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剥削企业的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谁是剥削企业的人-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步。准备工作做得差不多了,他心里已经对于这次项目的成功与否有了几分把握。
  工作很快地分配到他手下的各个大将手中,他们每一个人各自负责一个模块的设计和编程,杰克要求他们必须拿出结果,不能因为任何借口而耽误项目的进度。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杰克还经常去上一个项目组去诚心请教里面的几位经验丰富的高手,对于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都虚心的接受。正是由于他的努力和正确的领导,这个大家都不看好的项目,竟然起死回生,得到了客户的满意验收。由于这个项目的圆满完成,又为该公司赢得了很多项目合作的机会。上级对杰克的项目报告十分满意,当报告上交的时候,项目也顺利地通过了验收。
  行为的最终价值是实现结果,没有结果的行为是毫无意义的。即便是完成任务了又怎样?在处处讲求实际、讲求成果的今天,无论你的过程如何精彩,如果没有结果,都是徒劳。
  一家人力资源部主管正在对应聘者进行面试。除了专业知识方面的问题之外,还有一道在很多应聘者看来似乎是小孩子都能回答的问题。不过正是这个问题将很多人拒之于公司的大门之外。题目是这样的:
  很多天没有下雨了,山上的树需要浇水。你的能力可以让你轻松自如地担一担水上山,而且你还会有时间回家睡一觉。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几乎所有的人都说会挑一担水上山,然后把剩下的时间花在别的工作上。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三章 做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贡献了多少(2)
只有一个小伙子回答他会再担一担水。他的理由是,既然我可以轻松自如地担一担水,那么应该有能力担第二担水。虽然担两担水会很辛苦,但让树苗多喝一些水,它们就会长得很好。这是我能做到的,既然能做到的事为什么不去做呢?”
  最后,这个小伙子被留了下来。而其他的人,没有通过这次面试。
  其余的人都没有想到,只有一担水根本不够,这会让树苗很缺水。那么,当树苗旱死的时候,你挑的这一担水没有任何价值。并不是只有努力就会有结果的。完成了任务也并不是就有了结果。
  对企业来说,生存靠的正是结果。那些一直立于不败之地的知名企业,正是结果满足了需求,进一步促进结果,这样的良性循环才使企业越来越强大。做事情的时候,如果你能真的站在自己企业的角度去考虑,就不会仅仅满足于自己完成任务。你会对自己的任务负责,更会自觉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把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当作自己应尽的责任。
  记住,你不是想要圆满地完成任务,而是一定要成功地创造结果。
  让工作的结果超出报酬
  有一本流行一时的书讲了这样一个道理:不功利的人往往会更为顺利地获利。
  原因很简单:功利的人常常在追逐功利的过程中丧失原有的目标。而不盯着“利”字的人因为排除了功利的干扰,反而能做出更加正确的判断。尤其是,这种品格常常会化为脱俗的人格魅力,极容易受到上司赏识。
  有一个偏远山区的小姑娘到城市打工,由于没有什么特殊技能,于是选择了餐馆服务员这个职业。在常人看来,这是一个并不需要什么技能的职业,只要招待好客人就可以了,许多人已经从事这个职业多年了,但很少有人会认真投入这个工作,因为这看起来实在没有什么需要投入的。
  这个小姑娘恰恰相反,她一开始就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并且彻底将自己投入到工作之中。一段时间以后,她不但能熟悉常来的客人,而且掌握了他们的口味,只要客人光顾,她总是千方百计地使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去。不但赢得顾客的交口称赞,也为饭店增加了收益——她总是能够使顾客多点一至两道菜,并且在别的服务员只照顾一桌客人的时候,她却能够独自招待几桌的客人。
  就在老板逐渐认识到其才能,并准备提拔她做店内主管的时候,她却婉言谢绝了这个任命。原来,一位投资餐饮业的顾客看中了她的才干,准备投资与她合作,资金完全由对方投入,她负责管理和员工培训,并且郑重承诺:她将获得新店25%的股份。
  现在,这个小姑娘已经成为一家大型餐饮企业的老板。
  在工作与生活当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凭什么要我做这做那,一个月才给我这么一点儿钱。”“这不是我的事,让张三去做吧。”“差不多就行了,是公司的事,又不是我自己的事情。”
  很多人都认为工作是为老板做的,就像年少时认为学习是为老师学的一样。现在你知道了学习是为自己,不是为老师。可是,你知道工作也不是在为老板做吗?你能否做到领一份薪水做双份工作?
  总是斤斤计较自己付出的人,他们最大的误区就是始终抱着“我不过是为老板打工”的工作态度。他们认为,工作就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和自己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反正自己的工资就是那么多。超出自己工作范围的工作与自己无关。这样的工作观念让无数人错失了人生中宝贵的机会,等到人生已经没什么希望的时候就不断地埋怨自己所在的企业。

第三章 做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贡献了多少(3)
齐瓦勃出生在美国乡村,只受过很短的学校教育。15岁那年,一贫如洗的他就到另一个山村做了马夫。然而雄心勃勃的齐瓦勃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发展的机遇。三年后,齐瓦勃终于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一踏进建筑工地,齐瓦勃就抱定了要做同事中最优秀的人的决心。当其他人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而怠工的时候,齐瓦勃却默默地积累着工作经验,并自学建筑知识。
  一天晚上,同伴们在闲聊,惟独齐瓦勃躲在角落里看书。那天恰巧公司经理到工地检查工作,经理看了看齐瓦勃手中的书,又翻开了他的笔记本,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第二天,公司经理把齐瓦勃叫到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齐瓦勃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对吗?”经理点了点头。不久,齐瓦勃就被升任为技师。打工者中,有些人讽刺挖苦齐瓦勃,他回答说:“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我们只能在业绩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获得机遇!”抱着这样的信念,齐瓦勃一步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在他25岁那年,齐瓦勃又做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让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这是齐瓦勃的信念,也是所有拥有梦想者应有的信念。
  现实当中,人们总希望自己的收入变得更高一点。有一个观念很重要,就是:金钱是价值的交换。只要你能够为你所服务的团队创造出很好的价值,你就会获得应得的金钱。不管在什么样的公司工作,不管这家公司是什么样的性质,你都应该每天坚持思考帮助公司创造价值的方法。
  工作不仅仅让你获得薪水,更重要的是,它还教你经验、知识,通过工作,你能够提升自己,从而变得更有价值。所以,你一定要记得,你不是仅仅为金钱而工作,你要为梦想而工作,为自己的前途而工作。让你工作的结果、让你创造的收益远远大于你获得的报酬吧。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的同时,你自己会获得更多。
  接受了任务就等于作出了承诺
  你一定听过那个老木匠盖房子的故事:
  有个手艺出众的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老木匠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怎么会这样呢?
  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很多人又何尝不是这样。他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到警觉自己的处境时,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
  接手了一份工作,就是作出了一项承诺。承诺自己会把工作做好。只要是属于你的工作范围,你就必须负责。

第三章 做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贡献了多少(4)
这是一个在美国故事书中经常出现的故事:
  有一位母亲和两个女儿,母女三人相依为命,过着简朴而平静的生活。后来,母亲不幸病倒,家里的经济状况开始恶化起来。这时候,大女儿珍妮决定出去找工作,以维持家庭生计。
  她听说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片森林,里面充满着幸运。她决定去碰碰运气。如人们传说的那样,一切都很幸运。当她在森林中迷失方向、饥寒交迫的时候,抬眼一看,不知不觉之中她已经来到一间小屋的门前。
  一跨进门,她吃惊地缩回了脚步,因为她看到了杯盘狼藉、满地灰尘的场面。珍妮是一个喜欢干净的姑娘,等她的手一暖和过来,她就开始整理房子。她洗了盘子,整理了床,擦了地。
  过一会儿,门开了,进来12个她从没见过的小矮人。他们对屋里焕然一新的环境十分惊讶。小女孩告诉他们,这一切都是她做的。她妈妈病了,她出来找工作,想在这里歇歇脚。
  小矮人们非常感激。他们告诉她,他们的仙女保姆去度假了。由于她不在,房子变得又脏又乱。现在他们需要一个临时保姆。
  小女孩高兴极了,她马上表示愿意当他们的临时保姆。工作生涯开始了。第二天,她早早地起床,给主人们做早餐,打扫屋子,准备晚餐,手脚勤快,工作又认真。
  第三天、第四天也是如此。
  到了第五天的时候,她透过厨房的窗子看到了美丽的森林风景。“对了,自从来到这里,我还没有见过白天森林的景色。出去看看吧。”小女孩对自己说道。
  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她在外面玩了整整两个小时。回到屋里的时候,太阳已经快落山了。她急急忙忙地跑过去整理床铺,洗盘子,准备晚饭。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打扫地毯和地毯下面的灰尘。但由于时间太短,她决定不打扫地毯下面的灰尘了。“反正地毯下面没人看得见,有点灰尘也没有关系。”
  一切都非常顺利,小矮人回来后,并没有发现什么。又过了一天,珍妮又跑出去玩,又没有打扫地毯下的灰尘。“我每周清理一次灰尘就可以了。”珍妮对自己说道。
  又过了5天,小矮人们也没有说些什么。用过晚餐,他们聚在一起打扑克。其中有一位小矮人丢了一张牌,他们到处寻找都没有找到。这时候有一位小矮人开玩笑地说:“说不定那张牌钻到地毯下面去了。”
  很不幸的是,居然有人相信他的话,他们揭开了地毯,看见了灰尘满布的地板。
  结局如你所料,幸运之神不再眷顾珍妮,她丢掉了这份工作,离开森林,开始寻找下一份工作。在深深的懊悔中,她开始明白:就算机会垂青,工作机遇降临身边,也要拿出责任心,百分之百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对于任何一名员工来说,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对工作和自己的行为百分之百负责的员工,他们更愿意花时间去研究各种机会和可能性,他们更值得信赖,也因此能获得别人更多的尊敬。与此同时,他也获得了掌控自己命运的能力,这些将加倍补偿他为了承担百分之百责任而付出的额外努力、耐心和辛劳。
  如果你不愿意拿自己的人生开玩笑,那就在工作中勇敢地负起责任来吧。
  忙,就要忙到点子上
  这是一场异常激烈的比赛,双方在赛场上火药味很浓,马刺队的邓肯和基诺比利被网队恶意犯规了好几次,差点儿动起手来。马刺是一支伟大的球队,不过这场比赛他们发挥得并不理想。比赛从第二节开始,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开场时的耐心,每次进攻都仓促地在十几秒内完成(一次进攻的时限是24秒),仓促出手之后球总是和篮筐差得很远。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做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贡献了多少(5)
即使基诺比利拼命地抢下篮板球,有效的进攻依然组织不起来。而网队则打得有条不紊,运球,妙传,过人,投篮,球又进了!到第四节结束时,网队以98比87取得了全场胜利。
  赛后的技术统计显示,马刺队比网队多组织了25次进攻,而命中率则是对方的64%,有近一半的进攻是毫无成效的,这是他们失利的最主要原因。
  忙忙碌碌就一定好吗?不停地撒网,但却捞不到鱼;只出手一次,但收获颇丰。两者相比,老板更喜欢哪个?结果会说明一切。忙,就忙到点子上,这样才会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有一个很自信的健壮青年来到一处伐木林场找工作,看见门口高悬着一块告示,上面记载了某个人一日劈柴的最高纪录。这位青年很有把握地向林场主表示:虽然他没有算过自己的纪录,但只要给他三天的时间,他自信能够打破最高纪录。林场主听了很高兴,便给他一把利斧,并表示愿意提供高额的破纪录奖金,大家也对他寄予厚望。
  第一天,年轻人很努力地劈柴,果然不负众望,离最高纪录只差一点点。他心想:只要我明天早点起床,再努力点,打破纪录一定没有问题。
  第二天,他起得很早,并且更卖力,但没想到成果却比昨天落后了。他心想:一定是睡眠不足,体力减退的关系。所以他当晚很早就睡了。
  第三天天未亮,他便精神抖擞地开始劈柴,比前两天更认真,但一天下来,他劈的柴却比前一天更少了。
  那位年轻人觉得很奇怪,他那么努力,为什么劈的柴却越来越少?林场主也很纳闷地和大家一起思考。最后大家发现,虽然给了年轻人上好的斧头,但这把斧头一连三天都没有再磨过,所以越用越钝。
  一味蛮干是笨人才会做的事情。不肯动脑筋思考事情的重点在哪里,从何处着手才能收益最大,而仅仅是苦干,那么结果往往是出力不讨好。
  台湾地区的大富豪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932年,当16岁的王永庆在台湾嘉义开一家米店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三十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
  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当时,一些老字号的米店分别占据了周围大的市场,而王永庆的米店因规模小、资金少,没法做大宗买卖;而专门搞零售呢,那些地点好的老字号米店在批发的同时,也兼做零售,没有人愿意到他这地角偏僻的米店买货。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但效果不好。
  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感觉到要想米店在市场上立足,自己就必须有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