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搀住落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搀住落日-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责,不让别人说我不行,也不让别人说我“占着茅缸不拉屎”。同时,为了生存,为了对得起这千把多块的工资,我起码也得应付好工作,以免别人说我“不务正业”。我并非不懂官场的游戏规则,常常看别人如何“吃肉”,也常常看“猪子在地上走”,因此也会一点“厚黑学”行径,然而我不屑于去做。这是我为人的底线,否则会沦落为下贱人。至于别人去不去做,做多做少,只要不危及我的生存,不坏我的事,尽管我也看得透别人的伎俩,我绝不会挑穿。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周边环境,给别人留余地也给自己留下了一个自由呼吸、特立独行的人文环境。让别人去汲汲名于名利,孜孜于官位,一分一分地攒钱,一寸一寸地累名,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吧,我不稀罕做官的好处,我走我自己的“乡间”小路。

  我爱好文学,不,我视文学为终身情侣,但因为要做一些迫于生存、为了工薪而不得不做的事,比如开越来越繁、不解决问题的会议,比如应酬、陪同愈来愈贪的各路执法、检查、监督官员。你几乎被这等俗事占去了从早上8点到半夜的整块黄金时间。陷身其中,手脚忙乱,心里窒闷,脑中一片空白。好不容易醉醺醺地归窝,极想让疲惫的身躯与灵魂喘一口长气,却还得遭受妻子女儿的一顿劈头数落,又需时间和精力辨白,名声要紧啦。真正让心灵苏醒,已是深夜,可此时再坐至案前,开灯展卷,必打扰妻儿的睡眠。对于处于功课围城中不能自拔的女儿,和长期神经衰弱、失眠难寝的妻子,我不忍心。既如此,只得打发刚刚苏醒的心灵回去蛰伏,去冷藏。这是时间之少。再是创作情境之难进入。文学创作光凭才气不行,加上生活积累也不行,不得要进入佳境,即“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心都未静下来,何谈进入创作境界?长此以往,导致创作的产品极少,羞于见文友。

  文友聚会,眼观耳闻各路战将夸夸其谈“感慨”啦,“思考”啦,我脸没处放。朋友们讲的我都懂,叫我去讲甚至可以比他们讲的深透。讲的生动,但你怎能上台面!即便被主持者点名,让文友们了解你以便能当上什么“理事”,我也不会去讲。不唯自己的创作成果,羞于见人,还在我不屑于去讲。因为我坚信:搞文学这一行,有成果就有了一切!巴金讷言,仍为巨擘;王晓波*王朔游离于体制之外,没有什么“说话”的机会,仍被推崇之至。

  对工作,尽职尽责让人无可挑剔;对官位,让别人去爬吧,我不羡慕也不在意;对名誉,我看重,对金钱,我看轻;对文学,我不能太投入,也不必太投入,快乐就成!休管出了几部书,休管文坛作何评价,休管文学史有否记载,都是身后事身外事,太计较了岂不傻?唯有在创作中在读书时获取的快乐,那种感官的畅快,灵魂的惬意,精神的舒爽,才是生活给予我们的丰厚回报。文学是什么?对于别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对于我,是享受,是欢娱,是微醺,是青年情侣树前月下的温存,是成熟男女酣畅淋漓的情爱,是老年夫妇山墙下晒冬阳,是余言绕梁,是人间真美。

  我是一个现实中的人,但我喜欢在与人共处时留点梦幻与冥想,孤独或独处时留点理智与清醒。游离于现实的边缘,遨游于梦幻的边缘,两个边缘若能交叉、重合,更好。白天,不要太现实,太实际,太世俗;夜里,不要太理想,太虚幻,太漫无边际。太现实了,必沾染满身铜臭气、宦场气和世俗气,那为我所不齿,而太理想了,容易变成虚无缥渺的云,失却了家园,像浮萍样没有了物质的根基。

  闲适地做个“边缘人”,与一般宦场中人相比,同样能为社会尽职责,却多了一份舒心和快乐;与一般文场中朋友相比,同样能出成果,恋上文学美女,却少了一份焦虑和浮躁;与现实中人相比,同样会生存,却多了一份平和与淡泊;与梦幻中人相比,同样不失高蹈,却少了一份虚无与狷介。

  做个“边缘人”吧,朋友,保证你不再报怨“生活太累”。 。。

一颗平常心
我们这个三口之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做丈夫的是农民的儿子,上世纪70年代末通过高考跳出“农门”,挣下一个工作岗位。做妻子的是小镇人,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后招工返城,早于丈夫占着一个岗位。独生女儿如今正上大学。三名家庭成员,两名党员,一名团员,既没什么理由比别人优越,也没觉得因而多了什么束缚。不像改革开放前的那几十年,以“帽子”划阵线,以出生论贵贱。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过着幸福得平平常常的日子,水波不兴。不惟我们,大凡我们这一茬人,走上街(自然是指我们所在的这个县城呀)眼一扫,多与我们家相似。吃不愁,住不忧,虽然没有小车、别墅,却一日三餐想吃什么吃什么,也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出门可以招手打的。近不愁,远不忧,每月夫妻共有两千多块工资,折子上也备下了“防饥”的“积谷”。经济是底子,政治是面子。尽管对一些党员干部的言行不如意,痛恨极少数官员的胡作非为,却并未因噎废食,男人们大都还是入了党,当着党的干部,有的女人们亦复如此。

  可就在二、三十年前,这种幸福得平平常常的日子,我却连想都不敢想。那时,我在家乡百里洲当村子里的“赤脚医生”,整日里为社员群众及其老人、子女看病发药打针,从事着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的合作医疗事业。其实,并未真的打过赤脚,夏天穿凉鞋,秋春穿布鞋,冬天穿棉鞋,唯下堰塘挑水时才是赤脚两瓣。那时的收入,全在于年底贫下中农代表会给我们评定的工分。每天平均10分,每年的分值约摸每10分3角到1元。平常吃的,是生产队分的粮食,加上三分自留地里种的菜蔬,再就是自家饲养的鸡下的蛋,那自然是不来客别想的。穿的是蓝、黑“市布”,凭布票和几年一遇的好年成换来的,因为是老大,讨了一些好,老二老三们则多“捡旧”了。一般的年成,年终分配时,分值折合的收入,抵除平时的粮、棉、油分配的支出,多为“超支”。至于存款,绝大多数的社员家庭莫想,说了不怕人讥笑,20岁以前,我的手里没攒足过一块钱。

  那时的党,在我看来,就是大队支书、大队长,再就是老实憨厚的生产队长、贫协组长一类。在我眼里,他们高为“圣人”,赛过封建农村的乡绅。党和国家的任何决策,在我们这儿,都由他们来具体执行。他们就是党,他们就是国家。如此神圣,这么伟大,能不令我这个“志存高远”、“风华正茂”的青年男子神往吗?!

  记不得是哪一年了,反正是在充满生机的五月里吧,我一连用了几个夜晚,在柴油灯如豆且缥缥的灯光下,用处方纸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宏愿,然后,面红耳热心跳异常地双手捧给大队长。捧出的岂止是一纸入党申请书,简直是自己的一颗火红的鲜活的心呵。其后,便是热切地企盼、企盼。只要一见同姓同辈的大队长,我的心就止不住地狂跳。大队长一张口,我的双耳仿佛就竖了起来,指望着听见“你被批准了”几个字。说我幼稚也好,天真也罢,我都认了,但我的那份神圣,那份执著,是绝不容人亵渎的。然而,日也等,夜也盼,最终也未等到那句话。再后来,我渐渐从侧面打听到了入党的一些要求和程序,心才放得稍微安稳了一些,但依然指望着,指望着党来考验我、锻炼我、考察我。再再后来,我侥幸赶上高考的末班车,考上了卫校,摇身一变为“国家人”。而临走前夕,未忘找大队长给我出具一张证明,证明我是向党伸出过手、交出过心的有志青年,是接受党组织培养过几年的入党积极分子。

  上卫校是我人生旅途上的一个转折点、里程碑。卫校生活尤其是藏书丰富、报刊盈室的卫校图书馆,为乍进城的我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我真正认识了社会,理解了人生,融入了现实。与此同时,对党的认识逐步趋于成熟,对党的感情逐步趋于深沉。毕业后踏上工作岗位,经过多年的不懈追求,我终于成为这个大党的一名小小成员。做我妻子的同时代异性,早在工人岗位时即已面对鲜红党旗发过誓。我们的女儿,在刚够加入少先队的年龄戴上了红领巾,在刚够入团的年龄领到了团员证,如今她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念书,全身心攻读的同时,两耳倾听着窗外事,双目关注着党的壮大与自净,还注意分辨着党的肌体上的赘疣与党的健康机体的区别,深化着对党的客观认识与主观感情。

  回想当年的追求,我不悔;细察今日之政治抉择,我自豪。二三十个春秋逝去,无论是“底子”还是“面子”,与人比,说得过去,与自己的过去比,堪称云泥。个人是家庭的成员,家庭是社会的细脆,个人和家庭的成长与幸福,均乃社会的功德及自身的努力所致。党员是党的细胞,作为执政党,她又是社会的中坚。党员的成长和党员家庭的幸福,端赖党的恩泽和党这个大家庭的和睦共进。支撑和驾驭我的“面子”与“底子”的,是一颗平平常常的心:风云眼前过,我自朝前行;名利身外事,快乐方本真。遥望将来,我充满信心,生活必过得更有滋味。惟存一念:慢慢走,看风景啦!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我就像那……
晚上陪客喝了几杯“枝江大曲精品王”,薰薰然,飘飘然,情不自禁地哼起了“我就像那……”

  我确实有一副随和的外表,但却包裹着一颗谨严而有序的内心,就像有的人倒是一副煞有介事的外表,掩饰的却是一颗敞放而紊乱的内心。

  我寻觅宁静,寻觅郊野,寻觅朴真,就像有的人寻觅热闹,寻觅人气,寻觅雕饰。

  在聚众闲聊的场合,我刻意隐去自己的身子,却张开自己的耳朵和眼睛,明辨是非曲直,人间沧桑,开动自己的脑子广纳信息,就像有的人着力放大自己的身子,张开自己的嘴巴和臂膀,引来众人的目光和喝彩。

  我喜欢独处,喜欢静思默想,喜欢内敛,追求与这个世界的和谐静处,就像有的人喜欢喧嚣,喜欢张狂,喜欢弄出自己的响动,追求向这个世界施加影响。

  我身陷书籍的森林中自我感觉无比充实,就像有的人身陷铜钿的孔方中自我感觉无比富有。

  我在书山中气吼吼地跋涉、攀登,就像有的人在官阶上心“咚咚”地向更高的梯级猛劲爬。

  我在书店、书市里淘得一本心仪已久的宝贝,总要闭上眼睛,双手捧着书让鼻子埋进去,饱吮其油墨、纸页的芳香,就像有的人在“花丛”中淘得一位形质俱佳的“小蜜”,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中怕弄疼了,全身心地去亲去爱。

  我的脑汁转化成大摞大摞的笔记和手稿,就像有的人心血凝聚成大顶大顶的乌纱帽和愈来愈高的荣誉。

  背着大摞大摞的笔记、手稿和藏书,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盖几间敞亮的砖瓦房闲住,种几分菜地常食绿色果蔬,置一间“柳林庐”读书著文会朋友。就像有的人掖着乌纱和荣誉证,企求在城里的僻静处购一栋小洋楼,关进一只“金丝雀”,瞒着“大奶”于夜深人静之时悄悄地钻进去,浸润于“温柔富贵乡”。

  哼至此,睁大眼睛一瞧,这哪里是歌啊,原来是一堆废话套话。

  对不住各位看官了,保证下不为例。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我的退休梦
我没有升官梦,没有发财梦,没有出国梦,没有出书梦,没有轿车梦,没有换妻梦,倒有一个痴梦、怪梦──退休梦。

  退休之后,卖掉机关住宅楼上属于我的这套住房,将这笔钱连同藏书、被褥等一应家什带回老家。在老家旧宅上用竹和紫荆条夹成一个大院子,用柳条钉个大院门。用那笔钱将眼下老父老母尚在坚守的旧房彻底维修牢实。东边的一厢采光足,安顿老爹老娘。西边的一厢嘛,拦腰筑个有内门相通的隔墙,南间作我的书房兼小客室。题个附庸风雅的名字“吕柳庐”,北间作我与妻的卧室。中间堂屋,自然是家人欢聚、一日三膳、乡邻往来的处所。在后院,搭一偏厦作厨房,结一茅庐作猪鸡之舍,以残羹剩饭饲鸡,用红薯玉米养猪。

  竹篱院内多种花木。东厢窗前,玉兰、桂花不可少,西厢窗前,紫竹、丛竹不得缺。兰草、狗丫根草、太阳花、虎纹草广被地皮,玫瑰、月季、茉莉、牡丹点缀其间。堂屋门直对篱门,以青砖拼铺成甬道相连。甬道左右各植几棵龙柏。从竹篱门出外,三分菜地当分四时悉心料理:茄子辣椒西红柿,玉米豆角黄瓜架,萝卜白菜竹叶菜,冬瓜南瓜红薯蛋,大蒜小葱带洋葱,韭菜窝苣胡萝卜。菜地靠东两株梨,靠西五棵桔,偏南三树桃,偏北两三李。时鲜瓜果全自给。

  订十来种杂志;南《随笔》与《书屋》;北《读书》与《新华文摘》,还有那《散文》、《读者》、《三联周刊》和几种权威的选刊,夜阑人静细品味。订五六种报纸,《文汇报》、《文艺报》、《环球日报》带《参考》,茶余饭后乐浏览。老屋旁的大路穿乡过镇通县城,骑摩托车的邮递员每日一往返,报刊不愁如期至,文稿莫虑寄不出。旧宅内的隐士与远在千里的女儿、静谧的淳美的乡村与现代都市文明,均由绿衣使者一线牵。每日上午空气清新记性好,《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宜研读。晌午头脑昏昏然,索性搬把竹椅于院内竹篁影下悠然入梦乡。余下的白日应劳作,菜地里松一松土,锄一锄草,牵一牵藤,扶一扶苗,捉一捉虫,施一施肥,既益身心,又得收获实惠的盼头。菜地里调理顺当了,还可在院内莳弄莳弄花卉,修饰修饰草坪,逡巡间顺便抽抽鼻翼,嗅嗅月季、茉莉的清香,走近汉赋似的牡丹和杂文似的玫瑰,让疲惫的双眼得以愉悦。

  最稀罕的是老屋的黑甜的夜。独守西厢南窗,台灯洒满一室清辉。视线透过南窗越过竹篁,一轮弯月高挂西南角的柳梢。如水的月光下,竹篱内如水银泄地,几丛花卉若调皮的胖小儿尽情沐浴,两行龙柏若隐士的卫兵持戟毕立。兰的幽香或桂的芬芳一浪浪钻窗而入,不由目明耳聪,心旷神怡。忘了苦恼,忘了忧愁,忘了名利,忘了荣辱,心驰六合,精鹜八极,灵感如泉涌,思想的火花似闪电,铺纸捉笔,紧追猛赶,将那些一闪即逝的小精灵一一捉拿归案。

  老家已通中巴、“麻木”、“的士”和程控电话。若遇灵感深潜,笔端滞涩,便用电话邀几位至交,以满篱的爬山虎招引好友,以夹道的龙柏欢迎好友,以兰桂的芳馨怡悦好友,以花卉的姹紫嫣红逗娱好友,以桃杏梨桔款待好友,以蔬菜瓜豆小酌好友。酒意微薰,客随主人入书房,谈读书所得,议天下治乱,论妻儿贤孝,讥文人酸腐。可以争,可以吵,可以骂,半斤与八两,针尖对麦芒,赤条条,直通通,在岗时的虚与委蛇,任职时的云山雾罩,仿佛皆被重重叠叠的绿树绿菜绿卉绿草尽数滤去,此时早已杳然无踪迹。谈、议、论、讥之间,争、吵、骂、讽之际,像银镰撞火石似的击出了哲理的火星,像小溪欢会似的溅起了想象的浪花。

  好多年前有一部中篇小说《减去十岁》曾名噪一时,有那恋栈的同志恨不得真的能“减去十岁”。我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