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裁红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色裁红楼-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夫人再三携她上炕,黛玉就面临附加题:上炕还是不上炕?不上炕,难道还要舅母四五次邀请;上炕,明摆着那是舅舅的位置,在舅母的上手,怎么坐?黛玉想出一招,挨着舅母坐下,既遵了令,又显亲近。(图3)后来宝玉、贾环、贾兰到邢夫人处请安,邢夫人单拉着宝玉炕上坐,只叫环、兰椅子上坐,也是表示对宝玉的亲密。
  两人说一会儿,贾母传饭,两人便往贾母房里来。王夫人、李纨、凤姐侍候,贾母独坐榻上,两边四张空椅。凤姐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哪里肯坐,十分推让。老太太不愧是见多识广,一句话,就解决了黛玉心中的疑惑:“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才坐下。(图4)
  贾府是大家族,世家,对“排坐坐”是非常讲究的。首先要尊客,比如妹妹薛姨妈以客居身份总排在姐姐王夫人之前。黛玉虽最小,初进荣府,以客人的身份排在三春之前,因此需坐左手第一位。其次是讲长幼,迎、探、惜依次坐下,媳妇辈要不单吃,要不后吃,只有伺候的份,没有同吃的理,只有逢年过节家宴例外。
  吃果果
  三番排排坐,黛玉靠着谨慎小心安然度过,可考试还没完。吃完饭,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黛玉接了茶,并不吃,只观察众姐妹。只见有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照着姐妹的样漱了口。
  原来这茶不是吃的,是拿来漱口的,黛玉不知规矩,要是吃了一口,岂不是被众奴仆丫鬟讥诮?
  也许有人会说,这有什么难的?那我们就来看看晋朝大将军王敦:
  大将军王敦娶了公主,上厕所,看见漆箱里装着干枣,这本来是用来塞鼻子的,王敦以为厕所里也摆设果品,便吃了起来,而且全部吃光了。出来时,婢女端着装水的金澡盘和装澡豆的琉璃碗,王敦便把澡豆倒入水里喝了,以为是干饭。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章蓝色的黛玉(2)
幸好王敦是黄色性格,面不改色心不跳。石崇家的厕所,有婢女侍候,又让上厕所的宾客换上新衣服出来,客人大多因为难为情,不能上厕所。大将军王敦上厕所,就敢脱掉原来的衣服,穿上新衣服,神色傲慢。若是蓝色性格,那还不知道如何惭愧悔恨收场呢。
  考试终于考完了,也该轮到男女主角相见,黛玉依然是不忘小心。贾母问黛玉念什么书的时候,黛玉的回答还是“只刚念了《四书》”,又问姐妹们读何书,贾母谦虚了下:“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宝玉再问时,黛玉马上改口:“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林妹妹收礼
  琪官蒋玉菡,拿了北静王所赠、茜香国女国王进贡的大红汗巾子赠给宝玉,号称是肌肤生香,不生汗渍。宝玉一时冲动,解下松花汗巾换了,却忘了这原是袭人的东东,惹来袭人的气:“我就知道又干这些事!也不该拿着我的东西给那起混账人去。也难为你心里没个算计儿。”要再说,又怕怄上宝玉的酒来,少不得睡下。
  为了补偿袭人,宝玉就趁睡把大红汗巾子偷偷换给袭人。袭人醒来看到,忙把巾子解下来,说道:“我不希罕这行子,趁早儿拿了去!”宝玉见他如此,只得委婉解劝了一回。袭人无法,只得系在腰里。过后宝玉出去,终究解下来掷在个空箱子里,自己又换了一条系着。
  袭人毕竟是温柔和顺的,要说宝玉,还怕宝玉怄酒,碍着宝玉的面子还系了一回。林妹妹可就没这么客气了。
  北静王似乎专喜拿自家的贴身东西送人,路遇宝玉,将圣上亲赐的蕶苓香念珠从腕上卸下来赠给宝玉,宝玉又将这蕶苓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可黛玉不稀罕,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
  红色的宝玉是讲究新奇好玩的,礼物是否贵重不重要,送礼的形式也不重要,礼物好不好玩最重要。对蓝色的黛玉而言,礼物是否贵重不重要,送礼的形式很重要,谁送的礼物、送礼的心意最重要。
  不接礼物,并不是送礼的人不重要,而是礼物的形式有瑕疵,是不相干的臭男人拿过的,带着臭男人的味道,林妹妹也是个有洁癖的人,怎么可能接受?仅宝玉带过的又自不相同。所以,宝玉后来送了两条自己用过的旧帕子,令林妹妹神魂驰荡,浮想联翩。一是男女之间,私相传递,表赠私物,被人知道了,怎么说得清楚?鸳鸯撞破司棋而不报告,竟是救了司棋的命,何况是公子小姐,老太太特地批过的;二是私相传递的是心意,两人心意相通,怎不让人悲喜交加,回味不已?前一份礼固然贵重,但因宝玉不通林妹妹心思,没送到点子上。后一份礼可比杨过将真力灌注于木剑,化腐朽为神奇,两条旧帕当真称得上礼轻情义重。
  就算不是臭男人送的礼也有讲究。贾妃端午节礼,宝玉和宝钗一样,是“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而贾家三姐妹连同黛玉单有宫扇和香珠,是贾妃暗指宝、钗“金玉良缘”。
  宝玉不信,奇怪为什么林妹妹同我不一样,宝姐姐反同我一样!猜测“别是传错了罢?”之余,又叫来丫鬟:“拿了这个到林姑娘那里去,就说是昨儿我得的,爱什么留下什么。”
  试想来,贾宝玉这样的大红色都看得出来贾妃之意,冰雪聪明的妹妹如何会不知道?黛玉本来心里就不高兴,宝玉这么一送,更是触动心事,幸而不是宝玉亲去,否则又必恼了:你明知我心里正为这金玉之事不开心,你却偏拿来显,显见是你不知道我的心,算我素日里白用心了,恐怕非连人带礼一起赶出来才是。果然,丫鬟拿了去,不一时回来说:“林姑娘说了,昨儿也得了,二爷留着罢。”

第三章蓝色的黛玉(3)
宝玉还不理解黛玉的心理,哪壶不开提哪壶,遇见黛玉赶上去笑道:“我的东西叫你拣,你怎么不拣?”黛玉自然恼了:“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
  即便大家是一般的礼物,送的顺序也很有学问。
  宝钗不爱花儿粉儿的,薛姨妈命周瑞家的把十二支宫花分送诸人:迎春、探春、惜春并黛玉一人两枝,凤姐四枝。周瑞家的一路送来,最后才到黛玉这边,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来与姑娘带。”
  宝玉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早伸手接过来打开再说,“什么花?拿来给我。”
  黛玉的心思可重,只问:“还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各位可想而知,黛玉心中,有何等丘壑?待到知道自己是最后一个,冷笑:“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替我道谢罢!”
  亦舒在《痴情司》里把鲜花换成了茶点,对这段作了精彩的演绎:“人家挑剩才给你,摆明不把你放在眼内,水暖鸭先知,最势利的便是这干佣人,你何必把七情六欲都摆在脸上叫他们知道,再说,已经吃了亏,还要赌气,岂非贱多三成,当然是吃了再说。”
  苦难之养成
  世人多云黛玉多愁善感,是幼年失母,稍长丧父,寄人篱下,如此遭遇坎坷,不得不养成如此孤高自许,如此多愁善感。
  可是做人是讲运气的,生命从来就不曾公平过,而人生不如意事,十之*,纵不能如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却也不用终日价愁眉苦脸,貌似“常怀千岁忧”。乐观悲观,皆人自招,“一味纵容地自悲自怜,便越来越消沉”,亦舒如是说。
  且不远说郭靖哥哥、李文秀妹妹,君不见湘云襁褓之中不幸父母双亡,寄住在叔叔婶子家里,纵居那绮罗丛,不知娇养,一个月只有几串零用,平日里还要靠女红自己养活,有时候做针线活要做到半夜三更,若是替别人做一点半点,她家的那些奶奶太太们还不受用呢。湘云单独和宝钗说话,说家里累得很,说着说着连眼圈儿都红了,口里含含糊糊待说不说的。比之黛玉上有贾母扶持,中有姐妹照顾,下有紫鹃宽慰,更有宝玉朝夕相伴,艰苦更胜。依然是“英豪阔大宽宏量”,终博得“霁月光风耀玉堂”。为何?性格使然。
  黛玉中秋节对景感怀,自去俯栏垂泪,还是同病相怜的湘云宽慰说:“你是个明白人,何必作此形象自苦。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何况你又多病,还不自己保养。”
  同是咏菊,湘云高歌的是“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而黛玉低咛的是“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红色性格的湘云,有一份的苦难,借红色之力,减去一半;而蓝色的黛玉,有一份的苦难,因蓝色性格,增加一倍。
  君不见香菱,三岁被诅咒,五岁被拐,十二三被卖,要娶她的冯渊被打死,接着嫁人为妾,二十岁呆霸王娶了正妻,又找法子把她撵走。父母本名年岁家乡一概不知,怎么不见她多愁善感,菱花秋水,顾影自怜?也不见香菱如祥林嫂般唠叨“我真傻,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狼”,性格使然。
  同是寄人篱下、或为人奴婢,湘云难得来趟贾府,住了几天就不得不回去,回去时叮嘱宝玉时常提醒老太太去接,眼泪汪汪的,见有他家人在跟前,又不敢十分委曲,怕回去受气。香菱听说要进大观园兴高采烈,都是把大观园当作避难所,平儿受了委屈,鸳鸯要躲婚姻,也都跑到大观园来散心。而黛玉久居其中,尚且哭哭啼啼不止。性格使然。
  香菱有一种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能耐。薛蟠离家,香菱进园就要学诗,更衣一节,也见小女儿心思。阳光即使不多,香菱也总是给点阳光就能灿烂起来。
  湘云则有一种豁达,如三毛所说:“我知道,我笑,便如春花,必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
  再说了,一个要做针线活到深夜,一个伺候人更没底,哪有时间来埋怨命运?
  而黛玉,生下来“五衷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父母早丧,寄居贾府,每当发生猜忌、口角和怄气,她总是把此归罪于自己的不幸身世,暗自垂泪,这又增加了黛玉的多愁善感。“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多半是自己想象出来的。所以说幸与不幸,亦人自招。
  

第四章黄色的宝钗(1)
亚历山大的剑,高洋的刀
  宝钗常被称为冷漠无情,“竟是雪堆出来的”,宝钗自许“冰雪招来露砌魂”,宝玉诗云“出浴太真冰作影”,花签“任是无情也动人”,药名“冷香丸”。其实宝钗虽“冷”,但绝非无情。我们先来解剖宝钗被称为无情的几个最重要证据:金钏跳井事件、湘莲出家事件、滴翠亭事件,宝钗在这几件事之中,表现出来的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冷静,而不是冷酷。
  三姐饮剑,湘莲出家,薛姨妈、薛蟠两个红色还在那边唉声叹气,只有宝钗听了,并不在意,既然死的死了,出家的出家了,哭有何用?想有何用?只好由他去,哭着想着损了自己的身子岂非犯不着?不如省下精力,办正事要紧:“倒是自从哥哥打江南回来了一二十日,贩了来的货物,想来也该发完了,那同伴去的伙计们辛辛苦苦的,回来几个月,妈同哥哥商议商议,也该请一请,酬谢酬谢才是。”
  黄色的宝钗关注的是解决问题,这和有情无情,全不相干。滴翠亭旁,宝钗心里所想,无非也是解决问题:“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本是金蝉脱壳,无意嫁祸江东,灵活机变,实非常人。
  宝钗听说金钏儿跳井,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注意此时宝钗并不知详情,王夫人当然不能说出实情,只说金钏打了东西被撵,气性大,就投井死了。
  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
  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然后劝王夫人:“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又拿出自己的新衣服,给金钏装裹。
  探究宝钗的心理。
  第一,人已经死了,哭有什么用?能救人?既然不能救那干吗还要哭?现在最重要的是安慰王夫人,以及摆平金钏儿的家人。“失了脚掉下去的”是最佳的安慰,而“多赏他几两银子”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也是为金钏家人多争得一些福利。这和三姐饮剑时宝钗的冷静是一个道理。
  第二,我不悲伤不表示我和你不好,你“活着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死了我也“不忌讳”,既成全了朋友之谊,又成全王夫人的心意。
  第三,黄色的坚强,让黄色不容易选择自杀。自杀是弱者的选择,若真要为这打碎东西被撵就跳了井,可不是糊涂?宝钗心里所想,口中所说。不可错认这单是安慰之辞。
  从上面三件事可以看出,黄色的心思,如同亚历山大的剑,永远是为了解决问题存在的,即使是复杂如戈迪亚斯绳结,亚历山大也能找准目标,一剑而解。无独有偶,北朝的高欢拿出一团乱丝考几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抽出刀来,斩成数段,这就是后来的北齐开国皇帝高洋。
  宝玉挨打之后,袭人找了茗烟来细问:“方才好端端的,为什么打起来?你也不早来透个信儿!”问清楚原由,等人少了,开始劝宝玉:“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 。。

第四章黄色的宝钗(2)
袭为钗副,袭人如此,宝钗又如何?宝钗拿着一丸药进来,讲清功能用法,之后一般的劝法:“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一般的查根问原:“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
  黄色的关注,是解决问题,找药治疗,免得留下后遗症是第一位的,了解前因后果,加之劝诫,以免将来,又次一等,至于哭,既然哭没用,又何必哭?
  如果因此就说黄色无情,恐怕是不妥的,宝钗点头叹道:“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得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孰谓无情?殊不知歪打正着,宝钗的关怀,对宝玉而言,倒比什么药都灵验,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
  随分从时
  宝、黛进荣府之后,作者比较二人:“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比通灵一节亦借宝玉之眼:“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这“随分从时”,乃黄色性格定评。五十六回题目,用“时宝钗小惠全大体”。孟子说孔子是“圣之时者也”,反复强调“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周易》说“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一言以蔽之,就是能屈能伸,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能做的坚决不做。
  宝钗借着论画画说了一番做人的道理:“你就照样儿往纸上一画,是必不能讨好的。这要看纸的地步远近,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