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小时工作,24小时思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8小时工作,24小时思考-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约300万字的笔记,终于找到了南非树蛙的生活规律,并从这些蛙类身上提取了世界上极为罕见的一种能预防皮肤伤病的药物,从而一举成名,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并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成为专家、博士的沃伦·哈特葛伦认识了一个每天无所事事的年轻人,他问这个年轻人是否了解南非树蛙,年轻人坦白地说不知道。   

  沃伦·哈特葛伦诚恳地对他说:〃如果你想知道,只要每天花5分钟的时间阅读相关资料,这样,5年内你就会成为这一领域中最具权威的人。〃   

  这个年轻人对南非树蛙产生不了兴趣,但他却记住了博士的这番话,觉得真的道出了一个指引人成功的人生哲理。这位年轻人开始像博士一样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专项上,成为了国际知名的电影导演。他的名字叫伍迪·艾伦。   

  我们大多数人都在浑浑噩噩中消耗自己大把的时间,却不愿意每天投资哪怕5分钟的时间,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就自己的事业。   

  伍迪·艾伦后来说:〃生活中90%的时间只是在混日子。大多数人的生活层次只停留在为吃饭而吃、为搭公车而搭、为工作而工作、为回家而回家。他们从一个地方逛到另一个地方,事情做完一件又一件,好像做了很多事,但却很少有时间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达成的目标。就这样,一直到老死。我猜想很多人临到退休时,才发现自己虚度了大半生,剩余的日子又在病痛中一点一点地流逝。想要成就自己的事业,这样做是绝对不行的。〃   

  成功者与普通人之间的差距,并非如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隔着一道巨大的鸿沟。他们的区别在于一些小小的行动上:每天花5分钟阅读、多打一个电话、多努力一点、多思考一点,表演上多费一点心思、多做一些研究,如此而已。   

  所谓多看一点,就是不要只看事物的表面,而要看到被表面覆盖住的东西。比如,别人看到一个破盆子,以为那不过是个喂狗的食盆,你却能够一眼看出在泥灰的包裹下,有几道不为人所注意的黄色印痕,由此看出这是一个黄金打造的脸盆,是前朝某位皇帝的御用之物。而多想一点,就是不要只想当下的这点事情,也不要只想周边的这些事情,而要想到将来、过去。   

  台湾《Smart智富》杂志曾经在全岛做过一次大规模调查,最后结果显示,一般民众有六大观念与成功人士不一样,其中的四大差异便是:    

  一、一般人不想积极地认识他人,而成功人士则是积极接触他人并善于学习;    

  二、一般民众选择家庭生活优先,而成功人士大都是家庭与事业同样兼顾,可能更偏重于事业;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24节:成功就在比别人(2)         

  三、一般民众会先考虑风险,宁可不做也不愿意承担风险,而成功人士总是先看见机会;    

  四、除非是老板的压力,一般人工作结束后便不会再考虑跟工作相关的事情,而成功人士会主动思考,他们很容易把生活中的一些际遇和自己的工作联系起来,从而创造出新的机会。   

  这四个差异虽各有角度侧重,但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其实一般民众和成功人士的差异就在于一点……成功人士看得多,想得多,做得多,而一般民众不。他们被动、懒散,怕事多麻烦,宁肯什么都不干,就这么呆着;他们很腼腆,追求平静安逸的生活,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不希望有更多的打扰;他们谨小慎微,不惹事,可也不想事;他们家庭观念很重,任何工作如果和家庭生活相冲突,他们牺牲的是工作。   

  我们先来说说被动和懒散。在一个企业中,管理者最不喜欢那种机器人似的员工,按按钮才动,不按就不动。他们从来不愿意自发地去学习,也不愿意主动地思考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领导在交待给他工作时是很难完全放心的,因为他们很有可能把事情做坏了,怎么说呢?一个工作在执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和原来预想有偏差的地方,这就需要执行者能够主动地去思考应对之策,进行修正。而被动和懒散的人懒得思考、不愿负责任,事情做差了他们不反省自己,反而埋怨别人没有交代清楚,没有预料到会发生的情况。   

  被动和懒散无论是在一个人的事业还是生活中,都是一剂慢性毒药,将伤害你尖锐的视力,腐蚀你远大的理想。   

  腼腆看起来并不是什么缺点,可它其实是一块阻碍成功的大石头。腼腆的人,羞于和人打交道,更不敢在公开场合高声说话。久而久之,他们将自己封闭起来,只生活在自己单独的世界里,成了一些不见天日的〃秦俑〃。   

  成功人士,必然在人脉方面〃根深叶茂〃。〃人际关系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生产力〃,2005年,我在北京参与凤凰卫视、新浪网等几家媒体合办的一次财富论坛时,听到好几位著名企业家、经理人在演讲中提到这样一个观点。一个想要成功的人,必须乐于、善于和所有碰到的人打交道。就像一只勤奋的蜘蛛,不断为自己编织一张庞大而牢靠的关系网,这张网越大、越结实,你能捕捉到〃食物〃的机率就越高。而且这张网能和你本身产生一种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效应,扬长避短,形成合力,来完成光靠你个人不能完成的事情。         

虹←桥书←吧←。←  

第25节:成功就在比别人(3)         

  谨小慎微之人,缺少的是一种大视野、大气魄、大格局,〃守成〃尚且勉强,〃开创〃几无可能。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偏安一隅的割据势力,比如刘禅的蜀汉、赵构的南宋政权就是如此,别说北伐中原成了梦呓,就连眼皮底下这点家当最后都没能保住。   

  在我们身边,谨小慎微的〃老好人〃比比皆是。他们在生活中安分守己、规规矩矩,在工作上唯唯诺诺、任劳任怨。   

  可是毫无原则地退让、和稀泥,不但害人,而且害己。   

  有些人在生活或者工作中,就怕做错事,就怕得罪人。因此他们在事情来了的时候,能推就推,能躲就躲,推不掉、躲不过了,他们又开始敷衍了事,希望能够糊弄过去。对于别人的错误,他们要么装作视而不见,要么就不痛不痒地〃挠〃上两下,不但没有让对方认识到错误,甚至还〃挠〃得对方挺舒服,丧失了应有的警惕和反省。   

  在职场上,唯唯诺诺、任劳任怨的人就是好员工吗?我看未必。事实上,这也是退缩、软弱、依赖、懈怠的表现。老实巴交的人可能不招人讨厌,可是很可能被人忽视甚至轻视,尤其会给上级留下此人没有自信、没有魄力、缺乏勇气的印象,因此认定你难当大任,不可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即使是你所谓的〃服从〃,也会被上级认为是毫无用处的服从。   

  事业重要还是家庭重要?这是一个在我们心中萦绕多年而争执不清的问题。有人说,没有事业的成功,又哪有条件去给家庭创造幸福?因此要集中精力干事业;但反对的人说,钱赚得再多,不也是为家庭生活吗?如果没有了亲情、爱情,事业成功了又有什么用?   

  但我们有理想,这个理想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追求,还包括精神上的满足感。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事业〃所在。金钱不是事业,而只是对你事业成功的一份奖励。甚至像公益类的事业是和金钱基本脱钩的。事业是皮,财富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有些人,把家庭生活与事业分得非常清楚,甚至放在了对立面。我曾经的一个年轻同事就是如此。要说工作能力,他不是没有,可就有一点,工作不能侵犯到他一点点私人的事情。比如说,单位通知下班后所有员工要开一个简短的会,他不参加,理由竟然是跟女友说好了,今天要回去给她做一道白切鸡。领导不同意请假,他撂下一句〃那你扣我的钱好了〃,便大摇大摆而去。再比如说,因为要赶一个展会,单位通知全体员工周六加一天班,他说那天要陪女友过生日,便不来了。下班了,有还在工作的同事为一些急需的材料、数据打电话问他,他的口头禅是:〃下班了,工作的事就别再找我。〃他认为,凭你多重要的工作,都不能侵占他的生活,因为他拿的只是8小时的工资,为什么要在工作之外还为工作操心呢?         

◇欢◇迎访◇问◇。◇  

第26节:成功就在比别人(4)         

  可实际上,他又常常为了生活上的事情而请假,能虚构病假的就虚构病假,不能请病假就请事假。如果领导有烦言,他还觉得委屈。   

  这样一个〃居家男人〃,当然是不为单位上上下下所喜欢的。事实上,他因为这样的矛盾而频繁地更换工作单位。几年下来,他在工作上没有一点进步,更谈不上拥有一份过得去的事业。   

  家庭固然重要,但是对于一个想要成就大事的人来说,过分地注重家庭生活是会影响到自己的事业的。英雄身上虽不乏柔情,但儿女情长,就必然会英雄气短。   

  而有些人,将这样一个度掌握得很好,家庭反而有可能成为他们事业上的助推剂。那些成功人士绝非侥幸,他们比一般人看得多、想得多、做得多,因此他们得到的回报也就多得多。当你在事业上投入的精力太少,当你每天被一些生活琐事消磨掉大半的时间,成功也就离你越来越远。         

▲虹桥▲书吧▲。  

第27节:Who……我为谁工作(1)         

  第二章24小时必须思考的五个〃W〃和一个〃H〃   

  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要满足我们基本的物质需要,还要在精神上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人与动物谋生的区别就在于:动物只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它们的行为甚至不能叫做〃工作〃,而只能称为〃觅食〃。而人类的工作最终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的人生价值,也只能从自己从事的工作中得到体现。   

  1.Who……我为谁工作   

  在这个世界上,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是一定要工作的,最本能的需要,便是养家糊口。因此,很多人在找工作的时候,薪水的多寡便成了首先考虑的条件。当你问他〃你为谁工作〃的时候,他会说〃那当然是谁给我钱,谁给的钱多,我就为谁工作了〃。   

  可是,仅仅如此吗?当然不是!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经提出了人们基本的七个需求:   

  第一,基本的生存需求。人生在世,离不开吃和穿,以抵御饥饿和寒冷;   

  第二,安全的需求。包括了有起码的蔽体之所,生命健康能得到起码的保障,受到保护免于人身遭受威胁;   

  第三,隶属与爱的需求。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需要通过社会活动与他人分享兴趣、爱好,需要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   

  第四,自尊需求。人需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而尊严往往需要通过附加在其身上的道德、名誉、地位、财富等被别人认可;   

  第五,知的需求。人需要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世界万物;   

  第六,美的需求。指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并从中产生精神上的愉悦;   

  第七,自我实现的需求。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个人所有需求或理想全部实现。这是人的所有需求中最高层次的,也是最终极的需求。   

  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要满足我们基本的物质需要,还要在精神上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人与动物谋生的区别就在于:动物只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它们的行为甚至不能叫做〃工作〃,而只能称为〃觅食〃。而人类的工作最终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的人生价值,也只能从自己从事的工作中得到体现。   

  来看下面这个故事:   

  有一家花店要聘请一位售花小姐,有三个女孩来应聘。老板让她们分别独自在店里工作一周,最后根据绩效择优录取。   

  第一个女孩正在工作,某天,来了一位顾客,他选了一些花,要求女孩包装好。在等待的时候,他和这个女孩闲聊起来。他说自己是一名心理学家,正在做一项研究,了解人们对于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心理反应。〃怎么样?花店的工作很有意思吧?〃他问道。   

  〃唉!别提了,我每天累死了!我得常常把那些沉重的花盆搬进搬出,不停洒水,用剪刀修剪枝叶,还要按不同的要求进行配插、包装,手还经常被扎到,隔三差五我还得去花卉市场……〃女孩没好气地抱怨道。   

  第二个女孩试用的那一周,那位顾客又来了,他同样在闲聊中问了这女孩对工作的想法。这个女孩说:〃没什么特别的,我也是为了这份薪水,要不然谁愿意干这份工作。〃   

  第三个女孩在被问到这个问题时,她笑着说:〃我很喜欢这份工作,你看,那些绽放的花儿争奇斗艳,多漂亮啊!人在这里也会心花怒放的。工作当然并不清闲,不过当我把这些漂亮的花整合成一件艺术品,看着顾客欣赏的微笑,我觉得自己是一个给大家送去美的天使呢。你知道吗?我现在还报了一个插花学习班,对这样一个产生各种各样美丽的艺术,我简直不知道怎样着迷。〃她把包好的花递给这位顾客。   

  其实,那位顾客就是老板派来的考评者。老板留下了第三个女孩,很简单,第一个女孩完全无可救药,她把自己和工作放在了对立面,认为是工作给她带来了痛苦。可想而知,她在今后会在老板看不见的时候消极怠工,甚至故意破坏,以达到逃避工作的目的。这样的员工不会得到任何工作的眷顾,甚至可能是生活的弃儿,完全丧失生命的尊严。而第二个女孩是没有责任感和荣誉感的人。对这样的员工不要抱有过高的指望,他们抱着为薪水而工作的态度,为了工作而工作。他们不是企业可信赖、可委以重任的员工,必定得不到升迁和加薪的机会,也很难赢得他人的尊重。只有第三个女孩,她是在为自己而工作,她从工作中得到了满足感和成就感。她是永远不会厌倦的,可以想象,这种如花般的心情会让她在这个行业中越干越好,最后成为她终身不可分割的一项事业。哪个老板不希望有这样的一个员工呢?         

←虹←桥书←吧←。  

第28节:Who……我为谁工作(2)         

  是的,我们不是为了老板工作,也不是为了区区一点薪水而工作,我们是为了自己而工作。想清楚了这个问题,我们才可能主动去思考工作,并持之以恒地把工作做好。薪水,对于年轻人来说只是所有报酬的形式之一而已。我们从工作中收获的,远远不止这些。譬如,困难的任务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新的工作能拓展我们的才能,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我们的人格,与客户的交流能训练我们的品性……   

  为老板和薪水而打工的人,没有信心,也不会有热情,工作时总是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宁愿少说一句话,少写一页报告,少走一段路,少干一个小时的活……   

  〃我只拿这点钱,凭什么去做那么多工作。〃   

  〃我为公司干活,公司付我一份报酬,等价交换而已。〃   

  〃我只要对得起这份薪水就行了,多一点我都不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