李密在不停的狂奔。
不知跑了多久,直到摔倒在地,他才意识到自己脱险了。
稍微歇息后,随之而来的不是庆幸,而是空虚。
因为他还是不明白要做什么。
用计脱逃都只是求生的本能作用,当成功后他反而陷入了更大的迷茫中。
迷茫不等于智商低,而是不知道该把智商发挥到什么地方。
李密的智商当然不会低。
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份—朝廷要犯。
为了能活下去,也为了有时间继续想要干什么,他决定投奔别的“反贼“。
*** *** **** ***
此时的天下已是风起云涌。
大业七年(611),山东邹平人王薄聚众起事,自称知世郎,占据邹平一带,拉开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随后,平原(山东德州)刘霸道、漳南(山东武城)窦建德、清河高士达、张金等人纷纷起义
山东,还是山东。
因为隋炀帝第一次东征高句丽在山东集结军队,筹集粮饷,征用大量民夫和钱财。而山东民众受苦深重,农民起义势不可免。
而大业九年更是不平凡的一年,可以说是隋朝政权的分水岭。
大业九年,山东,万事皆宜。
三月,济阴(山东定陶)孟海公聚众,宣布起兵。
四月,平原(山东德州)郝孝德起兵,聚众达数万人。
同月,渤海(山东阳信)孙宣雅起义,号称“齐王”。
六月,杨玄感起兵,让人民看到不止百姓对杨广的统治不满,就连隋朝统治阶层内部也出现了分裂;激发了更大的农民起义浪潮,波及范围之广,已到了无不可反之州、无不可反之人的情形。
七月,余杭(浙江杭州)刘元进、梁郡(河南商丘)韩相国同时响应杨玄感起兵。后韩相国被杨玄感任命为河南道元帅,而刘元进攻占吴郡(江苏苏州),自立为帝。
八月,吴郡(江苏苏州)朱燮、晋陵(江苏常州)管崇双双起兵,依附于刘元进,被任为左右尚书仆射。
九月,东海(江苏连云港)彭孝才起兵,济阴(山东定陶)吴海流起兵,苍梧(今广西梧州)梁慧尚起兵造反。
十月,东郡(河南滑县)吕明星起兵反隋。
十二月,章丘(山东章丘)杜伏威、临济(山东章丘西北)辅公祏起兵,占据淮南地区。
隋朝已经开始分崩离析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2、蛰伏
而李密投奔是郝孝德,不过郝孝德并没有重视他,或者说是怕他取代自己,对李密很不客气,连衣食都无法保证。看到快活不下去了,李密只好又一次开始了旅行,这一次他找的是王薄。
王薄对他很周到,毕竟李密的名声在外,在起义界是明星人物,是造反者久仰的人;可是一直把他当偶像人物养起来,好吃好喝,始终不给他具体职务,不让他参与山寨得管理。
本来李密正在彷徨,并没有下定决心做一个职业造反经理人,也就乐的舒服自在,度过了一段还算不错的日子。
只不过王博手下的人不这么想,他们害怕李密受到重用后压制自己的地位,就常进谗言说李密别有用心;而郝孝德也劝王博赶走李密,以防日后被其所图。
本有戒心的王博也知道李密必定不可久居人下,于是送李密出境了。没有选择的李密只好继续漂泊,由于身无钱粮,在路上曾以树皮草根为食。
无所适从的李密还是安定了下来。
他在淮阳郡(河南淮阳县)的一个小山村里定居了,改名刘智远,做了个教书先生,以此勉强糊口。
取名“智远”而不是“志远”,说明李密要表明的不是他多模远大的志向,而是他多麽高的智力;可见他还在想,因为他还不明白。
居住的农户只知道来了一个水平不错的先生,历史典故层出不穷,天文地理都略知一二;从东都讲到长安,从战国讲到东晋,孩子们听的意趣盎然;经常跑到先生的家里去听故事。
村子里的人也经常向他一些问题,并接济他一些吃住物品,只是问起西魏、北周到隋朝的事情,刘先生一律微笑推说不知。
而李密和这些天真的孩子、淳朴的农民多日相处中,充分的体验了农耕生活得恬静和平淡,这个不起眼的山村没有京师的繁华和喧嚣,没有显贵的前呼后拥,更没有大隋皇帝的君临天下;只有人,只有真实的人,真实的生活。
他清楚构成大隋统治基础的既不是什么文武百官、富商显贵,也不是自己和杨玄感,而是身边这些普通的老百姓;而且最能够表明大隋王朝民生状况也是他们。
他不禁在想,如果玄感兄起兵成功、统一天下,会不会对百姓施以仁政,让他们安居乐业?
会的,一定会的;李密不断的告诉自己,玄感兄待人宽厚、讲求仁义,一定会爱民如子;而且,就算他行为有些偏离,自己也一定会给他提醒的。
绝度是这样的,对此李密很有自信。
可见,人在想不明白的时候,往往会多想、幻想甚至联想。
由于深得村民的尊敬,几位农户请李密先生喝酒,饭菜虽然简单、酒也难称名贵,但李密的兴致很高,因为这是对他教书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他本人的认可。
是啊,不但杨素这样的重臣看重他,杨玄感这样的名将器重他,就连普通的老百姓也尊重他,那就说明自己很有才干啊,至少说我是一个有用的人,至少我不是一个坏人吧!
受到别人的肯定总是愉快的;所以李密喝的酒很多,喝得多当然醉得也快。
这酒中的滋味恐怕只有李密知道,半是感伤半欢喜。
频频举杯之间,众人请刘先生留下笔墨;李密推托不过,于是一首《怀古淮阳》,脱口而出:
“金凤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此夕穷途士,空轸郁陶心。眺听良多感,慷慨独沾襟。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合,万古传名器。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唐诗之盛,世人皆知,观李密之作,乃知诗至隋朝已初兴。
写完之后,李密掩面痛哭。
众人大惊,连忙问候。
李密道:。吾非为己,乃念楚公也
杨素曾受楚国公,后玄感世袭其爵,此楚公意为玄感。
次日,酒醒的李密照常为小儿郎说文解字,讲述前朝旧事,丝毫也没有意识到平静的生活即将改变。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3、心中的乐土
这个世界上的人分为好多种,其中就有好事者和有心人。
就在大多数农户还弄不清楚公是谁或者还酒醉头疼时,有心人已经开始行动了。
好事者需要的不是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智慧,他们只需要有投机的敏锐和富有好奇心的勇敢,加上百折不挠的尝试,就可以做一个称职的告密者。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这句格言能够流传千年,当然不会没有道理。
一个闲人看到了李密的诗作,又听那天参加酒席并且喝的不太醉的人讲述了当时的情况,凭借第六感觉意识到李密这是一个看似普通的不寻常人物。
而且这个闲人还是比较有点头脑的人,正所谓懒人的智慧。
告谁?告谁什么罪状?这是他要解决的问题。
他先是想找人弄明白刘智远先生到底是谁,失败了。
不过没关系,反正闲人有的是时间。
他经常到闹市茶楼酒馆去悄悄打听,刘智远、楚公是谁?
功夫不负有心人。
他终于听到了,过客们关于杨玄感身为高官,拜为楚公却造反的讨论;姓刘的原来是在怀念反贼杨玄感!!他先是一惊,然后就是一阵狂喜。
他们是亲戚!这是他的第一反应。
最起码是一伙的!这是他的第二反应。
反正是大功一件,他不禁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大笑了几声。
时不我待,千万不能被人抢了功劳,此人一拍桌子,估计连茶钱都没有付,就迅雷不及掩耳盗铃的一路狂奔,冲进了淮阳郡府;本来太守赵佗对于市井小民之言半信半疑,单凭几句诗就定个文字狱未免有时草率;但是听他描述了相貌后,又令手下找出半年前朝廷下发的通缉图像。
对比之下,真相大白!
李密,叛军参谋部重要任务,抓!火速抓。
此时的李密正在和小朋友在野外观景怀古,没有丝毫察觉。
幸好当地民风淳朴,李密在村民中有一定的声望,也多亏他此时没在村中,官兵刚到,村民们就让孩子给刘先生送信,让他快走。
满怀感激和愤恨的李密看了看这个村庄和眼前的这些孩子们,转身离去越跑越远。
实在想不到什么好去处的李密,使用了就近原则………找自己的血缘关系最近的亲戚,李密投奔了自己的妹夫、雍丘(杞县)县令丘君明。
见到李密,丘君明顿时吓了一大跳,估计当时真的跳了起来,好半天才回过神来;赶紧把府门关闭,派人守住四周,以防消息泄露。
不过,身为官员的丘县令还是不敢收留朝廷要犯,就把李密安排到他的朋友王秀才那里暂避一时。幸运的是,王秀才是位侠义之士的人物,敬重李密的行为,很欣赏他的才华,两人颇有惺惺相惜之感;他不仅收留了李密,还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李密为妻。
可见,优秀的人才在任何狼狈的时刻,仍然可以显现出他的优秀品质,而被人赏识。
李密有了安身之地,意外地有了一个贤惠妻子,安乐的日子就此开始了,命运似乎也对它露出一丝微笑。
李密从内心里感到高兴,很高兴!
这不就是乐土吗?
可以安居乐业、男耕女织,过上太平的日子,不算富裕但很悠闲放松,不必担惊受怕,不用四处流浪;安逸的生活有什么不好。
你可以说他胸无大志 ,但是你能说他有错吗 ?
李密甚至都有点理解蜀后主刘禅了,“此地乐,不思蜀”,一个人想过得舒服一点有什么错?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4、前路有知己
李密已经安于这样的生活了,他的意志已经沉寂,此刻只有外力才能将他拉回到原有的道路上。
这个外力还是告密。
告发他的是丘君明的堂侄丘怀义;得到密报后,梁郡通守杨汪立刻派兵包围了王季才家。
出乎意料的是李密恰好出门,无意中躲过了一劫。
可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王秀才一家和丘县令却因为连坐丢了性命。
李密保住了性命,却悲痛欲绝,刚得到的的小家没有了,刚遇到的亲人没有了;仅有的温暖被扼杀了,向往的安宁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李密愤恨到了极点,他要报仇,他要活下去!
他知道杨广不会放过他;要为亲人报仇只有推翻杨广,要想活着只有推翻杨广的统治。
他消沉已久的心志被复仇的火焰点燃了,或者应该说被复仇的气息膨胀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被逼到绝境的李密已经意识到:或与推翻隋朝的统治本就是他的使命,是他要完成的任务。
一代枭雄就这样苏醒了!
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刘备东吴招亲后,被周瑜用计软禁在庭院中,用金碧辉煌、锦衣玉食来使其丧志斗志、消磨雄心;若非孔明看破,险些成功;可见安逸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能够预知未来的话,杨广肯定要恨死这个告密者,正是这次告密把龙在浅潭、无用武之地的李密,重新推入了反隋斗争的大浪之中。
已经想明白的李密,毅然地走向了农民起义军阵营,当时河南一带起义军山头林立,多得就跟现在沿海地区的电子加工厂一样,李密开始他的巡回演出之旅
一开始走到的几家起义军,显然是规模小、地盘小、领导文化水平低,把李密推翻大隋、一统天下的蓝图,看作是白日梦,嗤之以鼻。
李密并没有灰心,经过此前一番磨练,他抗击打的能力已经很强了,他坚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他来到了济宁,上天终于安排他和最忠实的拥畾见面了。
由于杨素父子在朝中的显赫地位,各地农民军都把杨玄感起义看作是一个风向标,时时关注,人人关注、事事关注,他的起义过程更是为人所熟知。
王伯当早就听说过他和杨玄感之间的故事,对他辞官读书的魄力很是欣赏,并且对于他的上中下三策的智慧和邯郸脱逃的机敏更是佩服不已,常与左右言道:若我起兵,定听从蒲山公号令,则长安早为所有。
出身富农人家的王伯当,也曾读过经史子集,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对于非常贵族出身的李密能做出反隋的举动,深感不易;又感于他和杨玄感的深厚义气,甚为向往,便对李密产生了知识分子特有的惺惺相惜;常叹息“蒲山公乃真英雄也”,并想与之结交,又苦于寻不到踪影。
听人禀报“李密求见”,王伯当顿时一怔,待问清后,马上率众飞奔到大寨门口,隆重迎接蒲山公,十分热情的款待李密。
相对于此前的冷言冷语,这番李密受到如此重视,也颇有些受宠若惊和感激,自然对王伯当也是推心置腹,把自己对天下大事的判断和反隋的思路全部托出,一时间滔滔不绝、谈笑风生。
口才和聚合力是李密天生的的特有能力,加之他博通古今的学识和天文地理知识,使得山寨的大小头目个个叹服、如痴如醉,皆叹“听李君一席话胜读白日书”,皆以蒲公相称以示尊敬。
王伯当更是形影不离,每日给随在身边,听李密的讲述天下大事、古今乱世,并且经常秉烛讨论到深夜,并常以学生自居,成为李密最坚定的粉丝。
正所谓“何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有人终识君”
作者题外话:
在《隋书》、《唐书》、《资治通鉴》中,虽然王伯当只是几处提及,但证明确有其人,确是谜一般的人物,令很多读者和研究者人琢磨不出。
即便是官方因为他起义军的出身不给立传,也应该有一些记载,比如包括李子雄、韦福嗣、杜伏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